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美文

中考作文2018-10-25 04:14书业网

用伤疤做勋章

走在林子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每一棵树的树干上都有疤,愈是年老粗大的树,干上的树疤就愈多。树疤是怎么来的呢?也许是哪个冬天,遇上冰风暴,枝上结的冰太厚重,整枝折断掉落,枝与干分离的地方就出现了伤口,日久结成疤;也许是夏日午后一个雷当头劈下,把部分的枝干削去了,留下了大片的疤痕。也许是某个秋天旅人走过,用小斧劈下一枝作拐杖,留下了伤痕;也许是蚁侵虫蛀,让树干成了啄木鸟光顾的对象,出现了疤洞后,又被猫头鹰据以为家;也许是它的枝条妨碍了人们行走,被人折断锯掉,留下了斑剥或齐整的疤口??。

原本应当是圆整光滑的树干出现了疤痕凹洞当然不好看,可是有什么办法?它无法拒绝外来的打击,只有在默默承受后,留下受苦受难的标记。

人也一样,由不得我们拒绝造物主在我们生命中的安排。谈恋爱时无奈的受挫、工作时遇到大环境的不景气、各种疾病的侵扰??,都会给我们带来创伤;好不容易让时间抚平了伤口,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总也留下永难磨灭的伤疤。

衣服解开,是战争时留下的斑驳弹痕,是工作时不小心受伤留下的狭长伤疤,是小时候种牛痘预防天花所留下的痘疤,是切除肿瘤以保命所留下的缝合疤痕??。伤口会愈合、痛苦会过去,但是疤痕永远在那儿,标示着曾经受过的苦难折磨。

树干上的疤痕虽然触目惊心,可是却无碍于老树认真积极的求生意志,那样自爱自尊,努力活出自己更美好的一生,在春天让雪白桃红的花朵缀满一树,在夏天让婆娑的绿叶迎风起舞,秋天来时,又幻化成金黄血红,尽情地燃烧着生命,而后在冬雪覆盖前悄然坠落,以质朴高贵的本相昂然矗立在苍茫的天地间,任风雪冰霜来袭,傲然不为所动,只静静地耐心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劈过木柴的人都知道,结疤的地方也就是木干最硬的地方,他处一斧头下去也许就劈成两半了,若斧头落在树疤处,保证像碰到石头一样,不但无可奈何,还会震得你虎口发麻,隐隐作痛。这就是伤疤的作用,它是尊贵的苦难标记,更是崭新的坚固堡垒。伤过以后,它就再也不会受伤了,成了身体最坚硬的部位,让我们可以更顽强地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一位德国哲学家曾说过:“凡是杀不死我们的打击,都使我们变得更强壮。”

桃树的滋味

有个失意的人爬上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决定往下跳的时候,学校放学了,成群放学的小学生走过来,看到他站在树上。一个小学生问他:“你在树上干什么?”

总不能告诉小孩我要自杀吧?于是他说:“我在看风景。”

“你有没有看到你身旁有许多樱桃?”小学生问。

他低头一看,发现原来他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自杀,根本没有注意到树上真的长满大大小小的红色樱桃。

“你可不可以帮我们采樱桃?”小朋友们说,“你只要用力摇晃,樱桃就会掉下来了。拜托啦,我们爬不了那么高。”

失意的人有点意兴阑珊,可是又拗不过小朋友,只好答应帮忙。他开始在树上又跳又摇的,很快地,樱桃纷纷从树上掉下来。 地面上也聚集了愈来愈多放学的小朋友,全部都兴奋又快乐地捡食着樱桃。经过一阵嬉闹之后,樱桃掉得差不多,小朋友也渐渐散去了。

失意的人坐在树上,看着小朋友们欢乐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自杀的心情和气氛全都没有了;他采了些周遭还没掉到地上去的樱桃,无可奈何地跳下了樱桃树,拿着樱桃慢慢走回家里。他回到家时,仍然是那个破旧的家,一样的老婆和小孩。可是孩子们却好高兴爸爸带着樱桃回来了。当他们一起吃着晚餐,他看着大家快乐地吃着樱桃,忽然有一种新的体会和感动,他心里想着,人生还是可以活下去的!

其实你自己的心中也有一颗樱桃树,它其实一直在那里,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当你也像那个人一样,热心地把樱桃树用力摇晃,或是摘下来分给别人时,你很容易就带给别人快乐,也带给你自己。你愈是那样和别人分享,樱桃就愈长愈多,并且滋味愈来愈丰富,你也可以相信,这些樱桃的故事,绝对不只是一个故事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

人生的试金石

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没有人打算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

这本书不但没有学术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那名穷学生在少有其他书可读的情况下,还是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试金石的秘密:试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它看起来和普通的鹅卵石

没有两样,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然而,一般的鹅卵石较冷,只有试金石摸起来是温暖的。

穷学生获知这个秘密后,欣喜若狂,立即赶到大海边寻找试金石。穷学生满怀信心地挑选着那些鹅卵石,可是那些石头摸起来都是凉凉的。穷学生渐渐地有些失望了,他愤懑地把捡起来的每块凉凉的鹅卵石朝大海深处扔去。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海边扔鹅卵石,而且扔鹅卵石的力气越来越大,那些鹅卵石也被越扔越远。

多年后的一天,穷学生捡到一块温暖的鹅卵石。然而,他已经形成了到手就扔的习惯,当他意识到那是块温暖的鹅卵石时,那块传说中的试金石已经被他扔到深海中。他懊恼地潜到海底,寻找了许多天,还是找不到他扔出去的那块试金石。

穷学生终于失望了,他一无所获地回到首都。当时城里正在举行建国百年庆典,国王一时开心,摆擂台寻找全国力气最大的人,冠军可以封为伯爵,并获得大量黄金和良田的赏赐。穷学生想起这么多年在海边扔鹅卵石的经历,觉得机会来了。穷学生随着众人去看热闹,看来看去,都觉得那些人没有自己的力气大。于是他上台去比试,结果把参赛者一个个打败,获得全国大力士冠军,得到了国王的赏赐。穷学生变成了富裕而体面的伯爵,他感谢那本给他带来好运的书,决定把那本书重新装订并保存起来。他拆开书脊以便于重新装订,却在书脊里发现了夹藏的另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试金石,你对人生的态度就是试金石,当你老是抱怨没有机会的时候,或许机会真的到了手边你也把握不住了。

欣赏使人变美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

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

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内基??

最出色的地方

一个人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

有一个流亡海外的女孩子,因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被英国特工组织看中,加入了英国的特工组织。她其实并不适合特工工作,性情急躁,所有同事都不看好她,认为她做间谍,无疑是为敌国送上一座秘密的宝矿。

正在这时,英国在法国的一个秘密电台被纳粹分子破坏,因为电报员奇缺,她被暂时派遣到法国从事电报收发工作。果然,正如大家所预测的,所有的训练过程都对她没有丝毫用处。组织上让她拿一份敌国驻军图送给地下交通员。她到了接头地点后,怎么也想不起接头暗号,情急之下,索性把地图展开,对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进行试探:“你对这张地图感兴趣吗?”幸运的是,她很快遇上了两位地下交通员,他们扮作精神病人迅速地掩盖了这个可怕而致命的错误。

不仅如此,她认为越是繁华的地段越是安全,于是自作主张把秘密电台搬到了巴黎的闹市区,可是她不知道,盖世太保的总部就在离她一街之远的地方,如果在晚上,盖世太保们甚至能听见她发报的声音;终于在一天夜里,盖世太保们把这个胆大妄为正在发报的间谍逮捕了。英国特工员得知她被捕之后,都后悔不已,如果这个天真的姑娘在盖世太保的刑具下毫无保留地说出一切,那么对在法的特工组织将是一个重创。出乎意料,盖世太保们用尽了种种残酷的刑法,都无法撬开她的嘴。盖世太保对这个外表柔弱被折磨得半死的女孩简直起敬了。

她的名字叫努尔,曾是一位印度王族的娇贵女儿。二站结束后,英国政府追授她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这样一个不称职的间谍获得英国政府的最高奖赏,官方的解释是:对敌国而言,梦寐以求的是间谍的背叛,这等于无形的巨大宝藏。但这个很笨的女孩儿,至今都没有吐露一个字。一个人也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这就是一个间谍最本位最出色的地方,所以我们从没怀疑她是一位优秀的间谍。

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牛顿的一生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光学环、光微粒说、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的范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就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天都在一不断地新闻记者和思考这个问题。

有一天早晨他突然想到:“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

这显然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牛顿的大脑开始急速运转。他提着一根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一边吹一边观察,肥皂泡破掉一个他就再吹一个,就这样一直吹了几个小时。

那天早晨起床时牛顿还没穿戴完毕,有了灵感的他就顾不上这些,马上开始工作。有小孩子在楼上冲他喊:“疯老头!你还有一只脚没穿袜子呢!”也有老太太摇头叹息:“这人老了倒成了小孩子!”

在女神门前——留心意外事,好奇心

19世纪30年代,曾经发现铬和铍两种元素的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从墨西哥运来的褐色铅矿时,发出矿石中有一些呈红色的金属化合物,他想当然地以为那是铬。与他同时代的现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也发现了这种现象,他的选择是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一种新元素“钒”最终得以发现。

由于一念之差,维勒错过了发现钒的机会。他懊恼地说“我真是糊涂透顶,睁眼看到褐色铅矿石里的新元素却让它跑了。”

后来两位化学家的故事在圈内传开了。瑞典化学家柏齐利阿斯把“钒”被发现的经过编成了一则寓言:一位女神正舒服地坐在椅子上,听见有人敲门,女神心想,让他多敲一会儿吧。女神过了一会儿去开门时却发现敲门的人走了。过了不久,又有敲门声传来,这个人坚持不懈地敲,一直敲到女神开了门。于是,女神爱上了他,为他生了个名叫“钒”的儿子。

两次成为“伟大的化学家”

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少年时就因热爱化学而立志成为一个化学家。有一次他躲在宿舍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慎引发了爆炸事故。他因此被学监关进了禁闭室,胸前被挂上了一块写着“伟大的化学家”的牌子。

布特列洛夫没有因讥笑与惩罚而支援研究化学的决心。他依然像从前那样潜心钻研,历经大量实验,最终提出了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问题的创见。人们尊称他为“伟大的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幽默地说:“这个称号在20年前是对我的惩罚,没有想到,现在却真的实现了。”

在权威圣圈面前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权威。

篮框的故事:需要一把剪刀

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此,比赛不得不断断续续地进行,缺少激烈紧张的气氛。为了让比赛更顺畅地进行,人们想了很多取球方法,都不太理想。有位发明家甚至制造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仍没能让篮球比赛紧张激烈起来。

终于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球赛。小男孩看到大人们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筐的底去掉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大人们如梦初醒,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篮网样式。

去掉篮筐的底,就这么简单,但那么多有识之士都没有想到。听来让人费解,然而这个简单的“难题”困扰了人们多年。可见,无形的思维定式就像那个结实的篮子禁锢了我们的头脑,使得我们的思维就像篮球被“囚禁”在了篮筐里。于是,我们盲目地去搬梯子、去制造机器??

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就需要这样一把剪刀,去剪掉那些缠绕我们的“篮筐”,生活原本并没有那么复杂。

起死回生的十二个字

在北方的某个城市里,一家海洋馆开张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那些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海洋馆开馆一年,简直门可罗雀。

最后,急于用钱的投资商以“跳楼价”把海洋馆脱手,洒泪回了南方。新主人入主海洋馆后,在电视和报纸上打广告,征求能使海洋馆起死回生的金点子。

一天,一个女教师来到海洋馆,她对经理说她可以让海洋馆的生意好起来。按照她的做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这些人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儿童,三分之二则是带着孩子的父母。三个月后,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

海洋馆打出的广告内容很简单,只有12个字: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

姆佩姆巴效应

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哪杯水先冻结?人们会脱口答到:“当然是冷水先冻结。”实际结果却与常人的推测正相反。这便是物理热学中著名的“姆佩姆巴效应”。而发现这一现象的却是一位初三的学生。

1963年的一天,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的初三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做冰淇淋。一个名叫姆佩姆巴的男学生怕冰盘和冰箱被别的同学占满,便没等热牛奶晾凉就塞进了冰箱,一个半小时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那盘牛奶竟最先冻结。这一发现使姆佩姆巴大惑不解,为什么热牛奶先冻结呢?他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说:“你肯定弄错了”。并讽刺说这是“姆佩姆巴物理”。

老师的答复未能打消孩子的好奇心。一天他趁着实验室无人,便又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与上次一样。不久,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来访问,姆佩姆巴将自己的疑问大胆地提了出来。博士对孩子的提问极为重视,表示要亲自做实验来加以证实,奥斯玻恩博士在自己的实验里证实了中学生的说法。他的初步解释是由于液体内部的对流,液面温度最高,热量主要从液面散发。同时,他也认为还有其它影响冷却速率的因素,需要做更精细更严格的实验。于是姆佩姆巴的发现被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列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物理课外研究课题。1972年这件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物理教学资料出版。新闻媒介也把它作为一条科学新闻在许多科普报刊报道,并把它命名为“姆佩姆巴效应”。

在以后的若干年中,许多科学家对此重复试验,试图得出合理解释。多数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热牛奶水汽易蒸发,吸收潜热多,所以冻的快。此外还有由于蒸发水量减少及热水循环快等因素在起作用。也有人提出冷热牛奶间温差造成气体对流;热水中微生物繁殖快起冰晶中心作用等等。

总之,一个中学生的发现在物理学界引起如此广泛注意还是极少见的。这说明即使是人们身边的生活中也依然有不少奥秘需要人们去认识、去发现。

这个真实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不同凡响的观点、与众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要立即予以讥笑,而是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证明这个观点、看法是对还是错,说不准这个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谬论的东西,还是一个响当当的真理呢!

让你长见识的创新生活小故事

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您信不?!谁不创新,谁就死定啦!要不然,现在推出了一个新学科:创造学。如果您听说过,那就在这儿长知识啦。

下面给大家讲三个真实的创新小故事,让大家也体会一下创新的好处。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招聘策划人员的事儿。

某集团企业要招聘一位主管策划副总。由于薪水高,前来应聘的人员特多。有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前往应聘。当他赶到现场时,招聘人员发给他是47号。没招儿,等吧。但是,他又一想这样干等,等来的不一定是好结果。过去常听人家说“被动就要挨打”,还是主动出击的好。随后,他认认真真的写了一行字,折叠起为让人传了进去。应聘的人们还以是有人走后门写什么条子,都用鄙视的目光窥探着。谁知,当主考官接到条子后,笑了。旋即,向应聘的人群说:我刚接到一张条子,我给大家念一下:尊敬的主考老师,请您不要在没见到47号之前做出用人的决定。谢谢!我们集团要寻求的,就是这位创新的人才!

应聘的人群知趣地散开了。47号青年如愿了。

哥们儿姐们儿,你对这事咋想的?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旗帜,学习创新也会成为人们实现自我的途径了。

再说说第二个,也是和招聘有关的故事

这事儿,说的是有一个公私学院,要招一位院长。通过了一系列的基础考试和申论考试过后,最后到面试的程序。竞争进入了白热化。十几位竞争选手,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同胞,竟然脱颖而出。人们都觉得奇怪,都想知道个究竟。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这位女士,在面试时是这样谈了自己的想法的。

她说,我小的时候,就梦想着当个伟人。后来,我大家毕业时,就实际多了,当伟人实在不容易,不可能,因为伟人太少啦、太难啦。那么,我又开始想,能不能当上伟人的夫人也行啊!可是,伟人的夫人,也太少,我也当不上。最后,我更实际了:我就想立志,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去培养出伟人!

为这,考官们,破例给她鼓起掌来。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要先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可能性”?把握这种可能性很重要。只有这样,靠学习创新,实事求是才能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境遇。

是呀,从古至今,人们多喜欢研究复杂的问题,但恰恰是最简单的道理,却少有人去品味。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商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但是,要学习创新地经营自己。比如日本服务业巨富堤义明曾经说过:“经营是一门智慧的艺术,它充满灵性,是各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我们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生活过得更滋润些??

钱伟长的故事——力学之父(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

周恩来曾把他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被誉为"力学之父"。钱伟长64岁时涉足计算机,1985年发明钱码输入法,对电脑中文输入的开发有重大贡献。

一、清贫出身

钱伟长16岁那年父亲病逝,他回忆以前在乡村的生活说:"我幼年就深知生活贫困的艰辛,在进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旧了并经过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腰部都是折叠着缝起来的。随着年龄逐渐放长,时间长了别处都褪了色,腰部就像围了一条深色的腰带。布鞋布袜都要补了又补,有的补到五六层之多,穿起来很不舒服,夏天干脆赤脚。为了糊口生活,争着帮助祖母、母亲和婶母采桑养蚕、挑花刺绣、拾田螺、捞螺蛳、捉田鸡、挑金花菜、马兰头、荠菜等田岸边上的各种野菜,放鸭子、摸小鱼小虾、湖边挑灯捉蟹、泥中拾蚌等各种能添补家用或助餐的活计。"

二、清华唯一身高低于标杆刻度新生

"幼年由于生活贫困,农村中卫生条件又很差,曾患过肠胃寄生虫病,疟疾、痢疾、肺病、伤寒等多种疾病。在缺乏医药的条件下,我终究还是活了下来,不过留下了一个发育不良的瘦弱体格。当我19岁进入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是全班最矮的一个,是清华大学多少年来唯一的一位测量身高标杆刻度以下的新生。"

就是因为他童年生活的困苦,养成了坚忍不拔,同情农民,敢为群黎疾苦吹与鼓的精神。

三、马约翰改变他的体质

钱伟长由于年幼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身体衰弱,进入清华,他是全校最矮小的,连篮球都丢不到篮球框。在一年级时,他被同学拉去凑数参加一年一度的年级越野比赛。平时既无训练,也不知道越野赛有多远。钱伟长第一次在体育竞赛场上亮相,只能忍受困苦,尽力往前跑,坚持到底,得到了不算太差的成绩。马约翰看中了他那像骡子似的蛮劲儿,选他入大学的越野代表队。以后,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锻炼时间,风雨无阻亲自指导他运动。

钱伟长到了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受了马约翰教授的影响喜欢运动,变成个运动员。他后来居然能跑能跳,400米中栏能跑57-58秒,万米能跑35-36分左右。在田径队,他曾和张光世、张龄佳、方纲等参加过北京五大学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在越野队,他和张光世、罗庆隆、孙以玮、刘庆林被称为清华五虎将。他原先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病弱体格,在清华6年期间(本科4年和研究院2年)大大改善,毕业时身高1.65米。他的体育训练的习惯一直维持到40岁左右,到了60岁时,在教研组内跑万米还是跑在前面。

他曾说:"缅怀往事,在清华大学体育馆前大操场上,马约翰教授声音洪亮地向我们呼唤着:'Boys of victory!'这情景已隔半个多世纪,犹宛然如昨蕴藏在我心中。马约翰老师不仅使我得到身体健康和体力精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使我得到耐力冲刺、夺取胜利的意志的锻炼。这对我一生在工作上能闯过不幸的困苦年代,能承受压力克服种种艰辛,而不失争取胜利的信心的斗志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四、钱伟长的中学教育

钱伟长没有小学初中的文凭。钱伟长的爸爸是教师,可是他却没有钱上学,爸爸或叔父在哪个小学里上课,就偷偷挤进去听课。如果父亲换学校,他也跟着换学校,所以常三天两头换学校,没有很好的念书。在进入苏州中学以前11年小学初中,由于军阀战乱连连,经常停学逃难,或失学在家,真正上学的时间不到5年。国文和历史课更是家庭自学,看《史记》,读二十四史。他数学是一塌糊涂的,没有学过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只学一学期,立体几何和三角从来没学过,解析几何、大代数也更是莫名其妙。由于没有上过初中,他不知道物理,外语也没学过。

五、念文科的材料

钱伟长考了五个大学,他的历史语文不是100就是99分,可是其他的都是20分、30分。他考清华大学,语文考100分,做了一首词,朱自清和闻一多看中他,认为他会念语文系;而历史系的陈寅恪出了一套题目是二十四史的卷数,作者跟加注的人,钱伟长全答对,给100分,陈寅恪以为他会念历史系。

钱伟长选了语文系,朱自清很高兴,把他召到家里谈。可是第二天就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一夜间侵占东三省。他一气愤觉得读文不能救国,想改系转念物理,第二天去找物

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吴有训查看他入学考试的成绩,见到物理才考15分,中文考得这么好,建议他仍进中文系,说学文也可以救国,物理系难念,许多人被淘汰,毕业时只剩三分之一残存。钱伟长执着地立在那里不走。吴有训走到那里,他也跟到那里,缠了一个星期,吴有训没法子,就说:"你的热情我同情,你的成绩太差,我可以同意你学,可是你不能后悔。有个条件,第一年的大学普通物理、微积分、普通化学,三门课都要过70分。"

六、钱伟长在清华拼搏

这一年,他一天顶多睡五个小时,他是早晨六点起来,晚上学校宿舍是10点熄灯,由于宿舍厕所的灯是通宵开的,他就跑到厕所里看书,一直到12点才回去睡。钱伟长由于中学的物理化学从来没有弄清楚过,数学是七零八碎的没有系统的学过,代数符号都搞不清,英文又不行。因此为了能留在物理系,达到科学救国,他决定怎样都要苦读,怎样难都要迎头赶上。

例如学微积分,中间有代数运算,他不明白,就问同学,他也找了几本中学教科书,问同学要查哪一节呢?同学告诉他要查那一节,他把中学教科书念完了、弄懂了。

他自以为是清华读书最用功的一个学生,结果有一天早晨六点就起来,走到一个他不常去的地方,忽然看见一个人老远的一摇一摆的走来,这人就是华罗庚!华罗庚一条腿残障,没有念过中学,利用时间去旁听微积分,靠自学、从不分心,一天到晚钻研数学,成为一个大数学家。钱伟长发现华罗庚比他还用功,华罗庚每天是三点就起来,当钱伟长六点钟起来时,他已经三个钟点的书念完了,在散步了,华罗庚这种拼搏的精神深深激励了钱伟长。

钱伟长时常以这个故事勉励年青的一代,不要以为自己数学不行就放弃,世上没有什么东西一辈子学不会,只要肯下决心,都能学好,可是得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七、以前读书的方法不行

他就赶快把中学的物理化学数学硬补,最初他用学语文的方法,什么都背,元素周期表,公式全背。背了两个月,得了神经衰弱,每次考试都很糟。清华大学每门课每星期一定有15分钟的小考,结果他考得一塌糊涂。同学看他这么用功,又考得真糟,非常同情他,

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学,死背是没有用的。你得弄懂它,不要背,懂了就行了,懂得了是不会忘的,你不懂的背下,不用三天就忘了。"

他才知道以前读书的方法不行。

八、钱伟长的大学学习方法

在1982年,他看到中国的高考制度,使得许多学生去背书,中小学生都像科举时代的书呆子,只会背书过日子。由于数学语文两门考197分能进重点中学, 196分只能进一般中学。为了能进重点中学,学生只好死背书。

钱伟长看了很反感,他在清华工学院校庆时对学生演讲说:"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说屁的用处也没有!在你们这些大学生里头,有许多是高分考进大学的。可是进校以后,我们发现他们当中不少人是高分低能。什么叫高分低能呢?因为在中学时靠背书过日子,到了大学以后,他的学习必然感到很困难,因为大学的书太厚了,背不下来了,他们觉得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所以我说,孔夫子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还是非常重要的,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大学里都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学生到了二年级时,神经衰弱症就出来了,睡不着觉。我听说各个学校都有那么一批学生,神经衰弱。这些是上大学后,仍然采用中学时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结果。"

他对这些学生介绍他的读书方法。他说他小时候是很会背书的,读四书五经,背了许多老书。到了高中,他可头痛,数学背不下来,数学成绩很差,学物理,背公式也没用,作习题还是不会,这时体会到"学而不思则罔"。有一位年纪大的朋友告诉他,中学物理只有13个公式,每个公式有3个变量,两个已知数,求第三个未知数,不是乘就是除。可是他把公式背熟,做题时就按不是乘就是除去套,可是因为他不理解,搞不清楚该乘哪一个该除哪一个。

上清华大学时碰到吴有训教授(解放后当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教普通物理,这课一年要上120堂课,吴教授把大学物理分成一百多个题目,每一堂课集中讲一个问题。例如他讲什么是质量?他先讲质量这个概念,从前人们是怎么认识,后来怎么认识,为什么会产生质量这个概念?接着又讲为什么质量不是重量,它和重量又有什么关系?在进一步讲人们

如何根据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质量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然后进入牛顿三大定律。最后在讲现在质量怎么样量,他在国民经济中占怎么样的地位?量的时候用什么单位等等。

吴有训教授上课,会讲许多教科书都没有的材料,书上有定义的但他却讲得很少。一堂课再加上几个实验表演,讲完后,他说去看几本书,这本是第几页到第几页,哪一本是第几页到第几页。还有很多东西,他根本不讲,要学生自己看,看完了照样要考。开始时钱伟长不习惯这样的教法,后来他掌握学习方法后明白,吴有训是要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改变、影响了他以后研究的方法。

他刚开始上大学时,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可是效果不好。他就向一位学习好的同学请教怎么记笔记。这位同学告诉他,上课时不要忙着记笔记,要坐在那里仔细听老师讲,老师问什么问题,你就动什么脑筋,真正听懂了你就记,听不懂就不要忙着记。他就照样模仿,可是后来觉得还是不行。他再跑去问这同学,这同学告诉他还有一条,上次没告诉他。每次下课不要就跑,要先好好的想一想,这堂课老师讲些什么?他有几层意思?每层意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巩固一堂课的内容。如果觉得还不够,晚上把课堂上听的和下课后想的,写出一个摘要,大概一堂课不超过一页。而他就用这两个阶段记笔记的方法,发现效果不错。

可是钱伟长的一个同学叫林家翘,他的记笔记的方法更好,他的课堂笔记要整理两次。除了每天晚上整理一次,写出一个摘要外,每个月后,他还要重新整理一次,把其中的废话删掉,把所有的内容综合起来,整理出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每学期结束时,一门课的笔记经过综合整理后,只有大约18页的薄薄一本,温习时,边看边回忆边思考。因此林家翘把老师和别人的东西,经过自己的消化思考,变成自己的东西,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以后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九、留学前夕开创力学新理论

1939年钱伟长和林家翘、段学复、傅承义、郭永怀、张龙翔等九位西南联大学生考取了第七届留英公费生。本来力学只录取一名,可是钱伟长和林家翘、郭永怀三人考分总分却是一样,于是破例三人同时录取。

他们本来是准备9月2日到达香港,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去英国的客轮全部征作军用,他们只好返回昆明,等候另外出发的日子。回到昆明,钱伟长从王竹溪教授借到一本拉夫著的《弹力学的教学理说》,知道当时国际的弹性板壳理论非常混乱不仅板壳分开,而且各种形状的板壳都有不同的方案。于是他决定研究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他利用高斯座标的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量,成功地获得新的统一内禀理论。

十、留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英庚款会在12月底又通知这批留英学生,在1940年1月底,去上海集合,通过海运转加拿大留学。这一批22人留学生上船后,惊异地发现护照上有日本签证,允许他们在横滨停三天并上岸游玩参观,同学们认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蚕食中国半壁山河,不能接受侵略者的签证,于是全体同学携行李下船登陆,宁可不留学也不能接受这种民族的屈辱。

他们第二次放弃留学,英国代表对这批学生的爱国举动跳脚蛮骂,他们还坚持民族尊严返回昆明。

直到1940年8月初他们第三次接到通知,再到上海集中乘船去加拿大。这次总算顺利横渡太平洋,28天之后到达温哥华,然后乘火车转到多伦多。他们去多伦多大学读研究所,钱伟长、林家翘、郭永怀同时读应用数学系,钱学弹性力学,而后二人学的是流体力学。

十一、名师指导 莺啼初唱

钱伟长的指导教授是辛祺(J. Lsynge),他原来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英国有名的应用数学家。由于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大规模空袭伦敦,辛祺教授转移到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创建了北美第一个应用数学系。

钱伟长和辛祺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弹性板壳的统一内禀理论,辛祺教授研究的是宏观理论,钱伟长研究的是微观理论,钱伟长详细汇报了他在昆明研究的成果,辛祺教授拍案叫绝,他说:"你的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完成,不必介绍了。去详细完成具体计算任务吧!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应用数学家,你已经懂得重视物理观念的深化认识,同时也懂运用现代的数学工具简洁地描绘物理观念的认识。"

辛祺教授高兴地决定要在一个月中用两人已得的研究成果,分两段写成一篇论文,送交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航空系主任冯?卡门教授60岁的祝寿论文集。这个论文集1941年夏季刊出,集中共刊出了24篇论文,作者都是第二次大战时集合在北美的一批知名学者,如爱因斯坦、老赖斯纳(Hans Reissner麻州理工大学弹性力学教授),冯?奈曼(von Neumann,电子计算机发明者),铁木申科(S.Timoshenko板壳弹性力学教授),柯朗(R. Courant,应用数学权威)等,钱伟长是唯一的青年学生,而且是中国的青年学生。

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几十年间深受国际弹性力学、应用数学以及纯数学界的重视。在1982年美国的噶拉克(R. H. Gallagher)教授在上海提到:"钱教授关于板壳统一内禀理论,曾经是美国应用力学界研究生在40-50年代必读的材料,他的贡献对以后的工作很有影响。" 荷兰工程力学教授哈里?鲁登(Harry S. Rutten)在他的名著《以渐近近似为基础板壳的理论和设计》中推崇这论文:"辛祺和钱的工作,继承了19世纪早期柯西(A. Cauchy)和布桑(S. D. Poisson)的工作,在西方文献中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十二、成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1983年中央决定将他调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作为校长,他提出了拆掉四堵墙的办学方针。即拆掉学校与社会,校内各学科之间,教学和科研之间,以及教与学之间的墙。

他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生长点是跨学科的,或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因此必须逐步努力打通这些学科之间的人为界限,拓宽专业。他要求学校里每一个学科,都要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自己的学科发展中间去。

他反对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式的教学。他说科研要从小题目做起,凡是对国家建设有利的题目都可以做,不要人为规定科研方向,多做科研,方向自然就形成了,科研题目多得很,科研作出成绩并不难,也不神秘,科研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十三、新知识很快过时、教学要有新方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术飞速发展,人们的新知识很快变老化过时,那种以为学生只有通过老师"教"才能"学"的传统教育思想,已不能满足当前高级教育的需要,从而应该逐步加以废除。

他说大学的宗旨就是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教才能获得知识的人,培养成不需要教师却也能获取知识,即无师自通的人。如果学生毕业还是不教就不会,那就证明你办教育失败了。

因此他提出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有自学能力,在工作中能不断自己学习新知识,面对新条件能解决新问题的人。

他主张课堂上只讲这门课的核心精华部分,提纲挚领地把几个观点交代清楚就行了;知识性的东西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然后点几个中心内容,问几个问题,介绍一些参考书,让学生课后自己深入地研究。他认为,最好不要照讲稿念,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他曾在机械系的一个班上上普通物理课时,仅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授课,其余的时间主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自学,使他们掌握学习规律的方法。这些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在期终考试取得了优于传统课堂教育更好的成绩。

1988年,国家教育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