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浅谈作文写作

中考作文2018-10-25 04:22书业网

浅谈初中作文写作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 ”;二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进行。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坚持“多读、多观察、多练笔”的日常训练

俗话说:“言为心声”,写文章就是人们记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情、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重要交际手段。怎样才能使学生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这就是要按传统作文教学法让学生平时多读、多观察、多练笔,也就是平时说的作文能力“功在课外”。

要使学生平时自觉多读、多观察、多练笔,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兴趣。据调查,有的班级60%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他们不懂语文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基本的文明素质和最重要的生存手段。要使学生产生语文兴趣,一是要给学生讲清道理,二是要开展各种活动吸引他们,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如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除了读大纲规定的中外名著和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外,还要在各班办读书会。形式是每学期开学时,每个学生借给班上一至两本自己家中的名著、小说,在班上选出专人管理、借阅,学期结束归还本人。新学期另换两本再传阅。教师则为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除了教好课文外,还组织学生开展许多活动,如每周一次学生讲评读书内容比赛,或朗读、朗诵比赛,或讲故事比赛等,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内容督促学生自觉地读书、看报。同时,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或读到的连同自己的生活、学习、感受有选择地写成日记或随笔,可长可短,字数不限,但必须说真话,诉真情。 中学生正处在对人生、世界充满热情好奇的阶段,只要我们稍加诱导,就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兴趣吸引过来,这正是我们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点。这样做,刚开始学生不习惯,老师必须强制进行,坚持下去,习惯养成就好了。

二、作文训练要讲科学,要提高效率

传统的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命题—辅导—批阅—讲评;学生的任务:审题(拟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两周一次训练。从初中高中,许多学生常常用两课时而一篇作文都交不上,学生越写越怕写。

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具体分析:学生在作文训练中,一般审题(拟题)、立意

没什么大问题,只要认真、专心就完全能做到。学生难就难在选材、构思、行文方面。首先是选材,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材料,就感到无事可写,既然无事可写,当然就无法思考结构,更无话可说、无法行文了。这其中的关键,一是积累材料(前边已谈过),二是怎样尽快将潜意识中的材料变成文章。怎样帮助学生冲过选材、构思、行文的难关呢?

当代研究证明,写作过程有“显”过程和“潜”过程。“潜”过程就是写作的混沌阶段,是整个写作活动流程中的“铁门槛”。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创作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积累素材期,二是构思或酝酿作品期,三是写作期。法捷耶夫所称的第二时期也就是写作的混沌期。唐代的张怀谨在《书断》中描绘这种状态为:“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授之于心,虽自己而苛求,终杳茫而无获。”这说明,进入混沌状态后写作主体感受到的幻念、幻想是若明若暗、若隐若显、忽来忽往的,混沌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写作不同于作家创作,但这个“混沌期”也是存在的。

在这方面,传统的教法是教学生打腹稿或写结构提纲,但由于费时而训练不到位,致使教学效果差。

怎样使学生跨过混沌期的“铁门槛”呢?天津市南开中学田家骅老师的快速作文法给中学生寻找了一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摒弃一切繁琐程式,从基本结构入手,把构思法明确为:1.基本式——三段式结构;2.横式结构;3.纵式结构;

4.纵横式结构。这四种结构基本把 握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散文的结构,把学生从纷纭复杂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学生写作文,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议论、抒情、说明,不管是什么题材,只要用这些“模式”一 套,即可成“型”,再根据坐标图迅速确定开头、中间、结尾的要点,构思成篇。这其实 有点像传统教法中的写结构提纲,只是比结构提纲简捷、快速、明白罢了。

两种方法比较后可得出:写结构提纲与阅读教学、课文分析结合起来,即可相得益彰,但初学时效率低、速度慢。“田氏坐标图像法”速度快,直观化,但与阅读分析思路不统一,相互促进不紧密。教学时可将两种方法都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自由选择。

平时我们的学生,由于跨不过“选材、构思”这道“铁门槛”,作文拖沓是普遍现象,两节课一篇作文,交不上是常事。

田氏快速作文法根据学生作文心理特征,将竞争机制和适当压力引进行文训练过程,于无刺激下出刺激,促使学生快速成文。主要做法是:

1、定时法。“万物都有定时”,田氏引用英国哈代的名言作为快速作文的座右铭,要求从审题(拟题)开始明确“计时”,构思、书写、成文后仍要“计时”,这样就有写作始终时间,学生自己一看便知成文共用了多少分钟。这就使学生处于“时间”这个无形变有形的压力之下,超越原先磨蹭的习惯快写。

2、竞争法。青少年好胜心切,处在集体之中更增强了竞争意识。田氏利用

了这一点,从学生审题(拟题)到构思成文,不断宣布“佼佼者”,作者奋笔疾书,彼此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直到作文成篇而告终,这就进一步增强了争夺的刺激。

3、奖励法。学生自尊心强,田氏适时对各阶段的优胜者、进步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当场兑现。这样学生的头脑处于“应激状态”,就会置其它刺激于不顾,“释放”对学习起积极作用的激素,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同时并列到达“终点”的情景,力争快速成篇。

这种快速作文方法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多次实验,证明此法确实行之有效。

三、运用合作学习法,师生共同评改作文。

事实说明,教师背着学生批改作文是费力不讨好的低效劳动,达不到预期目的。大量增加教师的面批量,客观上时间不允许,教师的负担也承受不了。要解决作文批改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做好学生自改、互改和师生共同批改的工作,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这样做情况可能会好些:每周一次两节连排的作文课,一节构思行文,一节学生互改、自改,下课后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分类后再交学生浏览。第二周再用一节课师生大家评。具体做法是:在第二节作文课上,老师先让学生明确作文评价标准和本次作文评价的具体要求,再将作文发给本人,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老师指定学习较好、比较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负责请同学在组内轮流传阅各自的作文。要求:传阅中首先找出错别字,再对该文提出修改意见。等四篇作文都传阅完后,再在组内对每篇作文统一修改意见,然后交本人改正错别字并修改。下课后学习委员按小组收齐,交给老师。

老师收到作文后,要很快批改、分类,争取在两三天内交给学生。批改时仍按小组进行:一、是看作者本人的写作态度是否认真;二是看该小组对该篇文章的评语是否合适。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立即纠正过来。再分好、中、差三类,请学习委员用小夹子分别挂在教室,让学生浏览。

在下周用一课时请学生民主评议。具体要求:1.评出该次作文最好的和在某一方面最有特点的,并当场打上分数;2.学生发言时,一定要讲出理由。如果有争议,老师要引导统一认识;3.对剩下的作文,按分类标准统一给分,老师最后总结;4.教师批改和讲评总结时要对学生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哪怕仅仅是表扬学生的一段文字、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都是好的。这种师生共同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全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在民主氛围中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

我认为:作文教学若能按以上三个环节认真落实,不仅有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同时有利于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