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工作方案概要

工作方案2018-10-26 07:10书业网

篇一:方案概要

智能小车数据检测系统

及Android平台设计与实现

方案概要

1.1命题背景介绍

1.1.1智能家具技术界定

内涵:

智能家具技术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领域十分广泛,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形成的技术成果在家具设计领域的应用。可家具智能化技术并未形成独立的学科,概念也相对模糊。智能家具技术的目标是将各种高新技术与家具的艺术和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形成一种高效、节能、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工作与生活的家具产品。 本质:

家具智能化技术在家具中融汇了多种高新技术。同时家具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基础技术的进步外,还有依赖于家具设计水平的提高,使家具智能化技术由系统集成融汇到家具设计开发中去。

智能家具的作用及其属性:

智能家具直接为人所用,其功能效应不光在技术上的进步,更取决与人对生活、工作场所、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需求。智能家具从开始的设计就应树立起“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决不可超越人的需求和竞技承受能力。它所创造的属性是人性化的,具有人情味,能使人获得便利的服务和舒适的享受,而不能把人沦为环境的俘虏,技术的奴隶。

1.1.2国外智能家居的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对智能家居进行研究。1984年,美国第一幢智能建筑落成,从此以后欧美国家也相继提出了各种智能家居方案,而且广泛进行推广。目前,发达国家的智能家居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例如美国的x-10、CEBus和Lonwork和日本的HBS等,在国际上都比较有影响力。1983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组织专门机构开始制定家庭电期设标准,并于1988年编制了第一个适用于家庭住宅的电器设计标准——《家庭自动系统与通信标准》。 1998年5月,在“98亚洲家庭电器和电子消费品国际展览会”上,新加坡首次推出了新加坡模式的智能家居系统,并现场模拟“未来之家”,其系统功能强大,包括三表抄送、电话接入、智能布线箱、安防报警、监控中心,有线电视接入等等功能。

1.1.3国内智能家居的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智能家居和家庭网络等相关产品的研制起步较晚,但政府部门在政策和标准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指导行业发展。目前,建设部批准建立7个普及型网络设局,北京市已经计划设计30个网络社区,总户数达三万户。我国将主宰校区智能化定义为:利用4c(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了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术士的家具环境。

今年来,通过学习和节俭过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与总结,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智能家居技术方案:采用电力载波技术,充分利用住宅内已有的电力线和电源插座,无需重新布线,既经济又方便;采用家庭总线技术,可利用新建住宅便于提前预埋布线,为用户提供一套系统完整、功能强大,性能稳定,具有一定档次的智能家居系统;采用各种无限技术,完全摆脱了优先方式的舒服,切安装简单配置灵活,便于以即插即用的家电化方式来解决安装、升级、维护的难题。这些格局特色、使用可行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也瞒住了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住宅用户需求,同时也标志我国在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1.2概要介绍

1.2.1目前存在问题

食品与药品的安全问题受到威胁,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依靠巡检工人检测会造成不准时、不全面、不到位等问题

检测数据得不到保障、而且对于数据无法做到实时储存记录 工作人员众多造成小组的检测路线不合理, 浪费大量的劳动力 依靠定点温湿度检查设备会因为区域温湿度变化而失去效果

1.2.2 系统业务期望

整个系统分为两大部分:智能小车与Android控制平台。

智能小车数据检测系统是一款我们自主研发的,和智能小车相结合的软件。主要具备设想有如下几点。

1、为智能小车车载端与手持端数据建立传输与命令交互

2、建立实时视频功能为用户远程控制

3、通过研究Android控制技术,实现手持端远程控制智能小车前进、后退、左转、右转,视频数据传输显示。

1.2.3 解决思路

系统开发采用:SQLite数据库服务器 + c语言 + Windows开发平台+ android开发平台+QT开发程序。

通过研究数据通信技术,在智能小车与手持端之间通信设计上采用基于IEEE802.11g无线WIFI网络。稳定可靠的无线WIFI网络,为智能小车车载端与手持端数据传输与命令交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开源视频技术,智能小车上安装USB摄像头与舵机,实现Android控制平台远程查看实时智能小车运行时周边数据的功能。

通过研究QT开发程序,利用QT核心思想信号与槽,开发手持端。

1.2.4 实现过程

1、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讨论功能细分,画出初步的流程图,模块之间的分析(怎么变换,怎么连接),所有模块结合连接,细化所有流程图,分析单个模块每步要用到的方法或者指令以及总流程图的定型。

2、分析交流

问题解决往往没那么简单,意见分歧也是常常发生,尽管我们没有时间相聚但是却经常通过群视频、讨论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有时候我们会被各种问题烦恼,这个时候,通过搜索引擎、老师、学长等等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帮助。这些天我们虽然觉得很累,可是我们有目标,所以过得很充实。

3、执行管理

每个成员认真负责的开发自己的项目部分,并汇报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则向上汇报给老师,项目经理实时监督成员的开发进展,给予监督的同时,给予帮助。

项目经理经常组织一次讨论会,老师以及组员们根据开发进度、开发情况调整开发方案和重心。如出现分歧,老师给予建议,再由项目经理决定选择哪个解决方案。

1.2.5 作品特色

1、数据实时传送,公司管理员能及时了解厂房的状态,制定出合理的计划; 2、基于QT平台开发,系统维护成本低,运行稳定,为管理者提供方便 3、界面简洁明了,操作难度低,容易上手。

篇二: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有什么区别

一、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计划:

狭义的计划是广义工作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这个特点表现在,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年

左右,范围一般都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或某一大项重要工作,内容和写法要比规划具体、深入,

要比设想正规、细致,要比方案简明、集中,要比安排阔展、概要。 计划的具体写法:计划由于大多以一个单位的工作内容范围,只在单位内要求执行,所

以一般不以文件形式下发,因而除标题和正文外,往往还要在题下或文后标明 “×年×月×

日制定”字样,以示郑重。计划的标题也是“四要素”写法,其中哪一个要素都不应省略。

正文写法,由于计划是对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或某一项重要 工作的具体要求,所以写作是要

比规划和设想都要具体、详细得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开头,或阐述依据,或

概述情况,或直述目的,要写得简明扼 要;(2)主体,即计划的核心内容,阐述“做什么”

(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三项内容,既要写得全

面周到,又要 写得有条不紊,具体明白。全面工作计划一般采取“并列式结构”(任务、措

施分说)。(3)结尾,或突出重点,或强调有关事项,或提出简短号召,当然也可不 写结尾。

方案: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

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

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方案的具体写法:方案的内容由于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

件头”形式下发,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标题、成文时间和正文三部分内容。方 案的标题有两

种写法:一个是“三要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计划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东北师

范大学五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一个是“两要素”写法, 即省略发文机关,但这个发文机

关必须在领头的“批示性通知”(文件头)的标题中体现出来,如《治理采掘工业危机,实现

良性循环方案》。成文时间,为郑重起 见,方案的成文时间一般不省略,而且要注在标题下。

方案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规写法,即按“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实施

步骤”、“ 政策措施”及“要求”几个部分来写,这个较固定的程序适合于一般常规性单项工

作;二是变项写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单项工 作。但不管

哪种写法,“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必不可少的,实际写作时的称呼可

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标和任务”或“目 标和对策”等,把“政策措施”称为

“实施办法”或“组织措施”等。在“主要目标”一项中,一般还要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实施步骤”一般还要分基本步骤 或阶段和关键步骤,关键步骤里还有重点工作项目;“政

策措施”的内容里一般还要分“政策保证”、“组织保证”和“具体措施”等。写好计划的方法:

写好计划可能是公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事。因为这不仅仅是个文字表达上的事,还是个涉

及具体工作业 务的组织和安排问题,需要有长远眼光和领导魄力,这种写作是一个人综合能

力的表现。但是在写作上也有一些章法。首先,写作者必须分清这个计划的内容属于哪 一类,

适合用哪一个具体的计划种类来表达,从而确定具体文种,即是规划、设想、计划、要点、

方案、安排中的哪一种。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和文种写作要求进 行写作。如果是时间较长、

范围较广的计划,就要用“规划”。因为规划不必也不能写得太细,只要能起到明确方向,鼓

舞人心,激发热情的作用也就差不多了。当 然这并不是说规划就可以写得不切实际;但规划

的切合实际问题的确只是个大致的切合。如果是初步的、不太成熟的计划,就要用“设 想”。因为设想是为计划作准 备的,也不必写得很细,甚至不用写得很好,只要能把大

致的“思路”或想法写出来也就够了。但这也不是说设想就可以写得没条理,而只是说它更

注重“想”,即 要有突破和创新。如果计划内容是某一项工作,一般则用“方案”或“安排”,

工作项目比较复杂者用“方案”,较简单者为“安排”。因为方案和安排都必须写得 很细(或

很全面,或很具体),否则工作就没法开展。当然,若考虑到要给下级执行中留有余地,这方

案可变成“实施意见”,这安排也可变成“安排意见”。如果 计划内容既不是单项工作,又不

是很宏大的,这就该用真正的“计划”了。因为狭义的计划是广义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当

然,若只想把这计划摘要加以公布,则可 用“要点”来写。计划写作注意事项:

二、区别异同:

一般常规性事务工作无须制定方案,只有历时长久,责任重大,涉及面宽?熏工作量大,

纷繁复杂的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须制定方案。如改革方案、城市建设方案、作战方案、人才

培养方案等,为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有成功的把握,避免或减少人财物力的浪费,事前做出

全面的策划、具体的安排,使之高屋建瓴,有序进行。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方案就是机关、团体、单位的组织领导者从实际出发,瞄准未来目标

对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作出系统谋划、全面构想的一种计划性文书。其虽不是法定公文,却

在各行各业公务活动中广泛运用,应属机关事务文书范畴。 方案虽属计划系列,与计划在内容对象、目标效用等方面有一致性,但它毕竟不是计划,

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1)在内容对象上的区别。计划一般是针对以后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全面工作的。

例如:

《南京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关于继续征集建国后文史资料的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会议精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将工作重点

转移到征集建国后史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征集到一部分建国初期的有关史料和线索,有

的已经编入到“选刊”和“专辑”中。1999年,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继续挖掘建国

前史料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征集和选编建国后史料的工作。 方案则针对一定时期内某一项、某一方面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如《药品监督管理体

制改革方案》,它是为了理顺和完善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根据党的十五大

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结构改革的意见》的精神,特制定改革现行药品监督管理

体制的方案。

在例文中计划的内容要全面原则些,而方案的内容则要单纯具体些。计划重宏观把握,

方案重宏微观结合偏重于微观,较计划更具可操作性。 (2)在表达手法和表现形式上的区别。虽然计划和方案在写法上都比较灵活,可要点

式,可条文条款式,但因内容和功能的差异,计划毕竟以条款、表格式居多,且在条款内的

表述相对原则和模糊,而方案则多数是条文、纲目式的,条文内的表述明确,具体而详尽。(3)

在数量上的区别。计划于同一部门、同一单位的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只有一个,如《南京政协关于继续征集建国后文史资料的工作计划》。方案却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几个,

这样才有比较、选择的余地。(4)在效能特点上的区别。计划制定的是以后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向、原则和措施

办法,重指导性。如计划例文。方案拟订的则是以后工作的蓝图和细则,重可操作性。尽管

二者都具备很强的可行性,但细加比较,方案的可行性又比计划更强一些。 方案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指导性,要求周密、具体,一般由以下三部分内容构成:标题、

署名、正文。下面试结合一篇例文来加以阐述: 关于加强培训工会法律专业人才的实施方案 (全国总工会组织部1997年12月3日) 为了把工会工作总体思路落实到实处,推进各级工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依法开展工会工作,全国总工会决定从1998年起,进行工会法律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

一、培训对象

1998年至2001年,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培训律师、劳动争议兼职仲裁员、劳动争议调解

员、工会法律监督员四方面专业人才,以解决工会工作之急需。

二、培训目标

1998年至2001年完成以下培训任务: 律师:1120人【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514个市×2测算】; 劳动争议兼职调解员:30万人【按1998年基层工会已建工会争议调解委员会中工会及

职工代表人数1/3测算】;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30万人【按1998年统计的基层工会委员会58万个的1/2测算】。

三、培训方案

1.律师

培训方式:五个月脱产强化培训。 培训计划(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工作方案概要):1998年在中国工运学院、天津工会管理学院、辽宁工运学院、陕西工运学院

等七所院校举办五个月脱产强化培训试点班。每个院校招60人,共420人。 第一是标题。作为方案,首先要有明确的标题。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标题是贯穿全篇的主线,无论是对方案实施的方法排列,还是对任务的提出,措施的制定,

都要紧紧围绕标题而进行。方案的标题可分为全称式和简明式两种,而又以全称式居多。凡

由单位、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的为全称式;由事由、文种二要素构成的为简明式。前者如

《共青团社科联委员会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型文艺活动方案》《、市公安局刑侦分局“5?12”

特大案件侦破方案》;后者如《环保工程建设方案》、《关于加强培训工会法律专业人才的实施

方案》。其中,“单位”即施事主体,也就是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组织、承办者,多为机关、

团体或下属的基层组织。“事由”即具体的工作内容、活动事项。“文种”即“方案”。无论哪

种标题方式,都应力求简明、准确,使人一目了然。 第二是署名落款。与计划、总结等应用文体不同的是,方案既无须在标题中标明时间,

又不完全是将生成时间放在文末,而大多是将其列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的特定位置。其标

注的内容和方法也因预案、方案而有所不同。一般讲,以“方案”出现的,不另行署名,只

需注明什么时间什么会议审定、通过或什么时间经谁批准即可;而以“预案”出现的,则不

仅要署明是谁草拟的,还要注明是什么时候草拟的,以示负责和便于查考。 第三是正文部分。无论预案或方案,其正文部分大都由以下两部分构成:首先是导言或引语。引言要求简明扼要地交代预案或方案制订的目的、意义和依据,一

般是以“为了??根据??特制定本方案”的惯常形式来表述的。这是方案、预案生成的基

础,一定要有,否则,就失去了制订的意义和依据,就是盲目随意的,因而一定要抓住要害

和实质将其简明扼要地表述清楚。在例文中,引言强调制定本方案是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

权益, 依法开展工会工作”,简要地交代了方案要达到的总目标。 第二部分是方案的基本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的交待。诸如重大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主题以及主办、协

办单位等。其中,时间、地点、方式等应具体明确;“内容”要概括、精当;“主题”不等于

标题,也不等于主要内容或活动本身,而是活动的目的、意义、价值的集中概括表述。如《关

于加强培训工会法律专业人才的实施方案》的主题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依法开展工会工作。如果是重要工作的方案,基本情况的交待也可以是工作的时限、范围、

对象、内容和重点。总之,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有,但又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而或多或少、或

轻或重、或详或略地表述,切忌千篇一律。

(二)对相关活动、相关工作按阶段或进程做具体的部署安排。 例文中的小标题如“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方案”等眉目清楚,要点突出,在

每个标题下具体展开说明实施方案的实施时限、实施对象。在“培训目标”中不但说明每专

业人才总数,而且补充说明人数是按照什么原则测算出来的,使方案内容更有说服力。这部

分包括各阶段工作的内容、基本任务目标、主要措施手段、步骤作法、相应的安排和要求,

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组织安排和部署等等。从总体上说,也就是要写明在什么时间、多

大范围内由哪些人做哪些工作,采取什么方式于何时做到何种程度。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所

在,也是方案价值、功用的集中体现,是方案制定者素质、能力、水平的充分展示,要求既

具体详尽又严密可*,使之既具可行性又便于操作,做到主次分明、张弛有度、得体自然,以

求最大限度地确保工作或活动的顺利开展,促成方案目标的圆满实现。

(三)对相关问题的处理与解决办法。重大活动的开展,重要工作的推进,涉及的问题

必然是多方面的,诸如组织领导、人员经费、财力物力的安排,有关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等等,

都是不可避免而又至关重要的,虽然没有纳为主体内容,却是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基本前提

和重要保障,务必将其处理、解决好。篇二:2013年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终稿) 某高校

2013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是某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年。围绕学校“搬迁、建制、品牌学校和品牌专

业建设”三大任务,全校上下需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路径、大胆改革、谋求发展,以创建

学校和专业品牌为目标,以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重点,以搬迁工作为保障,建立健全各

项机制与措施,提升学校内部动力,增强品牌意识,为专科办学水平评估奠定基础。

二、工作思路

(一)一个目标

以“创建品牌,寻找特色;优化管理,精品建制”为总目标,开展我校“转型—发展”

期的各项战略部署。

(二)两个确保

1.硬件保障:确保新校区工程建设与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2.软件建设:确保学校内部建制、管理体制建立与品牌学校和品牌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

进展。

(三)三项措施

1.管理创新。以创新机制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和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手段,优化管理,

精品建制,以管理创新带动办学效率的提升。

2.凝练特色。以品牌学校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为依托,提升学校整体品牌意识,以“精

品课程建设”和“双导师制改革”为重点,提炼专业特色,形成办学优势,拓宽专业口径,

在“保基本,创品牌”上下功夫,在“新专业,新前景”上谋发展。

3.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深入贯彻“园校一体,学做合一”的理念,

强力推进双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机制,完善顶岗实习的各项措施,与幼儿园和相关

部门密切合作,让教师、学生“走出去”,让外界“走进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

展。

三、具体措施

(一)学校建制与管理责任人:某某 某某 某某

落实科室:办公室负责,其他科室具体落实

1.依据高校建制标准,本着“精简、优化、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设臵、系部规划,

重新明确岗位责任制,规范内部管理,定岗、定责、定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规

范内部管理,明确机构职责。

2.实行“精细化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到位,尽职尽

责。各部门研讨确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本着“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

清日结”的管理思路,对工作当天检查,现场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及时处理。

3.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建立符合大学生发展规律的学生管理制度,提升学生“自我管理”

的能力,增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文教育,把育人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4.继续实施“民主管理”体制,提升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水平,加强工会对教职工思想、

学习和生活的职责和服务意识,提升工会工作效能。

5.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依法治校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推进

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落实学校招生、收费、基建、采购、后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制度。

(二)队伍建设

责任人:某某 某某 某某

落实科室: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等

1.班子建设

加强班子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做好学校转型与发展期的谋划、引领工作;领导班子明

确领导思路和工作重点,规划落实,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

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2.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中层干部机制改革策略,初步实施“轮岗制”改革,打破中层干部对岗位的倦

怠性,防止中层干部岗位“病变”,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挖掘干部的潜能,克服职

业倦怠; 各中层要依据学校发展目标,明确职能目标,合理规划,扎实推进职责内工作;努力提升

干部素养,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汇报,及时反馈,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和沟通能力。

3.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

打造专业带头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积极开展名师工程,提高教师的知名度;重视教

师科研素质提升,为教师搞科研创造条件,引领教师顺利转型。

(2)加大学校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大幅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任教师,优化师资队伍

结构,提升师资的层次和水平。

(3)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通过活动载体,对全校

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树立师德典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4.辅导员队伍建设

依据高校辅导员配臵标准,配足配齐辅导员团队;进一步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积极

研讨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

(三)品牌学校与品牌专业建设责任人:某某

落实科室:教务科、教科室及各教学部

1.做好品牌学校和品牌专业的过程建设。依托特色学校和品牌专业项目,打造专业品牌,

凝练专业特色,建立精品课程网络,打造优质精品课程。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调研、充分论证,突破现有专业瓶颈,积极探索新的专业增

篇三:系统概要设计方案模板

系统概要设计方案

编写:

XXXXXXX有限公司

2014年9月19日

1 引言........................................................................................................................................... 4

1.1 编写目的 ........................................................................................................................... 4

1.2 背景 ................................................................................................................................... 4

1.3 定义 ................................................................................................................................... 4

1.4 参考资料 ........................................................................................................................... 4

2 总体设计 ................................................................................................................................... 4

2.1 简述 ................................................................................................................................... 4

2.2 架构设计 ........................................................................................................................... 5

2.2.1 系统逻辑架构图 ....................................................................................................... 5

2.2.2 系统物理架构图 ....................................................................................................... 5

2.2.3 顶层系统包图 ........................................................................................................... 6

2.2.4 业务类包图 ............................................................................................................... 7

2.2.5 子系统关系图 ........................................................................................................... 7

2.3 接口设计 ........................................................................................................................... 7

2.3.1 界面框架设计 ........................................................................................................... 7

2.3.2 外部接口设计 ........................................................................................................... 8

3 子系统设计 ............................................................................................................................... 8

3.1 基础信息子系统 ............................................................................................................... 8

3.1.1 子系统说明 ............................................................................................................... 8

3.1.2 类图 ........................................................................................................................... 9

3.1.3 类说明 ..................................................................................................................... 13

3.1.4 界面设计 ................................................................................................................. 20

3.2 我的工作台子系统 ......................................................................................................... 22

3.2.1 子系统说明 ............................................................................................................. 22

3.2.2 类图 ......................................................................................................................... 23

3.2.3 类说明 ..................................................................................................................... 27

3.2.4 界面设计 ................................................................................................................. 33

3.3 工作进展子系统 ............................................................................................................. 34

3.3.1 子系统说明 ............................................................................................................. 34

3.3.2 类图 ......................................................................................................................... 35

3.3.3 类说明 ..................................................................................................................... 35

3.3.4 界面设计 ................................................................................................................. 35

3.4 信息发布子系统 ............................................................................................................. 37

3.4.1 子系统说明 ............................................................................................................. 37

3.4.2 类图 ......................................................................................................................... 37

3.4.3 类说明 ..................................................................................................................... 38

3.4.4 界面设计 ................................................................................................................. 39

3.5 系统管理子系统 ............................................................................................................. 39

3.5.1 子系统说明 ............................................................................................................. 39

3.5.2 类图 ......................................................................................................................... 40

3.5.3 类说明 ..................................................................................................................... 40

3.5.4 界面设计 ................................................................................................................. 41

3.6 个人设置子系统 ............................................................................................................. 42

4

5 3.6.1 子系统说明 ............................................................................................................. 42 3.6.2 类图 ......................................................................................................................... 43 3.6.3 类说明 ..................................................................................................................... 44 3.6.4 界面设计 ................................................................................................................. 45 约束和假定 ............................................................................................................................. 46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46

5.1 逻辑结构设计 ................................................................................................................. 46

5.1.1 角色表(PUBLIC_ROLE) .................................................................................. 47

5.1.2 权限表(PUBLIC_PRIVILEGE) ........................................................................ 47

5.1.3 角色权限表(PUBLIC_ROLEPRIVILEGE) ...................................................... 47

5.1.4 部门表(PUBLIC_ DEPT) .................................................................................. 47

5.1.5 岗位表(PUBLIC_POST) ................................................................................... 48

5.1.6 员工表(PUBLIC_MEMBER) ........................................................................... 48

5.1.7 工作任务表(WORKPLAN_ TASK) ................................................................. 49

5.1.8 任务分派表(WORKPLAN_ ALLOTTASK) .................................................... 49

5.1.9 工作计划表(WORKPLAN_ PLAN) ................................................................. 49

5.1.10 计划任务表(WORKPLAN_ PLANTASK) ....................................................... 50

5.1.11 工作日志表(WORKPLAN_ WORKLOG) ....................................................... 50

5.1.12 工作汇报表(WORKPLAN_ WORKREPORT) ................................................ 51

5.1.13 信息发布表(PUBLIC_ PUBLISHINFO) .......................................................... 51

5.1.14 收件箱表(PUBLIC_INBOX) ............................................................................ 51

5.1.15 系统操作日志表(PUBLIC_OPERATELOG) ................................................... 52

5.1.16 个人提醒设置表(PUBLIC_EVENTS) ............................................................. 52

5.1.17 系统表(PUBLIC_SYSTEM) ............................................................................. 53

5.1.18 系统功能模块表(PUBLIC_SYSTEMMODULE) ............................................ 53

5.2 物理结构设计 ................................................................................................................. 53

5.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 53

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53

6.1

6.2

6.3 出错信息 ......................................................................................................................... 53 补救措施 ......................................................................................................................... 54 系统维护设计 ................................................................................................................. 54

工作计划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此概要设计说明书是为了说明整个系统的体系架构,以及需求用例的各个功能点在架构中的体现,为系统的详细设计人员进行详细设计时的输入参考文档。

1.2 背景

软件系统的名称:工作计划管理系统

开发工具:Java

开发者:

1.3 定义

1.4 参考资料

2 总体设计

2.1 简述

系统采用流行的B/S结构模式。系统的分析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应用Visio等工具进行辅助设计。

2.2 架构设计

2.2.1 系统逻辑架构图

2.2.2 系统物理架构图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