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建设小康的担子,等着我们去

建设方案2018-10-26 15:37书业网

篇一: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晴

第三次到赵河村下乡的目的是非常明确地,就是要和农户之间商定近期的帮扶计划.来到赵河村,先和村支书、村主任聊了一下村上的发展规划,正聊着,我们单位的三位领导便来到村上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督查,同时与我们和村班子成员一起聊起了赵河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单位领导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条思路,包括村内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劳务技能培训和村内道路硬化等。村支书听说领导提到村内道路硬化时非常激动地说:“道路是困扰村民出行的一大难题,祖祖辈辈都未能得到解决,如今领导提出来,全村老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组织的帮助和关怀。”紧接着村支书又提出帮助村上发展养殖业。领导们答应一定将村上的困难和问题带上去,认真加以研究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解决。

和村班子结束交谈后,我们又深入农户了解其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思路??入户结束,感受颇多,农民朋友勤劳、善良、朴实、憨厚,他们缺技术、少文化、短资金的现状让我感触颇深,但他们对改变生活的美好目标和十足信心却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定格了下来。

走访下来,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要帮助农民朋友脱贫致富,最根本地是要改变他们的传统思想和观念,让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积极自主地找出路、想对策、增收入,最终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才是我们帮联单位和干部真正要做的最基础的工作。

篇二:党的十八大理论创新与突出亮点

党的十八大理论创新与突出亮点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十八大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一篇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文献。报告大致有以下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有一字之变,反映的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由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1991年,我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依据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明确描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我们所说的小康,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小康社会

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十年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使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到2020年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这一过程最终的结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我们党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成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过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精彩篇章。

确定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

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的明确阐述,也是对今后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号召。

科学发展是新世纪最响亮的声音。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十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发展是攻坚克难的持久动力。船行深处浪愈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今天已进入攻坚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进入了决定性阶段,在这样的历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革除旧的发展观念,矫正旧的发展惯性,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就要坚定科学发展观信念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实践不动摇。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必将更加有力地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科学实践。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表面看似抽象,事实上它植根于中国13亿民众的期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一举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更体

现了它在领导人民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节点上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郑重回应。

构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变化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五位一体”,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21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发展的内涵

增添了新元素,为发展的品质赋予了新标准,为发展的方式确立了新坐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中,它是由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的。这次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定义为制度、道路、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认识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三个维度努力。缺少任何一个维度,对它的认识和实践都会陷入片面。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道路、理论和制度,需要继续披荆斩棘,不断开拓新境界。

篇三:和全体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十八大体会

和全体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十八大体会

程俊杰

同志们:

刚才贾校长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新的党章,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这份报告是我党的政治宣言,也是行动纲领。那几天,我正在省里参加校长培训,每天晚上,我们锁定中央十三台,反复听取十八大报告和专家的解读,仔细品味报告中每句话,每个词,真是意味深长。近几天我把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放在一起反复比对,用这种方法去感受中央精神。下面我就把我的研究和感受和同志们进行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 教育问题在报告中的位置。

十六大教育问题放在文化建设这个内容的第四部分,十七大和十八大教育问题放在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第一部分。我们知道,衣食住行是民生问题,教育怎么能成为民生问题呢?首先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因为衣食已经不成问题,不存在住没住出的问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成了人们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是政治课上讲的,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精神生活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我们党审时度势,把教育放在民生问题中,

并放在民生问题的第一位。说明国家对民生的重视,对教育的重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教育一直是锦上添花的事,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说明当时的教育只是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再进行的一种活动。而今天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

说明教育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一段时间里,教育曾经被当作一种产业,自生自灭,自由发展。上学难和上好学校更难,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以十七大以来提出注重优先发展教育,这是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经济建设的作后盾,教育是不可能提高到这个位置来的。

2、对教育地位描述:

十六大报告中对教育是什么做了这样的描述:“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七大报告中变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八大报告又变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从这一点看,教育不仅仅是生产力要素,而且是生产关系要素,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生产力提高,而且通过教化民众,促进民风。通过提供教育机会促进社会公平。

3、对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描述:

十六大教育内容的小标题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十七大教育内容的小标题变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十八大教育内容的小标题变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可以看到十六大以前,教育还是一种“奢侈品”,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由一部分人所有,还需要在数量上大力增加,质里上大力提高,十七大党和国家已经把教育当成生产必须品,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变化的主要力量。十八大把教育当成生产必须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到人民满意为止。

当然这里还涉及一个评价标准的变化。大力发展教育时期,教育评价看数量,学校数量越多越好,学校规模越大越好。教育的目标是把普通学生培养成好学生和差学生,为了区分好差学生。当然那样的教育一定是少数人满意,多数人不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说明以后教育的好坏不再是升学率、指标完成情况,而是人民满意程度,不再是只为部分学生成才的精英教育,而是把每个学生都教好的素质教育。评价者也不是教育主管和督导单位,而是学生家长为代表的民众。

4、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1)优先发展:从十六大提出:“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到十七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标题,到十八大成为共识:“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方案》讲的很具体。“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

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可以这样认为,优先发展是给各级政府的政治任务,作为学校教师,不要认为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只是支持,支持背后还有约束,还有任务,国家支持越多,我们的担子就越重。荣誉背后还有责任,国家支持会进一步提高教师政治和经济地位,担这种支持必须依靠学校教师转化成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教师的付出。甚至是教不好学生饿死教师的风险,也就是一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低下的教师下岗的可能。

2)素质教育:从十六大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到十七大的“实施素质教育”和十八大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建议性到到强制性,从部分到全面,层层递进。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素质教育不是唱歌、跳舞、做游戏。教育首先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让一少部分人的素质提高,而让大部分人的素质下降的教育必将导致“拉车的少坐车的多”的局面,也可能导致“少数人蛮干,多数人捣乱”局面。所有的学校都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把到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教好”,而不是只重视能增加升学率的学生。另外,教育还必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一个近视问题就是教育无法挽回的痛。

3)德育:从以前的“德育为首”,到十七大的“德育为先”,到十八大的“德育为本”。十八大的提法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十七大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大学叫政治思想工作,中小学叫德育,大学生通过说服教育可以达到思想认识的提高,中小学靠潜移默化。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性格要“直”率,二是“行”为习惯要好,三是“心”理架构要多样灵活。“立德树人”这就构成智体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本。

4)学前教育:十六大没有提及,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 十八大变成“办好学前教育”。

《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方案》对中小学部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指导纲要》,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继续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上好全国开学第一课。”

5)义务教育:十六大时“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十七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八大:“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从普及到均衡,从进行时到完成时。

义务教育从普及到均衡,要求提高了很多,难度也很大,因为经前的政策一直是向地市倾斜,均衡发展要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一定有政策和经济多方面的支持。这一点对高中学校是有影响的,主要是指标到校,会影响招生结构,对普通中学影响会更大,因为这些任务都会下到县级以下高中,省城的高中仍是受益者,好的他要,差的他不管。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