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卡梅伦接受采访

采访2018-11-21 09:35书业网

篇一:卡梅伦访问中国姿态谦卑遭非议:惹欧盟暴怒

卡梅伦访问中国姿态谦卑遭非议:惹欧盟暴怒

“英国要做中国在西方的最强支持者。”对于2日到访中国的英国首相卡梅伦来说,这番高调表态与他率领的“史上最大规模访华贸易团”一样吸引外界眼球。

18个月前,卡梅伦因为会见达赖导致访华行程被搁置,如今却成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首位访华的西方领导人。英国天空电视台认为,卡梅伦访华打算吃“谦卑派”,英国《独立报》则感叹,英国虽然和鸦片战争前夕一样看重中国的巨大市场,但用武力让商人把珠江入海口变成鸦片贸易枢纽“已绝无可能”。

中英昨天签署的10项合作协议被视为“利润丰厚”,英国前外交官布朗还套用中国“黑猫白猫理论”,称“不管白猫黑猫,能创造就业就是好猫”。

2日在人权先行的西方舆论场,批评卡梅伦卖力“讨好中国”甚至“出卖灵魂”的喊声很高。“卡梅伦为此次访华投入了较大政治成本,”复旦大学教授陈志敏表示,西方对中国的成见不是一次访华和几项合同就能改变的,但居高临下的姿态带来的只有曲折。 要做“中国在西方的最强支持者”

“我很想了解你们的想法,请留下你们的问题,我会在访问结束前回答一些。”卡梅伦昨晚对自己的中国微博进行更新,还配了一天的行程图片。这个上月29日注册的微博账号已有十几万粉丝。

英国《卫报》2日说,专机在北京一着陆,卡梅伦就发表了“对中国热情洋溢的称赞”讲话,称英国将扮演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角色。

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卡梅伦会见。习近平表示,两国关系不仅关系到各自发展,也具有重要全球影响。双方应该登高望远,超越国情、制度和价值观差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照顾对方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

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卡梅伦举行年度总理会晤后,共同见证两国投资、科技创新、金融、司法等领域10个合作文件的签署。美联社报道说,双方还签署单独协议,英超帮助培训中国教练和裁判以及加强和中超的合作。卡梅伦还表示,将在武汉设立英国领事馆。俄塔社2日称,卡梅伦是西方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位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前往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的。文章说,这一访问本应在一年前举行,但因卡梅伦去年5月会见达赖喇嘛,访问被搁置。

美联社报道说,双方没有提及达赖问题,尽管中方表示欣赏英国对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尊重。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说“达赖喇嘛已是昨天”,现在英国开始发起魅力攻势,1个月前伦敦市长和英国财长也访问了中国。

“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代表团。”英国媒体如此形容卡梅伦率领的百人访华队伍。这次随行的工商领袖包括劳斯莱斯、捷豹路虎汽车、英国石油、汇丰银行等知名企业。

英国《每日镜报》说,卡梅伦专机上的“宝座”让人垂涎欲滴,占据这些“宝座”的一批保守党人以卡梅伦的岳父为首,他们去签署利润丰厚的协议。英国《独立报》感叹说,卡梅伦希望借助世界发展最快经济体的东风,而且运气比鸦片战争前要好一些,因为英国上次派如此庞大贸易代表团访华遭遇彻底失败,甚至还爆发战争。

不过,文章说,1793年英国人马戛尔尼率领使团乘坐装配64门大炮的舰船访华以来,情况没什么变化。现在跟当时一样,英国想进入价值巨大的中国市场,而且访问被文化误解笼罩。

当年乾隆答复英王的诏书说,“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让英王恼火不已。现在中国人对英国说教人权和西藏感到恼火。不过有些情况也发生巨变,特别是世界的权力格局。

香港《南华早报》说,卡梅伦立场的改变是政府内部辩论的结果,财政大臣奥斯本在内阁大臣私下进行的讨论中说,英国对华关系具有重要经济和地缘政治意义,不应让英国对人权问题的敏感导致问题复杂化,当时卡梅伦也在场。

英国首相将拉开同达赖问题的距离,这是英国恢复对华全面商贸和外交合作要付出的代价。英国天空电视台评论称,首相访华要吃“谦卑派”。

复旦大学教授陈志敏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历过会见达赖产生的风波后,卡梅伦以及英国政府对发展中英关系有更深的感受。

他说,中国新领导人上台,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决议,中国对欧洲政策也正在形成中,卡梅伦如能在这时通过访华加强对华关系,一定程度上能抢占先机,因此他把调子提得很高。

拿中国的钱,英国“丢掉了灵魂”?

“外交用语要好好斟酌,跟中国打交道尤其如此。”BBC随团记者罗宾逊2日撰文称,卡梅伦在访华前向北京发出的信息是要打造“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发出了卡梅伦此访哪些问题是重点的明确信号。

前英国外交官凯瑞·布朗2日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两国此番碰撞出的合作火花将使人们忘记过去18个月曾经发生的事情。布朗说,中国在英国的投资不像在美国那样存在政治方面的担心,“在我们看来,不管白猫黑猫,能创造就业就是好猫”。

2日在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卡梅伦表示,他已做好准备,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推动中国与欧盟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加拿大通讯社称赞卡梅伦是“欧盟和中国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的先驱和特使”。

不过德国电视1台称,卡梅伦的立场将惹恼欧盟,因为这与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两周前在北京欧中高层会上的表态形成鲜明对照。路透社表示,欧盟担心这可能导致廉价中国商品在欧洲泛滥,与此同时欧盟正跟中国陷入光伏贸易纠纷。

质疑声同样来自英国国内。英国外交部亚洲研究部门前负责人罗德·维伊表示:“跟中国打交道必须坚持和保护自己的价值观,不要什么都说好,要说出我们的不同。”工党领导人米利班德批评说:“跟中国竞争,英国唯一的取胜之道就是向顶端冲刺,我们要在高技能、高科技、高收入经济体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但本届政府认为我们只有滑向低端才能竞争。”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我们在拿中国和沙特的钱,但我们是不是丢掉了灵魂?”文章称,卡梅伦政府被中国和海湾国家的资金所吸引,这才主动出击,简化中国人的赴英签证,吸引中国投资,还要发行伊斯兰债券,“英国正在变得为了融资和发展经济而丢弃崇高的精神”。

英国《金融时报》2日以“在西藏问题上退缩后,英国几乎没有从中国那里获得奖赏”为题说,欧洲国家认为英国错误地处理了同达赖的最初会面。卡梅伦今年初在下议院强调反对西藏“独立”更是被认为英国服软了,然而还没有带来英中关系立即解冻。随后游说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安排正式访问也“太于急切”。

文章认为,实际上,在英方会见达赖喇嘛之后,英中贸易和投资似乎未受影响。这只是强化了以下看法:“伦敦过于卖力了”。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日前发表欧洲外交事务官员莱纳德的文章,建议卡梅伦与中国打交道时要“硬气一点”,因为“显露软弱就会让对方误以为你好欺负”。文章说,中国有时说得比做得利害。比如,美国总统和德国总理都曾与达赖见面,但也没惹出多大麻烦,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丝毫未减。

英国前外交官布朗称,卡梅伦此次访华恰逢中国防空识别区引发地区紧张之际,考虑到英国与美国的紧密关系,这可能将卡梅伦置于尴尬境地,卡梅伦在作出类似“英国是美国的挚友永远不会背叛美国”表态的同时,还需达成一种巧妙平衡。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2日会见英国海军参谋长泽姆贝拉斯,双方就合作应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达成一致。

在陈志敏看来,英国在对华外交经历了风波后已经认识到,对华外交用过去那种施压的方式达不到效果,而且还会对其经贸利益带来较大损害,因此开始淡化人权、西藏等方面的问题。

不过,英国奉行实用主义的外交,而且惯于采取均势外交的政策。“美国之音”称,对于卡梅伦来说,出国访问通常会演变成一个公关难题,因为他不得不在自己制定的帮助英国赢得全球经济竞赛的政策与大声疾呼人权问题之间取得平衡,他有时发现很难“将一个圆形变成一个方形”。

中英关系的齿轮又开始转动

“中英关系的齿轮又开始转动了。”德国财经网2日评论说,卡梅伦此行的时机很好。此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刚刚公布新的决议,其中包括经济进一步开放。德国《世界报》也称,伦敦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的金融门户。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如果中国真的在变革,那么英国应该利用这个合作机遇。卡梅伦访问确实有助于发展商贸,推进改革,并化敌为友。中国一直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在过去20个世纪中,中国有18个世纪保持全球最大市场地位。

今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128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拥有最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巨变会对英国产生巨大影响。希思罗机场、泰晤士河、英国核能领域、伦敦出租车等背后都有中国企业的参与。

英国投资者则能受益于中国的自由化改革。如果中国真的变得越来越开放,英国就应该利用这个重大机遇。英国董事协会总裁赛蒙·沃克2日告诉记者,外界要积极地看待卡梅伦这次访华。他认为,英中之间目前最需要推动的是自由贸易,只有经贸合作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他有关“自由”的问题才能够接着讨论,才有对话的诚意基础。

陈志敏表示,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对于西方价值观外交的诉求和对中国的成见不是一次访华就能解决的。政治文化观念不一样,肯定会带来一些矛盾和冲突,关键是怎样处理这些观点的不一致,如果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企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对方,双方关系肯定会有曲折。双方只有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才能够建立互信,将关系向前稳定地推进。

篇二:柴静首次英语采访献给卡梅隆 被卡赞

柴静首次英语采访献给卡梅隆 被卡赞“强悍的访问者”

2012年05月09日 08:58

来源:重庆晚报

前晚,柴静在央视《看见》节目中专访了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这是卡梅隆在北京电影节期间接受的为数不多采访,也是柴静本人第一次用英语访问。面对被外人称为“魔鬼”的卡梅隆,一贯采访作风犀利的柴静也“碰到了麻烦”,两人的对话更像是一场博弈。

交锋1

“做成3D版是为了赚钱?”

访谈一开始,柴静问了几个相对轻松的问题热身,卡梅隆也一一笑着回答了这些问题。等到逐渐放松,柴静抓住时机单刀直入地问卡梅隆将《泰坦尼克号》做成3D版重新上映是否是为了赚钱,卡导显然愣了一下回答道:“不完全是,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是我想让观众再进电影院看,重新置身船上。” 交锋2

“不喜欢可爱这个词形容你?”

在第七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泰坦尼克号》收获了11项大奖,卡梅隆站在领奖台上引用了片中杰克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对此柴静评价说:“你真可爱。”但年近六旬的卡导显然不喜欢这个词,“小狗才可爱”。柴静嗅出了他的排斥,问他“希望用什么词来形容自己?”卡梅隆的回答很强悍:“严谨苛刻,幽默风趣。”

交锋3

“科学探索不是你的事”

今年,卡梅隆成为首位独自下潜到世界最深海沟的人,柴静和公众一样惊奇:“你要在黑暗里待十个小时,这听起来一点都不好玩。”卡梅隆却不以为然,“那是你的感觉,对我来说,这不单单是创造纪录,而是创造新的技术让人类去探索。”柴静回击说:“但科学探索不是你的事,你只是??”还没说完,卡梅隆就自己接了话,“我只是个拍电影的,是吗?”对此,柴静反应灵敏地说:“我知道你肯定不喜欢我这么说你。”

交锋4

“输给了前妻,沮丧吗?”

在第8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卡梅隆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拍摄的《拆弹部队》击败了卡梅隆的《阿凡达》夺得了多项大奖。柴静没有放过这个话题:“你在奥斯卡上输给了自己的前妻,这让你沮丧吗?”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卡导回答得滴水不漏:“不会。我很尊敬她,她是个很有才华的女人,如果让我来选还是会让她拿奖。”重庆晚报记者陈柯羽实习记者周裕昶

柴静自嘲英文三脚猫

破罐破摔之后就好了

片尾,柴静说这是她的第一次英文访问,“很抱歉它不够严谨、规范。”随后,她在博客上写下了采访花絮:“我从不自觉早起,那天早上7点莫名其妙醒了,手机上有条老范凌晨两点的短信‘刚定下卡梅隆的采访,上午十点半,时间只有四十分钟。’等编导王映潼把卡老师传记送到我家,我左手吹头,右手翻了一遍书,出发的时间就到了。最悲催的是,采访时长只有四十分钟,没有现场翻译的可能———我这三脚猫的英文啊。”她自嘲总结说:“同志们,我的体会是,无论什么事吧,破罐破摔之后就好了,人的自尊心就像厚厚的瓷片,一片一片安详地躺在地上,踏实了。”

有网友看完节目后评价说柴静的英文水平确实有限,但胜在有诚意,有自信。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柴静此次气场有点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不过,采访结束后,卡梅隆仍指着柴静转头对摄影师说:“她很强悍,她是一个强悍的访问者。”

另据网友曝料说,《看见》栏目本来是没有机会采访卡梅隆的,但柴静的团队非常有诚意地在卡梅隆下榻的酒店包了一个房间,以争取转换地点的时间。卡梅隆团队被感动,之前预约的采访时间从30分钟延长到了40分钟。

篇三:英媒争论能否得罪中国 卡梅伦期待年内访华

英媒争论能否得罪中国 卡梅伦期待年内访

“首相是被中国禁止访问了吗?”“首相感受到北京要求道歉的压力了吗?”唐宁街10号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英国媒体把这些问题接连抛给卡梅伦的发言人,而他的回答都是“没有”。

该发言人说,“我相信首相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访问中国”。并称英国期待与中国建立更坚固的关系,“彼此尊重、管束分歧、尽可能多地合作,符合两国利益”。

同日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被英国记者问到相同的问题,她表示,中英关系由于去年5月英国领导人会见达赖“受到损害”,中方期待英方能够“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英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北京提问的英国ITV记者安古斯·沃克尔撰文说,华春莹没有就此做明确解释,她既未使用“道歉”一词,也没明言英国须向中国说“对不起”。但沃克尔认为,中方有关“解决分歧需要采取些行动”的说法是在暗示英国必须道歉。

有关北京要求英国道歉的传言源自英国《每日电

讯报》6日题为“卡梅伦与中国的裂痕会让英国损失数十亿英镑”的报道。

该报道援引匿名外交消息源的话称,中国希望卡梅伦为会见达赖道歉,并称卡梅伦如今已是不受北京欢迎的人,问题不解决,中国领导人也不会访问英国。

文章还称,“卡梅伦事实上被禁止访华”带给英国的后果是HS2高铁、新核电项目等急需资金的大工程恐将无法从中国主权基金中分一杯羹。中国去年在英投资达80亿英镑,来自中国的消息源已隐晦地发出警告:“中国在英投资的前提是两国关系稳固”。

“卡梅伦拒绝向中国道歉”,这是多家英国媒体昨天对唐宁街发言人7日下面这番讲话的解读:“首相自行决定与谁见面是完全合理的。中国政府一直坚定反对外国政府与达赖的任何会面,我们此前已向中方清晰表明,英国内阁大臣们有权自行决定与谁会面,何时会面。”

英国《每日邮报》说,卡梅伦的发言人用尖刻言辞表明,英国不会被中国欺凌。他的话意在警告中国,不要试图依仗经济力量决定英国能与谁交往,不能与谁交往。

英国副首相克莱格7日接受天空电视台采访时则说了更重的话:“我们与中国之间拥有非常重要的经贸

关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为此牺牲我们在人权自由上的信仰,未来我们会继续用尊重但不失坚定的方式继续我们的表达。”

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奥塔威说,“我们扛住来自中国的压力是对的,达赖喇嘛在英国一直受欢迎,我希望未来他依然受欢迎,我想争议会迅速消散,中英相互投资也会很快恢复的”。

然而在《每日电讯报》看来,奥塔威似乎太乐观了。

该报题为“卡梅伦、中国与一场揪了龙尾巴的会面”的文章说,卡梅伦见达赖前其实已被逼到墙角,如果遵从中国的警告不见达赖,会被指责听从中国指挥,他能做的最大让步就是在唐宁街外与达赖“私人会晤”。

但他和一同会见达赖的克莱格没有想到,时隔一年,英国依然被北京“扔进政治狗窝”。

文章说,北京的诉求是英国政府发布公开声明对会见达赖表示遗憾,并承诺未来不再见达赖。北京的施压也已经产生些效果,

去年6月,卡梅伦下达“一揽子禁令”,不允许任何内阁成员在英国会见达赖。

该报另一篇报道说,“北京多年来一直在惩罚那些

会见达赖的外国领导人”,2009年,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见达赖,之后法国被迫与中方发表联合声明,该声明被解读为法国承诺今后见达赖前会与北京协商。200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见达

赖后,也用类似方式化解北京的怒火。英国《经济之声》说,如今轮到英国做选择了,“是要经贸利益,还是要道德?”

英国驻华使馆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英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分歧,但英国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稳固关系,两国也有很多共同利益。英国首相与中国新领导人已有过热情交流,首相仍期待年内访华。

篇四:英媒称卡梅伦因会见达赖被中方拒绝访华

英媒称卡梅伦因会见达赖被中方拒绝访华

英媒称卡梅伦因会见达赖被中方拒绝访华达赖是谁年龄个人简历家庭工作背景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首相是被中国禁止访问了吗?”“首相感受到北京要求道歉的压力了吗?”唐宁街10号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英国媒体把这些问题接连抛给卡梅伦的发言人,而他的回答都是“没有”。该发言人说,“我相信首相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访问中国”。并称英国期待与中国建立更坚固的关系,“彼此尊重、管束分歧、尽可能多地合作,符合两国利益”。同日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被英国记者问到相同的问题,她表示,中英关系由于去年5月英国领导人会见达赖“受到损害”,中方期待英方能够“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英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北京提问的英国ITV记者安古斯·沃克尔撰文说,华春莹没有就此做明确解释,她既未使用“道歉”一词,也没明言英国须向中国说“对不起”。但沃克尔认为,中方有关“解决分歧需要采取些行动”的说法是在暗示英国必须道歉。

有关北京要求英国道歉的传言源自英国《每日电讯报》6日题为“卡梅伦与中国的裂痕会让英国损失数十亿英镑”的报道。该报道援引匿名外交消息源的话称,中国希望卡梅伦为会见达赖道歉,并称卡梅伦如今已是不受北京欢迎的人,问题不解决,中国领导人也不会访问英国。文章还称,“卡梅伦事实上被禁止访华”带给英国的后果是HS2高铁、新核电项目等急需资金的大工程恐将无法从中国主权基金中分一杯羹。中国去年在英投资达80亿英镑,来自中国的消息源已隐晦地发出警告:“中国在英投资的前提是两国关系稳固”。

“卡梅伦拒绝向中国道歉”,这是多家英国媒体昨天对唐宁街发言人7日下面这番讲话的解读:“首相自行决定与谁见面是完全合理的。中国政府一直坚定反对外国政府与达赖的任何会面,我们此前已向中方清晰表明,英国内阁大臣们有权自行决定与谁会面,何时会面。”

英国《每日邮报》说,卡梅伦的发言人用尖刻言辞表明,英国不会被中国欺凌。他的话意在警告中国,不要试图依仗经济力量决定英国能与谁交往,不能与谁交往。英国副首相克莱格7日接受天空电视台采访时则说了更重的话:“我们与中国之间拥有非常重要的经贸关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为此牺牲我们在人权自由上的信仰,未来我们会继续用尊重但不失坚定的方式继续我们的表达。”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奥塔威说,“我们扛住来自中国的压力是对的,达赖喇嘛在英国一直受欢迎,我希望未来他依然受欢迎,我想争议会迅速消散,中英相互投资也会很快恢复的”。

然而在《每日电讯报》看来,奥塔威似乎太乐观了。该报题为“卡梅伦、中国与一场揪了龙尾巴的会面”的文章说,卡梅伦见达赖前其实已被逼到墙角,如果遵从中国的警告不见达赖,会被指责听从中国指挥,他能做的最大让步就是在唐宁街外与达赖“私人会晤”。但

他和一同会见达赖的克莱格没有想到,时隔一年,英国依然被北京“扔进政治狗窝”。文章说,北京的诉求是英国政府发布公开声明对会见达赖表示遗憾,并承诺未来不再见达赖。北京的施压也已经产生些效果,去年6月,卡梅伦下达“一揽子禁令”,不允许任何内阁成员在英国会见达赖。该报另一篇报道说,“北京多年来一直在惩罚那些会见达赖的外国领导人”,2009年,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见达赖,之后法国被迫与中方发表联合声明,该声明被解读为法国承诺今后见达赖前会与北京协商。200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见达赖后,也用类似方式化解北京的怒火。英国《经济之声》说,如今轮到英国做选择了,“是要经贸利益,还是要道德?”

英国驻华使馆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英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分歧,但英国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稳固关系,两国也有很多共同利益。英国首相与中国新领导人已有过热情交流,首相仍期待年内访华。

【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日本特约记者纪双城青木李珍环球时报记者段聪聪刘洋柳玉鹏汪析】来源青年导网)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