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科学发展农业生态园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2018-11-30 00:43书业网

科学发展农业生态园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方忠敬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玲理论和园模式进行生态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区)、市(地、州)、县四级农业生态园示范网络,发展前景广阔美好。

●我国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宏观管理无序,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三是生态园功能定位模糊,竞争力不强:四是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可行发展模式;科学编制规划,实现规范有序发展;培育主导产业,凸显园区特色品牌;多方筹集资金,夯实园区建设基础;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规范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保证农业生态园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华民族践行生态化,改善生存环境,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我国农业生态园始于20世纪9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区)、市(地、州)、县四级农业生态园示范网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生态园正在成长壮大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龙头,发展前景广阔美好。

一、我国农业生态园发展现状

根据部分地区农业生态园的调查,我国生态园发展现状可概括为四个类型、三种发展模式、四个特点、六个带动。

四个类型:一是生态农业示范园。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规划区域内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农业特色。二是观光农业旅游园。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三是绿色食品生产园。以无公窖、生态栽培模式生产无公窖或绿色农产品,以无公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四是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既有粮油作物优质高产、名特优新果品生产、设施蔬菜栽培、花卉苗木种植,良种畜禽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示范园,还有围绕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而建设的科技示范园(项目式)同时应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有的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

三种发展模式:一是“政府+企业”型,即“政府搭台、企业运作、中介参与”,最终建成集农科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一般占地面积较大,涉及领域行业齐全。二是企业主导型,即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通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投入,将园区建成拉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的龙头。

三是政府主导型,此类生态园主要是政府为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着力打造的“城市绿肺”和市民休闲乐园。生态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带动农业投入、带动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带动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观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四个特点:一是结合了各自优势资源。在发展生态园过程中,全国各地都积极依托、利用地形地貌、产业资源、区位优势和资金实力等优势要素。二是享受了政府不同程度扶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发展农业生态园给予了扶持。三是体现了建设的高层次。发展起点高。全国各地区农业生态园都聘请了农业专家和专业规划机构开展总体或局部规划,有明确的功能区划、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并且多数都按高效示范、观光旅游、生态循环的定位要求引进项目。四是探索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全国有一批农业生态园通过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技术入股、土地流转等新的农业产业运行机制,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增强园区造血功能。

“六个带动”:一是带动了农业投入。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从2000年起,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据专家调查分析:近三年全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园区1260多处,总投资37.56亿元,其中以工养农占总投入的50上。二是带动了资源节约。园区从严从紧管理土地,依法依规用地,遏止乱占滥用土地。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通过完善相关经济政策,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和严格收益管理,探索了激励节约集约用地的利益机制。加强了饮水水资源保护区的管护,厉行节约用水,降低耗水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源头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废物的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促进了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三是带动了结构调整。近年来,由于粮食种植面积锐减,农业结构调整难,耕地抛荒现象比较突出。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了

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农业先进适用高新农业科技的示范应用和推广。目前,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占地面积500万亩,园区内种养业布局较为合理,有各类水果种植、水产养殖、苗木培育等,既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四是带动了产业发展。各地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围绕旅游六大要素(行、游、住、食、购、娱)办农业,一方面为了吸引游客,积极发展花卉、水果、特种蔬菜、观赏植物的种植和各类水产的养殖;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水果品尝、海鲜烧烤等项目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促进了农业经营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五是带动了就业增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农民收入的增加。2008年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共接待游客人次456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6.93亿万元。使5.6万多个农村劳动力每人增收1万多元;同时,通过发展餐饮业,每年向农民收购大量蔬菜、肉禽,解决了部分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六是带动了生态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的生产特点是生态性,以种养业为基础,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通过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增强了地方田园特色,构建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洽的生态园林景观,有效保护了自然景观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二、我国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管理无序,资金投入不足

据了解,目前我园对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还没有一个单位牵头规范有序的管理,往往是多头管理,几个部门都各自规划,缺乏宏观调控和指导监管,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发展规划能力,导致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由于国家没有一个牵头单位,国家对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投资主体没有解决,仅凭地方的县(市、区)、乡(镇)两级自筹显然是杯水车薪;有些个人投资的园区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发展相当缓慢。其实许多地方只要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就可以

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投入不足,发展生态农业步履维艰。

(二)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农业生态和农业循环功能。但有不少的生态园的设计是承担设计单位抄袭的,其建园主要目标方向、发展战略不符合园区的资源条件,因而造成园内功能错位、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不能多角度循环利用。再者,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三)生态园功能定位模糊,竞争力不强

生态园开发既以特色农业和“绿色产业”为核心,就需要立足实际科学定位,充分发特色生态优势。现在农业生态园定位多数存在客隆和类同的问题,导致特色生态竞争力不强;在开发农业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多数生态园特色不明显,缺泛品牌产品,无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廉”。最终导致农业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甚至失去现代农业生态园的特色和优势。

(四)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一方面是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农业生态化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

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另一方面是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现有农业生态园设计单位营利为目的的多,非科客隆的多,生态园设计不科学的多、脱离实际的多。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生态园人员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设生态园的构想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六个方面推进农业生态园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华民族践行生态化,改善生存环境,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一)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可行发展模式

国家应确定一个部级单位牵头规范有序的管理,地方各级政府应把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

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机制加以推进。充分运用现代工业的力量,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去经营,在区别于工业园区发展的同时,着力开拓自然、生态、文化、人文和科技相融合的发展新思路。各地应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目标定位,设想采用“政府+企业”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基础

性、引导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促进园区发展的合力。

(二)科学编制规划,实现规范有序发展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高起点制定规划,将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经济效益,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一是广泛吸收国内外优秀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全面搜集水土、气候、物种、史存等基础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咨询。二是选聘科研院所、有资质的、正规的咨询服务单位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确保规划确定的方向,能科学指导园区布局和建设,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三是与邻近农业生态园错位发展,避免因布局、产业过于雷同而使将来农业发展、旅游观光受到影响。具体来讲,就是在布局上充分考虑生态营建、农业生产、特色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区的合理配置。四是坚持整体规划,分段实施,以核心区做强品牌,以示范区发展壮大,以辐射区带动周边农户。

(三)培育主导产业,凸显园区特色品牌

各地应结合生态园自然资源和基础条件的现状,科学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即高效优质生态粮油产业,绿色、安全、优质“菜篮子”产业,生态高效优质种养产业,优质绿色荼果产业,生态林区建设及乡村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产业,生态住宅产业。产业培育上,一要发挥生态园示范作用,节约集约用地,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实施“沃土工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要积极引入相关龙头企业,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原料供应基地,重点发展应时鲜果、特色蔬菜、花卉苗木、名特茶叶、优质畜禽产品和高效用材林;三要引导区域内生态园、园艺试验场等现有企业扩量增效,发展壮大特种花卉、绿茶种植、经济林木的产业化经营,促进专业化生产基地格局的形成。争取用5—8年时间,使我国园区基础产业有明显起色,形

成一定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有机整合山水农林、特色产业、土特产品、农事活动、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农业旅游资源,引入市场机制,打造观光精品农业,做大农业经济板块,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多差距。

(四)多方筹集资金,夯实园区建设基础

各地都应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园区自我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生态园区投入机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在增加国家、省财政对农业生态园区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和乡镇集资力度,搞好生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各项涉农资金应向农业生态园区倾斜。国家、省(市、区)应将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列为涉农资金使用范围,给予重点支持。县市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帮助农业生态园区开发项目,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和资金,形成投入合力。三要创新农业招商引资途径。通过依托境内优势产业、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旅游资源等,吸引更多的“三资”投入农业产业,投入农业生态园区。四要主动争取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争取农村合作银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效农业、农民创业、民营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为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五)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一要与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加强合作,包括聘请技术顾问、单项科技项目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等,使之成为农业生态园区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依托。二要积极探索与培育科技型的主导产业,形成以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为特征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开发链。三要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使农业生态园区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试验基地、实用技术示范基地、食用农产品安全

生产基地。四要重视农业生态园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科技人员施展才能的舞台。

(六)规范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包括沿海地区的部份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建成不久即出现缺乏活力、后劲不足现象,其关键在于体制未能理顺,机制未能激活。各地应以此为鉴,在今后运作中,采取更灵活、更人性化、更实用的机制,促进农业生态园区更好地创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做到界定、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户三者间的关系。其中,政府是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主要负责宏观指导园区发展方向、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协调农户与企业间的利益、营造不同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或者以投资的形式扶持相关产业;企业是园区运营的主体,主要承担园区硬件设施的兴建、土地流转、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新品种的产业开发等;农户是园区建设的基本劳动单位,以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通过与农业生态园区签订种植和购销合同参与园区建设。通过规范三者关系,保障各方利益,激发各方活力,保证农业生态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国土资源局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