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小学作文之 中心指导

六年级作文2018-12-02 09:32书业网

作文指导百法?43.作文,不能“就事论事”

读同学们的作文,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原原本本地叙述所要写的 内容;叙述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全文到底要说明什么,表现什么,

读者无从知晓。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想想本文是不是存在这个毛病: 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他们脸上总带着笑容,平时 也很少吵架。可是一天晚上,他们却因为看电视吵了起来。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刚吃完饭,忙碌了一周的爸爸就迫不 急待地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京剧节目来。妈妈因为进修快考试 了,所以坐在里屋要抓紧时间看书、复习整理,准备考个好成绩。爸爸 看节目入了迷,把电视音量放得很大,不时还跟着节目唱上几句。这样, 使妈妈不能安静地学习。

于是,妈妈就对外屋的爸爸说:“你把声音关小点,最好别看了; 我得好好看看书,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妈妈一连说了两遍,可是爸爸 没有行动,还是原来那样,可能是太爱看了。妈妈又到外屋催促,可每 次催,爸爸总是说:“你去看你的书吧,我这就把声音放小。”可是说 是说,爸爸始终没有把声音关小。

这下,妈妈可控制不住了,几步走到外屋,“咔”的一声,就把电 视机给关上了,然后又去里屋看自己的书。爸爸见此情景,也生了气, 站在外屋嚷起来。妈妈听爸爸正在骂自己,气就更不打一处来,也骂了 起来。就这样,他们越吵越厉害。

我在他们当中,劝谁,谁也不听,急得我直哭。最后没办法,我就 把大伯、大妈找来了。在他们调解下,这场家庭风波总算平息了。

全文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句也很通顺。只是读了文章后,大家能够看出小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是同情妈妈?是支持爸爸?还是要说明父母之间应互相体 谅???都看不出。

文章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是作者写文时,缺少写作目的,也就是 没有想到为什么要作此文。

记叙文,内容必须要真实,但这并不是说记叙文就是简单地、原原 本本地记录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即语言是人的思 想的表达。因此,每写一篇文章,无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也不 管篇幅是长是短,都必须要通过记叙具体事例或具体的描述,来表达作 者的立场、态度、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即表达一定的写作目的、中心 思想——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明自己的一个什么观点,或赞扬一 种什么品质,或批评、讽刺一种什么现象??总之,一篇文章没有中心 是万万不行的。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统帅材料。多么生动的材料,只要 没有中心,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不过是一篇连缀起来的“流水帐”,毫无 意义。这就要求同学们,作文前务必要弄清此次作文的意图、中心是什么,不能盲目落笔;作文时,或直接、或含蓄地将文章的中心表现出来, 决不能只“就事论事”,无目的、“无所为而作”。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就事论事”?作文出现“就事论事”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作文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怎样才能做到作文不“就事论事”?

(2)给《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这篇短文确立一个中心,然 后按照“作文不能‘就事论事’”的要求和方法,来修改原文。

文指导百法?44.作文,中心要明确、集中

中心明确、集中,指的就是中心思想要突出,贯穿全文,成为统领 全篇文章的核心。写文章,缺少“意”,原原本本地“就事论事”,这 不行;文章有“意”,只是不明确,不集中,既想表现这儿,又想说明 那儿,让读者如坠雾中,不知你到底要表现什么,说明什么,这也称不上佳作。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是明确、集中:

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今天,阳光和暖,微天拂面,真是一个上体育课的好天气。上课的 铃声响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向马老师问好。马老师对我们说:“从今天起,我们主要上单杠练习课。” 随后,马老师来到单杠前,双手握杠,轻轻地上了单杠。只见他一 会儿双手撑杠,倒竖蜻蜓,一会儿单手握杠,前后回环??同学们看得 出了神。当马老师下了单杠时,大家才想起叫好。我悄悄地对体育委员范鸿群说:“马老师可真有一手!” 接着,马老师边口述要领,边作示范动作,要我们学习上杠、下杠的动作。我练习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心里灰溜溜的。后来,在马老师 鼓励和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上杠、下杠的动作,心里真高兴啊!没有 老师指导,我怎么能学会这些动作呢?因此,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

同时,我也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你勇敢,而且掌握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大家一定看出来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二是“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你勇敢, 而且掌握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显然,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不集中。作者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呢?读者无从知晓。这便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记叙的内容所要表达的写作目的,是文章的“灵 魂”,是贯穿全篇的“统帅”。作文或真切表达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 或强烈抒发自己的喜怒爱憎情感,或着意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总之, 中心思想要明确、集中,最好不要既想表现这个,又想说明那个。

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集中呢?以下几点要特别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1)深刻理解中心思想明确、集中的重要性。“中心明确、集中”, 这不光是写作文的重要要求,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诀窍。中心越明 确、集中,写作精力和主攻方向就越集中,作文就越容易写好。没有靶 子,就难以练出百发百中的好射手;中心不明确、集中,也就很难写出 有重点、生动感人的好文章。另外,也只有中心思想明确、集中,写出 的文章,读者才容易读懂、爱读,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需要同 学们作文时,对“中心明确、集中”这项要求,要给予高度重视。

(2)动笔作文之前,务必要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命题作文: 若题目已经限定、揭示出中心(这种情况是个别的),下面只需要直接 围绕中心选取好的材料就是了。如果题目没有限定、揭示出中心(这种 情况是普遍的),审题、选定材料之后,紧接着就要依据材料的具体特 点,确定出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也就是动笔作文之前,不仅要确 定出文章“写什么”,还要明确“为什么写”。不能选好材料后动笔就 写,写后再说,有什么就算什么;否则,中心思想自然是含糊其辞,难 以明确、集中的。

(3)小学作文,一篇文章最好只确定一个中心,不能多中心。多 中心,也就意味着没有中心了,文章也就成了“流水帐”,成了一盘散 砂,“灵魂”也就立不起来了。就说《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文,如果 只选定其中一个中心,

习作的中心思想也就明确、集中了。

【思考练习】

(1)中心明确、集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中心要明确、集中?作文 时,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2)给《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文选定其中一个中心思想;接着想 一想:文中哪些内容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要具体写,哪些内容与中心思 想有关系但不密切要简略写,哪些内容与中心思想无关不要写;然后动 笔修改原文。

作文指导百法?45.要学会立意、提炼中心

遇到或选取到一个作文材料,认真思考此材料到底都可以表现、说 明什么,自己决定准备用此材料来表现、说明什么,这个思考的过程,

就是提炼、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 大家读读下面这个材料,想一想能从这个材料中提炼出怎样的中心

思想呢?或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呢?

粗心

上星期的一天,早上妈妈跟要上班的爸爸说:“你下午回家的时候, 别忘了买点菜。”爸爸“是是是”答应着走了。下午 5 点多了,我和妈 妈在家里左等右等也不见爸爸回来。我对妈妈说:“爸爸再不回来,我 就到楼下的食杂店买面包。要不饿死我了。”我的话刚说完,就听有人 敲门。我想一定是爸爸。我跑过去把门打开一看,真是爸爸。爸爸手里 拎着一个大兜子,我想准是什么好吃的。我接过兜子打开一看,兜子里 全是作业本。我小嘴一噘说:“菜买了没有?”爸爸一拍脑门儿说:“呀, 我又忘记了。”

我说:“忘了,忘了,作业本怎没忘拿回来呢?”爸爸拍着我的头 说:“谁让我是老师?”没办法,我和妈妈只好买面包吃了。这都怪我 的爸爸粗心。

爸爸粗心,忘记了买菜,却不忘要批改的作业本。这样对比起来思 考,就不难发现,这个材料表现出了爸爸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废寝忘 食的品质。

怎样确立、提炼材料中的中心思想呢?

(1)要了解“中心”一般所包含的内容。 小学阶段,“中心”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表现社会(或集体)的某种风尚或道德,如讲奉献、尊老爱幼等。②表明自己受到了什 么教育,明白了什么道理。③抒发自己某种感情,如对大自然的赞美, 对损公利己行为的痛恨,对一种事物的喜爱等。④表现他人的某种品质, 如关心同学、工作负责、生活朴素、刻苦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2)要养成认真推敲材料、探究“根源”的习惯。 发现或选取到一个作文材料之后,总要透过材料的表面现象,反反 复复地推敲、探究一番——这个材料能够说明、表现什么,多想几个“为什么”。这样,就把“意”从材料中提炼出来了。 如:

以前自己家里没有电视机,每晚总到别人家去看;好容易买了 一台 12 英寸黑白电视,全家人高兴得了不得;后来,家里又买了一台, 东、西屋各放一个,大人、孩子互不影响;现在,家里又新购置了一台29 英寸平面直角遥控大彩电,放在了客厅,那两台黑白电视机从此被冷 落了。这个材料可以说明什么呢?反复推敲、探究后,就可以得出这样 的认识:家人的生活要求、标准逐步提高→是因为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 高→是因为国家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这样,材料的“意”就被提炼 出来了。

(3)要掌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材料的一般的立意思路。

①拿到写人的材料,要着力挖掘、探究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动机—— 他为什

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寻找 出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根源,进而确定出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表现人 物什么特点,是赞扬他某种好思想、好品质,还是批评他某种错误的思 想、行为。②拿到写事的材料,要着力探求事件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进而确定出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什么——是能够正面说明一个什么道 理,给人以启迪;还是能够从反面说明吸取了一个什么教训。③遇到写 景状物的材料,要发自内心地体验自己对这些景物有怎样的情感,进而 确定出描写景物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要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力,要善于思索,善于发现。 周围生活里本来存在着自身的规律和含义,谁也没注意它,看到它, 但经过你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比别人更早地认识了它,这就是“发现”了。发现,是提炼中心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如:

有个小同学,她家过中秋节时,买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可谁都 不爱吃。她妈妈包了香香的饺子,可谁也不多吃。这时,邻居送来几个 玉米贴饼子,大家却抢着吃。因为她家一、两年都没吃过玉米饼子了。 大家越吃越想吃、爱吃。她想到过去天天吃玉米饼子,一年难得吃上几 次饺子。现在天天大米、白面,倒又馋玉米饼子了。从这个变化中,她 发现了一个十分深刻的主题:国家的政策好,农民生活富裕了。

【思考练习】

(1)立意,提炼中心指的是什么?怎样确立、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

(2)读读下面这两个材料,想想各能表现什么中心思想,写出来。

①爸爸的工作是搞进出口贸易,主要负责东南亚地区进出口业务。 一天晚上,狂风呼啸,电话铃声响起,紧急告之一批货物滞留在港口。 爸爸二话没说,穿上大衣,匆匆走出家门。事后我才知道,爸爸如不及 时赶到现场处理,国家就要损失几百万元。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

②临近考试了,教语文的张老师发了高烧,但她仍然带病坚持上课。 同学们知道后,有的给老师搬椅子,有的给老师递上一杯热茶,有的帮 老师擦黑板??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指导百法?49.要表达真情实感

文贵有情,缺乏感情的文章就会像一杯白开水,没味道;文贵情真, 表达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这是因为: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自己 认识水平的体现。写一句话、一段话、以至一篇文章,要把自己想写的 事情老老实实地写下来,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真实思想感情,不写半句 虚伪的,不着边际的话。这样,不但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满足自己的 心理需求,同时还会使自己逐渐增强表达欲望,提高作文兴趣。也只有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打动读者,使读者受到感染,从而与自己产生感 情上的共鸣。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点:

我理解了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她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疼学生简直胜过疼 我。有一件事,一直使我记忆犹新。

我上一年级时,爸爸在北边山区工作,家里只有妈妈和我。冬天, 妈妈辅导数学智力组,天天很晚才回家。一天下午放学,天很冷,我想: 妈妈今天该

早点儿回家来了吧。到家一看,门锁着,我便垂头丧气地去 同学家写作业。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做完作业,以为妈妈保准回来了, 因为老师早下班了,就欢快地来到家门前,唉,门仍锁着。我生气了, 都这么晚了还不回来,算什么妈妈,谁像她?

刺骨的寒风不停地刮着,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天气太冷了。我本想 去学校找妈妈,可妈妈说过,不让我去学校找。我只好在门外等呀等呀, 一直等到晚上六点多钟,妈妈才回来。进了门,她高兴地说:“小磊, 你饿了吧?我这就给你做饭去。”我气呼呼地嘟噜着脸问:“您是要儿 子,还是要智力组?”“我都要哇。”妈妈笑着说,“智力组就要比赛 了,不辅导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今天,我们做出了好几道难题。”我 头一歪,眼一斜:“得了,就您积极!”妈妈看我气很大,就坐下来, 耐心地给我讲了很多道理。

这些年,妈妈多次被评为乡、县、市的先进教师。望着妈妈一本本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我理解了妈妈。她是好妈妈,更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

这篇短文很感人,写自己由不理解妈妈(认为妈妈假积极,只疼爱 学生,不像做妈妈的样子,心中没有儿子)到理解了妈妈(她是好妈妈, 是称职的好老师),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思想感情。

写文章时,怎样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呢?

(1)要端正作文态度。要懂得: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 思想感情的,就是为了让读者阅读并与自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把 作文当做“负担”,当做老师留下的“作业”,被动应付,凑合交差了 事,这样就难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2)要真诚而深刻地去感受、体验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周围万事 万物,这是极为正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把自己“摆”进去,真 心地去感受、体验生活与事物。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形成自己对生活、对事物独特的见解与情感;作文时,就能做到“意在笔先,情在笔 先”。这时,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不把文章写出来,心就堵得慌”的 感觉,一定不会再把作文当做“负担”了。自己不去真心地感受、体验 生活,即使拥有亲自观察或亲身经历的,能反映事物特点或表达真情实 感的材料,也不可能为自己所用,也只会白白的丢失,作文时也只得去 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观点和情感。

(3)要把好选材质量关。真实的内容,才会有真情实感;随意编造 或套背的内容,是决无真情实感可言的。确实感动了自己的材料,自己 才会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会感动他人;自己都不屑一顾、 无动于衷的材料,又怎会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呢?写出的文章又怎会感 染读者呢?

【思考练习】

(1)写文章,为什么强调要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时,怎样才能做到 表达真情实感?

(2)翻开一篇自己以往写出的文章,读一读,体会一下习作是否表 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不是,就动笔改一改。

作文指导百法?50.要防止与他人作文雷同

读同学们的作文,尤其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常常有读一而知十、 知百的感觉,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就说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是《记爸爸 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万万没有想到作文结果,决大多数同学写的都 是爸爸和妈妈吵架的事,虽然吵架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是内容、思路雷同的程度,让人感到吃惊,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不会开

拓文路,不会从多方面搜寻材料、从新的方面选材立意,致使文路狭窄。就说写《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这个题目:爸爸 妈妈闹矛盾、吵架,是很多家庭都有的事,同学们作文时可以不费劲地 拿来就写,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爸爸妈妈之间就没有别的事吗?

二是懒于动脑,避“重”就“轻”,缺少“求新求异”的意识。追 着别人跑——别人写什么,我就写什么;追着范文跑——它怎么写,我 就怎么写。这是十分错误的。

怎样使自己的作文不与他人雷同呢?

(1)学会开拓文路。所谓“开拓文路”,主要是指在审清题意之后, 进行多向、逆向思维,想开去,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搜寻材料,然后从 新的方面、新的角度去选材立意。也就是在题目限定的条件、范围内, 最大程度地拓展选材、立意的领域,广泛搜寻、思索,然后反复进行比 较、筛选——在“真”中选“熟”,在“熟”中选“新”,在“新”中 选典型的、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这样就能写出不与他人雷同的文章。 就说《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一题,在审清题意之后,就应 该冷静地、从多方面、多角度认真地想一想:爸爸妈妈闹矛盾的事有哪 些,为什么,说明什么;互相关心、体贴的事有哪些,体现了什么;勤 俭持家的事有哪些,孝敬长辈、关心子女的事有哪些,乐于助人的事有 哪些??这些都各表现了什么。最后从中选出一两个自己体会最深、立意最深的新颖的材料来写。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选材、立意的特点:

当我受到批评时

一天课间游戏,我和班上的中队长李小敬因一点小事吵了起来。 上课了,李小敬见班主任胡老师走进教室,于是就趴在桌子上抽抽 搭搭地哭起来。胡老师见中队长——“学习的标竿”哭得如此伤心,打 听情况后就慢慢放下手中的作业本,表情顿时严肃起来。他两眼直瞪瞪 地盯着我,心中积压的火气似乎再也憋不住了:“你,你站起来!你有 什么资格和中队长吵架?你还有时间吵架?瞧瞧你的个头儿,再看看你 的学习成绩!??”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以冰雹似的语言大声斥责着我。 胡老师啊,您为啥不问个“为什么”呀!吵架本来不怨我,我们玩得好好的,她非要插脚捣乱,还先骂了我。可是我不敢申辩,因为我个 头儿大,又是班上的后进生;我委屈,我真想哭。妈妈呀,我想您,您 为啥不来安慰安慰我呀?

假如我是个学习尖子,今天老师还会像这样批评我吗?对,我要刻 苦学习、要争口气,要用好的学习成绩来使老师改变对我的态度!尽管 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儿,可我决不能让它流下来。

面对《当我受到批评时》这个文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写自己因×× 事犯了错误,当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时,自己如何知错、认错,如何下 决心改正错误等。这是常规写法,是一般人惯用的思维方式(按照习惯 或按照某个模式去思维)。而本文的小作者就不同了,他突破了常规思 维,变“知错、认错、改错”为“表达对老师批评的不满情绪”,变常 规思维为反常规思维(创造思维),标新立异,开拓创新,不墨守成规, 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2)要考虑一下别人是不是也具有这个(或这类)材料,是不是也 会写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估计到他人也占有这个(或这类)材料,也会 写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自己最好就另选其它内容,不与别人“求同”, 独树一帜,以新、奇(当然内容要真实,严禁编造)、动人制胜。尤其 是考试、参加作文竞赛,更要注意

这一点。

【思考练习】

(1)作文雷同现象,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出现作文 与他人雷同的现象?怎样使自己的作文不与他人雷同?

(2)以《我受到了表扬》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从多方面、多角度 搜寻材料,然后从新的方面或角度选材立意。

作文指导百法?51.学会依据中心裁剪材料

“裁剪”是做衣服时的一道必有的工序。做一件衣服,总不能将选 好的布料披在身上完事;缝制衣服之前,总要把布料按照一定的尺寸裁 开,留下有用的,剪掉多余、无用的。写作文,也是这样:选取了可用 的材料之后,总要按照“一定的尺寸”对写作材料进行恰当的裁剪,留 下有用的,剪掉多余、无用的。

作文与做衣服,裁剪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尺寸”的标准上。做衣 服,裁剪布料的尺寸标准是人的身材——高矮胖瘦;量体裁衣,做出的 衣服才合身、好看。写作文,裁剪写作材料的“尺寸标准”是事先确定 好了的中心思想;紧紧依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对材料进行裁剪、决定取 舍,写出的文章才会中心明确、突出。

大家读读下面这两组材料,思考一下应该如何进行裁剪:

第一组:《可敬..的赵老师》

①赵老师非常年轻、俊俏,一头乌黑的秀发,更是让我羡慕。

②我在学校寄宿,是赵老师帮助我改掉了尿床的习惯。

③赵老师特别爱笑,从来不生学生的气。

④赵老师虽然是一位女教师,可劲头比我们学校的男老师还大。

⑤一次,我把屎拉在裤兜儿里,不敢走出厕所;赵老师把干净的衣 服给我送去,帮我穿上,还给我洗净了屎裤子。

第二组:《游.北京名胜——密云白龙潭》

①星期五下午,老师通知我们,星期日要组织我们去北京名胜—— 密云白龙潭参观游览,要大家通知父母,并做好准备。

②星期六,我早早起来收拾屋子;白天,和妈妈一道洗了许多衣服。 ③这天晚上,我失眠了。

④星期日早上,我们都坐上了汽车,妈妈又急急忙忙跑来,硬塞给 我 30 元钱,让我留着买午饭请老师一同吃。

⑤一路上,目睹青山绿水,心情无比激动。

⑥到了白龙潭,我们先后参观游览了龙泉寺、罗汉堂、白龙古潭、 水上乐园。 ⑦踏上归途,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第一组材料中,“乌黑的秀发”、“不生学生的气”、“劲头比 男教师还大”,这些的确是赵老师的特点,但不是“我”敬重老师的原 因,因此应裁掉。在第二组材料中,帮妈妈洗衣服、夜里失眠、妈妈跑来送钱,这些情节和游览的事有关,也的确很生动感人,但与本文的中心思想无关,因此要剪去。 由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悟出裁剪材料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1)要以中心思想来统帅、支配材料。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具体内 容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是贯穿全篇的观点;材料是对中心而言的,是用来表现中心的材料。因此,中心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支配材料,并能 统帅起全文所有材料;材料应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要服从中心, 要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不

能是多余的或与中心矛盾。

(2)要依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裁剪材料,确定取舍。哪些材料 与表现中心有关就“取”;材料无论怎么新颖,怎么令自己动情,只要 与表现中心无关,也一定要“舍”,忍痛割爱。

“裁剪”,是精细构思和布局的第一步,希望同学们要在这方面下 功夫。

【思考练习】

(1)裁剪材料,指的是什么?裁剪材料的“尺寸标准”和方法是什 么?

(2)读读下面这组材料,想想哪些内容偏离了文题及中心应该删掉, 还应加上一些什么内容。然后依据这些材料写一篇短文。

作文指导百法?52.学会依据中心确定主次详略

依据中心思想裁剪材料,确定出了材料的取舍、去留。那么,对于 留取下来的材料,是不是就可以一股脑儿地、不分轻重地写进文章呢?

不是的。 还以《游北京名胜——密云白龙潭》为例,在依据中心需要对材料进行裁剪之后,保留了以下内容:

①星期日,老师带领我们前去北京名胜——密云白龙潭参观游览。

②一路上,目睹青山连绵,华北地区“第一大人工湖”——密云水 库绿水环抱,风光无限,心情无比激动。

③到了白龙潭,我们先后参观游览了龙泉寺、佛堂、罗汉堂、上中 下三个白龙古潭、水上乐园、古潭周围的建筑群,还访问了“白龙潭度 假村开发公司”负责人,了解了白龙潭将来的规划。

④踏上归途,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显然,这四项内容是有主有次的:第三项内容,是集中表现中心思 想的,是主要的,是记叙的重点,尤其是游览“上中下三个白龙古潭” 这部分,更是重中之重;第二、四项内容,虽然与中心思想、中心事件 有关,但与第三项内容比,是次要的,是居陪衬地位的;第一项内容只起交代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作用,因此更应一带而过。 可见,留取下来的材料再好,也不能原原本本地、不分轻重地写进 文章中,务必要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地写。而确定主次、详略的原则, 仍旧要以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在通过裁剪留取的材料中:与中心思 想关系最蜜切、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就是主要的,就要下大力量详细写, 重点写,尽力写具体;与表现中心有关,只是起到陪衬、辅助作用的内 容,就是一般的、次要的,就要简写、略写;只起说明或一般交代作用 的内容,更应一带而过。这样,文章有重点,中心思想自然也就明确、突出了。 确定文章哪些内容要详写,哪些内容该略写,也有一些规律。一般地说:

写人:对文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要详写,“我”心里的敬佩(或 热爱)之情及大家对人物的评价要略写;在描写主要人物行为表现时, 主人公的言行神态要详写,“我”和其他人的举止表现要略写。

②写事: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写,“起因”、“结果”部分要 略写;在写“经过”时,最能说明问题、表现中心的情节要详写,其余 说明或起承接、铺垫作用的内容要略写。

③写活动:活动的方法、过程要详写,活动前的准备及活动后的结 果要略写;同一场面,若有几项活动、主要活动场面要详写,其他活动 场面要略写。

写景状物:“分述”部分要详写,“总起”、“总结”部分要略 写;具体“分述”时,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要详写,一般事 物(或事物的次要方面)要略写;在描写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 时,对事物主要的、人们感

到生疏的特点要详写,对事物一般的、人们 熟知的特点要略写。

另外,还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同一个材料,由于中心思想不同,确定主次、详略的标准也就应该不同。脱离了“中心思想”这个标准, 单方面去确定主次、详略,这就失去了意义。再以《游北京名胜——密 云白龙潭》为例:如果把中心思想定在赞美祖国大好山河、歌颂家乡可 喜变化上,就应该详写白龙潭美丽。的景色、精美的建筑和宏伟的远景 规划。如果把中心思想定在赞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上,那么,游 览中看到的景物、大家高兴激动的场景等,就应该简略地写;而应该抓 住自己爬山时不小心崴了脚这件事,详写大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怎样 轮流背自己下山、背上汽车的,怎样一直背“我”回家的。

总之,依据中心思想精心考虑,确定主次详略,就能有效地防止把 文章写成“流水帐”的现象,就能避免文章“喧宾夺主”的毛病,就能 写出详略得体、中心明确突出的文章。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裁剪材料、 确定详略上下些功夫,是值得的。

【思考练习】

(1)作文时,为什么不能将裁剪后留取下来的材料不分轻重地写进 文章中?如何确定材料的主次、详略?确定主次、详略的原则是什么, 有哪些规律?

(2)翻开自己本周写过的作文,读一读,看看文中有没有主次、详 略安排不当之处。如果有,动笔改一改。

作文指导百法?53.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

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 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 一重要环节。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 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是否 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 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 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 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 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 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记事(包括写活动、 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 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 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 内容容易写具体。采用这种顺序写,最能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可以收 到使读者渐入佳境的效果。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早→中→晚,前→中→后)组织材料。即 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个材料串成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 个阶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无论是通过一件事写人还是通过几件 事写人,或者写景,写活动,写参观记、游记??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 写。按照时间先后

这条比较单纯的顺序写,容易执简驭繁,使文章有条 不紊,让读者读起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

(3)按照空间转换顺序组织材料。即按照方位、处所或地点变换来 安排材料,决定材料先写后写的次序。

写景状物,写参观记、游记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来写。当 然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和材料的特点,也可以按照这种顺 序写。按照这种顺序写,有助于把握主线,使文章结构、条理清楚,主 次分明。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不会面对要写的事物而无从下 手了。

(4)按照事物(或内容)类别顺序组织材料。即面对众多的事物(或 内容),把同类的放在一起,然后一类一类地写,写完这一类再写那一 类。

这种顺序多用于写景状物,写游记、参观记。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写。采用这种顺序, 能使文章脉络清楚,内容充实,说服力强,完整、深刻地反映文章的中 心思想。

(5)按照事物(或内容)几方面顺序组织材料。即全篇若只写一个 事物(或内容),如写一个人、一处景色、一个物件,就可以采用这种 顺序,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他(它)的特点。另外,像写一种动物植物 等,也都可以从既有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几方面组织材料,安排顺 序。按照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可以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步步深化中 心,深刻、完整地表现中心。

除以上五种写作顺序之外,还有按概括具体顺序(概括→具体、具 体→概括),按总述分述顺序(总→分、分→总、总→分→总),按因 果顺序(因→果、果→因),按前后对比顺序,按问答顺序,按作者感 情变化顺序,按事物特点顺序,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按生长顺序等组 织材料的形式。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顺序是多种多样的。就一篇文章而 言,写作的顺序也是灵活变通的。至于到底应该采用哪种顺序,要依据 材料的特点、记叙事物的规律来定,尤其是要依据是否能够更好地突出 中心思想而定。一句话,组织材料的顺序应该是文章中心最恰当的表现 形式。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做组织材料?为什么说安排写作顺序是组织材料最重要 的内容?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作文题目是《大家都夸他(她)》,要求选择几件具体事例来 反映他(她)某一方面的品质。想想怎样安排写作顺序好,然后写出短 文。

作文指导百法?54.学会依据中心安排结构,划分段落

组织材料,除安排写作顺序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安排文章 结构,划分段落。

有的同学不注意这一点,写出的文章虽然不是“通篇一大段”,但 十有八九都是“老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这样的 文章尽管结构还称得上完整,可是太呆板、笼统,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 了作文的质量。

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呢? 前面不是讲了怎样安排文章写作顺序了吗?事情发展转入到一个新 的阶段,时间推移了,方位、处所、地点变换了,该转入记叙另一类别 事物(或内容)了,该转入记叙事物(或内容)另一方面特点了??凡 此种种,都应该在段落上有所体现,都应该划分新的段落。这样,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不是“老三段”了。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本文在安排结构、划分段落上有什么特点:

我班之最

我们班上的 51 位同学好似 51 朵美丽的鲜花,开放在春天的花园, 争芳斗妍。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常会冒出几个“最”字来。

最喜欢体育的要算何亮了。一提到上体育课,他立刻变得精神抖擞, 因此深得体育王老师的喜欢。每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何亮总是第一 个报名。瞧,他站在起跑线上,两只拳头紧紧地握着,又笑眯眯地向看 台上的我们挥舞着,好像在十分自信地说:“第一名非我莫属!”

于珊和刘玉俊最擅长舞蹈。她俩长得秀秀气气,又细又长的身子配 上惹人喜爱的小脸蛋,好比两朵娇艳的鲜花。当然,每年的六一晚会都 少不了她们的节目。今年,她们又将送给大家什么节目呢?噢,是双人 舞——《春天的故事》。

最怕羞而又手巧的男生要数邹昊了。每当老师提问他时,邹昊羞得 像小女孩,脸刹时变成了一块红布,声音小得跟蚊子哼似的。坐在后排 的同学开玩笑地说:“就是把我们耳朵接上天线,恐怕也难以收到邹昊 的声音。”你别看他胆小怕羞,做起细巧的活儿来可是一流的。团花啦, 剪纸啦,彩色染纸啦,他真称得上高手。

51 朵花儿各有各的芳香,51 个同学各有各的拿手活儿。也许,再过 十年,二十年,何亮会是一名为国争光的著名运动员,于珊和刘玉俊成 长为最优秀的舞蹈家,邹昊将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工艺美术大师呢!

这篇文章的结构像不像一座小小的楼房呀?一座楼房,要先分为几 层——这是它的大层次;每层再分为几门——这是它的中层次;每个门 还要分几室几厅——这是它的小层次。本文的结构不也是这样吗?全文 由三大段(大层次)组成——第一大段概括介绍班上 51 名同学好似 51 朵美丽的鲜花,争芳斗妍,各有特点;第二大段具体介绍班上同学各有 哪些特点;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写“51 朵花儿”各有芳香、拿手活儿, 前景无限美好。第二大段又分为三层(中层次)——第一层介绍最喜欢体育的何亮;第二层介绍于珊和刘玉俊最擅长舞蹈;第三层写邹昊最怕 羞而手巧却是一流的。当然,这第二大段当中的每层又可以按照“先一 般介绍再列举事例具体说明”的次序各分为两小层(小层次)。如果用 示意图来表示这篇文章的结构、段落,就是:

(题 目)

(开 头)

(中心段)

(结 尾)

大层次 中层次 小层次

这种安排结构、划分段落的方法很有代表性。一般地说,文章不管 是写人记事(含写活动)的、写景状物的,也不管采用的是哪种组织材 料的顺序,都可以采取这种安排结构、划分段落的方法。

古人提倡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所谓“猪肚”,就是文 章的主体部分要像猪肚一样,写得充实饱满,生动具体。而上面这种安 排结构、划分段落的方法就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点。它不但冲破了“老三 段”,而且通过将中心段分解、逐层展开,能够更好地把重点部分写充 实、具体,突出中心思想。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思考练习】

(1)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很有代表性的安排文章结构、 划分段落的方法是什么?

(2)以《我喜欢____》(可以填人物、事物、班集体等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