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第二课 音乐诉说的民间故事 (3000字)

民间故事2018-12-11 22:18书业网

第二课 音乐诉说的民间故事

设计者: 陆晔

【设计思路】

《音乐诉说的故事》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一学期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是19世纪欧洲音乐中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包括“讲述民间故事、记述历史传奇、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感”等方面。

围绕课题“音乐诉说的民间故事”,我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以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感的体验为基础,设计环节,展开教学。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是本课欣赏曲目的主要创作题材,音乐的文化背景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欣赏者起到提示和帮助理解的作用,但也可能使欣赏者的感受陷入被动和依赖标题文字的状态,阻碍音乐想象力的发挥。因此,处理好音乐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要尽量做到:

1、 充分利用文化背景,为音乐欣赏创设情境

本课以《天鹅湖》场景音乐为导入,从音乐中的故事展开教学:欣赏

《培尔·金特》组曲,讲述北欧民间传说;交流课本剧,了解音乐中的历史故事。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将整堂课以故事的形式贯穿起来,为学生体验感受音乐,激发了兴趣,营造了氛围。

2、 强调音乐艺术的独立性

在欣赏一组肖邦的名曲,为课本剧配乐的过程中,我也故意隐去曲名

中具有明显提示作用的标题,如“离别”、“革命”、“英雄”等等,让学生完全根据音乐的情绪,结合剧情的需要,进行选择。这样,使他们摆脱文化背景的束缚,直接感受音乐的情绪,展开自由的想象,获得真正自我的感受。

3、 通过二度想象创作,加深体验

在学生选择了课本剧配乐,正式交流表演时,肖邦名曲的标题与历史

背景资料出现在屏幕上。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选择与音乐家的意图不谋而合时,更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音乐的体验。由此,就把学生的欣赏思维建立在:既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又发挥学生主体创造力的交叉点上。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唱、演奏等活动,初步了解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家、作品,感受、体验并激发学生的民族情与爱国情。

2、 通过欣赏与作品分析,了解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景色、叙述故事情景的一些手法,了解音乐要素的作用。

3、 通过即兴表演、配乐朗诵、课本剧创作交流等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理解力,培养综合表现能力与创造力,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参

与合作精神。

4、 认识一些相关作家作品,识记部分名曲主题,了解大调式、组曲等音乐

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与作品分析,了解交响音乐的一些表现手法与音乐要素的作用。

2、在初步感受和体验乐曲的基础上,运用即兴表演、配乐朗诵、课本剧等多

种形式,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单元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名曲浏览与记忆活动,初步了解19世纪欧洲民族风格音乐的代表作家作品,引起学生对此类题材音乐的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在欣赏、演奏与即兴表演中,感受理解音乐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境,了解音乐要素的作用与交响乐的一些表现手法。

3、识记一些相关名家名作及主题旋律,知道组曲的体裁特点。

教学过程:

一、音乐人文聚焦“音乐诉说的民间故事”(导入)

1、欣赏《天鹅湖》场景音乐,说说其中的故事情节

2、师生交流,引出课题“音乐诉说的民间故事”

(1)说说其他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音乐作品。

(2)浏览一组相关名家名作

二、欣赏: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第一乐章

1、作家作品介绍:

(1)阿拉伯民间故事《天方夜谭》

(2)音乐常识:组曲

3、完整欣赏一个段落,即兴表演人物形象与故事情景

三、活动与练习:名曲记忆

1、欣赏: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音乐主题,感受比较与《天方夜谭》“大海”主题的不同音乐形象

2、教师弹奏钢琴,师生有感情地视唱

四、器乐演奏:德沃夏克《幽默曲》

1、作品简介

2、欣赏乐曲,哼唱旋律

3

、吹奏练习

4、教师钢琴伴奏,师生合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19世纪欧洲音乐中具有典型民族风格的作家作品,感受

音乐家的民族情与爱国情。

2、 在配乐朗诵的活动中,了解音乐与文学艺术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

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3、 学唱歌曲《愿望》,初步了解音乐家肖邦及其创作与民族历史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器乐演奏:《幽默曲》

(复习)

二、欣赏: 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

1、作家作品简介

2、(1)听音乐,想象描绘的景色

(2)听教师弹奏主题旋律并哼唱,认识大调式,布置活动练习(视唱,寻找大

调旋律)

(3)听音乐片段,辨别乐器音色,感受音乐中的色彩变化

*(4)再次欣赏,即兴创作台词,并配乐朗诵

3、欣赏:《阿尼特拉舞曲》

(1)拍击玛祖卡舞曲节奏

(2)欣赏作品,听辨主要乐器

4、作品小结

三、学唱歌曲:《愿望》

1、作家作品简介

2、布置活动:音乐课本剧

2、听教师弹奏旋律,哼唱歌谱

3、有感情地演唱歌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多种表演活动中,更深入地了解肖邦维系民族历史的音乐创作,感受、体验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创作实践,进一步理解音乐与戏剧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创造性使用音乐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愿望》

二、综合活动:为课本剧配乐并交流表演

1、欣赏一组肖邦的名作

2、分组讨论:为课本剧配乐

3、 分组表演交流;音乐课本剧

4、 师生点评,小结

(三)本课总结

【教学反思】

1. 丰富的审美途径和表现形式

每个学生由于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的不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必然参差不齐,各有所长。在活动设计中,我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面向全体,照顾到每个人的需要,尝试探索更多的感受途径和表现形式。除了传统的听唱看说之外,还设计了选道具、找乐器、配背景画、即兴表演等多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从中展现才能,发现自我,不仅调动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丰富了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2. 自主性的学习与开放性的活动

本课中,交流课本剧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和加工创造,在教师提供一定文字资料的基础上,他们在课外自行查找资料、编写剧本、分工合作:擅长写作的担任编剧,组织能力强的当导演,擅长朗诵的念

旁白,擅长小品的当演员??同学们各取所需,各展所长,每个人都真正参与活动了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从课本剧的内容、背景音乐到配乐方式的选择,教师给予学生开放性的自由,让他们根据各组的特长、特点选择课本剧,结合各自的剧情选择音乐,根据表演的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配乐方式。

3. 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各种活动中,我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观念,不再是高高在上、冷眼旁观的指导者、评价者,而是以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欣赏、表现音乐,用充满情感的表演带动、感染学生,鼓舞他们大胆自信的加入其中。在课本剧的交流中,我积极参与配乐的任务,以协作互助的形式,帮助学生共同完成。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