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 (5000字)

考场素材2018-12-20 14:22书业网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

一直工作在农村教学第一线的我,常遇到学生们抱怨:"老师,每次写作文,我都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和周围同事谈心时,也常听到老师们抱怨:"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然而收效不大,大多空洞乏味,毫无长进!"学生作文难是长期以来困扰作文教学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生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无话可说,难在生搬硬套。

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少阅读积累。阅读文学作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而学生最缺乏就是阅读。通过对所教班级调查发现,全部读完四大名著的学生为0,读过其中一本的不足10%,学生只是通过影视作品对古典名著有个粗略了解。只有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才能了解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表现主题,如何运用修辞,如何驾驭布局。才能通过阅读弥补对生活体验的不足,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厚重自己的文学底蕴。但90年代初期出生的孩子,由于电视文化的普及,从小就是伴随电视成长起来的。家家户户,哪个孩子不是随时手握遥控器看动画片的。孩子童年少年时期课余时间都被电视占去了,哪里还会去读书呢。再大些,时间又被"百度"被"QQ"了。很多孩子除了读教材几篇课文外,认认真真阅读文学作品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如此成长起来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阅读积累,能写出好作文来才是怪事! 二是缺少生活积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生活最深沉体验的写照,只有用心体验社会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否则就会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不是常有诗人作家走出城市到农村到边疆去采风去体验生活吗?因为他们懂得,把自己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是造不出什么有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来,有且只有走向社会体察人生,才能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给自己的创作找寻源源不断的素材。而现在的学生单纯贫乏的生活阅历,决定了他们在生活积累方面也是非常欠缺。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基本上与自然社会隔绝。他们只有通过电视、网络了解社会,缺乏对大自然大社会最直接的体验与感悟。三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上,就是有所欠缺。学生即使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也不会恰当的运用,往往只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缺乏新意,甚至不知所云。要想改变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活起来。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理应成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该怎样开展作文素材的积累呢? 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关注生活,挖掘素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学生,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自然、社会,他们若能发现其中的真、善、美,他们就有了选择有意义内容的可能性,就有了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从中挖掘写作素材。一、多观察,勤积累。屠格涅夫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平时很注意材料的积累,外出散步时要带上小本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而我国西晋时代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写道:"伫中区以玄览",意思是从广阔的生活中观察万物,才能引起文思。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强调观察、积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予以具体指导怎样观察、怎样积累。如在学完《紫藤萝瀑布》一文后,此文在对景物--紫藤萝的描写上很有特色,细致生动,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文段生辉不少。针对平时学生不善观察,描写干巴的特点,我认为正好模仿此文进行练笔,于是我端来两盆学校老师种植的花草,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远看与近观,整体与局部,枝叶与花朵…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来,并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小组成员交流所见所感,在学生思维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动笔写,便轻松地以较好的质量完成了这次习作。而学生通过此次作文,学会了从多个角度

观察,调动多个感官观察,积累了相应的写作经验。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增强生活积累。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日新月异的社会,关注错综复杂的生活。我在课堂教学中就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搞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以此来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增强生活积累。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每次作文都先进行实物、实地的观察是不现实,也没必要的,但养成观察的习惯,善于积累却是必要的,随时随地从生活中收集好的可用的素材。(二)、用心悟,挖情感。写作,不但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有深刻的体验。指导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体悟现实人生,引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对于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重要作用。体验越深刻,独到的感受越鲜明,写出的文章才会越有个性,越有特色,越有感染力。比如在写作"亲情"这个话题作文,我的一位学生用心体悟生活,用"爸爸和自行车"为题,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细节,就写爸爸用破旧的自行车送自己上学这个极普通的事,表达了父女深情,很感人。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作文素材《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二、关注阅读,获取素材。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了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平时我鼓励学生广读博览,着意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使学生从书中吸取智慧,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积累素材,同时"观千剑而识器",逐步培养起对文字的细腻感觉,学生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作文素材就更丰富了。具体做法是:(一)、读课本,找亮点。很多学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毛病。成天忙碌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我们何不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呢?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不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呢?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宜于激发学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老王》里人与人之间纯朴宽容的情怀,《珍珠鸟》中创造信赖的美好境界,《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更能拨动学生写作的情弦。(二)、读经典,受感染。"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淘洗的,具有高贵的品格,经典中有着最基本的,实际上也是最深厚的人性思考。"这是北大教授、也是著名课程专家温儒敏先生所说,确实阅读名著对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是大有益处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提高了,就会有独立的思考,作文就会有思想深度,有深刻见解,不人云亦云。

三、专题积累,拓展素材。专题积累,即针对某一题材展开积累,全方位、多渠道、大规模搜集、整理、消化、吸纳,深入、全面地占有素材、理解素材,体会材料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素材,把它灵活地纳入作文之中,为我所用,绽放鲜明的个性,最终让自己的作文立起来。(一)、名言警句,点石成金。名言警句是人类不竭的精神财富。如果学生能有目的的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或化用,往往能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一个学生在《感动》这一作文的开头这样写到:深夜,我感动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早春,我感动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赛场上,我感动于"马作的庐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生活中,我感动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感动因生活而丰富,生活因感动而精彩。目前,我班学生以名言警句为主题,已经积累了众多的集子,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在作文中灵活的引用或化用。(二)、名家积累,底蕴深厚。专门积累某个人,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名人、名家的素材,做到确知其人,确知其事,全面认识其人其貌,知其优点,明其特点,参其心,悟其魂,能够凭着一人的素材应对任何作文。譬如,跟随苏轼漫步人生,一路坎坷,不断超越苦难,获得灵魂的伟大飞升;还可以跟随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满怀一腔赤诚,不断思索,不断拷问,逐步认识国民性,认清斗争形势,勇敢地投入战斗,在战斗中走向成熟,以一颗伟大的灵魂永远诉说实情;跟随余秋雨一起漫步中华文化,感受《文化苦旅》的凝重与深刻,《霜冷长河》的纯粹与宁静,品味《山居笔记》的坦然与充实,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反思民族文化。学生从不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那么,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该怎样灵活运用,有感而发呢?我想,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认真思考,深入分析,以求做到灵活运用,恰到好处。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引导学生深思,创新主题。选材时力求不落俗套,从"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发掘出"人人笔下无"的题材来。如写"温暖"这个话题时,多数学生取材局限于爸爸(妈妈)在自己生病时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自己,或是在雨中让伞、衣服给自己,而爸爸(妈妈)却因此淋病或冻病了等。这些"人人心中有"的素材虽真实,但总缺失真情。记得一篇学生范文《放些蚊子进来》就另辟蹊径,说的是放暑假回来的儿子在父母的房间里临时搭了一个床铺,晚上由于蚊子叮咬,翻来覆去睡不着。睡在蚊帐里的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拉开蚊帐。父亲不解地问为什么,母亲轻轻地说,放些蚊子进来,好让蚊帐外的儿子睡得安稳些。听了父母的对话,儿子不禁泪流满面。这样的挚爱真情怎能不令人动容?二、引导学生多挖,拓宽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总是多侧面存在的,大家对生活可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展开联想、思考,善于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的信息,形成新的构思,在"喜新厌旧"中表达真意。有一位著名博士,当初想出国留学,他父亲说:"我赞同,但有三个条件:一要自己考上,二要自己攒钱买机票,三要自己解决食宿问题。"他当时很不高兴,觉得父亲的要求太苛刻,但当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优异成绩时,他深有体会地说:"没有父亲促使我独立奋斗,我不会有今天。"拿这则材料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向外发散思维。l.从父亲的角度立意:赞父亲教子有方,爱中有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2.从博士的角度立意:好男儿当自强不息,自己的路自己走;成功靠不屈不挠的精神,需有战胜困难的勇气。3.从父子双方的角度立意:家长教育有方,孩子拼搏进取。4.从当前家庭教育的角度立意:溺爱导致祸害;要让孩子成龙成凤,就要放飞子女,使他们独立成才。这样多角度地自悟自得,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用心灵寻觅真善美,才能有创意地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式就会指日可待。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