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作文素材应用之一材多用好 (800字)

高三作文2019-01-14 15:57书业网

作文素材应用之一材多用

方法总结

1、一材多用材料与观点的结合思路——把握叙述材料陈述的角度,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

2、用材料对观点进行提问: 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意义或作用 )

一、根据不同的论点,运用下则材料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贞观政要》

[角度1——“忘记和铭记”]

《贞观政要》中有记载,唐太宗视察庄稼的长势,却看到蝗虫带来的灾害。太宗遂向上苍祈求,希望将百姓面临的灾难转移到自己身上,要用自己的生命安全换取百姓的安居乐业。太宗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心铭记着百姓的哀乐。在这种“忘记和铭记”之间,唐朝日益兴盛,太宗终成一代明君。

[角度2——“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杖而咒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李世民乃是一代封建君王,肯于吞食蝗虫确是出人意料,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但这看似出人意料的举动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不但非常清楚粮食与百姓、人民与国家的密切联系,更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而这样贤明的君主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更在情理之中。只此一事便可看出,大唐之兴亦实属必然。太宗的什么举动出人意料?什么举动又在情理之中?太宗为什么吃蝗虫? 太宗吃蝗虫怎么样(作用和意义)?

[角度3-——“说?安?”]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视察农田时,见蝗虫蚀苗,不顾自身安全吞食蝗虫让其蚀己心而不危害百姓。太宗的祷告和希冀令人感动。岁乃民之根本,民乃国之根本,唐太宗舍一己之“安”,求万家之“安”,可敬可佩。农业乃国之根本,安泰之源泉,抓住了根本,方有杜稷之安稳,方可享百年之盛世、万代之荣光。“贞观之治”,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根据不同的论点,运用下则材料

李时珍针对当时药书谬误颇多,延误病情,害人性命的情况,决心重修本草,编一本较为准确、实用的药书。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亲自进山采药,亲尝百草,用了19年的时光,终于写成了流传后世的名著《本草纲目》。

叙事件,要扣紧立意;发议论,要切中要害。

1、论述献身精神 2、持之以恒的精神 3、要勇敢质疑,不迷信已有经验

持之以恒的精神:

19年的时光,19年的梦想,19年的艰辛,李时珍用19年写出了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悬崖峭壁,急湍幽谷,恶草毒花,无数危难困苦在19年中应接不暇。李时珍最终凭着一股持之以恒

的坚韧走过了这风雨荆棘的19年,带着《本草纲目》重回人间。

李时珍本着一个医师的职业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信念,19年辛苦奔波。山崖间,泥泞小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迹。一根竹杖,一个背箩,承担了他19年的艰辛,一本《本草纲目》记载了他19年的坚持。

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本《本草纲目》流传后代,恩泽百代;一个熟悉的名字记在心间,启迪心灵。李时珍,用19年暑去冬来的执著,诠释着持之以恒的真谛。

一次次迈进大山,一遍遍口尝药材。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都会望见那执著的身影。困难重重,他却坚持了19年,用一份坚毅,一种坚持完成了千秋巨作《本草纲目》,是这份持之以恒为他铸就了辉煌。

为了信仰,他持之以恒,奔腾的江河在他面前静止;巍峨的高山在他面前低头。19年如一日,他尝百草,试百药,终成名著《本草纲目》。他用坚毅的精神为生命求得一个新的诠释。

论述献身精神:

本可以平淡无奇的度过一生,本可以做个安逸的抓药郎中,但他不忍心看到因药误人的悲惨,宁愿牺牲小我,去完成大我。他选择了远方,那他的心里便只有地平线。他用自己的19年换回了无数用药人的放心。

踏青山,也许会身死虎豹;尝百草,也许会命丧奇毒;为了个人生命,他完全有理由退却,但他却无怨无悔,带着为他人、为事业的献身精神,勇敢的穿越生与死的考验和较量。不朽的《本草纲目》成为李时珍献身精神的化身。

论述献身精神:

李时珍忘记了多日的劳累,忽视了尝药的危险,淡化了家人的忧虑,为了修正药书,为了造福百姓,为了千万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他放弃了自己的享受,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终于完成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

他亲入深山,亲尝百药,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不理会山路的险象丛生,不顾及百草的苦涩奇毒,以无畏的献身精神,保证了《本草纲目》的不朽价值。

19年的时光,7000个日日夜夜,无数个不眠之夜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人生岁月却无怨无悔。为了《本草纲目》,李时珍倾撒执著,无畏献身。

要勇敢质疑,不迷信已有经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人人皆知之理。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真能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之人寥寥无几,李时珍就是其一。在当时药书的谬误颇多,延误病情,害人性命的情况下,只有李时珍以自己亲身体验改变了这个状况。

他本可以安坐中堂,恪守救死扶伤的医道;他本可以照搬古书,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但他没有。踏深山,尝百草,只为修正药书的谬误,只因为他有质疑权威的魄力。李时珍,用勇敢质疑的气概写出《本草纲目》的辉煌。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