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温儒敏:2015年高考作文题评析 (500字)

高考作文2019-01-14 16:33书业网

温儒敏2013年高考作文题评析

试卷研究

2013-06-09 21:41

和以往相比,今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有3个变化,一是材料作文占了大头,命题(话题作文大为减少。材料作文一般只给出一些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自己命题写作。这比命题作文的自由度更高,更有利于考生的发挥,但不见得就比命题作文要容易,因为阅读分析材料、寻找自己适合题目的过程,就是在考察发现问题和破题的能力了。这几年高考作文采用的材料作文方式越来越多,几乎是一边倒了,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向。

第二个变化是往理性靠拢。去年高考后我在人民日报发文评述高考作文,就主张多一些理性思维,不要停留于叙事抒情。现在看情况的确在变化。今年全国各省市作文命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给出的材料多是名言、寓言和哲理故事等,属于哲理类;另一是贴近现实的素材,属于时事类。无论哪一类,都是引出话题,需要考生自己来选择和确立写作的题目。而基本走向,都是论述性的,要展开思路,阐述观点;要围绕所提供的材料,又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提升,或者要凝聚为某一观点。今年的出题能往理性靠拢,是应当肯定的。往理性靠拢,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训练,当然要着力于语言表达,但根本上又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不太注重思维训练,应试教育也不利于思维训练,目前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成为应试技巧的培训了。现今作文题往理性靠拢,是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的。

第三个变化,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增加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文从字顺的表达,这都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整体上说,出题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注意兼顾,质量应当说是在提高的。也可以说,多年课改的实绩,现在多少已在高考作文命题变化中体现。那种晦涩难解、“雷人”“坑人”的题目很少了。

下面对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做些评点,侧重评述优质的和相对毛病较多的。因为刚刚考过,我只是从网上获得有关信息,不一定很准确,只是提供参考罢了。

今年北京卷出得最好。它提供的材料是科学家与文学家的对话,谈到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看到手机会有什么反应。科学想象手机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个大发明家感到新奇。而文学家想到手机的广泛使用影响到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这或许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由此引发什么想法和思考,要求考生自命题写作。这道题好就好在往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文等方面引,既要联系现实,又要有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读书多、知识面宽、思路活跃的学生会发挥得好,而死读书的学生就较难了。

全国卷所提供材料是,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要求根据这些材料自己命题作文。这个题出得很有现实感,让人联想到前不久网上炒得火热的“药杀室友”事件,想到现在人情比较淡薄,考生都会有话可说。这道题其实已经有很多提示,是有指向性的,难度比起北京卷的题目要低一些,但在800字左右篇幅中集中谈好某一方面,能否联系生活感受,而又从人际关系的“道理”上论说清楚,亦不容易。多数考生都可能面面俱到,或者“教化”一番,结果流于空洞。

上述两种命题都比较符合课标的要求,而且这些题目能够考察出学生实际的语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有较高的效度。这种题是很难套题的,写的好就可能很好,不好就是不好,会拉开分数距离,方便分级评分,也就有较高的信度。

还有一些省市的题目是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融合,也偏于哲理。比如上海卷围绕这样一句话(其实是一种现象),让考生去写“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安徽卷引用哲人萧伯纳的话“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为什么不做这件事”,要求自命题作文。四川卷以“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为话题,要求展开写作。这些出题都有哲理性思考,表面上简单,实际上需要一些辩证思维,难度不小,也有利于拉开分差。对于那些平时读书少,做题多,却不善于思考的考生来说,要能自立题目,开展论述,又有些逻辑性,并不容易。这些题偏重考察理性思维能力,值得鼓励,以往高考作文中常常见到的那种“文艺腔”,这里恐怕派不上用场了;但乍看这些题目,似乎有些“别扭”,因为那些哲人的话可能是在某种语境中提出的,现在单独提出来,容易模糊,让很多考生不知所云,往往就会 “跑题”。出题还是要考虑大多数考生的接受情况,切忌设有圈套陷阱。好的题目是让大多数考生都能发挥,就看发挥的如何了,那种在审题时就让众多考生损兵折将的题目,不见得是好的题目。

今年有些省市的作文题出得不够好,还可能是过于简单,或含糊费解,两个极端都有。

如天津卷要求结合各自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材料中又还有关于现代人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途径的多元性的提示,应当说指向性非常明显,但也限制了考生思维,容易套用“宿构作文”。这是过于简单的。

也有模糊的。如江苏卷提示的材料是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作文要求考生

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命题者到底希望这“细微的变化”要引出什么?我看比较含糊,考生会无从下手。又如福建卷提供这样一首诗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多数考生可能都是围绕“自由”与“现实”,或者如何“扎实学习”等等去写,容易被套题,彼此雷同。

作文题的大忌是过于费解。如湖北卷提示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这道题所说的牛奶、矿泉水的“方圆”,实在有点牵强,而且引述“上善若水任方圆”,又是很深奥的哲理,对中学生来说是否太难了?还有就是重庆卷,提供关于大豆与豆腐的材料,然后让学生去命题写作,立意也比较狭窄,指向性模糊,容易让考生坠五里雾中。

每年传媒都非常关注高考作文,对中小学语文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论及高考作文,不能不提到整个语文教学。现今中小学语文存在被挤压的现象。因为语文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要靠长期大量读书和写作,不断积累,才能总体上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短平快”其他学科也许行,突击复习一二个月,考分就可能明显提升。但语文特别是作文很难靠突击复习来提分。因此语文课显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很多师生误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这种急功近利想法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妨碍。还有,就是现在的中考特别是高考作文阅卷评分也有问题,助长了急功近利的趋向。高考语文总150分,作文占60分,评分4个等级,其中二等40分上下。据北京、福建等多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卷占75-80%,一等占8-10%,35分以下的三、四等不到20%。“趋中率”畸高,很难高分,而马虎应对就40分上下,这也导致语文学不学无所谓的风气。所以我这几年一直呼吁高考语文要改革,首先要改变高考作文阅卷“趋中率”严重的问题。只要拉开分差,把二等分的“大肚子”缩小,增加高分比重,那就能抑制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想法,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还有高考中考的命题等方面也要改革,抑制“套式作文”和“文艺腔”,抑制读死书和题海战术现象。这个“指挥棒”其实是可以朝着正面去指挥的。从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多少在体现课标的要求,强调信度与效度,这都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的。

但现在高考是全国卷与许多省市的卷子并存,有些良莠不齐。有些省市的高考命题队伍受各种条件限制,比如因为保密,要较长期封闭工作,真正有水平的专家并不愿意参与,只好找些年轻教师;还有的行政干预很多,等等。这就很难保证命题的水平与质量。看来高考还是全国集中命题比较稳妥。要从政策上鼓励有专业人士去研究、参与高考的改革,而不满足于让“散兵游勇”在媒体上重复批评高考高考语文命题,特别是作文命题的专业性很强,也很难。因为除了思想内容的要求,还要考虑避免雷同,避免套题,考虑信度与效度,还有具体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等等,是很复杂的事情。高考作文分值很高,直接影响到考生总体成绩,是“大事”,不可马虎对待。这么多年的高考作文题变化很大,需要好好总结,从学理上去研究和提升,而不只是传媒炒作

一番就过去了。当然,如何从政策上保证,物色和建立确有专业水准的命题队伍,更是非常要紧的。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