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悲惨的故事大都流传

亲情故事2019-01-15 09:35书业网

篇一:放生故事 一个悲惨的故事

放生故事:一个悲惨的故事

A BAD STORY

一个悲惨的故事

Now we have to tell you a bad story.

现在我们来给你讲一个悲惨的故事。

Long ago, there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whose favorite dishes were geese's feet and live goat's heart. When he wanted to eat a goose's feet, he had the goose hung above an iron wok with a fire under it. When the fire heated the wok,the goose would twist and cry, but the official didn't care. The heat of the fire would make the goose's feet swell up, and the blood would run into its feet as the goose was cooked to death. What a cruel way to prepare a dish!

很久以前,有个官员,他最爱吃的两道菜是鹅掌和活羊心。当他想吃鹅掌的时候,就把鹅吊在一个铁锅上,锅下生了火。火渐渐把锅烤热,那只鹅就忍不住挣扎叫唤起来,但是那个官员一点也不在乎。火的热量让鹅掌渐渐肿胀,血都涌进它的脚掌里,鹅就这样活活地被烤死了。这道菜的做法实在是太残忍了!

Then the official would have a goat tied to a stake. The cooks would skin its ribs and reach in to pluck out its heart and liver. They cooked these and served them with liquor. The poor goat would bleat in pain until it died.

接着官员就把一只羊拴到树上。厨子们把羊肋骨处的皮剥掉,伸进手去把羊的心肝都掏了出来。他们把这些炒了当下酒菜。那只可怜的羊痛苦地哀叫着直到死去。

The official killed many geese and goats in this brutal way.

那个官员就用这种残忍的手段杀了很多鹅和羊。

One day, a man who looked like a scholar advised the official to change his ways and stop killing innocent animals. The official didn't take his advice. Instead,he yelled at him and called him bad names.

一天,一个看起来像是学者的人劝告那个官员改变他的行事方法,停止屠杀这些无辜生命。官员 不听。相反,他对着那个人大声叫喊,还恶狠狠地咒骂他。

"Then you're going to die of boils." The scholar said that and left.

"那你会得疖子而死。"那个学者说完就离开了。

The official yelled more insults after him, but sure enough, before long, he got boils all over his body. Every day he lived in pain. Many famous doctors treated him, but nobody could cure his boils. He died soon, and his body smelled so bad nobody could come near him.

官员在他身后骂得更起劲了。不出所料,不久后,他全身长满了疖子。每天他痛苦不堪。名医纷至,但都束手无策。他很快就死掉了,尸体发出阵阵恶臭,没人敢接近。

篇二:李清照的悲惨故事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词”在宋代终于推翻“诗庄词媚”的传统藩篱登上了当时文坛的霸主地位。“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看又被称为“词之正宗”。在婉约派词人中李清照可谓独树一帜,引人注目。她的一生跨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社会由平静祥和到动荡不安,丰富而坎坷的社会生活,使得李清照的词内容广泛,风格独特。通过她的词,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而且可以了解到社会历史的沧桑剧变,人民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中所演绎出的悲欢离合。李清照的词既有伉俪情深的愉悦,更有国破家亡的悲叹,纵观其一生及其词作内容,所蕴涵的悲剧情结颇耐人寻味。可以说,李清照词中的悲剧情结,不仅把“词”的文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为奠定其词人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悲剧情结使得李清照成为一个真正的“不让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在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词人。

一、悲剧情结的体现

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情结”是指长久隐藏于李清照内心深处的悲剧情感、因素、意识对她的词作及对人生观、创作动机等方面的影响。有些是作者清醒地意识到的,有些则是作者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无论何种情况,后人都可通过词作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判断出来。李词中的悲剧情结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词作中对“愁”字的运用和咏物的大异其趣。

李清照词中的“愁”字尽管每次含义都不尽相同,但让读者看来隐藏在“愁”字后的悲剧情结则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作者的“闲愁”。这具体体现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李清照早期的生活还算幸福,所以词中所表现的就是如相思之愁、离别愁、由相思而孤独之愁等。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为元丰宰相王珪早卒之长女。少年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很温馨的大家庭里,时常沐浴着亲人们的无限关爱,生活无拘无束。在及笄之初就四处游赏,家乡的风景名胜、齐鲁大地的壮丽山川,她都饱览无余。及笄之后,一个待字出嫁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而父母对东床的遴选又举棋不定。李清照的心里话又难以启齿对父母亲表白,于是她便选择了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一首“口气宛然”的青春易逝之叹。一夜的“疏雨骤风”使得词人对侍女的回答“海棠依旧”非常吃惊、生气,不禁大声呵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对“花事”的关心正是对青春的感叹和珍惜。“逝者如斯”、“青春易逝”,作者生气的话语中蕴涵着一种无奈的凄伤之情。

少女时期,李清照对自己婚姻的隐隐愁绪正是情理中事。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她找到了当朝重臣赵挺之的公子赵明诚。赵明诚出身名门,还是太学生,文化素质也很高。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喜结良缘。这一对天作之合的少男少女是幸运的。赵明诚好梦得圆,李清照择婿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人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理应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沐浴在爱河中的李清照在初婚时的词作几乎是清一色的闺房昵意,伉俪相娱。但好景不长,婚后第二年旧党失势,党争加剧的政治斗争就开始了。李清照本来想借着公公赵挺之的大权援救自己的父亲李格非,但落了一个“炙手可热心可寒”的结局。事已至此,李清照被迫回乡暂居。此时词人的作品可谓“悲从中来”,悲不能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明词人相思甚苦,难以入睡,听到雁声,见到月光满楼,更增添了秋夜孤寂之感。《醉花阴》中更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愁”是百遣难解,人则因“愁”而“瘦”,并且“人比黄花瘦”,作者的相思之愁、之苦、之悲,跃然纸上,历历在目。

后来,李清照的人生之路随着政治斗争的风雨而飘摇不定。无论是重返汴京,还是屏居青州,生活的不幸逐渐加大,词人心中的(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悲惨的故事大都流传)愁绪越来越浓。在此期间的词如《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抒发了作者逐渐被弃的“婕妤之叹”。《满廷芳》中也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之句。《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其中临别心神不定,难以为别,别后又孤寂难诉的描写更可见李清照为情所困、为情所苦的情形,令人悲叹。而一首《点绛唇》(闺思)寥寥数语:“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愁千缕”的愁绪,惜春的无奈,让人感到一股悲凉之气油然而生。

其次是浓愁。北宋的靖康之变(1126)使得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突然的变故,生活的不幸、打击接踵而至。莱州寻夫,丈夫“人老健康城”,词人失去了至爱的亲人,国家又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真是到了国破家亡的境地。然而生活的不幸还远不止这些,此后的玉壶通敌的政治迫害,再嫁张汝舟的举世诽谤等,使得词人像一叶失去方向的小舟在惊涛骇浪中飘摇不定,摇摇欲坠。后期生活的不幸带来的“愁”绪反映在词作中远非前期之“闲愁”可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种“浓愁”的悲剧意味范围更广,意义更深,情感更浓。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声声慢》(寻寻觅觅)。该词一开始连下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让人称奇,让人扼腕而叹。词人的国破、家败、人亡的凄惨景况如决堤的洪水奔腾而出,一泻千里,内心痛楚的煎熬使词人度日如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满地堆砌的黄花、质地低劣的淡酒、飞天而过的大雁、失去光彩的梧桐、黄昏时节的点滴细雨,这一切的一切都向女词人袭来,使人把痛苦的往事连一起,悲上加悲,最后由衷地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叹。读李清照的这首词,只觉得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给人一种不忍卒读之感。此间词人的很多词都“悲味”十足,让人顿生怜意。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识,踏雪没心情。”《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中:“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忆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室怀远更凄凉。”《忆秦娥》(临高阁)中:“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等,尤其是《武陵春·春晚》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形象地把自己的一腔哀怨,一肚悲苦抒发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还有《永遇乐·元宵》中:“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而底下,听人笑语。”作者的失魂落魄,形容枯槁,心中的凄苦跃然纸上。

总之,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悲剧成分大大增加。“愁”、“泪”、“酒”、“残”“憔悴”等凄凉字眼的运用更加频繁。较之前期词“愁”的浓度更大,力度更甚,所蕴藏的悲剧情结达到了高潮,同时词作的艺术境界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悲剧情结的原因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都事出有因,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她的词作中之所以有那么浓重的悲剧情结,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第一,封建社会对女权漠视的传统。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和迫害。

第二,李清照对人生世事的敏感度较高。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本身聪明伶俐,才华出众,各方面的素养尤其是艺术修养之高自不待言。

第三,大宋王朝的历史现实为李清照的悲剧情结提供了厚实的社会背景。

当然,李清照诗词中也有一些欢快愉悦或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众所周知的《乌江》(生当作人杰)、《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我们这里关注的悲剧情结只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个方面,目的是做到“知人论世”,为了更好地研究、欣赏词人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篇三:我的“悲惨经历”

我的“悲惨经历”

最近,爸爸买了一辆新电动自行车。

它十分的漂亮,黄色的外衣,小巧的外形,让我十分喜欢。

今天下午,爸爸终于允许我骑了,我太开心了!我迫不及待地跳上车。开始,我小心翼翼骑得很慢,电车也很听话地向前走。我得意极了!终于到家了,我下车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油门。一下子就向前窜了出去。车子倒了,把我压在了下面,我的嘴和腿都碰破了。我疼的直叫。

啊,下次骑车一定要小心!

二年级:金色童年2013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