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阅读下面材料。,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

亲情故事2019-01-15 09:46书业网

篇一:人教版 初一历史 22课教材解析

当前位置:人教网2010>>初中历史>>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陈付香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书圣”王羲之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做过东晋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特别善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笔势开放俊朗,结构十分严谨。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这是行书的绝代佳作。其幼子王献之继承他的书法艺术,被人们尊称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

(2)“三绝”顾恺之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擅长人物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像要活了一样。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

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

2.难点:怎样正确对待石窟的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虽是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它们既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应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物古迹观,形成爱护文物古迹的良好意识。

三、学法指导

1.表格归纳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概括提炼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表》,提高综合归纳能力

2.问题探究法

学习大放光彩的书法艺术时,在学生了解了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及代表作,以及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之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后世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通过探究学生一般会总结出: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字写得特别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书法承前启后,对后世影响很大,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关键人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小字介绍进一步探究得出:王羲之书法之精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也是他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的结果,而我们学习时也应有王羲之写书法的精神,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3.故事讲述法

历史故事往往能给人许多启迪,特别是与名人奋斗历程有关的故事更是如此,学习本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广泛搜集与王羲之、顾恺之有关的故事,如“书成换白鹅”“羲之墨池” “曲水流觞”“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眼睛一点,点来一百万”“倒吃甘蔗”“画作通灵而

飞”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重点的进行讲述,它们既能调动学生全面参与课前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从中感受人生的道理,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部分在中考命题中所占比重比较小。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常结合图片来命制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有: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3年,贵阳)一节历史复习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①东晋人 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王明同学的判断完全正确,你认为他的答案是

A.颜真卿B.欧阳询 C.钟繇 D.王羲之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读懂选项中的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判断。通过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项的表述都与王羲之有关。

答案:D

2.(2008年,临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请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本届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或宣传设计两项活动。

解析: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回答该问题的关键是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仔细观察、判断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答案:(1)书法,印章(雕刻、雕塑),舞蹈,绘画。

(2)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绘画: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涂渭等。

(3)戏曲欣赏,舞蹈,诗词朗诵,书画展,雕塑展,印章展等。

六、同步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王羲之的《兰亭序》所运用的书法艺术形式是()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行书

2.下列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颜真卿

3.东晋一位画家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即眼睛最能传达人的精神面貌,画人物关键在于画眼睛。这位画家是()

A.王羲之 B.阎立本

C.顾恺之 D.吴道子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 )

A.王羲之 B.陶渊明

C.吴道子 D.顾恺之

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渊明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6.王羲之、顾恺之都生活在()

A.三国时期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

7.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是随着宗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这种宗教是( )

A.伊斯兰教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8.观察《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你会发现顾恺之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A.人物特征B.名山名水

C.花红柳绿D.飞禽走兽

(二)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9.

篇二: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3.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 新人教版

3.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过程与方法: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王羲之、顾恺之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书法、绘画艺术以及其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魏晋南北朝是社会的动荡时期,统治阶级的封建桎梏相对削弱,加上北方劳动人民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因而科技进步、异域文化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社会的动荡不安、异域文化的渗入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同时,这段历史也孕育了这些艺术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征怎样?代表作是什么?

2. 根据“导入框·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你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

3. 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

4. 王羲之和顾恺之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后人用什么称呼来赞誉他们?

5. 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王羲之以行书见长,其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游龙”。代表作是《兰亭序》。

2.王羲之爱鹅,是喜欢看白鹅划水的姿势,因为他可以从白鹅划水的姿势中联想到自己写字的执笔运笔姿势。总之,他练习书法很专注,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认真汲取前人的书法特长,融汇成自己的风格,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说他的书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 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很广,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 他们从小就对书画艺术执着地追求,都有孜孜不倦、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特色,后来终成大器。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顾恺之有“三绝”。

5.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教师预设问题:

1. 以“马”字的形状为例说明各种字体的区别。

2. 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

3. 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

1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原因是什么?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 汉字字体的演变和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早在半坡时期的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叫甲骨文。商周时,人们还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叫“金文”或“铭文”。秦始皇时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秦朝末年又出现了隶书。两汉时,主要以隶书为主。

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流行,而且这一时期书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

2.《兰亭序》:

《兰亭序》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五十岁时所书。当日,王羲之与友人爱子共42人,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之礼。时值暮春之初,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行流觞(把漆制酒杯盛酒放在曲水上,循流而下,杯子停在某人前,某人就取杯饮酒。称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一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了。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感到人生与自然相合相契的快乐。在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的清丽景色中,王羲之微醉命笔,畅叙幽情,写下了这清逸俊秀,一片神机的《兰亭序》。全篇无法而有法,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骨力寓于姿媚之内,意匠蕴含于自然之势。全篇运用篆、隶、章草的笔法,中锋起转提按,意随笔转,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楷草兼施,平稳中寓险峻,相同的字皆有不同表现,全文有二十个“之”字,都加以变化,无一雷同。全幅意境浑穆,潇洒散朗如清风明月,乐中含悲悟生命玄理。可以说是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王羲之酒醒后再写了十余遍,皆不及原作,可见,艺术的神来之笔是不可重复的。

唐太宗为秦王时,见过《兰亭序》的拓本,惊喜之余,乃高价购买原迹。终究也没有买到。后来打听到在辩才和尚之处。乃遣萧翊到越州求得,在武德四年入秦王府。贞观十年,命人翻拓十本赐给亲近之臣。到唐太宗死后,中书令遂良上奏:《兰亭序》是先帝喜爱的珍品,不应留下。于是《兰亭序》作为殉葬品葬于昭陵。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兰亭序》的各种字帖,大多以冯承素所拓“神龙本”为底本。

3.“三绝”画家顾恺之: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擅长人物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像要活了一样。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及表现:

西汉末年,佛教刚刚传入,羽翼未丰,还只是道教的附庸。魏晋时期,社会长期动乱,百姓苦不堪言,因此,佛教宣扬的今世苦修,来世享乐的观点就特别适合百姓的口味。其次,统治者也信仰佛教,他们一方面希望利用佛教来控制人们的思想,防止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自身也身体力行。比如,梁武帝萧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第三,佛教进入中国后,有意 2

识地和中国的儒家思想靠拢,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因此到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便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起来。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表现有很多:一是大量修建寺庙,僧尼人数大增,由于统治者的支持,佛寺遍布各地,僧尼多到惊人的地步。北魏时,寺院有3万所,僧尼有200万。在南方,仅建康城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10余万。二是这些寺院都广占田地,而且不纳赋税,僧尼的增加,又造成劳动力的丧失。三是大量佛经被翻译过来,外域僧人大量来华。仅洛阳的西域僧人就达3000余人。四是僧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后赵重用佛图澄,前秦苻坚重释道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南燕慕容德重用僧朗,这些名僧都可以参决国家大事。北魏的皇帝除太武帝拓跋焘外,大多皇帝信佛。南朝的梁武帝曾一度把佛教定为“国教”。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这节课,我们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殿堂里,饱览了大数光彩的书法绘画艺术,游历了闻名于世的石窟艺术。回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为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评价单。

【板书设计】

3

篇三: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王粲和蔡文姬;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对建安诗人和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成就”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归纳总结的结果中体会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同时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建安诗人和陶渊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建安诗人和陶渊明又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学生了解了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诗歌史是经过了诗经、楚辞而魏晋而唐诗的演进过程;

石窟艺术是(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阅读下面材料。,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化遗迹,它的营建与当时佛教盛行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学难点

建安诗人和陶渊明诗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古诗词的欣赏不仅要明白其字面之意,更应该理解诗的意境,这对于初—的学生来讲,比较难。

地位分析

本课的地位比较重要。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是我国文化成就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文化史上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它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石窟艺术”建议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向学生出示充足的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灌输健康的审美观念。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建安诗人和陶渊明”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采取讲授的方法,直接点题,介绍其内容,列举出其代表作,通过作品来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并归纳出它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建安诗人和陶渊明;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建安诗人和陶渊明诗的特点

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是谁?他写的《神灭论》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教师导入:通过大家的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同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图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的确,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远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一种骄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一、建安诗人与陶渊明

1、建安诗人:“三曹”与“建安七子”

教师首先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最高的要属诗歌。在我国诗歌史的发展史上,这个时期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诗歌的发展不仅植根于当时政治经济的土壤之中,而且受到前代诗歌的影响。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建安诗人植根于当时政治经济的土壤之中,又受到前代诗歌的影响,那么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的特点是什么?前代诗歌指的是什么?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汉乐府民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这一派诗人为建安诗人?建安诗人包括哪些人?代表作品是什么?“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称作建安文学,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人称为建安诗人。其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和蔡琰。代表作品是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

教师出示曹操的《蒿里行》和王粲的《七哀诗》,并让学生讨论、分析建安诗人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曹操描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社会所带来的灾难:铠甲成了虫蚁的栖身之所,成千上万的人倒毙疆场,无人收葬,白骨遍野,袅无人烟,活命的还不足百分之一,想起来使人断肠。)“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这是王粲描述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催、郭汜作乱关中的景象:战乱波及之处,民不聊生,一个饥饿的妇人,把亲骨肉抛弃,听到婴儿的哭啼声,硬着心肠擦着眼泪走开。)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加以总结:建安诗歌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痛苦;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

2、陶渊明与田园诗

教师出示陶渊明画像,让学生根据预习和阅读教材,简单介绍一下陶渊明。然后教师出示陶渊明的诗,提出问题“对比建安诗歌来谈一谈陶渊明诗的特点”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教师加以概括:在陶渊明之前,从没有—位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来歌咏农村风光、生活,他独创的这类诗歌被称为田园诗。田园诗的特点是清淡自然,真实动人。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一组诗。陶渊明的文赋也写得非常好,代表作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陶渊明的诗文以及他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唐朝的大诗人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都曾经热心地学习他;他笔下的桃花源更是成了人们心中理想世界的代名词。 陶渊明的成就,使他成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

二、王羲之和顾恺之

1、“书圣”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教师出示王羲之画像和《兰亭序》的摹本,并直接向学生讲解:东晋王羲之,东晋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做过东晋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集书法之大成,独创一家。他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他又是书法的多面手,特别是善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我们观赏他的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令人赞叹和陶醉。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笔势开放俊

朗,结构十分严谨。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这是行书的绝代佳作。王羲之的妻子和7个儿子都爱好书法。尤其幼子王献之,能继承他的书法艺术,也是笔飞墨舞,人们尊称他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

2、“三绝”顾恺之

教师出《女史箴图》并讲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擅长人物画。所谓人物画,是指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质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样。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而且,他还是一个绘画的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家。所以,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

三、石窟艺术

1、云冈石窟

2、龙门石窟

教师强调一下石窟开凿的时间、地点,之后出示有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图片,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自己学习。

小结:

项目

人 物

朝 代

代表作品

建安诗歌

曹操父子 王粲等建安七子 蔡文姬

三 国

《蒿里行》、《七哀诗》。

田 园 诗

陶渊明

东 晋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书 法

王羲之

东 晋

《兰亭序》

绘 画

顾恺之

东 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板书设计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