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有关近代屈辱史的演讲

演讲稿2019-01-16 01:58书业网

篇一:中国近代屈辱的事件

中国近代屈辱事件: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屈辱的中国历史演讲

屈辱的中国历史:我向你诉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

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文秘港”还有更多精彩文章等着您!]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

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

篇二:回首中国近代百年前期屈辱史

回首中国近代百年前期屈辱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东方大国,历经上古、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几千年的文明史把中国沉淀成了一个底蕴深厚、独立自强的国家。如果没有意外,中国将一直这样下去,千秋万代,成为世人的眼中的“天朝上国”。然而,几百年前的清朝后期愚昧的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世界在那个时候悄然变化。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改革,开始了近代化工业的进程,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而当时的中国,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中国至此埋下了丧国辱权饱经外敌侵略的百年屈辱的祸根。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这百年间,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在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百年前在中国这片炙热的土地上发生了什么,这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开端是怎样的,这百年历史的前期有过怎样的创伤。

我们知道当时晚清的中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整个民族处于一种委靡的状态。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丝绸、茶叶等自给自足,还远销海外,带来大量外汇。而这时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到了十九世纪,鸦片输入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抵销英中贸易方面的入超现象,大力发展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以达到开辟中国市场的目的。到了十九世纪初输入中国的鸦片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了十多倍。英国资产阶级从这项可耻的贸易中大发横财。由于鸦片输入猛增,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使吸食鸦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如不采取制止措施,将要造成国家财源枯竭和军队瓦解。于是,清政府决定严禁鸦片入口。1839年,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听候处理,并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克服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不法烟商的阻挠、破坏,共缴获英国商人烟土多达几百万斤,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整整烧了二十几天,给中国人民更给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轰动。

面对清政府的禁烟措施,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鸦片利益集团,立即掀起一片侵华战争叫嚣。对急于打开中国大门的英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英国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正式开始。在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

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至此,中国开始了无止境地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这部屈辱史一开始就没有停止,甚至长达百年。

继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又相继遭受了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由于科技落后,政治腐败,中国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于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大大小小竟达几百个。中国因此欠下无数债款,割让了许多土地,这些丧国辱权的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无比深重的屈辱。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并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也在这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然而,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却没有逆来顺受,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清政府昏庸腐败,却也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性,发起了抵制鸦片的斗争。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海龄、关天培等大批爱国将领,尽管收效甚微,甚至不足以对英军造成大的创伤,但是,他们终究站起来过,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士昌、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哪里,就在哪里受到抵抗。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充分保卫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尊严。在这期间中国先进分子进行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中国的现状,到最后都破产了。历史证明改良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并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中国人民进行的这些斗争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在。一个斗争者倒

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斗争者会站起来。在这些斗争都无济于事之后,这时的中国人意识到了唯有革命、彻底的革命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现状。于是孙中山、毛泽东等一批伟大的革命者涌现出来,在中国这片广袤又炙热的土地上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国从此开始了推翻帝制、实现民族共和、抵御外敌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曲折探索......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中国人民从一个古老封闭的封建国家,在世界大潮来临之际,在无法抵挡的外力之下,通过与外部世界不断地交流、摩擦,最终这个古老、庞大的国家,转变成一个能够适应于现在的国际世界的国家。这看起来简单的一个转变,其实经历了无比漫长的时间的蜕变,无数的人为了推动这样的一种转变在历史的舞台之上奉献着自己的生命。这样简单的一种蜕变,其间通过技术的转变,通过学习外界的科学技术,再然后是政治体制的转变,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而最最困难的莫过于思想的改变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在国家的飞速传播,不断地深入人心,是这个转变之中的关键所在,而通过了这不断深入的转变过程之后,我们终于可以站在这片土地之上,怀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热爱,骄傲的宣布着对这片土地无可争议的主权。

篇三:近代屈辱史

中国近代屈辱史——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一)横的角度 1、军事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目的、借口、结果、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目的、借口、特点、结果、影响) (3)19世纪60、70年代,美日侵略台湾,沙俄侵略新疆,英国进犯滇藏 (4)中法战争:1883-1885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原因、目的、主要战役、结果、影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原因、目的、借口、结果、影响) (7)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原因、目的、过程、影响) (8)美国侵朝战争:1950-1953 2、政治侵略

(1)侵占中国主权 ●领土主权:割地 ●开辟租界

●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领海主权

●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 ●关税主权(协定关税) ●贸易主权等

(2)干涉中国内政 ①扶植代理人

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扶植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及各派军阀) 扶植国民党政府等

如何看待帝国主义扶植代理人?

●帝国主义扶植代理人,在中国实行间接统治,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在政治上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帝国主义对华采取间接统治、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了军阀割据和“工农武装割据”在政治上的可能性。同样由于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由此决定中国近代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就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反之亦然。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间接统治,在一般条件下,中国人民欲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首先要推翻帝国主义扶植的代理人。 ②破坏和镇压中国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镇压义和团运动 ●破坏辛亥革命 ●破坏国民革命 ●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对新中国进行包围、封锁等

③制造血案:

●1894年旅顺大屠杀

●1900年八国联军北京大屠杀 ●五卅惨案、沙基惨案 ●南京大屠杀等

3、经济侵略 (1)鸦片贸易:

●鸦片战争前,英国等进行鸦片走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合法化。(《天津条约》) ●危害:

●破坏财政经济; ●加剧政治腐败; ●危害人民身心健康。 (2)战争赔款 ①数额: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②危害:

●加重清政府财政危机,清政府更加依赖列强,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3)商品倾销 ①内容

●甲午战争前为主,指资本主义企业向国外倾销商品并掠夺原料的经济渗透方式,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特征之一

●《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直接控制中国海关,中国社会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

●二战后,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独占中国市场,对民族资本给予毁灭性打击。 ②影响:

●加速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市场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 三个阶段:

●19世纪40-50年代,《南京条约》东南沿海地区 ●19世纪50-70年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烟台条约》,整个沿海到长江中游一带 ●19世纪末,《马关条约》,深入到长江上游的重庆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市场几乎全部对外开放,西方工业产品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4)资本输入 ①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阶段。借助工业优势和不平等条约庇护

●甲午战争后为主,指用过剩资本向他国投资或贷款的经济渗透方式,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 ②内容

●早期资本输出: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开办洋行、开银行、设立船坞和工厂。

●全面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展开对华资本输出的争夺,主要有五种方式——政治贷款、开设银行、设立工厂、开采矿山和争夺铁路投资权。 ③ 影响

●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5)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①掠夺工矿业

②强占耕地、掠夺农产品 ③掠夺劳动力

④强占银行,掠夺金银 4、文化侵略 (1)宗教侵略: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中相关条款

(2)奴化教育:

●日本在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

各个列强签订的条约 (1)英国: ●《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附件(1843)、《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

(2)法国: ●《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中法新约》(1885)《辛丑条约》(1901年) (3)美国: (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有关近代屈辱史的演讲)●《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辛丑条约》(1901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航空条约》(1946) (4)日本: ●《马关条约》(1895)、《辛丑条约》(1901)、《二十一条》(1915年)、《淞沪停战争协定》(1932)、《何梅协定》《秦土协定》(1935年) (5)沙俄: ●《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伊犁条约》(1881)、《辛丑条约》(1901) (二)纵的角度

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第二阶段甲午战争-20世纪初第三阶段20世纪初-二战第四阶段二战后-朝鲜战争胜利

美国主要侵略国英、法、美、俄

侵华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侵华方式

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

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经济上:资本输出

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既勾结又争夺

独占中国

从“以华治华”到日本独占中国

政治上:以华治华

在中国建立亲美反共的政府

经济上:大肆进行商品、资本输出

军事上:借“援助”控制中国,发动侵朝战争

备注区别英法美与俄的侵华特点

英、法、美、俄、法、日

资本输出

美、日

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

●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由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所决定

西方列强侵华的发动者:

●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的激烈争夺。在地域上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趋势。

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规模:

●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深。 西方列强侵华的结果:

●除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结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 列强在华势力消长及其原因

●1840年-19世纪后期,参与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四国,主要侵华势力是英国。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在对华侵略上充当主角,占优势地位,作为第二个工业化国家法国则次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共同宰割中国。19世纪晚期,英、法工业制造发展相对缓慢下来,而美、德分别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日本也成了亚洲强国,因此,美、德、日纷纷加入侵华行列,与英、法展开争夺。中国此时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之下,主要是英、法、俄、美、德、日六国。

●一战期间,主要侵华势力是日本和美国,尤其是日本。一战期间,欧美列强无暇顾及中国问题,日本则乘机独霸中国

●20世纪20、30年代,列强再次共同宰割中国。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日美成了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0世纪30年代中期-40年代中期,日本独霸中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美、英等无力兼顾中国,日本乘机扩大侵华战争,竭力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1945-1949年,美国独霸中国。二战削弱了除美国外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美国为确立其世界霸主地位,力争使中国成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为此,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并于1946年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与侵华格局的变化

●英:急先锋(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对华贸易名列榜首;一战后,“日不落”衰落;30年代,每况愈下;40年代,追随美国) ●美:追随→独立(“门户开放”)

●法:披着宗教外衣(19世纪中后期,侵华规模仅次于英国;一战后,地位下降)

●俄:穷凶极恶(采取趁火打劫手法,掠夺土地最多) 1917年沙俄政府被推翻,俄国退出帝国主义侵华行列

●德:不甘落后(1861通商条约;1895三国还辽;1897胶州湾;1901辛丑条约;1938承认伪满洲国,断交)

●日:后来居上(1870,比英美晚30年;时间长1871—1945,75年;割占领土;花样繁多的变相占领和间接统治,诸如汉奸、伪政权等) [重点聚焦]

一、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一)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前

●这一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因而列强侵华的主要表现是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以满足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沦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个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有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控制航运等。

(二)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侵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