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初 中 作 文 教 程 (500字)

中考作文2019-01-18 15:09书业网

初 中 作 文 教 程

(郑州市中原一中 常恒学)

(跳转到目 录)

几点说明:

1、本来只想总结一个专题,题目就叫《作文之魂——细节》,

后来考虑到语文教材本身的作文知识比较零散,我就系统地总

结一下,说得夸张一点,也算是作文教程吧。 但整个内容还

是以细节描写训练为主,几乎处处要求突出细节。

2、该教程主要是自用,同时提供给各位老师作参考,所以

重训练而轻理论,理论部分书上、网上到处都是,再写出来显

得多余。老师讲课时可适当口述补充,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

3、本专题没有对议论文的写法进行全面的总结,如果本专

题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学习议论文也就易如反掌了。

4、文后附有部分引用的文章,部分章节附有教案和课件。

电子文档可以从目 录跳转到相应的位置。

目录:表达方式 描写训练 记叙的顺序 语言 线索 标题 开头 结尾 构思、立意和层次 叙事的角度 议论与抒情 写作手法 话题的对应 模仿 成竹在胸 例文 写作知识框架 跳转到文档结尾处

一、表达方式

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 二、描写训练(返回目录)

按内容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人物描写: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

神态描写 E、心理描写

训练:(和上边内容并非对应关系)

所有训练都必须突出细节。

A、仔细观察并描写父母的外貌。

B、仔细看图片,说说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细节,并写出来。

(“希望工程”宣传画上的小女孩;“思想者”;越南战争照片“火从天降”。)

C、母亲缝补衣物、父亲劳作。可以把孟郊的《游子吟》改

写成记叙文,要注意其中的细节。

D、运动场上,长跑,最前边的和最后的运动员。

E、偶然落在窗台上的两只鸽子。

2、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作用:烘托气氛,衬托。

刘欢的MTV《从头再来》中风雨的镜头,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开头的风雨,不但烘托了气氛,而且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人生 第一章 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没一丝风尘,河里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地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窜着。天闷热得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张洁的《挖荠菜》中,小主人公因饥饿偷地主家的玉米棒

被追打,牧童、牛羊、小鸟都回家了,只有她不敢回家。 《诗经·君子于役》中的句子“牛羊下括”“何其有佸” 《上学歌》中的花儿、鸟儿。 《乡间的小路》

也有类似于白描的手法: 《月亮之上》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窦娥冤》行刑一节(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训练:月夜(幸福时,悲伤时),蒙蒙细雨(高兴时,悲伤

时)

B、社会环境:

作用:设置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邓稼先》的开头

初中作文往往表现为家庭等比较小的环境。

训练:

如果现实生活中缺乏大的历史事件,可以写一个历史故事

比如荆珂的故事

把古代的一个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放到现代

社会中,表现一个现代意义较强的主题。

按角度分(《口技》、《观潮》、《陌上桑》都是正面描写和侧

面描写相结合的典范):

1、正面描写:第八册第28课《观潮》

2、侧面描写:《观潮》、查词典解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训练: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盛开的鲜花。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街头乞丐的可怜。

其它类型:

1、细节描写(细腻才能传神,此处尤为重要。):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

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观古今中外的名家经典,无论短文长篇,在细节上都是精

雕细琢,这也是其成为传世佳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学生学习写作,也可以从“抓住细节”这个方法入手,细

节描写把握住了,其它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几百字的短文,往往是抓住某一个细节来表情达意的,为了写好这个细节,必须前后加以铺垫,然后展开,也就有了结构、手法等等,实际上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这就好比要吃到自己田里的西瓜,就必须播种、施肥、整枝、打杈一样。

例如:《再别康桥》。 《人生》和《盯梢》这两部小说的细节也特别好,值得仔

细欣赏,但因为都属于爱情题材,所以语文教材没有选,本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只有电子版附有全文。

细节描写的方法之一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修辞对事

物进行描写。例如朱自清的《春》(草、花、风、雨、人,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比喻、拟人等修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训练:本专题大部分训练都是细节描写。

1、赏析经典古诗中经典细节。

2、赏析《乡愁》中的细节。

3、把孟郊的《游子吟》中的细节写得更细致些。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

动的客观环境;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训练:农村的交流会

3、多角度描写:(同其它描写并非同一划分标准)从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角度,如《春》;或者侧面与正面想结合,如《观潮》。等等。

训练:已经是12月中旬了,教学楼前的花坛里还有两朵月

季花,一粉一红,凌寒开放,你不觉得值得一写吗?运用各种修辞(参见“语言”部分),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返回目录)

1、顺叙:余光中的《乡愁》

2、倒叙:(开头更有悬念)张艺谋的《英雄》,《泰坦尼克

号》

3、插叙:(插入有关的情节)《羚羊木雕》中换裤子的情节

4、补叙:《一个矿工的遗书》(末尾的交代)(《名言》2007、

3)

训练:把《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拔苗助长》按各种顺序

写一遍,看效果有何不同。 四、语言(返回目录)

凡大家经典,观其语言,大多比较平淡,明艳华丽的很少。

但这并非与生俱来,想必也是经历了一个从平淡如水到刻意追求华丽,最后繁华落尽,回归朴实的过程。那么,作为一个中学生,在语言上刻意为之,做一些练习,也就无可厚非了。

从修辞(参见课件)做起。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比喻、比

拟、排比(段)《我愿意是急流》、双关、对偶、反复、夸张“燕山雪花大如席”、设问、反问、反语、呼告、通感

本专题主要供教师讲课和做训练时参考,所以是提纲式的,

重训练而轻理论,空缺的理论甚至在《现代汉语词典》上都能找得到。至于给学生的,可以只是一个研究课题,比如研究几种修辞。目的并非只为获得修辞方面的知识,而是要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自学。

附:欣赏

歌曲中的修辞及写作手法 《天仙配》比兴、比喻、拟人;环境的衬托。

《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怀念战友》(《冰山上的来客》插曲)可结合电影有关情

节夸张、比喻;环境的衬托(一班长为了守住哨卡,冻成了雕

像,雪山的轰响……)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双关 《月亮之上》:大量运用拟物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比喻、拟物;托物言志

《窦娥冤》行刑一节(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训练:(要求必须多使用修辞)

1、各举一例

2、仿句(中招试题集上有很多)

3、描写学校的葡萄长廊

4、公园的草地

5、模仿《我愿意是急流》排比段的形式,结合泰戈尔的《金色花》的思想内容,写一首表达对父母的爱的散文诗。 五、线索(返回目录)

人、物、情、景皆可作为线索,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也可作为线索。

人: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张艺谋的《红高粱》、潘

长江的《举起手来》中的“我”。

物:思想感情的凝聚物。《羚羊木雕》、《听泥土说话》、《一个苹果》、《枣核》、《落花生》、《桌布》。

情:老舍的《母鸡》、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丰碑》

(往往采用扬抑结合的手法)

景:《山楂树》、朴树的歌曲《白桦林》、

动作:《挥手之间》、《夜半,赤脚为你开门的人》

眼神:《别用眼睛骂他》

伤疤:《爱的伤疤》

一句话:《妈妈喜欢吃鱼头》、《地震中的父子》

训练:

1、检查以前的作文,看自己是否安排了线索。

2、看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用了什么线索。

3、模仿《桌布》写一篇文章,着重看是否会安排线索。如

果能安排成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会更好。 六、标题(返回目录)

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线索、话题

主题等都可以做标题,议论文的论点也是最常见的标题。

怎样使题目更吸引人呢?

一是使用各种修辞。

例如:

比喻与象征:《牛虻》、《萌芽》;

夸张:《世界很小是个家》;

引用:《你不该悄悄地走开》

双关:鲁迅的《坟》、《药》

设问(或疑问):《孩子能不能搞研究?》魏巍的《谁是最

可爱的人》

反问:《这能全怪我吗?》

呼告:《妈妈,我想对你说!》

对比:《战争与和平》、《好汉与强盗》

二是标新立异:《大猪小猪落玉盘》、《卖女孩的小火柴》、《刻舟不为求剑》、《玩物并不丧志》

训练:

1、请各找一例。

2、对以上各种类型各拟一两个标题。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

意看自己的标题属于哪种类型。

七、开头(文后附有该部分教案,此处不再重复) 八、结尾(返回目录)

1、自然结尾:故事讲完了就算了。《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2、呼应开头:《冰河世纪》、《泰坦尼克号》

3、感悟结尾:《小故事,大道理》、大部分寓言故事都是感

悟结尾。《妈妈喜欢吃鱼头》

4、议论抒情结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鲁迅的《阿长与

〈山海经〉》。“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他的

魂灵!”

5、困惑类:《羚羊木雕》(这能全怪我吗?)《追踪白灵》

6、引人深思:(和困惑类基本一样。)《电影《终结者》2》,

又名《未来战士》

7、出人意料:欧亨利手法的结尾。

训练:

1、说说后边的例文都属于哪种结尾。

2、找一篇文章,把它的结尾改成各种类型,看效果有什么

不同。 九、构思、立意和层次(返回目录)

实际上,此项内容更多地是体现在细节的准备过程中和写

作手法上,这里就不多说了。

首尾呼应、卒章显志、出人意料、扬抑结合、反弹琵琶、《牡丹的拒绝》、《失约的荆珂》、《刻舟不为求剑》、《玩物并不丧志》、

《杜工部告天下书》、《好汉与强盗》、《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 小标题《乌鸦送饭》 十、叙事的角度(返回目录)

全知全能叙事:往往用第三人称

有限叙事:往往用第一人称

叙事人称指作者表达思想意图时使用的人称,通常有第一

人称、第二人称(可归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站在不同的角度叙事,效果也大不相同。比如叙述童年的

事情,要么拔高到成年人的角度去写(鲁迅的《风筝》),要么

用用小孩子的目光来看事情,但后者要有装傻充憨的功夫(女

作家张洁的中篇小说《盯梢》、《拣麦穗》)。《妈妈喜欢吃鱼头》

的结尾句: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

鱼头了。

训练:

呼唤,来自父母、朋友……“呼唤”这个话题,可以实写,也

可以虚写(比如无声的呼唤)。

以“呼唤”为话题,模仿《盯梢》的视角,写一件童年往事。

十一、议论与抒情(返回目录)

作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近几年的中招考试,很多改

卷老师把文中是否有精彩句子作为考察学生语言表现力的一

个方面。但那种用华丽的辞藻、排比的句式堆砌起来的精彩句

并非什么样的文章都适用的,比如朴实的记叙文。朱自清的文

章比较常见,鲁迅的文章里则很少有。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呵,愿在

你的怀里永安他的魂灵!”

老舍的《母鸡》结尾对母鸡的评价。 《善意的沉默》结尾对企鹅头领的评价。 《授人以欲》中对父亲的评价。

训练:(要注意作者有时候是“先得言,后得事”)

1、找一些富有这里的小故事,将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抄

下来。

2、找出例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3、先找到一条自己感悟到的生活哲理,再找一件事(可以

虚构)来表现,写文章的时候注意加上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十二、写作手法(返回目录)

1、平铺直叙法:一切顺其自然,类似于白描,让读者在真

实面前产生共鸣,产生震撼。《一个矿工的遗书》(《名言》2007、

3)

2、古为今用、反弹琵琶、借古讽今:

鲁迅的《故事新编》

《杜工部告天下书》

《失约的牡丹》(不为富贵所动,被武则天贬到洛阳,反而

成就了一个“甲天下”的城市)

《失约的荆珂》(没有完成使命)

《刻舟不为求剑》(为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大话西游》(事业与爱情不能两全时,至尊宝选择了去西

天取经。)

3、套改范文:将特别好的文章拿来套改,赋予它新的内容

和思想,未尝不可,《小小说选刊》上好多都是模仿之作。《相

亲》和《败在细节》的构思几乎是一样的,后者虽是模仿前者,

但却有时代感。

4、对比:

A、对待同一事物态度的对比。

《相亲》、《败在细节》(招聘)、《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

B、同一事物两个方面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庞统外貌丑陋却才华出众。安徒生的《茅屋》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