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童真 高考作文专题

高考作文2019-02-20 18:43书业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范文1 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汪增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碌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会畏惧。

有些事终要经历,那便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带给了我们怅惘,但愿这番省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点评:此文为今年浙江省唯一一篇满分作文。文章有三美:洋洋洒洒近千言,除首段稍嫌枝蔓,几乎字字珠玑,语言从容中显简洁之美;行文从成人世界看似合理、成功的行为着力,正反对比,揭示了成人行为的荒谬,把脉童心早泯的根源,思辨中见逻辑之美;面对遗失的童真,顾盼中,作者悲天悯人、痛心疾首的姿态跃然纸上,尽现行文情感之美。

范文2

生命的罐头

王尔德说:“人们都生活在阴沟里,却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

刺穿世俗的尘埃,孩子直直的目光看到了星空,而成人的目光却转了弯儿,变得不再真实。

孩子目光的直体现在其心灵澄澈、精神透亮,面对世俗的陈旧偏见而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其境界就如《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中的至境:恰如登飞来峰,所求所见就在转瞬的回眸里。

在成人的世界里,孩子恰如一棵树,风婉约地吹,云含情地过,流水殷勤,花香迷离,可它依旧挺立在那里,八方不动,一眼就能看出国王并没有所谓的“新衣”。

孩子的眼光,真实。

可有人却说:“从生命的大树进入文明社会的罐头厂,变成一个个散发着罐头味的产品。”

在社会大潮倾泻而下之时,孩子的真实还能完好无损吗?茅莹在前不久的节目中提到一篇帖子,说是一个孩子请求妈妈让就读小学一年级的自己学钢琴。因为孩子的同桌在他学1+1时就已学会百位数的心算,在他学习abc音标时就已能用英语交流,而此时的同桌早已考出钢琴八级的证书。

在我们声嘶力竭呼吁父母不要强加给孩子太多压力、报太多补习班时,我们发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竟请求获得更多发展。因为他面对着同龄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压力。

在我们注视着孩子澄澈的眼睛时,我们意识到,曾有过花朵般温情和天使般笑容的他们,之后依旧躲到成人的躯壳里,变得和成人一般臃肿,一样浮华,一样急功近利,一样俗不可耐,一样无聊透顶??

孩子所谓的成熟,表面上看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讲,实为一种减法。他们不断交出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人世间的某种逻辑与生存技巧。

当人变得臃肿,生命亦变得可疑。就像一只煮熟的扇贝,你已听不出涛的声音,嗅不出海的气息了。

《诗经》有言: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我想这就是社会上许多个体的感受吧。

我们不该把成人世界的虚假与冷漠带给他们。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昭示着我们对这个国家的期望。一个国家的孩子,长大后应该像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的“因酒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雪想名仕,因月想侠客,因山水想得意诗文”,长大后应像俄国列维坦一样能看见夕阳感动,应像他人一样能在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中找到归属,而不虚伪、世俗、不再感动,不会成为生命的罐头。

梁漱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想会的。

点评:用“愤怒出诗人”一语形容此文实不为过。当今的世界,成人对待孩子的种种作为,其实就是把鲜活天真的童心压榨成一个社会的冷硬“罐头”。文本在揭示这种压榨的残酷和不幸时,字字皆是血,句句都是泪,用情感的魔杖敲打读者的会心,必然让阅卷老师“心有戚戚焉”。因为情感的喷薄,即便全文引用颇多,一路“掉书袋”,但写作的现场性仍十分突出。写法上,行文不枝不蔓,堪成“思路清晰明了”的典范。此文得58分的高分绝非侥幸。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