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工作一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材料2019-02-22 00:02书业网

篇一: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工作经验交流-2

播撒真爱,让留守儿童幸福成长

----在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的发言稿

(南陵县籍山镇葛林完小陈兰芳)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南陵县籍山镇葛林完小一名教师。我校在校生820名,留守儿童279名,占总数24%,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119名,父母离异的有44名。为了切实做好校内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管理工作,在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我校于2011年4月建成了一个拥有142?功能齐全、设?温馨的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学校以此为载体关爱留守儿童,从点滴中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一、健全机制 打造关爱阵地

1.用“爱”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学校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关爱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结对帮扶的老师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四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家的温暖。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②关怀学生的心理成长,时刻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③开展“手牵手”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与其“手牵手”,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④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用“心”去感化幼小的心灵

建立心理访谈制度。五(2)班何益飞同学的父母常年

在外打工多年,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寡言少语。在“爱心妈妈”赵老师的悉心关怀下,经多次交流与沟通,

又派他跟其他留守儿童一道去参观芜湖市科技馆,回来后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停地和班上同学分享他的所见所闻。并在县“参观芜湖市科技馆观后感书信演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六(2)班黄成龙的爸爸去年因病去世了,爸爸的去世

给这幼小心灵带来极大伤害,从此他一直郁郁寡欢。“爱心妈妈”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又无所适从,便把情况告诉我,希望我能给予适当的帮助。我多次找他谈心,他都低头一声不吭。自从参观科馆回来后,他的情绪有了一些变化,开始愿意与同学一起玩了。这时只要留儿之家开展活动,我便邀请他参加,并告诉他人生还有很多精彩在等着你。渐渐地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终于走出悲痛阴影,像往常一样又是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

3.用“情”去鼓舞斗志,激励奋进

五(1)班留守儿童汪金霞同学,在读1-4年级时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很优异。不知从何时起,班上的同学一个个都不爱搭理她,连她最好的伙伴也与她渐渐疏远,她怎么想也找不出原因。到了五年级开学选班长时,她却意想不到的落选了,这使她感到万分不解与失落,整天一个人闷闷不乐。她开始消沉,不再是班上活泼可爱的女孩。随之学习成绩开始下降,这更是她焦急却又不知所措。“爱心妈妈”汪金秀老师见此状也非常着急,多次与她谈心,还通过家访,与她母亲交流,帮助金霞从自己身上找找同学们疏远她的原因,让她明白了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尊重别人的道理。不应该为此事伤心,应该感到快乐才是,因为应该让别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就有更

多有能力的人共同把班级工作搞好。从此以后,她又回到了同学们当中去了,恢复了原来的活泼快乐。

二、丰富活动 营造关爱氛围

1.拓展视野,激发梦想和斗志

建立社会活动制度。被“安全问题”这个枷锁禁锢着的各中小学校,都极少安排孩子外出参观等形式的社会活动。为使他们开阔视野、感知社会、增长知识,2011年9月,在县妇联县教育局共同组织安排下,全县组织开展了“百名留守儿童”去市科技馆参观的科普体验活动,我校选派了10

名留儿参加。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收效显著。随后,我们在班级开展观后感演讲,学校和官州村委会联合举办“观后感演讲比赛”。县妇联、县教育局举办了“参观市科技馆观后感书信演讲大赛”,我校五(2)班刘娟在演讲稿中这样说:“今天,留守儿童之家的陈老师带领我们十名留守儿童到芜湖科技馆参观,我作为其中一员,感到异常的荣幸和激动!”演讲到最后她激动地说:“这次去市科技馆参观,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增强了学习动力。”何益飞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阵阵掌声,他激动地说:“今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了高科技的魅力,同时也解开了不少疑惑。因此,我要更加认真地学习科学知识,为将来发明创造更高更新的科技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校村联合,形成关爱管护网

建立校村联席会议制度。留守儿童在学校有老师同学陪伴,还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很是开心。可每逢节假日,他们依旧感到孤独和无助。针对此情况,在学校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官州村率先办起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中心”设有乒乓球桌、课桌、各种小球类、象棋、图书室,每逢周六日和节假日,村妇女主任和一名专职管理员就早早在“中心”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亲切地称妇女主任为“主任妈妈”。半年来,我们与官州村联合举办了多次活动,给留守儿童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

3.聆听心语,走进孩子心里

建立心语信箱制度。由于多数留守儿童存在“亲情饥渴”现象,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偏差,学习也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有的孩子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过分淘气。有的比较封闭,性格古怪,焦虑没有安全感等等。从我们多渠道采集的信息看,95%以上的留守儿童都非常渴望得到心灵的抚慰,渴望被关注、被呵护,渴望有倾述的对象。

五(1)班王梦媛同学,在她2-3岁时父母就把她丢给爷爷奶奶外出打工了。后来因各种原因不停转换家庭看护,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儿。由于父母常年不回家,偶尔给她打电话,每次电话除了问及学习情况就再没有亲密语

言,再加上总寄养在亲戚家,亲情交流自然很少。她除了独自一人写作业,独自一人睡觉,其他任何事还是一个人。渐渐地,她孤僻、自闭、性格古怪,在班上除了学习成绩还不错,其它就再没什么积极的一面了。学校“心语信箱”开通后,我收到了她的信。她信中求助我的是很想与同学一起玩,可又不知道怎么做,很苦恼。我们俩经过多次交流谈心后,竟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下课只要看见我闲着就凑到我跟前有说有笑。以前她不喜欢接爸妈的电话,现在每周都想跟父母通话一次。留儿之家开展的任何活动她都主动要求参加,原来孤僻、古怪的小女孩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整,变成活泼爱笑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了。

4.兴趣小组,培养孩子广泛兴趣

成立兴趣小组。为了培养留守儿童广泛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我校留儿之家成立了“书画”、“诵读”、“舞蹈”等10个兴趣小组。孩子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加。我们根据每学期“留儿之家活动安排表”一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有留守儿童已经把留儿之家当成他们最开心的地方了。

四(1)班王慧娟同学,从小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弟弟妹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条件十分艰苦。看见别的孩子吃零食时她躲得远远的,看见别的女孩穿新衣时她羡慕地低下头,看见别的孩子有爸爸妈妈呵护着,她却不仅要带着弟弟妹妹,还要照顾多病的爷爷奶奶,去年奶奶因病去世了。小小年纪却承担了本承受不起的重担。平时的她总是低着头好像有沉重的心思。“爱心妈妈”戴老师经常去她家看望,有时还买些零食给她和弟弟、妹妹。可这些远不足她心灵深处渴望的一般同龄女孩都享有的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爱。自从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以来,在老师同学的热情帮助下,她也参加了好几个兴趣小组。在我校“十大明星”评选活动中,她被评为“敬老之星”,站在领奖台上,她捧着奖状,脸上露出的笑容,是我见过的最灿烂的一笑。

5.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建立感恩制度。我们不仅要关爱留守儿童,还要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如何去爱别人。通过“送爱心”活动,让他

们去帮助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洗毛巾、帮老人梳头捶背,使他们体会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教师节到来时,教他们自制贺卡和工艺品作礼物送给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三、不断创新 给予最实际的爱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成仅半年之多,我们在不断摸索中开展各项工作。在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下我们虽做了点工作,但离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寻求最佳工作方式,尽最大可能满足每一位留守儿童的需求,让他们在温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我的下一步设想是:

1.首先要靠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扶持,以及社会力量的关注。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硬件建设虽还可以,但孩子们所需要的书籍、文体器材,还远远满足不了要求。校领导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者,也可以利用个人社会关系,联系一些有慈善事业心的企业老板,让其为留守儿童捐出一点爱心。 2.呼吁政府推行“营养早餐工程”。本学期我对部分学

校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偶然不吃和经常不吃早餐的孩子约占40%,而早餐的品种中从来没有和很少有鸡蛋和牛奶的同学约占45%。即便每天都吃早餐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习惯了稀饭、面条做早餐,在加上他们根本不懂早餐营养的重要性,孩子也只能跟着他们一起吃稀饭面条。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成分不足导致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不足,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而能坚持吃早餐的孩子要比不吃早餐的孩子长得壮实,抗病能力强,在学校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听课时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更加优秀。因此,为了让所有留守儿童有个健康的体魄,尽快推行“营养早餐工程”已迫在眉睫,也是政府做的最实在最有效的一项民生工程。同时我也希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同仁们一起来呼吁,以致这项工程能尽早实施。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放在首位。经过半年工作总结看,孩子们不缺吃不缺穿,却的是精神营养。很多调

篇二:屈原学校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奏响爱曲,让留守之花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学校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学校是县委县政府为缓解城区学校就学压力,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和谐均衡发展,倾力打造的一所最具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现代化完全小学。学校自2008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达到了如期竣工,按时开学。今天我们成为****学校的一员,都应以此感到骄傲!以此感到自豪!我们****学校拥有一支精心选拔的师资队伍,拥有先代化的教学设备,拥有科学的办学理念。我们确立以为我们****人的追求目标,制定“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我们****人的办学策略,坚持“为孩子一生奠基,为祖国未来负责”为我们****人的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校训;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厚德、精业、爱生、求索”为教风;以“文明、乐学、悦思、善创”为学风。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自主发展”、“人格健全”的****学子而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湘西名校乃至全国一流的实验性、示范性小学而奋进。老师们,我们身上肩负着领导的拳拳重托,背负着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担负着教书育人,打造名校的时代使命。责任重大,须与时奋进。

面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的大浪潮,对于经济的发展这是个可喜的表现,而相对于教育却带来了现实而又严峻的新课题——如何管理和教育好留守孩子。不仅仅关系到我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关爱留守家庭孩子,

是我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更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伟大工程。面对如此,我们倾学校之人力、物力、财力,揣着一颗爱心,让留守孩子以校为家,使他们生活得顺心,学习得安心,家长们放心。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管理工作。

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失去了父母的监护,缺少家庭的温暖。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造成了一些留守学生自私自利,性格孤僻,感情脆弱,有逆反心理,迷恋上网,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建校以来,学校行政按照上级对留守孩子管理的要求,积极行动,在掌握大批真实可靠的信息后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学校校长**专门组织召开了留守家庭孩子的关爱工作会议,并写入学校工作计划。会上,行政班子充分认识到“家是孩子们成长的热土和温床。要管理和教育好留守孩子,就要把学校办成留守孩子的家,让留守孩子以校为家,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明确要求德育工作、少先队、各年级要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并纳入德育、少先队、各年级的年度工作考核,在组织上给予了此项工作严而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机构组织,保证“关爱留守孩子”工作落到实处。

(一)组织保障,构建网络。我校结合留守学生分布于各个年级各个班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校长任主任,由关协**主任任名誉主任,由学校教导主任**任秘书长,学校中层干部任副秘书长,

全体教职工任委员,积极主动关爱“留守孩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保证留守学生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二)联系社区,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孩子”。

为了让“留守孩子”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二是协调关工委、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组织)形成合力;三是联系办事处社区齐抓共管;四是招集志愿服务者;五是学校德育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少先队、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奖励表彰制度》、《留守儿童教育代理制》、《留守儿童关爱结对制》、《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制度》、《留守儿童重点结队制度》、《留守儿童互帮互助制度》、《“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三知制度》、《“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三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学生”工作保障机制:

1、完善教育责任追究制,实施“首遇责任制”、“楼道值勤制”、“晨检报告制”、“课堂督导制”,充分关注留守学生,确保育人安全一流。

2、学生测评,学情调研,师情调研,重过程、重竞争、重协作,确保育人服务一流。

3、校园、教室、食堂美化、净化、亮化,确保育人环境一流。

4、每年秋、春两季分别举办教学开放月活动,举行校内优质课大赛,学科渗透德育教育,落实育人机制。

5、每期召开留守学生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及安全工作现场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 “先进育人工作者”、“先进班集体”等,确保育人激励机制一流。

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了让所有留守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关爱措施,给留守学生们开创广阔的空间,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

(一)摸排调查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耐心开展心理辅导。

1、摸清现状,分析实情。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校学生2222人,其中留守学生204人。综合比较来看,各年级“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区别。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牵动着广大师生员工的心。“留守学生”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二是父辈监护型,就是由父母的兄弟姐妹代为监护;三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四是自我监护型,即孩子一个人在家。“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

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学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向各班分发了“留守学生情况登记表”,详细摸清了在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该生学习、行为基本情况,以及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父母打工地址,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等,统一装订成册,建立起查阅档案。

2、耐心开展心理辅导。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而致家庭思想道德教育严重缺失。学校要求全体班主任认真摸底调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照顾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实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个体心理差异,开展了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丰富的活动赋予留守孩子生活别样的风采。

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留守孩子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

1、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凝聚作用,大力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DuPin,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主题教育活动,引领“留守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固守一方心灵的净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要求每个留守学生“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做一个合格小学生,为学校增添一份光彩”。

篇三:2012年留守儿童交流材料

共同关注 快乐成长

——陈汉中心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作为安庆市首批“留守儿童之家”之一,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现拥有爱心阅览室、语音视频聊天室、心理咨询室、亲情电话、金鑫鼓号队室、红领巾广播站、阳光运动场等设施,多年来我校一直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留守儿童”能和其它的孩子一样在爱的呵护下快乐成长。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留守儿童”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学校每学年初,中心小学对全乡“留守儿童”进行摸底造册,摸清各班“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临时监护人、家长的基本情况)健全完善“留守儿童”档案,为学校开展“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为开展“留守儿童”工作找到行之有效的关爱方式。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工作组,专门对贯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每一个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每学期制定了详细的关爱计划、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

组 长:王秀华

副组长:梅益刚 罗国林

组 员:陈怀安 朱平原 陈正林 金龙 邓飞虎 朱才大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正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三、健全制度,完善体系

学校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有章可循。学校而且一直重视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丰富载体,规划建设。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成长记录袋,学校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习惯养成。

3、建立 “留守儿童代管家长”制度,为每一个留守儿童陪专门的“代管家长”,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成长的保护人。

4、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制度。关怀学生的成长,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四、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建立帮扶机制

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许多教师深入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为特困“留守儿

童”解决了生活后顾之忧。为了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学校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主动担任“代理家长”和“社会妈妈”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家的温暖。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快乐地成长。

1、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学校每位家长必须担任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2、学校各中队定期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中队会,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爱。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读书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每个星期读一本好书,以排除对父母的思念,并开展“留守儿童”书信比赛,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4、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文体活动,学校开展的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在兴趣小组找到快乐。

5、开展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以来学习、生活、身体情况。

6、写一封亲情书信,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自己父母的生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亲情信,培养留守儿童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美德。

7、为留守儿童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大力开展为留守儿童谢一张生日卡片,写一句生日祝福语,让每一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8、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应道留守儿童为家、学校、班集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培养学生荣誉感和上进心。

六、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我校积极探索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加强管理,规范制度。我们制订了 “留守学生儿童之家”活动室规章制度,对儿童之家开展各类活动提出了具体安排,即“每年为留守儿童开展一次‘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朗诵大赛”;每年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给家长一封信征文比赛,如“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每学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留守儿童主题班(队)活动或文体活动,如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队会、演讲大赛、书画大赛等;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电话,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家校共教的目的;每学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图书阅览时间、每学期为留守儿童播放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电视文艺节目,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促进家校沟通;通过电话、网络视频聊天,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

(二)是加强对活动的督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状况。充分利用文化长廊、红领巾广播站让留守儿童展示才艺、倾吐心声;每班设立的留守儿童行为监督小组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定期组织家访,走进学生的家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

七、加强“留守儿童”管理研究,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我校教研组申报的县教研课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成长问题的研究》,该课题于2007年已成功结题,学校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对 “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让 “留守儿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同时呼吁更多爱心的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让“留守儿童”幸福常留守。当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再多一些耐心,需要留守孩子的家长再多一些积极配合,需要社会各界再多一些支持和帮助,我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留守儿童一定能拥有一片湛蓝的天空。

陈汉中心小学

2012.9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