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

导游词2019-02-25 12:18书业网

篇一:关帝导游词

关帝庙导游词 讲解人:周亚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景色迷人、气候宜人、美

食诱人、古文化醉人的历史名城—解州。说起这美食诱人呀,我就忍不住想跟大家说一说这

解州的四大名吃——其一是羊肉泡馍、其二是黍面油糕、第三是炒面油茶、第四是猪油葱花

炒面,而这四大名吃中,又以羊肉泡馍最为著名。解州羊肉泡馍选料上乘,作料齐全,工艺

独特精细,汤汁新鲜,味美可口,因而它“看着美,吃着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称赞。有诗云:

“原汤优汁味鲜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 听到这,相信大家早已是垂延欲滴,肚子咕咕直叫了吧!所以说,来到解州,您只有再尝

过解州的羊肉泡馍之后,才算是不虚此行,满载而归呀! 谈笑间,不知不觉,素有“中华武庙之冠”美誉的解州关帝庙已经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中

国的关帝庙很多,但以解州关帝庙为最大。因为关公是解州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被称

为“武庙之祖”。它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中国传统文化

中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589年即隋开皇九年。扩建于宋,明毁于地震,重修于清乾隆年间,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建筑技艺最为精湛的关帝庙。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

西宽200余米,占地14万平方米,殿堂楼阁有200余间。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与关羽的影

响和名望相称。庙宇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为前后两院,前

为庙堂,后为寝宫,构成传统的“前朝后寝”格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纯砖结构的建筑是全庙中轴线的最南端,也是入宫的第一道门,它

叫端门,又称“山门”。其造型古朴厚重,中门较高,左右较低,中门上书“扶汉人物”,标

明关羽是匡扶汉室的英雄人物,右门上书“精忠贯日”,左门上书“大义参天”。巧妙的将关

羽立身处世的“忠义”二字,融于联语之中。 端门对面的琉璃影壁上的图案是明朝宣德年间烧制,历经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色彩依

然绚丽,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

玉兔等祥禽瑞兽,流光溢彩,华贵典雅。关帝庙中的蟠龙只有四条,据说这是因为关羽死后

才被封帝的,“四”与“死”谐音,暗喻关羽不同于一般的真龙天子。 门前交叉斜竖的三根铁柱俗称“门挡”也叫“挡众”,它提醒人们到此,文官落轿,武官

下马,以示对关羽的崇敬,也显示圣庙的威严。 进入端门后看到的这道门叫雉门,俗称大门,过去常供帝王出入,雉门两侧对称的有“文

经门”和“武纬门”。旧时为大臣上朝之用,现在大家不用担心等级制度,可由雉门直接进入,

享受帝王的待遇了。

文经门以东为部将祠和崇圣祠,部将祠是为了纪念关羽的三名部将:周仓,王甫,赵累

而建,崇圣祠供奉着关羽的三代先人。 武纬门以西是追风伯祠和胡公祠。追风伯祠是纪念关羽的赤兔马,而胡公祠则传说为纪

念关羽的岳丈。雉门不但有门的作用,还是过去的戏台。过去这里演三国戏为主,可谓“舞

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过了雉门前面就是午门。这是关羽封帝后才增建的。登上午门,您可以看到正面墙上的

两个人物壁画。右为周仓,左为廖化,他们都是关羽忠实的部下。 关羽一生喜读《春秋》本是儒教人物,被称为武圣。在他封帝后,佛教称他为“伽蓝神”。道教封他为“关圣帝君”。这里可以看出,儒道佛三教在关羽身上的融合。 这座壮观精美的建筑物叫“御书楼”,原名“八卦楼”。从楼里向上看,就能看到楼板中

留有八角孔。孔中八角形藻井叠架而上,到最顶端为一木构结构的八卦图案,因此取名叫八

卦楼。八卦图为道教标志之一,这也印证了关帝庙当时为道教圣地。

过了御书楼,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殿宇就是供奉关羽的主殿崇宁殿了。殿前的月台也

叫祭台,是祭祀大礼的地方。台中的石供桌,桌面为青铜所铸。上面那条一指宽的槽缝,传

说是当年五月十三关公显圣在此磨青龙偃月刀,正逢下雨。关公试刀锋时,轻砍一刀而留的

痕迹。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但此后每年这几天都下雨。民间把农历五月十三称“关老爷磨刀

日”。这个供桌就叫磨刀石了。崇宁殿四周有26个巨大石柱环绕着殿宇,大殿檐下的“神勇”巨匾是乾隆皇帝钦定的。

“义炳乾坤”匾为康熙御笔。端坐于神龛中的关帝塑像身着龙袍,头戴帝冠,腰系玉带,手中拿笏。表明关羽生前为

臣,死后封帝,集臣子帝王于一身的特殊身份。 穿过后宫,我们看到的这座三檐两层式的高大建筑就叫春秋楼,也叫麟经阁。关羽生前

喜读《春秋》。而“麟经”是《春秋》别名。春秋楼高近30米,是全庙最高建筑。令人叹为

观止的是二楼的吊柱悬梁结构,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这种将承受力巧妙分解的智慧,

在我国古建筑史上历史悠久,国内目前现存建筑实物仅此一例。二楼四周共有隔扇门108

个,象征清代所辖108县,楼两侧各有楼梯36级,代表当时36州府。 楼内神龛内,塑的是关帝戎装全身像,二楼正中木制暖阁内,塑得是关公侧身读《春秋》

的微服像。其神态仿佛真人一般。塑像两旁有幅对联,上联是“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

字,”下联为“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和儒雅气度。 游客朋友们,关帝庙的游览到此就要结束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欢迎你们常来关

帝庙,到时我愿在为你们做向导。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忘记去吃羊肉泡馍哦!谢谢大家!篇二:关帝庙新的导游词 关帝庙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是山海关关帝庙。下面我简要的向您介绍一下这座关帝庙的历史沿革:山海关关帝庙始建于明代,供守城将士和当地百姓祭拜,最后一次大修是民国年间,百

姓集资为关羽再塑金身,旧时的关帝庙于解放后拆除。据《山海关志》记载:明清两代及民

国年间,山海关的庙宇多达150余座,而最多的庙宇就是关帝庙,有十五座之多,关帝庙遍

布城乡,是人们祭拜的主要神祠。我们面前的这座关帝庙是在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中异地迁址复建的,2013年7月落成,

整座庙宇座北朝南,一进院落。有山门、正殿两部分组成。现在的庙院南北长100余米,东

西宽15余米,总面积200平方米,殿堂巍峨,雕梁画栋、彩绘精美。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关帝庙的端门,又称山门,为单檐卷棚顶三楹建筑,是进入主庙的第

一道门, 上为清式雅伍墨旋子彩画。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 楹联为:

慕丹心 自有贤人立庙说:仰慕关羽的忠肝义胆的人自会去立庙供奉他。 凭忠骨 无

需奸相封侯说:凭借对朝廷尽忠的铁骨,还需要别人去为他求得褒奖吗? 门口的两边画的是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俗称“白脸”和“黑脸”。大家都知道,门神

信仰由来已久,对于门神的由来,不同时代和不同地点的人们众说纷纭。山海关的门神,最

著名的就莫过于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一版本了。他们都是唐太宗时期的大臣,相传唐太宗身体

不太好,寝宫门外有恶鬼耶魅号叫,太宗皇上整晚都睡不好觉。于是太宗将全部情况告诉众

大臣,秦叔宝和尉迟恭主动请缨保护皇上,夜晚二人立于宫门两侧,一夜果然平安无事。太

宗非常高兴,但觉得整夜让二人守于宫门,实在辛苦,于是命画工画了二人的人像,悬挂在

两扇宫门上,从此夜祟得以平息。到元代人们开始推广沿袭这种做法,门神衍生为可以保平

安、卫家宅,降吉祥,在一些庙宇,甚至家家户户都供奉二人为门神,也称为“武门神”。 明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所写的《重修山海关关帝庙碑记》,写于清咸丰八年,后

来邑人牛天贵也为关帝庙写过碑记。内容是东罗城关帝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丙辰年间荒 ,

曾多次修葺。从明朝到清朝又过百年,关帝庙仅存遗址,香火灭绝。雍正六年,住持买庙后

刘家的房基地,盖瓦房四间,用房租作为维修费,第二年装神像八尊,对残破的殿堂又进行

了简单的维修,但不济于事。到了乾隆庚 午年秋天,老和尚徒弟普成为完成师父的遗愿,立志募捐修庙,后来得钱千贯,重修了

大殿和附属建筑,曾加了山门设施五间,到了壬申年又修了东西配殿十间,恢复了旧制。后

来山海关人姓贾名仲的善士又捐钱修了二门,普成又修了钟鼓二楼,工程完工后,瞩牛天贵

书写了碑文。原正殿,上悬“天纵神威”木质匾额,此匾相传为吴雁门所书。进院来到关井边:

此井为明代山海关关帝庙内原物,据县志记载:开凿于明代初年,为僧人和信士平日所

用,传此井深不可测,井水甘甜柔软,且有医治百病的神奇功效,旧时凡来庙进香的人都争

相饮用此井水,以求平安,蒙关老爷保佑。2013年重修关帝庙时,现场清理发掘出井口青石,

上有多条勒痕,为几百年取水所致,以此断定为明代旧物,经实测井深 15米,井口直径:

41 厘米,井壁为鹅卵石发券,为明代关帝庙重要的历史遗存。关公在民间有“武财神”“才

神”之说,故饮用此水聪慧无比。现在这口古井已干枯,只是作为山海关重要的历史遗存供

大家浏览。

大家来看这边的古槐,相传这棵“关槐”本来是由明朝的徐达所栽种,后来被损毁,现在

我们所见的这棵槐树,是张学良拜谒关帝庙时手植的。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在山海关一线

爆发,少帅张学良曾于战前数日特来山海关关帝庙拜谒,求关老爷庇佑。当时的关帝庙残破

不堪,亟待修复,见此景后,少帅许下诺言,如果大获全胜将修整殿宇,重塑金身,并亲手

植这棵槐树定名为“关槐”。果然后来大获全胜,关帝庙也得以重新修葺. 现在我们看到的

是正殿,上书“浩然正气”。楹联说道:

徜徉院内萦浩气意思是:走进关帝庙内缅怀着关羽的忠义。拜谒堂前忆忠魂意思是:来到殿前追忆着关羽的忠肝义胆。大殿为单檐圆山顶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6间,是专为供奉关帝而设?。我们站在

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大殿正中悬挂“忠义千秋”

的匾额。

楹联说道:

驭追风赤兔 赤面表赤心 赤胆赤忠扬赤县 执偃月青龙 青灯谋青帐 青纶青史照青天 殿内正中,供奉着关羽夜读春秋的坐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 相传这尊关羽的塑像塑了几次,大伙都不满意,说不像关老爷,眼看工期要道,工头和

匠人都很着急,只好对天祈祷,说“关老爷,您到底长得什么样?让我们看一看!您显显灵。

果然,诚心感动上苍,关羽出现在匠人面前,大伙连忙望空参拜, 抓神像的记下了关羽的长像,很快按原样塑出,这样关羽庙才得以建成。当然这不过是

一段传说,但确在山海关民间广为流传。 关羽(公元160年—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

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潼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

至河北涿县。后来于桃园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桃园三结义)。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

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手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

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

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

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

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

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

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民间老百姓称之“关老爷”称

关帝庙为老爷庙。在我们周围墙壁上的这些彩画,就叙述着关羽生前有名的事迹,“桃园三结

义、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等故事,大家可以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关羽智勇

双全,忠义千秋的精神。大家再来看站在关羽两侧的两位神像,站在关羽右边的是马夫周仓,也称“周大将军”,

左边的是关羽的儿子关平,又称“关圣太子”。关平在历史上代表着忠和孝,他与父亲同赴国

难,又一同被害,可谓是尽忠尽孝。对于关平到底是关羽的亲生子还是义子,学术界还是有

一些争议的,但历史上有名的关羽及关平被孙权迫害是有史可据的。随着关羽崇拜的兴起和

发展,关平也受到加封,宋朝时已有单独的关平祠。在中国常见的关帝庙中,关平常常和关

羽一同出现,接受人们的祭拜。周仓是关羽的马夫,据载,周仓出身贫贱,性情豪放,早年为生活所迫,曾贩卖私盐为

生,因而练就一双铁脚板,两条飞毛腿,一身好武艺。后来听说关羽千里走单骑,仰慕关羽,

就投身关羽麾下,从此对关羽忠心不二。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记载,周仓被关羽收服后,

和关羽一起南征北战,后来周仓得知关于被杀,立即殉节自尽,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忠心

之人”,后被追谥为“武烈侯”“忠义勇公”。明朝时曾有一首诗 “壮夫遇知己,愿为马前卒。

一死报主恩,身亡名未没”,就是赞美周仓的忠义精神的。 关于周仓和关羽,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说周仓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

不善用头脑。一次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棵树阴下休息。见树 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周仓伸出拳头,用

力一砸,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

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关公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

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便对他说:“有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还是

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周仓听后,连连点头,对关羽佩服的五体投地,

从此对关羽更加忠心,服侍其左右。 尊敬的各位来宾关帝庙内景观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下

面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山海关关帝庙庙会,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最

早是明代初年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每年五月十三

全城人都到关老爷庙上香许愿。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广大将士都到关帝庙上香,让关老爷保

佑打胜仗,并争相喝关井里的水,以求关老爷保佑,战争期间不生病;农民在天旱时也到关

帝庙烧香,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所以古城有民谣云:“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因为

关老爷磨刀得用水,龙王爷得罪不起关老爷,只好下点雨。后来,朝中官员也前来朝拜关帝,

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

庙会每年举行一次,每逢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前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

前。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

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

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篇三:关帝庙导游词关帝庙导游词

位于玫瑰圣母堂附近,建于1750年,庙宇规模较小,内供奉关帝,其塑像雕刻精巧。 关帝庙大殿为金代原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脊饰。前檐明间特宽,平柱

约与后檐次间中线相对,柱头栏额肥大,次间栏额伸至明间砍成雀替,犹如门楣形制。有正

殿、前后殿、东西配殿及山门,均为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正殿高10米,三铺顶,正脊饰有

二龙戏珠,山墙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装饰华丽。 ·南湾公园的导游词 ·玫瑰圣母堂的导游

词 ·澳门特别行政区导游词篇四:长平关帝庙导游词长平关帝庙--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

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

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

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

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

中院是主体,关帝庙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

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

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

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

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

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

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穿过午门,经“山海钟

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

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

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

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

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

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殿内木

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

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

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

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

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

可爱。 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

立, 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

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

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

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

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

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关帝庙春秋楼楹联 青灯观青史,

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尖挂斗;南山在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篇五:关帝庙关帝庙

篇二:导游考试之山西寻根觅祖游线路导游词

(运城—侯马—临汾寻根觅祖游)精简版

一、景点讲解:

尧庙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专门祭祀“史前三圣”的临汾尧庙。尧庙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是前殿后寝式明清风格古建筑群。这一座集纳5000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

尧庙为什么建在临汾呢?因为临汾古称“平阳”,帝尧在4000多年前定都于此,划定九州,形成古代中国最早的格局。尧都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帝尧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被誉为“中华文明始祖”。现在我们看到的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宫门】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道正中的宫门也叫“尧门”。门楣上刻着“古帝尧庙”四字,两边楣额上,东刻“就日”,西刻“瞻云”,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帝王本纪》。司马迁赞誉帝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是说帝尧的功德如天大,智慧如神仙,人民依就他如葵花向着太阳,五谷盼着甘露。东西两边厢门,西为舜门,东为禹门。进入宫门有一幅对联叫“回头联”,请大家回头看看。上联为“进尧庙躬身寻根天地阔”,意思是要用恭敬的心态来拜谒尧庙。下联为“出宫门回首念祖日月长”,意为我们告别尧庙时,不要忘记再回头看一眼尧宫,铭记民族先祖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我们脚下中间这条路叫龙凤之脉,是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龙和凤均为唐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

【五凤楼】前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式明清建筑叫“五凤楼”。五凤楼始建于1340年前的唐乾封年间,也称“光天阁”。意为帝尧的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帝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并在他们议事的地方建楼纪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

【尧井亭】尧井亭里的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相传帝尧时期,十日并出,天下大旱。尧命后羿射九日,但仍解除不了旱象。帝尧心焦万分,率人顶着烈日寻找水源。到了伊村在大树之下休息。忽然看见很多蚂蚁聚集于此。帝尧心想蚂蚁也要喝水呀!于是令人在蚁穴挖坑数丈,果然找到了水源。这就是帝尧寻蚁穴而凿井的传说。后来,人们围井而居,至今人们还把城市称为市井。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奇特的古柏。左侧两棵分别为柏抱楸(1600)和柏抱槐(1700)。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右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1600),另一棵叫“夜笑柏”(17000)。相传晋代时一个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此柏为“夜笑柏”。哪位游客有兴趣的话,可在除夕之夜来尧庙,听听“夜笑柏”的笑声,那会使您全家永远笑口常开,幸福和睦。

【诽谤木】广运殿前两侧的木柱是唐尧设立的诽谤木的复制品。诽谤木也称华表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诽谤的含义现指污蔑,不实之词,但在当初却是大胆提意见的意思。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品和帝王尊严的标志。

【广运殿】我们面对的广运殿也叫“尧殿”。相传这里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名“广运”是歌颂帝尧的功德和仁贤广以配天,运以载地之意。这座大殿宽9间,进深5间,周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殿内正中是尧铜像,通高5米,重8吨。表面贴金,神采奕奕。西边四大臣的铜像分别高4.1米,重两吨。帝尧高寿114岁,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在中国道教里尧为天官,舜为地官,禹为水官,所谓“三官大帝”。因尧住在紫微宫,也称紫微大帝。紫微大帝管人间赐福降财。为什么世上有的人很有钱财,可他过得却并不幸福呢?就是因为他光敬财神,未敬帝尧。殿堂上这四位肃立的大臣就是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大臣。右边长须老者叫四岳,是尧时期主管祭祀山岳的官儿;右边持谷穗的叫后稷,是主管农业的大臣;右边另一位大臣叫作羲和是唐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左边持法绳的是皋陶,任大理之职,是主管刑律的大臣。

【虞舜殿】请游客朋友们随我沿着右边往回走,参观广运殿右侧的虞舜殿。虞舜殿是明清风格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大家看到的舜的塑像取材于“舜耕历山”,突出了祖先对农业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大禹殿】现在我们再看看对称的大禹殿,该殿建筑风格与虞舜殿相同。因禹治水有功,所以他的塑像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其对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洪洞大槐树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了。

洪洞县位于山西南部临汾盆地的北端,县名的由来传说是取城南的南洪崖和城北古洞得名。出名则得益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大移民。更以迁民之鉴证古大槐树而闻名全国。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始建于1914年,这个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曾经目睹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移民壮举。数百年来被人们作为识别家乡的标志,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成为亿万华夏儿女心目中的故乡。

【根字影壁】中国有句古话“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自己“根”的思想和眷恋之情。这座祭祖园中的“根”字影壁中的“根”字,是1984年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先生来这里参观时题写的。在“根”字的两旁还题有“饮水”“思源”四个篆体字。您再看“饮水思源”中这个原字,为什么没有三点水,在这里是指原始的,不忘祖宗功德的意思,您要溯的源头就在这里。

大槐树下移民是发生在明朝初年的事,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从1368年明洪武立国起到1417年永乐十五年止,这里共发生了大的集体移民18次,迁民人数达100万以上,是我国历史上,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官方移民。作为明王朝初期的一项重大国策,无论在时间上,地域上,规模上,其迁民人数都达到了中国移民史上的顶峰。中国历代移民可分为官方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形式。自发移民是老百姓为逃避天灾或战祸而导致的人民自发的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晋南北朝历时300余年的战乱,中原地区人民大量逃往江淮一带;在北宋末年中原沦陷,士大夫及广大老百姓随宋朝宫室,纷纷南迁等两次大移民,官方移民为历代政府基于军事、政治、经济等诸多原因,有组织,有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移民。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作为最大的一次官方移民是有史可据的。

【二门楹联】请看二门上的这幅楹联:“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这里的鹳窝指的就是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当迁民们离家越走越远时,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人们记忆里最后的家乡标志。所以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二门上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迁民子孙回到家乡,首先要看一看家乡的老鹳窝。虽然如今老鹳窝已不存在,但乡情浓郁的古槐后裔们,还会自然而然地谈论起大槐树后裔脚上的小脚趾盖是两半的事情。据说当年迁民们在领取外迁证件后,官府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便使用刀在每个人脚小指上砍一刀做记号。至今移民后裔的脚趾上小指甲盖都是变形的,传说就是被砍了一刀的缘故。

【迁民壁画】这幅迁民图是根据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绘制而成的,反映了当时的凄惨情景。明王朝为什么要移民呢?这要从元朝末年的历史说起。元朝末年,由于

统治者的残暴,反元起义连年不断,战火四起,致使中原大地出现了赤地千里少人烟的萧条景象,而“表里山河”的山西却因为易守难攻,避免了长期的战乱之祸,农业上又连年丰收形成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旺的局面。明朝建立之初,面对战乱之后中原草莽,人烟稀少,人口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的情况下,为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采纳大臣的建议,决定了实施从山西向中原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大迁徙无疑是朱明王朝富国强兵的得意之作,但是对于每一家,每一户乡民来说却是莫大的悲哀,当他们一个个恋恋不舍,渐渐远去世代养育自己故乡的时候。他们一双双泪眼中最后看到的只是那棵高大的老槐树和那老槐树枝丫间的一簇簇老鹳窝。于是老槐树和老鹳窝便成了迁民们诀别故土时最后的标志。

【古大槐树处】这座“古大槐树处”碑亭就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虽然第一代大槐树已不复存在,只能以碑代树,但在它的东侧又滋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槐树。这里的大槐树会一代接着一代,世代繁衍。大家眼前的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就是同根滋生的第三代槐树。

【祭祖堂】这座祭祖堂上的对联“祭典通四海树荫万里,祖德庇九州大地谱归一堂。”意为祭典活动连接五湖四海,好似古槐树荫蔽万里。祖宗功德庇护九州大地,寻根追踪皆归祭祖堂。每年祭祖节期间,十几万来自海内外的游子们都前来祭拜。故乡对于海内外游子来说,虽然只是一种符号概念。但却又是一大缸用怀念氛围酿造的常忆常新的老酒。酒逢游子千杯少,寻根追踪祭祖堂。让我们共同企盼祖先保佑万事如意,全家安康。

关帝庙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素有“中华武庙之冠”美誉的解州关帝庙到了。

中国的关帝庙很多,但以解州关帝庙为最大。因为关公是解州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被称为“武庙之祖”。它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589年即隋开皇九年。扩建于宋,明毁于地震,重修于清乾隆年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建筑技艺最为精湛的关帝庙。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占地14万平方米,殿堂楼阁有200余间。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与关羽的影响和名望相称。庙宇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为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构成传统的“前朝后寝”格局。

【端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纯砖结构的建筑是全庙中轴线的最南端,也是入宫的第一道门,它叫端门,又称“三门”、“山门”。其造型古朴厚重,中门较高,左右较低,中门上书“扶汉人物”,标明关羽是匡扶汉室的英雄人物,右门上书“精忠贯日”,左门上书“大义参天”。巧妙的将关羽立身处世的“忠义”二字,融于联语之中。

端门对面的琉璃影壁上的图案是明朝宣德年间烧制,历经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色彩依然绚丽,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流光溢彩,华贵典雅。关帝庙中的蟠龙只有四条,据说这是因为关羽死后才被封帝的,“四”与“死”谐音,暗喻关羽不同于一般的真龙天子。

门前交叉斜竖的三根铁柱俗称“门挡”也叫“挡众”,它提醒人们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关羽的崇敬,也显示圣庙的威严。

【雉门】进入端门后看到的这道门叫雉门,俗称大门,过去常供帝王出入,雉门两侧对称的有“文经门”和“武纬门”。旧时为大臣上朝之用,现在大家不用担心等级制度,可以享受过去帝王的待遇了,文经门以东为部将祠和崇圣祠,部将祠是为了纪念关羽的三名部将:周仓,王甫,赵累而建,崇圣祠供奉着关羽的三代先人。

武纬门以西是追风伯祠和胡公祠。追风伯祠是纪念关羽的赤兔马,而胡公祠则传说为纪念关羽的岳丈。雉门不但有门的作用,还是过去的戏台。过去这里演三国戏为主,可谓“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午门】过了雉门前面就是午门。这是关羽封帝后才增建的。登上午门,您可以看到正面墙上的两个人物壁画。右为周仓,左为廖化,他们都是关羽忠实的部下。

关羽一生喜读《春秋》本是儒教人物,被称为武圣。在他封帝后,佛教称他为“伽蓝神”。道教封他为“关圣帝君”。这里可以看出,儒道佛三教在关羽身上的融合。

【御书楼】这座壮观精美的建筑物叫“御书楼”,原名“八卦楼”。从楼里向上看,就能看到楼板中留有八角孔。孔中八角形藻井叠架而上,到最顶端为一木构结构的八卦图案,因此取名叫八卦楼。八卦图为道教标志之一,这也印证了关帝庙当时为道教圣地。

【崇宁殿】过了御书楼,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殿宇就是供奉关羽的主殿崇宁殿了。殿前的月台也叫祭台,是祭祀大礼的地方。台中的石供桌,桌面为青铜所铸。上面那条一指宽的槽缝,传说是当年五月十三关公显圣在此磨青龙偃月刀,正逢下雨。关公试刀锋时,轻砍一刀而留的痕迹。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但此后每年这几天都下雨。民间把农历五月十三称“关老爷磨刀日”。这个供桌就叫磨刀石了。

篇三:尧庙导游词

篇一:导游考试之山西寻根觅祖游线路导游词

(运

城—侯马—临汾寻根觅祖游)精简版

一、景点讲解:

尧庙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专门祭祀“史前三圣”的临汾尧庙。尧庙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是前殿

后寝式明清风格古建筑群。这一座集纳5000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

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

尧庙为什么建在临

汾呢?因为临汾古称“平阳”,帝尧在4000多年前定都于此,划定九州,形成古代中国最早

的格局。尧都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帝尧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被誉为“中

华文明始祖”。现在我们看到的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宫门】现在出现

在我们面前的这道正中的宫门也叫“尧门”。门楣上刻着“古帝尧庙”四字,两边楣额上,东

刻“就日”,西刻“瞻云”,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帝王本纪》。司马迁赞誉帝尧“其仁如天,

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是说帝尧的功德如天大,智慧如神仙,人民依就他如

葵花向着太阳,五谷盼着甘露。东西两边厢门,西为舜门,东为禹门。进入宫门有一幅对联

叫“回头联”,请大家回头看看。上联为“进尧庙躬身寻根天地阔”,意思是要用恭敬的心态

来拜谒尧庙。下联为“出宫门回首念祖日月长”,意为我们告别尧庙时,不要忘记再回头看一

眼尧宫,铭记民族先祖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我们脚下中间这条

路叫龙凤之脉,是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龙和凤均为唐

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

【五凤楼】前面这

座重檐歇山顶式明清建筑叫“五凤楼”。五凤楼始建于1340年前的唐乾封年间,也称“光天

阁”。意为帝尧的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帝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

为“五凤”,并在他们议事的地方建楼纪

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

【尧井亭】尧井亭

里的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相传帝尧时期,十日并出,天下大旱。尧命后

羿射九日,但仍解除不了旱象。帝尧心焦万分,率人顶着烈日寻找水源。到了伊村在大树之

下休息。忽然看见很多蚂蚁聚集于此。帝尧心想蚂蚁也要喝水呀!于是令人在蚁穴挖坑数丈,

果然找到了水源。这就是帝尧寻蚁穴而凿井的传说。后来,人们围井而居,至今人们还把城

市称为市井。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奇特的古柏。左侧两棵分别为柏抱楸(1600)和柏抱槐(1700)。即柏树

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右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1600),另一棵叫“夜笑柏”

(17000)。相传晋代时一个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

人的笑声,故称此柏为“夜笑柏”。哪位游客有兴趣的话,可在除夕之夜来尧庙,听听“夜笑

柏”的笑声,那会使您全家永远笑口常开,幸福和睦。

【诽谤木】广运殿

前两侧的木柱是唐尧设立的诽谤木的复制品。诽谤木也称华表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

指路的木柱。诽谤的含义现指污蔑,不实之词,但在当初却是大胆提意见的意思。随着时代

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品

和帝王尊严的标志。

【广运殿】我们面

对的广运殿也叫“尧殿”。相传这里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名“广运”是歌颂帝尧的功德

和仁贤广以配天,运以载地之意。这座大殿宽9间,进深5间,周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

高达27米。殿内正中是尧铜像,通高5米,重8吨。表面贴金,神采奕奕。西边四大臣的铜

像分别高4.1米,重两吨。帝尧高寿114岁,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在中国道教里尧为

天官,舜为地官,禹为水官,所谓“三官大帝”。因尧住在紫微宫,也称紫微大帝。紫微大帝

管人间赐福降财。为什么世上有的人很有钱财,可他过得却并不幸福呢?就是因为他光敬财

神,未敬帝尧。殿堂上这四位肃立的大臣就是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大臣。右边长须老者叫

四岳,是尧时期主管祭祀山岳的官儿;右边持谷穗的叫后稷,是主管农业的大臣;右边另一

位大臣叫作羲和是唐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左边持法绳的是皋陶,任大理之

职,是主管刑律的大臣。

【虞舜殿】请游客

朋友们随我沿着右边往回走,参观广运殿右侧的虞舜殿。虞舜殿是明清风格的重檐歇山顶建

筑。大家看到的舜的塑像取材于“舜耕历山”,突出了祖先对农业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充

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大禹殿】现在我

们再看看对称的大禹殿,该殿建筑风格与虞舜殿相同。因禹治水有功,所以他的塑像取材于

“大禹治水”。突出了其对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洪洞大槐树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现在

我们来到了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了。

【根字影壁】中国

有句古话“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自己“根”的思想和眷恋之情。这

座祭祖园中的“根”字影壁中的“根”字,是1984年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书画家

张仃先生来这里参观时题写的。在“根”字的两旁还题有“饮水”“思源”四个篆体字。您再

看“饮水思源”中这个原字,为什么没有三点水,在这里是指原始的,不忘祖宗功德的意思,

您要溯的源头就在这里。

大槐树下移民是发

生在明朝初年的事,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从1368年明洪武立国起到1417

年永乐十五年止,这里共发生了大的集体移民18次,迁民人数达100万以上,是我国历史上,

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官方移民。作为明王朝初期的一项重大国策,无论在时间上,地域上,

规模上,其迁民人数都达到了中国移民史上的顶峰。中国历代移民可分为官方移民和自发移

民两种形式。自发移民是老百姓为逃避天灾或战祸而导致的人民自发的迁徙。在我国历史上,

有两晋南北朝历时300余年的战乱,中原地区人民大量逃往江淮一带;在北宋末年中原沦陷,

士大夫及广大老百姓随宋朝宫室,纷纷南迁等两次大移民,官方移民为历代政府基于军事、

政治、经济等诸多原因,有组织,有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移民。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作

为最大的一次官方移民是有史可据的。

【二门楹联】请看

二门上的这幅楹联:“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这里的鹳窝指的就是大槐树上的

老鹳窝。当迁民们离家越走越远时,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人们记忆里最后的家乡标志。所

以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

槐树下老鹳窝。”二门上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迁民子孙回到家乡,首先要看一看家乡的老鹳窝。

虽然如今老鹳窝已不存在,但乡情浓郁的古槐后裔们,还会自然而然地谈论起大槐树后裔脚

上的小脚趾盖是两半的事情。据说当年迁民们在领取外迁证件后,官府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便

使用刀在每个人脚小指上砍一刀做记号。至今移民后裔的脚趾上小指甲盖都是变形的,传说

就是被砍了一刀的缘故。

【迁民壁画】这幅

迁民图是根据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绘制而成的,反映了当时的凄惨情景。明王朝为什

么要移民呢?这要从元朝末年的历史说起。元朝末年,由于

统治者的残暴,反元起义连年不断,战火四起,致使中原大地出现了赤地千里少人烟的萧条

景象,而“表里山河”的山西却因为易守难攻,避免了长期的战乱之祸,农业上又连年丰收

形成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旺的局面。明朝建立之初,面对战乱之后中原草莽,人

烟稀少,人口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的情况下,为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

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采纳大臣的建议,决定了实施从山西向中原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

大迁徙无疑是朱明王朝富国强兵的得意之作,但是对于每一家,每一户乡民来说却是莫大的

悲哀,当他们一个个恋恋不舍,渐渐远去世代养育自己故乡的时候。他们一双双泪眼中最后

看到的只是那棵高大的老槐树和那老槐树枝丫间的一簇簇老鹳窝。于是老槐树和老鹳窝便成

了迁民们诀别故土时最后的标志。

【古大槐树处】这

座“古大槐树处”碑亭就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虽然第一代大槐树已不复存在,只能

以碑代树,但在它的东侧又滋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槐树。这里的大槐树会一代接着一代,

世代繁衍。大家眼前的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就是同根滋生的第三代槐树。

关帝庙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素有“中华武庙之冠”美誉的解州关帝庙到了。

中国的关帝庙很多,

但以解州关帝庙为最大。因为关公是解州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被称为“武庙之祖”。它

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崇拜的两脉

之源。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

589年即隋开皇九年。扩建于宋,明毁于地震,重修于清乾隆年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保护最完整,建筑技艺最为精湛的关帝庙。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占地14

万平方米,殿堂楼阁有200余间。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与关羽的影响和名望相称。庙宇布

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为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构

成传统的“前朝后寝”格局。

【端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纯砖结构的建筑是全庙中轴线的最南端,也是入宫的第一道门,

它叫端门,又称“三门”、“山门”。其造型古朴厚重,中门较高,左右较低,中门上书“扶汉

人物”,标明关羽是匡扶汉室的英雄人物,右门上书“精忠贯日”,左门上书“大义参天”。巧

妙的将关羽立身处世的“忠义”二字,融于联语之中。

门前交叉斜竖的三

根铁柱俗称“门挡”也叫“挡众”,它提醒人们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关羽的崇

敬,也显示圣庙的威严。

【雉门】进入端门

后看到的这道门叫雉门,俗称大门,过去常供帝王出入,雉门两侧对称的有“文经门”和“武

纬门”。旧时为大臣上朝之用,现在大家不用担心等级制度,可以享受过去帝王的待遇了,文

经门以东为部将祠和崇圣祠,部将祠是为了纪念关羽的三名部将:周仓,王甫,赵累而建,

崇圣祠供奉着关羽的三代先人。

武纬门以西是追风

伯祠和胡公祠。追风伯祠是纪念关羽的赤兔马,而胡公祠则传说为纪念关羽的岳丈。雉门不

但有门的作用,还是过去的戏台。过去这里演三国戏为主,可谓“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午门】过了雉门

前面就是午门。这是关羽封帝后才增建的。登上午门,您可以看到正面墙上的两个人物壁画。

右为周仓,左为廖化,他们都是关羽忠实的部下。

关羽一生喜读《春

秋》本是儒教人物,被称为武圣。在他封帝后,佛教称他为“伽蓝神”。道教封他为“关圣帝

君”。这里可以看出,儒道佛三教在关羽身上的融合。

【御书楼】这座壮

观精美的建筑物叫“御书楼”,原名“八卦楼”。从楼里向上看,就能看到楼板中留有八角孔。

孔中八角形藻井叠架而上,到最顶端为一木构结构的八卦图案,因此取名叫八卦楼。八卦图

为道教标志之一,这也印证了关帝庙当时为道教圣地。

【崇宁殿】过了御

书楼,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殿宇就是供奉关羽的主殿崇宁殿了。殿前的月台也叫祭台,是

祭祀大礼的地方。台中的石供桌,桌面为青铜所铸。上面那条一指宽的槽缝,传说是当年五

月十三关公显圣在此磨青龙偃月刀,正逢下雨。关公试刀锋时,轻砍一刀而留的痕迹。传说

当然不足为信,但此后每年这几天都下雨。民间把农历五月十三称“关老爷磨刀日”。这个供

桌就叫磨刀石了。

篇二:各景区景点导游词

各景

区景点导游词

升金湖

国际重要湿地,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至县北部,与安庆市隔江相望。318国道、206国道、沿江高速、京

福高速、铜九铁路、南京-安庆城际铁路依湖而过,距安庆8公里,离东至县城35公里。1986

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国务院(国函“1997”109 号)批准

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升金湖保护区还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林业部列为中国具有

国际意义的40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95年升金湖保护区成为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3

年成为东北亚鹤类网络保护区,2005年成为东亚-澳大利亚?、鹬类网络保护区,是安徽省

第一个以水禽及其栖息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亚洲重要湿地。

湖内水产资源丰富,

日产鱼货价值?升金?(升:古代量器),因而得名为升金湖。经考察,湖中有鱼类66种,软体

动物18种,水、湿生植物62种。水禽资源尤为突出,有禽鸟103余种。每年在升金 湖越冬繁

殖的鸟类达170余种10—15万余只。其中有中国最大的白头鹤越冬种群, 占世界总数5%,

东方白鹳占世界总数的1/8,白鹤、白枕鹤、灰鹤、大鸨、黑鹳、白琵鹭、黄嘴白鹭、白?、

琶嘴鹭、小天鹅、白额雁、鸳鸯、卷羽鹈鹕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3种,保护区总面积3.33 万公顷(50万亩,包括湖区20万亩和沿岸5

华里范围)。由于生态环境良好,每到秋冬季节,数以万计的候鸟翔集于此,成为候鸟的?乐

园?和一些超越国界的珍禽?寓所?。升金湖江湖相连,烟波浩渺,渔舟穿梭,好一派江南水乡

美景。跨湖大桥雄伟壮观,红鱼塘、烂稻陈、公母石的传说更给升金湖带来神秘色彩,让人

遐想,是集科普考察、科学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胜地。

历 山

据史志记载:舜帝

曾在此居住,并以躬耕、打鱼为生,带领一方黎明百姓安家乐业,尧帝听闻其贤德才能,不

远千里来访,五上历山,在此留下众多历史遗迹。

西景区:主要有大

门牌坊、尧舜文化广场、舜封桥、樵乔桥等景点。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

寒微,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

几个人串通一气,欲?舜于死地而后快;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

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

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扔石头,落井下石,要将舜

砸死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个猫洞,躲在洞里,逃过一劫,决定

避开他们,舜经历坎坷来到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他到了

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尧帝听闻舜的贤德才能,不远千里拜访舜帝,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最终将两个女儿嫁给舜。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

尧又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各项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历山是尧舜

相遇,共商大计的地方。

尧舜文化广场。有

樱花园、樵乔桥等景点。樱花园是2003年4月23日,日本高知县29位志愿者与社会各界人

士共同栽植,有樱花、梅花、银杏、侧柏、毛竹等2000余棵,是中日友好合作植树在江南的

第一个项目。2008年雪灾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饭田敦子女士又捐款扩建,见证了中日友好。

走过樱花园,便来到樵乔桥,樵乔桥不仅留存着一段发生在历山的美丽传说,还说明了?桥?

的来历。传说舜耕历山之时,有一打樵为生的青年人,人们称之为樵哥,一次樵哥与众人在

历山突遇山洪暴发,他们被山洪挡住了去路,舜教樵哥将河边的竹木砍倒搭于两岸之间渡过

了山涧,也方便了上下的村民。村民们为缅怀舜帝就将此物称之为?樵?。后来樵在舜的指导

下成为药师,姓?乔?,为区别姓氏,人们取?乔? 加?木?字旁,谓之?桥?。山下的这座桥是后

人为纪念舜帝为?舜封桥?。

龙洞、堆云洞、黄龙洞、伏虎洞及百米碑廊。

跨过舜封桥,沿着

石阶而行。抬头望去,石阶盘旋,宛如一条白龙顺山脊蜿蜒而上,在葱茏的森林里时隐时现。

拾级而上,首先来到的是?尧亭?,旁边是尧憩石,传说是尧帝登历山访舜帝时歇息的地方,

坐在亭内,抬头可见亭子上方尧舜相会的烙画,两个帝王各具风采。相传尧帝南巡访贤,登

山造访,请舜出山,舜先不肯,且面有愠色,但经不住尧五上历山的恳请,终出山辅政。画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