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评课

评课2019-02-26 04:17书业网

篇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如何评课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层出不穷,而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然而我们平时较多地关注上课、说课讨论好课的标准、好课的设计与落实,较少把我们的视点聚焦于评课方面。评课不仅可以给上课者、观摩者以反思与启发、更能促进评课者的教学能力,要评课,尤其是评好课,需要评课者在很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努力。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发现不足,推介经验;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数学课呢? 我认为评价一节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看学生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看老师是看老师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有利与学生愉悦地进行学习交流、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具体来说评课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评价教学思想

(1)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并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准确地建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选好教法,设计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总结学习方法,点拨知识疑难,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学生的参与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与引导。

(2)研究教材知识与研究学生并重。课堂教学应是民主的,是师生群言堂,杜绝教师一言堂;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讲。教师应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3)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指导学法并重。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对比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了怎样的培养。学法指导是否给予了引导与启发,是评课的重要内容。

2.评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1)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明确,是否符合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

(2)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是否重视开发潜能,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3、评教学内容

(1)看教师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教学内容,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试验、训练等活动。

(2)评授课内容是否正确,是否过易过难,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

(3)评教学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是否使学生形成了新知识的增长,构建了新旧知识的交融,获得了进一步拓展学习的钥匙。

(4)教学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是否又引发学生新的思考,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新的思维兴趣。

4.评价教材处理

(1)是否正确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思路清晰。

(2)是否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是否合理有效。

(3)是否敢于对教材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作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使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page]-->5.评价课堂结构

(1)课堂引入是否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与将要教学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2)课堂讲解是否适时适度、实效,是否导多灌少,是否引发学生思趣,是否创设起良好的教学情境。

(3)练习讲评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是否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针对性和规律性。

(4)课堂时间分配是否恰当,学生活动时间是否给够,教与学的环节是否环环相扣。

6、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7.评教学方法

(1)教师是否依据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课型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2)评教师的教法是否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教师是否与学生一道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3)评教师的教学机智,重点观察其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4)评教学特色。一堂有特色的课凝聚了从教者的大量心血,闪烁了教师个人独特的艺术光芒,甚至可能孕育出教学理念的创新火化。

(5)评教学手段的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操作规范,而却要有效发挥还需作艺术的加工,而语言艺术最关键,组织艺术和调控艺术是重要内容。教学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评价此点,能看出教师的基本功与发展潜力。

8.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

(1)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注重经历和体验,是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扎实有效。

(2)学生是否在真实情景中体验、感悟,是否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

(3)学生是否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又能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吸收别人的学习方法,并在多种学习方法中形成最佳方法,形成习惯。

9.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2)看教态(3)看语言(4)看操作(5)学科专业技能(6)应变能力

10.评价教学效果

(1)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即学生对该课堂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能力训练的要求是否在学生活动中得以呈现。良好的习惯养成,情感的陶冶,学习品德的升华等是否一以贯之地展现出来。

(2)评教学情境是否真实而优良,教师是否一味搞表演,把学生作为群众演员,是否搞花架子而无实际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产生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3)评学生与教师的信息反馈是否畅通、及时、有效。

(4)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紧张又活泼,既严谨又轻松、自然、愉悦。[page]-->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激发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所以,作为评课者还应该做到:

1.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

评课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听课时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或经验,评课时要对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各种独立的问题加以仔细的分析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还必须注意揭示那些被表面现象所掩盖着本质问题。

2.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

评课的重点应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课堂信息传递结构、学生思维活动的密度和质量、教师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不要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有的同志在听课时往往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的要害问题,总喜欢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性错误抓住不放,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严重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3.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盖全。

我们在听课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点,令人赞叹不已。例如粉笔字写得很漂亮,或者板图画得非常漂亮等等。这些突出的优点往往会使听课的人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相反,有时候也会因为授课教师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给听课者带来一些沮丧失望的心境。心理学研究证明,不管任何性质的心境都具有强烈的发散性。也就是说,这种愉快和失望的心境使人们的其他问题上也会带上同样的感情色彩,产生:一好遮百丑或者一丑遮百好的心理感觉。因此,如果在听课时发生这种情形,那么在评课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概全。

4.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

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评课时应注意三点:

一要注意教师的年龄差异。对待老教师要尊重,持虚心态度;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要把评课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讲的概括一点,不要不厌其烦地谈论教学细节问题。同时要帮助其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性的东西;对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细心指导,持扶持态度,评课要具体,可以就教学细节提出具体的改革意见或努力方向,但不要求全责备,可结合实际讲一些教学理论问题,但不宜太多太深。 二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对待性格谦逊的老师,可促膝谈心;对待性格直爽的教师,可直截了当;对待性格固执的教师应谨慎提出意见。

三是注意教师的素质差异。对待素质好的教师要提出新的目标,以求不断进取,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待素质一般的教师,要注意鼓励、鞭策,使其充满信心,迎头赶上;对待素质较差的老师,要诚恳地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他产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评课要看对象,不能一个程式往下套。

5.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

评课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指出错误。现在评课中的庸俗化现象比较严重,只谈成绩不谈缺点,或者对一些明显存在的缺陷,讲一通模棱两可的话,甚至把缺点也说成优点,讲假话,吹棒。这些评课中的不正之风,无论对授课者本人,还是对于参加评课的其他教师,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坚决反对。

篇二: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七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评课教师:王建国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根据教材的特点,

教者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

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

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

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把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吸纳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还真正达到

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教师已经将学生数学思维的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本节

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教

者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

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

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

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

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主人翁地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这

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游戏中运用

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归纳起来本课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

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飞机??汽车??轮船),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

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

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几表示时都与数

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

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

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

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

诀的方法。

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

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

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

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三、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本课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吴老师可谓是废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哪些口诀比较难记?哪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记动画片断)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练习中先设计了每组三题的练习比较,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小蚂蚁背粮食"和"保护粮仓"的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着关爱他人、保护弱小的熏陶。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拓展练习环节从内容上讲,涉及了语言自然、音乐、社会生活、数学、人文等多个方面,匠心独运的这些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及学科之间的整合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挺高,处处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这正如教者课堂结语所说:"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

篇三:小学数学公开课评课稿

数学公开课评课从3月12日—4月18日共听了20位数学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为讲好这节课老师们都付

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实,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下面我就

这20 节课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老师们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很多老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的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如:

刘爱兰老师和大张艳丽老师都是讲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她们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物品的

价格,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感到学好小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

张艳丽老师讲课的那天是3月12日,正好是植树节,她讲的课题是《年、月、日》。课前谈

话: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接下来便出示一张3月12日的日历。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特

殊的日子。然后揭示课题:年、月、日。这样的谈话目的性强、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与新

课衔接自然。当然也有一些情境创设的不那么完美,每每设计一节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创

设怎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无疑是积极的一面。但有的老师课前谈话或活动针

对性不强,甚至绕来绕去不知要干什么,致使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前松后紧,有些课上甚至没

有了练习的时间,这样的导入,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形式,有不如没有。 导入部分宜间接明快,也可以直接导入。如:胡丽娟老师讲的《找规律》一课,当出示

情境图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下子就导入了课题。尹秀华老师的

《乘法分配律》、石磊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都是在复习中分别出现了一些算式、一组与

本节课学习有关的分数,不知不觉中生成了本节课的课堂资源,然后进行探究学习。因此情

境的创设应视课题需要,还要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忌死板硬套。

二、创设情境固然重要,但我们的视线更应该关注教学的内容和本质,关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表达上。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更是一节课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下面就这些环节进行点评。

1、教学过程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

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究、研讨的空间,对于这一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能体

现出来。但教师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课上老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

言,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因为学生的表达、活动的结果有时是老师无法预设的,课堂

上老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就会对意外生成的课程资源不能合理运用,不能及时的进

行评价,对于不规范的表述或操作不能及时引导。例如在讲《倍》这一课时:第一行摆两个

圆片,第二行摆14个圆片,问:14是2的几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这一活动安排得很好,

可是当学生往磁板上摆不开时,便摆成了3行,这样是非常不规范的,老师没有及时规范学

生的操作方法。再如在讲《小数点移动》时,在导入时很形象的演示成小数点在搬家,我认

为那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题、导入新课,而不能把《小数点搬家》它作为课题板书出来,小

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个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探究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

律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这些问题在新授课上解决的不到位,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多麻

烦。特别在以后的单位换算中用得特别多,学生很不容易掌握。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

情况适时调整。比如:当学生对

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不积极时,当学生对老师课前预设的问题或情境不感兴趣时,我们老师

应该视情况及时调整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要按部就班的讲下去,应及时运用灵活

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听过尹老师好几节计算课教学,每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

感觉,那就是:设计思路清晰、挖掘教材深入、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课堂节奏轻快、教学方

法灵活多样,让原本枯燥的口算课、计算课变得有滋有味,感觉很充实。

3、怎样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在

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比较内向的孩子想举手却不敢,有的鼓足勇气哆哆嗦嗦地举起了

手,因为手举得太规范却不被老师发现。因为老师的视线已习惯了几个手举得高高的略显霸

气的孩子身上,有时一节课总是那么几个孩子在回答问题。我在想:高年级孩子举手回答问

题的越来越少,不单单是知识越来越难,也因为长期以来缺少关照以至于缺乏自信。人都是

有惰性的,长期下去这些孩子就会报有侥幸心理:反正我不举手老师也不会叫我的。课堂教

学中千万不要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做好随时回答

问题的思想准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精力。绝对不能让课堂成为几个人展示的舞

台,我们老师更应该关注一下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勇气、给他们力量,培养更多优

秀的孩子。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三、怎样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带来了生动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

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

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例如:孙春红老

师的《24时计时法》,形象地演示出不同时刻的天色变化情况,对于学生高效的学好本节课

有很大的帮助。韩福英老师的《旋转和平移》课件非常形象地演示了这两种运动现象,起到

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过多的依赖它,会扼杀了学生丰富

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生成的东西。有的老师仅仅把多媒体当作一个板书

的替代,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主

导者,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教学手段的一个辅助。在教学中,有的操作性很强的课,无需都

用课件去演示。如:教学100以内的读写法,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也可以用小棒

摆一摆,每够10根就捆成一捆,每10捆再捆成一大捆,让学生经历1个十等于10个一、1

个百等于10个十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对相邻数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再如:

教学“倍”和“人民币”时可以多动手操作一下。再如:一些口算题也可以做成卡片,效果

会更好。课件的优点虽然很多,但要视具体情况合理使用。

四、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教学用书是一本很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的参考书,那是很多数学专家精心编写出来的,我

们数学老师要认真钻研,切实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很多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不看,可是这本

书不能不看。以《分数与除法》一课为例。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来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用书上这样明确的说明:应着重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整数除法有时得不到整数商的问题。 ②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

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③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因此,用字母表示时,

要注明b不等于0。

最后,还要指出,前面讲分数的意义时,把3/4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

这样3份的数。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也可以看作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

一份的数。

例1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

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这样就把除法计算与分数

联系了起来。

教学用书这样建议:教学例1时,可以直接出示例题,也可以先从商是整数的除法引入。

如:把6个小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然后出示例

题。这样比较容易类推出除法算式:1÷3。不论怎样引入,都应引导学生思考: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把1个大蛋糕平均分成3份,

用除法计算;而把“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所以1

÷3=1/3。上这节课时老师又在这里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列式为:1÷2=0.5,然后小结:两个数相除可能是整数、小数也可能是分数,让学

生知道分数也可以用来表示商,这个环节处理的非常好。接下来教学例2时,老师同样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求

每人分得多少块,用除法计算。再引导学生思考3÷4等于多少。例2是把许多物体(3块月

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要困难

一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让学生拿3个圆实际分分看。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预测学生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1/4块,再把12个1/4块平均分给4人,得到每人3个

1/4块,然后把3个1/4块拼在一起,得出结果,每人分到3/4块。这种方法大部分小组都

能探究出来

方法二,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再把每份的3个

1/4块拼在一起,得到每人3/4块。这两种方法的单位“1”是不同的,找准单位“1”非常

重要,老师的头脑一定要清晰。小组活动时老师要不断的寻找有价值的准确的操作方法进行交流,在这节课上老师却首

先选择了错误操作进行交流导致大部分学生理解有误,导致难点没有突破。由于小组活动时

间太长,致使重点内容没有时间进行探究。在小组活动时,如果发现学生实在探究不出结果

或困难太大,就不要继续浪费时间,老师应及时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借助课件演示给大家

看。

通过演示要让学生明白:3/4块饼既是1块饼的3/4,也是3块饼的1/4。进一步理解3/4

的两种含义,一是把3/4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学了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3/4也可以看作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论哪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根据最新课程实施方案和要求,

在时间上已经不允许让我们课内损失课外补。我们只能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合理

安排35分钟,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上好每一节课。篇二:数学公开课评课稿数学评 课 稿

通过听八位老师的讲课,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是这几位老师对新课标掌握的比较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几位教师的作课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健康、平等、宽

松 、和谐的学习环境,我认为做的很好: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1、这几位教师的教育观念都比较新,注重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亲切、

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参

与到学习中来,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做为教学内容,如《面积单位》这一节引入了奥运

知识,由国家大事入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分数的意义》这节用蛋糕、苹果、熊猫做

为学习的材料,讲西游记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

活,又应用于生活,真正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思路,这正是新课标中所

提倡的。

2、这几节课都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

人,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各位教师都能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有的老师让学生

拿出学具亲动手实践,操作,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看一看等等,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交

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主人”

的作用,使他们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只是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课堂教学过程比较紧凑、严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上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部分教师从练习题的设计来看,形式多样,而且层层深入,这样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

都提供了活动的机会,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重了学生的

全面发展。

5、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优势,版式多样,色彩比较明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

学生的兴趣。

另外,我认为有些内容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或通过小组交流能完成的,教师不要代替学

生。上课学生回答出错时,教师不能把学生放在一旁不理,可以让别的学生来帮助他或教师

来引导。从这几位教师的讲课中,我们老师也能看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我希望我们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总之,各个教学节我们教师都是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活动意愿的基础上教

学的,在整个课堂中我们都能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更乐于表现自我,更乐于探究创造。数学公开课评课稿孟轲乡孟轲集小学 闫君利篇三: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一、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艾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

先让学生来猜一猜发到的古文中有几个字,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

现了学科间的联系。另外,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有几个字,也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

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的基础,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后,也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就不必过分强调,对于学生还未理解的,就可

以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二、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

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蔡老师首先让

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

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

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

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

深刻了。随后,蔡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

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

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

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蔡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

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

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

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蔡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

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

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 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

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评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评课稿 本节课,沈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用尺量长与宽的长度等等,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这是一节平面图形和计算相结合的课,其中既有结论的推导,也有结论的应用。整节课,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

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

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让学

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

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从动手探究→

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移一移,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

方形的面积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教师从学生的已

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今后学习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沈老师特别注重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

积极功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

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

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

现,她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我们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对学生的操作,对

整节课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

4. 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

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

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

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整堂课,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

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潘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

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

洽,和谐。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改进的地方。 小学数学评课稿:《圆面积的计算》评课稿

一、目标定位正确:

1、课内充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

2、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能利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入自然。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