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大国重器第一集观后感

观后感2018-04-17 01:54书业网

篇一:大国重器第四集观后感

浅谈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大国重器4观后感

大国重器第4集讲到中国制造业崛起和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机械零部件却需要依赖进口,核心部件中国不能造。而后中国一些企业开始进行公司的战略调整,具体讲了山推集团进行高端推土机的研发制造,陕西鼓风机公司的服务型理念创新,还有沈阳机床集团成功制造全球第一台智能数控机床。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是难免会遇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问题,在地球村时代,没有什么是能够做到完全保密、完全垄断的,因此在实际的公司发展中,当出现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时,企业便必须要进行战略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转型升级。这一集中则很明确的给出了两个十分清晰的转型方向,那就是高端产品的科技研发和整体产业的服务升级。

高端产品的研发可以让我们始终占据着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涉足、利润却十分丰厚的高端产品市场,如今的苹果公司便可以说是依靠着新型产品才从九十年代末的低谷中走出来。然而高端产品的研发需要极大的投入,这对一家公司来说,是对领导层眼光、魄力、智慧、毅力的莫大挑战。

相比来说,提升整体产业的服务则要相对简单,市场的服务说来就是,你需要的我都能做并且主动去做,你不需要的我们也会尽力去做。能够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便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服务方案,严格执行,自然也就能够提高服务水

平。但相对而言,服务是极易被人所模仿的,所以对于力求提升服务以扩大市场的公司来说,管理,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麦当劳。

总体来说,公司的转型升级方向是很明确的,能否做到,在于企业的实际行动

篇二:《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通过三天晚上观看纪录片《大国重器》,令我感受颇深、回味犹长…… 《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现代化的基石,是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抓住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持续改进和升级,形成了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及客户需求的能力,使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员,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很多方面与国际水平及同行业的差距,要以强烈的危机感鞭策自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争取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的模式。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的伟大事业。纪录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技能同等重要,纪录片中讲到铝合金焊接时,那位女焊接教练说:焊品如人品,她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看一下我们的焊接质量,我们焊接工人缺乏的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需要逐步健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焊接技能实操培训,切实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并固化落实创新,创造严谨的生产环境,从而使每一个员工自觉形成严谨的生产作业习惯。

2、百万吨乙烯

压缩机的叶轮设计者崔连顺;攻克转子焊接技术的刘霞;殷

瓦焊接高手周丽芬;克服了殷瓦焊接变形技术难关的周蔚慈等。这些高技能人才她们都是女职工,可以看出纪录片中给我们传递的一种信息、在机械行业里女职工一样能顶半边天,一样可以引领高端技能。我们公司女职工不占少数,应该充分发掘她们的潜能。

3、纪录片中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杨建华师傅,想必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有40多年的焊接经验,培养出来12个徒弟,他自豪的说:如果我把40多年的经验传授给这些年轻人,一定要比我强,将来我中国的企业发展、那还有啥愁的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他以厂为家及传帮带的工作精神。我们要传承杨师傅这种精神。杨师傅对创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学习,他说: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今年,我们单梁车间自主研发制造的22.5m压槽机和斜盖板成型机,以及我们单梁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无不体现着工人的智慧与创新。我们要鼓励大力发扬这种创新精神,争取更大的创新。

4、片中讲到的一位工人名叫苏建,通过长期记录弯管的数据达12000多个,最终总结成册,编成软件。我们公司可以说不乏这样的机电专业毕业人才和工人师傅,那些从事多年起重机制造的师傅们,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方案汇总起来,然后有专业人才把它规范化、标准化,并固化落实创新,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我们的产品质量、服务创新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5、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这样讲:我们国家有一种偏颇,比较重视高学历,而不那么太重视高技术的培养,但是作为一个装备制造业的强国,如果只有研发方面的高端人才,那是成不了一个制造强国的,因为你所设计出来的东西,它都需要通过高技能人才把它制造出来。这也应对我们的企业,看一下无论是我们生产或是售后服务,我们缺乏的正是高技能人才,应该采取措施稳定员工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

6、上海汽轮机厂总工程师阳虹这样说过:其实你有很多东西,高科技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层玻璃纸,对吧,你捅破这层玻璃纸,其实他给白菜萝卜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个,所以就是说你要想办法、或者说你也应该、也是有办法去摸透它的规律。我们应该引用她这段话,充分发动全体员工献计献策去捅破我们的技术、技能难关这层玻璃纸。

7、片中有这样一段解说:在印建安看来,传统的制造已经不再是企业保持发展的唯一动力,和主业密切关联的新型服务、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我们优质服务月正是引用这段解说,全公司上下正在热火朝天的掀起一个创新服务高潮,让每一位员工参与到其中。

8、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讲到企业由大到强的五大战略任务:创新驱动、基础支撑、高端引领、绿色发展、走出去战略。这与我们周总在质量月动员大会上、所讲的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不谋而合。我们应不偏不离、脚踏实地的落实这五大战略任务。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决定的东风,在公司高层的科学决策下,一切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人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形成合力,一定能早日实现我们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投稿:户文军

篇三:《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通过星期五的培训观看纪录片《大国重器》,令我感受颇深、回味犹长。《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作为风电行业的一员,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很多方面与国际水平及同行业的差距,要以强烈的危机感鞭策自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争取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的模式。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的伟大事业。纪录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技能同等重要;

纪录片中讲到铝合金焊接时,那位女焊接教练说:焊品如人品,她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看一下我们的焊接质量,我们焊接工人缺乏的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需要逐步健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焊接技能实操培训,切实做好过程质量控

制、并固化落实创新,创造严谨的生产环境,从而使每一个员工自觉形成严谨的生产作业习惯。

第二,严谨的制造态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中国动车在制造过程有很多“零”标准,如车厢外层铝合金焊接必须零差错,才能保证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身不会开裂;整车有几万根线,每根线都要做到零接错等等,这些“零”标准都体现了在制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生产制造过程中,很多工序都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枯燥的工作需要的是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认真,而一些必要的详细的作业指导,可以给这些繁琐的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这些重复性的工作也可以统计出必要的生产数据,从而在工艺上进行完善,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例如动车制造中,苏健通过自己记录的12000多个密封管压管数据,自主开发了自动弯管软件,解决了任何弯管难题,这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的智慧。我们公司可以说不乏这样的机电专业毕业人才和工人师傅,那些从事多年起重机制造的师傅们,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方案汇总起来,然后有专业人才把它规范化、标准化,并固化落实创新,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我们的产品质量、服务创新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今年,我们定子车间研发制造6.0MW定子,以及我们公司中国动车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无不体现着工人的智慧与创新。我们要鼓励大力发扬这种创新精神,争取更大的创新。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都有着工匠精神的。比如崔连顺开发了最先进百万吨乙烯压缩机叶轮,孙丽设计了4500吨的工程起重机,孙斌斌作为580名赴德国学习的技术员中唯一的国际焊接女教师,还有动车制造中的女接线员们,她们充分体现了现代女性工作、事业、收入,经济上独立、人格上独立,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和制造。同作为女性,考虑自己现有的岗位职责,我觉得自己最应该提升的是自己的再学习能力以及做事严谨的态度,尽力使产品生产过程处于完全可控的状态,让自己的工作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保障起到重要意义。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在《大国工匠》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位工人“胡双钱”,胡双钱是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他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

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