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北京戏曲观后感

观后感2018-04-17 01:57书业网

篇一:戏剧课感想

戏剧之于生活

——关于课程戏剧艺术概论的感想

戏剧影视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何思滢

201107113045

接触戏剧是在大学之后,每个月会买话剧票去看,戏剧艺术概论这门课火候恰当地对我之于戏剧起到了启蒙作用。

本学期的课程虽然只有八周,但是内容非常充实。从戏剧的基本常识,戏剧史,到戏剧创作的方方面面,给我们了戏剧的宏观印象。尤其是在课上观看的优秀戏剧代表作《雷雨》,《茶馆》,《在路上》很直观得将理论立体展现在我们眼前,高中课本上的《雷雨》终于从平面到了空间,它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一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味。 演员对人物情感的把握细腻而到位,故事的情节线,人物的生命线从他们的眉目和动作拉扯着观众。

《在路上》虽然只看了一个片段,但是我的印象却很深,先锋戏剧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绕过了现实主义表现的手法,用象征的,有时荒诞的表现艺术隐喻一个平常而深刻的道理,例如反映男权,台上灯光颜色单调,也没有华丽的舞美,空间狭小。只有一对男女,女子像是八音盒上的机械人,任意男子摆弄,眼神空洞。不需要台词,只需要静静去看,去感受,去思考。

除了观影之外,体验表演是不能不提的。抱着死守幕后不到台前的想法,上台表演对我来说的确是一道大槛,就算告诉自己当众孤独,还是无法做到充分的表现力,眼神无法坚定,表情也不到位,动作也放不开。课下自己也思考过,最后的结论是观察生活还不够仔细,对人的细微情感在眼神和动作上的表达感知得很粗劣,所以在表现的时候会不知所措。在自己表演之前觉得表演就是生活的银幕版,在了解人物背景的基础上加上本真的表达就行。但自己经历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没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体验生活的心是无法做成一个好的表演者,无法传递情感讯息的。只有体验表演,才能组织表演。

而为我们专业开设本课程一定是有原因的。

戏剧艺术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文学,美术,音乐以及舞蹈等各种表现形式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而我们的专业文艺编导也是一项需要掌握各种艺术领域专业知识以及团队协作,决断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综合专业技能。所以两项综合的学科必然会有所交集。除了都有综

合性以外,两者时间空间的设定都非常集中。戏剧艺术为编导艺术提供了素材和灵感,而编导艺术又为戏剧艺术提供展示的平台,可谓相辅相成。

我将戏剧艺术与本专业的联系分为四个部分,概念范畴的联系、前期策划阶段的联系、演出准备阶段的联系、表演现场阶段的联系,上述是联系之一,即概念范畴的联系。以下是对其他联系进行时间流程顺序的阐述。

前期策划阶段的联系。本学期的戏剧艺术概论从戏剧的基本要素,剧本与舞台的相关知识,到古希腊戏剧史,中世纪戏剧介绍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戏剧概况,抽象与具体,“地基”与“经典建筑范例”相结合,使戏剧艺术的框架清晰明了。具有戏剧艺术修养能够自如运用一度创作及有关知识进行策划。脚本的创作细节与舞台提示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演出准备阶段的联系。这个阶段与二度创作又是紧密结合。一台晚会,一场节目中的舞台调度,表演排练,美术音乐设计,服装、布景、照明灯光都可以在一些经典或先锋戏剧中寻找到灵感。如孟京辉的音乐剧《初恋》以及《恋爱的犀牛》后半部分的惊艳设计。戏剧在有限空间所展现的现实或抽象的场景是烘托(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北京戏曲观后感)现场气氛,体现主题的绝好素材。并且在指导表演节目时,借助戏剧表演要求的根据人物性格背景特征或者其他节目需要对台词进行语调音色、逻辑停顿、辅助动作,舞台行动的综合处理,可以使整体表现效果达到最接近理想的水平。

表演现场阶段的联系。戏剧演出过程中需要演员极强的应变能力,面对观众的反映进行适当的微调。节目晚会现场也是,需要主持人与演出者的机敏反应力,时时关注观众的反应,抓住时机带动现场气氛,旁征博引使内容更加丰满。像在《两只狗的生活意见》里对于观众有中场走的情况,表演者就立刻反应,设置新词,将要走的观众拖入戏中,完成互动,瞬间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完全融入,也缓解了看了长时间演出的观众的疲乏,具有很好的现场效果,这种将观众代入的办法无论在电视节目还是晚会都是屡试不爽。

另外,了解一些戏剧的基本常识在与演职人员沟通的时候也会有一定帮助。戏剧中夸张充分的表演是对生活中人类自然动作、情感细节的放大化,在学习戏剧,观看戏剧,编写戏剧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被这些富有表现力、张力的磁场所折服,被演员的情绪所感染、代入。

戏剧之于生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创作者情感的载体与扬声器,将自己所想,所感受,所表达,传递给更多人。

最后感谢赵娟老师对课程的倾力付出。让我们能在满满收获中结课。

篇二:对戏曲演员表演艺术有感

龙源期刊网 .cn

对戏曲演员表演艺术有感

作者:王新启

来源:《学周刊·C》2014年第02期

戏曲表演艺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曲演出综合艺术的核心。优秀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凭借演出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来吸引观众,利用自己有生命的肢体语言、恰当的唱腔和道白表现剧中人物,把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在观众面前表演出来。这就要求表演必须动情感人,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表演者所创造的艺术表演感情,通过直观的舞台动作、唱腔、道白等诉诸观众的视听,形成生动具体的现场交流。使观众融入到剧情当中,引起观众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成为表演者和受众者共同的戏曲艺术。

一、演员表演艺术的实质,就是演员在舞台上实现角色身心活动的表现过程

演员在演出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与观众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欣赏,只有相互同步进行,才能彼此产生共鸣。为了在舞台上揭示人物的内心生活和心理活动,演员要充分发挥表演艺术逼真的特点,充分运用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利用表演技巧,发挥情感效果手段,打动观众的内心感情。

演员是根据剧情需要和表演艺术要求,进行追求人物形象的内在美、形象美、整体美。而观众在欣赏演员表演艺术技巧的同时,随着剧情的发展,还在关心着角色的命运和剧情的走向。这就是舞台表演艺术的直观性、艺术性、过程性的体现。这要求演员对所塑造的角色,达到整体形象的和谐完美。对人物内心的心灵思维、性格感情、表情动作等,都要有内容和形式相互统一的艺术美感。

二、演员需丰富表演艺术技巧,利用其他艺术表现力,完善综合表演艺术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由于剧种或角色的不同,对人物刻画表现的要求也不同。演员应吸收其他兄弟剧种和行当的优秀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学习任何剧种和流派的优秀表演艺术,丰富表演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表演艺术水平。独大自尊,排斥其他表演艺术是不可取的。舞台上演员扮演的角色是假定的,角色的行动目的和人物关系也是假定的,舞台上的各个角色、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效果、舞美布景的设计等都是根据剧情需要,通过虚拟或现实的表现形式所拟构的。演员作为表演活体,必须适应假定或虚构剧情中表现规定的需要,利用其他舞美艺术的辅助力量,运用虚拟的表现方法和表演动作表现现实生活。让观众认同剧情中的假定性,承认以假当真的表演形式和表现虚拟与现实的戏曲艺术。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完善虚拟幻觉,现实逼真地表演。借助其他舞美艺术手法,现代化的科技设备手段,创造和谐、完美、统一的戏曲综合舞台表演艺术。

篇三:中国戏曲欣赏课程观后感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观后感

中国戏曲,对于年轻人的我们未必十分关注,但我对中国戏曲还是很关注的,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我对戏曲也有点兴趣了,在大学,没想到我可以选到这样的课,我根据我的爱好就选了,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学到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我通过查一些资料,自己写了一些对该课程的感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通过课程的学习其中黄梅戏让我影响最深。

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系体。

黄梅戏的角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庐剧在最后的几节课中让我影响也很深。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庐剧分东、中、西三路且各具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生动活泼,传统剧目分为小戏、折戏、本戏三类近300出,庐剧唱腔分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寒腔”、“三七”、“正调”、“衰调”、“丑调”等,花腔多为民间小调,有四十多种,庐剧唱腔板式丰富,落板常有帮腔,满台齐唱,称为“吆台”。 建国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音乐由单纯的锣鼓伴奏增加了丝弦伴奏,并吸收了管弦乐器,尝试了电声伴奏。唱腔和表演融歌、舞、说、唱为一炉,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即可表演古装戏,也适合表演现代戏,不少剧目经过整理有的成为保留剧目,有的拍成电影和电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庐剧剧种的主要演出团体是合肥市庐剧团,主要演员有凌艳惠、黄冰、张国英、胡拥军、张乘胜、孙小妹等。该剧团成立四十八年来,整理创作和演出现代戏147台,古装戏138台,出版发行了大量的庐剧音、像盒带,代表剧目有《双丝带》、《借罗衣》、《讨学钱》、《打芦花》、《休丁香》、《秦雪梅》等,《双锁柜》、《情仇》(“半把剪刀”改编)拍摄成电视剧,由中央、上海、安徽电视台对全国播放,《借罗衣》拍成电影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通过这门课的选修我十分感谢老师,从一个个戏曲中我学到了很多,让我感到年轻人其实也是可以喜欢戏曲的,更感到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祝福中让我感受很深,每个戏曲都有一种精神在里面,我

的课程虽然结束了,我回继续关注中国的戏曲的。

姓名:胡哨亮

学号:2010013366

专业:土木工程1006班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