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小说家庭教师

小说2019-03-01 23:34书业网

篇一:教师版(小说)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训练

1柔弱的人

[俄]安东?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 ?两月另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里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利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负一切责任,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给?无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

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背影,悟想道: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她的“柔弱”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予以说明。(4分)

答:

2.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在小说中“我”的一再“抢劫”的逼迫下由开头的两次发言而到“一语不发”而到“嗫嚅着”而到任对方怎么说直至最后拿到被以种种借口克扣完的工钱以后说“谢谢”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答:

3.面对“我”的道歉、提醒和鼓动,她只是“苦笑了一下”,说说看,她为什么会“苦笑”?(4分)

答:

4.“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你认为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

正用意吗?为什么?(6分)

答:《柔弱的人》阅读训练答案

1.从文章对其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刻画手来分析。如“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左

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这个细节很准确地表现了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委屈、愤怒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敢怒而不敢言的柔弱的性格特点。

2.既表现了人物逆来顺受的“柔弱”的性格,也说明了在强权的一再逼迫下,人物变得越来越柔弱。

尽管有人说压迫越大反抗越大,但是在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时间场合,有的人只好不得已而求其次,屈从于强权,任人宰割。

3.这是由她"柔弱"的性格决定了的,面对别人的伤害和恶作剧,她不会辩驳、不会反抗,她已经

习惯了逆来顺受,她既不会相信"我"的道歉,也不会因"我"的提醒和鼓动而生抗议之心,她只会苦笑,也只能苦笑。

4.不是;作者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说的,正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和社会上有这样的逆来顺受的人,才使人“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变得容易了。这句话也是作者对

自己"恶作剧"行为的一种自嘲,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嘲讽和否定,因为从那一连串的问号和"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等描述中我们发现,作者不仅寄希望于"柔弱的人"的个人觉醒,更希望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亲善。

2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

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作家出版社)

1.作者把苏七块归为“俗世奇人”,苏七块“奇”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答: 2.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请选择一例赏析。(4分)

答: 3.“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这句话,小说中的华大夫琢磨了三天三夜也没有琢磨透,这句话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意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2《苏七块》阅读训练答案

1.苏七块医术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他又立下了严格的“行医规矩”更是奇崛之极,当然还有他扶危济贫的善良品格更是令人敬仰。

2.精雕细刻的细节描写往往是人物个性特征的体现。如:“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 ‘这药我送了。’”这一细节中,苏七块焦急等待后迫不及待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还有药物的赠送无不就是苏七块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的体现,既刻画了人物形象,也很好的突出了主题。

3.言之成理即可

3寓言课上的预言

李克南

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

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

于是,那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

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

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2007/10《小说选刊》)

1.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姜老师的“错误”指什么?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5分)

答:

3.对姜老师的 “预言”或者“反思”你怎样评价?(6分)

答: 6《寓言课上的预言》阅读训练答案

篇二:《短篇小说欣赏》教案:家庭女教师

茨威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茨威格作品特别是其女性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2.让学生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心理刻画

教学重难点:

1.独特的观察视角及其作用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哀和奥地利的茨威格。而作品译文的语种之多,销售量之大,则以茨威格为最。

有人评价茨威格的文学成就:

一个试图揭示人类心灵奥秘,深入挖掘并精确展示复杂人性的魔术大师。(“灵魂的猎手”)

一个把理智与激情、爱与憎、严格的逻辑性与神秘感应完美融入表达的语言大师。

二、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是银行家的女儿。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

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三、作家作品

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是一个文学全才,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 传记《巴尔扎克传》、《罗曼 ?罗兰传》、 《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四、艺术特色

茨威格,其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细腻、深刻、生动的心理刻画。其独具特色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自20世纪起,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小说淡化情节,独具匠心地透视人物奇妙的内心世界,通过丰富复杂,层次深刻的心理活动,心理悬念及心理瞬间,剖析人类的灵魂。

他的小说中,外部环境、客观世界、自然风光等外界事物似乎都是不重要的,作家全部的焦点只集中在人物的心理世界,锐意揭示其中的奥秘,展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才华。

五、创作思想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对人物内心世界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好奇心”。他曾说过:“凡属扑朔迷离的心理之谜都吸引我,使我坐卧不宁,在探清来龙去脉之前我会一直兴奋得要命。只要遇到了不寻常的人,我心里就燃烧起一种探视他们的灵魂的热望 。 “从心理的

角度再现人物及其生活遭遇”的创作思想造就了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刻画特色。

六、作品介绍

茨威格的女性小说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具有简练诗意新颖的特点。以描写女性的奇特遭遇、透视女性微妙心理为体裁的女性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立体感。在掩卷之后,读者的面前栩栩如生地浮现了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

他对女性心理的剖析,准确深刻细腻真实,使人不禁发问,这些小说怎么可能出自一个男士的手笔?作者对女性充满了爱和同情,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对于女性的一些超乎常情又在情理之中的行动,他作出了最好的辩护和解释.

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那位陌生女人的来信写得缠绵悱恻,情意缱绻,哀婉感人,袒露了一个女子痴情的内心世界,如泣如诉地道出了她痛苦的感情经历。这篇巧妙地安排两性关系的小说,“把深沉的爱,那几乎是痴情的爱,变态的爱,写得那样崇高”,“真是一部惊人的杰作”!

篇三:勤耕小小说:家教

勤耕小小说(七)

家 教

今年春节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村里的科技活动室查阅一份关于稻田养鱼的资料,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姑妈与表弟来访,要我赶快回去。最后,母亲还说了一句:“你们哥俩可有十年没见面啦!”

姑妈家与我们家离得不远,是相邻的两个村子,距离不到两公里,也能经常见着面。倒是这个表弟,他如今不知长成啥模样了?

当年姑父因病去世不久,他就硬着心肠领着妻子带上三岁的儿子,抛下有智障的哥哥和还沉浸在悲痛中的母亲出门去了浙江杭州。这一去就是十年,对家里不管不顾。好在当地干部看着姑妈和傻表哥过得可怜就给他们申请了“低保”,再加上

姑妈身体比较硬朗人又勤劳,傻表哥也能干一些直套的蛮活,外加亲戚邻居的帮助,这个家才没有垮掉。

在邻里乡亲的眼里,表弟他是一个不顾家的人,自然也就算不上是个好人。

虽说我对这个表弟的印象也不怎么好,但我们毕竟是亲戚,是十年不曾见面的表兄弟。放下电话,我就往家里赶。

在我家客厅里,父亲正陪着表弟聊着,他和十年前没多大变化,脸比那时略为白净,身体稍胖了点,衣着倒是比以前光鲜多了。妻子和母亲已经在厨房里张罗着准备晚餐,姑妈在一旁帮着拣菜??

见我回来,表弟赶忙起身递来一支“精品利群”(香烟)。在他旁边的沙发上盘腿坐着一个十来岁胖乎乎的男孩,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上的动画片,一点反应也没有。我一看便知道他肯定就是表弟的儿子,但时隔多年已经回忆不起他的小名,现在又不知道大名,一时叫不上名来,只好向他点头微笑。表弟扭头对他说:“这是大伯!”这孩子只在嘴里应了一声,两眼依旧直勾勾地盯着电视上的《熊出没》。

我问表弟:“孩子他妈怎么没来?”

表弟答道:“她这次没回云南。一是怕坐车,不愿回来;二是春节期间厂里加班工资高,老板还发红包。”

我们聊了一阵子之后,我递给他去一支“红河88”(香烟),他却说:“我已经不习惯抽云南烟了,在我们那里我只抽‘利群’牌子的”。还特地指了指他放在茶几上的那一包“精品利群”。

我心里暗骂:“这小子怎么这样忘本?错把他乡作故乡!”

彼此话不投机,我也不想多言。但出于对“客人”的礼貌,只好洗耳恭听,反正现在我有时间,干脆就听他口若悬河地海吹吧!

他先是说,姑妈有我们和乡亲照看他不担心,傻哥有的是力气他也不挂,他们一家三口还要继续留在浙江?? 因为家乡太落后了,学校也不如那边的好,教学质量又不高?? 回来会误了孩子的前途。此时此刻,好像生他养他的故乡,在他眼中已经一无是处了。

后来又把话题转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说:“我们两口子这些年已经存了八十多万元了,除了给孩子上学的花销,买套房子买部车是没问题的。”他说这话时,嗓门特大。我想:他也许还不知道那些留守在故乡的三七种植户,大多数都是百万家资了,相当一部分还是千万富翁呢。

他接着夸耀:“我儿子在浙江那边上的是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后来上的也是那里最好的初中,他现在的成绩在他们班上是最好的?? 我完全有能力让我的孩子接受最好最优质的教育。”听到夸奖,他儿子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

这时,我和父亲都笑了。我们什么也没说,只是笑。

他们大概还不知道吧!前年,我儿子是以高出云南一本线130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的;如今正在文山州一中念高三的女儿成绩也很优异,她的高考目标是浙江大学或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我的这两个孩子一向很朴素,也懂礼貌,还喜欢做家务,与村里的小伙伴也玩得来。大过年的,他们一个也没有闲着,女儿到地里去背猪菜,儿子替他爷爷放牛去了。

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热热闹闹的,气氛挺喜悦!唯独表弟的儿子就是不肯上桌吃饭,还一个劲地吵着要喝牛奶。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平时也不喝这个,没有准备,我只好让儿子骑车到三公里外的镇上去买。

刚吃过晚饭,大表哥就让邻居打来电话说他们家里有事,要姑妈和表弟赶紧回去。 他们急着要走,我们一家只好起身相送。此时,正趴在我家猪圈边看猪吃食的“小胖子”却说什么也不肯走,嘴里还大声嚷嚷:“不回去??就是不回去!家里大伯傻傻的,我很讨厌他!??奶奶衣服脏脏的,睡觉的地方硬邦邦的,我不去!”听了这话,姑妈的脸色苦苦的,我父母也轻轻地摇了摇头,女儿朝她妈妈吐了吐舌头,儿子靠近我耳朵说了两个字——“熊样!”

经过表弟的一番“好言”相劝,他儿子才勉强答应跟他走,但条件是必须由他背着走,不然就不走。无奈之下,表弟只好蹲下身去吃力地背起了体重和他差不多的儿子??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的心情很沉重,心里暗自唠叨:“表弟呀表弟,这就是你所说的‘最好教育’吗?难道你真不知道什么是姑息溺爱空劳神吗?难道你没听说过重智轻德的

教育是不健全的,甚至是危险的吗?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人家在农村长大的大多是忙里忙外的一把好手??哎!我的表弟呀,乡亲们直到现在都还在说你是个淡薄亲情的人呢。依我看来这‘胖小子’在你的‘教育’下,又能好到哪里去?”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试问,一个连自己父母亲人都不爱的人,他能爱人民吗?一个没有半点家乡观念,把自己故乡看得一文不值的人,他会爱祖国吗?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完完全全的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好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还需要靠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做榜样。我敢断言:表弟他所谓的“最好教育”一定是大打折扣的教育。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