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大同的一些传说

历史典故2019-03-02 04:15书业网

采凉山的传说

传说,众仙奉玉帝之命云游。一日,托塔天王李靖来到采凉山上空,见采凉山古木秀天,涧水潺潺,鸟语花香,山势险峻,雄伟壮观,正是修身养性之所,随按落山头,取下身佩宝剑,命童子埋下作记。天王刚走,送子奶奶曹奶奶也临此处,一眼相中此山。命侍女埋下绣鞋作为标记。哪知所埋之地正是天王埋剑之处。聪明过人、智慧超群的曹奶奶顿生一计。不几日,天兵天将来给天王建宅院,发现曹奶奶早在这里破土动工兴建壁霞宫。托塔天王很生气,责怪曹奶奶占了他的宝地,让她立刻停工拆除。曹奶奶不依不饶。两仙争执不休,遂去玉帝面前评理。二人分别陈述先埋信物一事,玉帝让太白金星到现场评断。太白见所控之处有天王宝剑,而未见绣鞋,断此地应归李靖。曹奶奶叫他们不要急于下结论,应继续下挖,顷刻间露出了绣鞋。太白见绣鞋在下,宝剑在上,确认这山是曹奶奶先占了。

原来这绣鞋是曹奶奶挖出宝剑后,命侍女下挖三尺所埋。当地人留传:“托塔天王一时误,太白金星老糊涂,送子娘娘施小计,壁霞宫便保留住。”

壁霞宫建成后,香火旺盛,灵气十足,谁家想生儿女,只要在寺庙忠诚祈祷一番,便会如意。

李王涧沟的传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得是大同县瓜园乡李王涧村的事,至今也不知传了多少辈了,但是,在人们的闲谈中,还一直传说着。

很早以前,李王涧村有个大财主叫吴万良,家有万贯财产,粮食堆积如山,在当时的大同府真是首屈一指的老财。

有一年夏天,久旱无雨,百倾良田处于“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的境况。当时四邻八乡的人都在李王涧村的龙王庙祷告乞雨,大财主吴万良也让长工们来这儿求神乞雨。那时长工们一合计,想耍笑吴万良,就把一只大母羊杀了来领生,一是气一气吴万良,二是想多吃可气坏了吴万良。吴万良说:“算啦算啦!咱们不求神乞雨了,天上的老龙王,地上的吴万良,你九年不下雨,我十年有余粮。”说完他领着长工们回了家。刚进家门,晴天一个霹雳,顿时乌云漫天翻滚,大雨倾盆而下,平地起水。吴万良一看不好,心想这可得罪了老龙王,于是他背

着账本上了一棵大树,他一边上树一边说:“好你个老龙王,你刮了我的房和地,刮不了我的账和契。”

话音未落,大水一涌而上,吴万良一看不好,只得把账本掏出来,扔一本账水下降一点,再扔一本,水再下降一点,他不扔了,水又立即上涨,他只好把账本全扔了,大水也全部退向了李王涧村西。很快无情的大水冲成了一条大沟,这就是现在的李王涧沟,也有人叫大西沟。

马蹄山的故事(一)

相传,很久以前,东坪村有个姓马的财主。财主有个女儿,虽长得一表人才,但是心眼却很坏。马财主佃户中有个叫龙才的小伙子,生性老实憨厚。一天,龙才在山上打柴,捡到碗大一个蛋。人们看后,都说是龙蛋,谁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话传到马小姐那里,她一心想要得到龙蛋,以求长生不老。遂指使马财主要回龙蛋。第二天,

马财主叫龙才到家,说想看看龙蛋,龙才憨厚,把龙蛋取来交给马财主。马财主拿着端详了一阵说:“龙才,这蛋是在我的山上捡到的,理应归我。不过我是讲理人,不会白要你的,给你个凤凰蛋换了吧。”龙才心想,这马财主是得罪不起的,我拿上也没大用处,就答应了。

龙才把凤凰蛋拿回去池了,几天后,发现自己肚子难受,找郎中医治。郎中看后说,“你肚子里有一条不知名的虫子,张得很快,我治不了。”没过几天龙才真死了。人们把他草草掩埋。

龙才死后不久,马家小姐很快就把龙蛋吃了。谁知竟惹下了大祸,天上真龙下凡索要龙蛋。得知被马小姐吃掉了,顿生怒火,龙尾一摆,大口一张,暴雨倾盆,一个响雷,把马小姐给劈了。她出殡那天,只见一匹火红的千里马驮着一条巨龙,在山上奔腾,顷刻间山上的树木着火,方圆几十里照的通明,大火整整烧了一夜。从此百草茂盛的山坡变成一片灰烬。山顶上磨盘大的马蹄印至今清晰可见。因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马蹄山

马蹄山的传说(二)

很久以前,东坪村北面的山上树木葱茏,花草丰茂,彩蝶纷飞,百鸟吟唱,真乃人间仙境。原因是高高的山上,有一个温泉,终年热气蒸腾,不冷不热,附近的人们时常上山洗浴,不仅可以消暑解乏,而且还能医治百病。

东坪村有一个姓武的土财主,心眼歹毒,一心想把这个温泉据为己有。先是把山头霸占在自己的名下,不让老百姓去洗浴。后是在四周围上栏杆,连各种牲畜动物也不让去喝水。每天自己泡在温泉里洗来洗去,以求长生不老。这件不仅气坏了附近百姓,也激怒了上天神灵。一天,一匹天马路过此处,正想下去喝水,被武财主臭骂了一顿。天马一起之下,扬起蹄子,狠劲一创,把姓武的老财蹄进温泉湖底,谁知用力过猛,山头顺着东南方向壑开一个口子,把一泓清水全流了出去,从此这里草木枯死,百鸟飞尽,变成了一座秃山。人们远远看去,山头活生生一个马蹄印。因此,后人就把这座山叫成马蹄山。

阁老山的传说

阁老山原名栲栳山。山下住着一个渴望功名的穷秀才。一天夜里,他在梦中遇见了一位美丽的仙女,两情相悦,山盟海誓,仙女对秀才说:“山坡上有块青石板,你要是愿意娶我,就在那里盖几间房子,男耕女织,岂不美哉!”秀才也向往这种田园生活,可想到自己的身世,十年寒窗,还没有弄得一官半职,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仙女仿佛猜透了他的心思,说:“你我结为夫妻,保你官至阁老。”

秀才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就答应了。仙女叮嘱道:“你万万不可掀动那块石板,那是我的命啊。”

梦醒后,秀才急忙爬上山坡,发现那里果然有块青石板,他想自己真是时来运转了,这里边肯定有什么金银财宝,于是将石板撬起,忽见一对美丽的白鸽腾空而起。秀才羞愧不已,触板身亡。为纪念这件事,后人将栲栳山更名鸽落山,又因有阁老一说,人们便又改为阁老山。、

昊天寺的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中原有一个叫慧聪的和尚,以云游天下为快事,足迹踏遍大河上下,长江南北。

一日,行至大同,当夜宿于城中一破旧寺庙,梦中佛祖降临,说:“城东五十里有一座山,那有便是你的家”。慧明的了佛谕,即刻启程太阳升至中天时,他以立足昊天山顶,视野之内碎石遍地,寸草不生,哪儿有“家”?于是盘禅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眼前忽然祥云朵朵,佛光普照,只见成群的白羊从山下漫上山来,有的驮着青砖,有的驮着古瓦,有的驮着水桶,有的驮着泥土,仿佛一支运送建筑材料的队伍,浩浩荡荡,上到山来,卸下东西,转瞬即逝。慧明知道这是佛祖助他,当下开始建庙,没几天一座寺院拔地而起,这便是昊天山上的昊天寺。

小和尚斗火龙

远古时代,昊天山一带湖光山色,树木葱茏,风景如画。但好景不长,大难豫将,一条火龙腾空而来,刹那间,漫天流火,草木皆枯,湖水干涸……

恰巧一个小和尚路径此地,看到火龙为非作歹,涂炭生灵,心中愤愤不平,决心为民除害。他扔出手中神奇的禅杖,将火龙击落,而后骑上火龙身,双手用力掐住龙颈,不让火龙有喘气之机,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火龙终于毙命,化为丘陵,小和尚也因饥渴而坐化。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昊天山上造了寺庙,取名昊天寺。

魁星阁的传说

乾隆年间,在阁老山的主峰上,建有一庙,名曰魁星老爷庙。寺庙不大,但十分灵验,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相传,乾隆初年,一得道高僧云游到此。看见阁老山村南一山平地突起,挺拔高耸,很有气魄,遂上山巡视。站在山顶,四下里一望,观得阁老山周围衣山皆星也,南山层火,北山为水,东西两山一金一木,四星睡在土星之中,独事魁庙耳。如在此山上修一魁庙,正合五星聚魁之意,真乃太平之象,文明之兆也,日后定会砒佑衣生,人才辈出。

这件事被村人冯士衅、赵普等人知道了。于是召集村人,募化衣善,各捐已资,在南山之阳筑地选址,不数月而竣工,一座精巧灵秀,金碧辉煌的魁星阁耸立在南山之上。

为教育后代,记住家乡之壮美,地气之灵秀,继往开来,修德而读书,专门从南石山请去石匠,勤石纪念。说来也巧,自从魁星阁修成后,这里名儒岁出,周围村庄先后考中过许多举人和秀才,直到上世纪末,这里仍是文化之乡,人才立地。现如今,魁庙不知何处去,只留石碑在山上。

历史典故:白登之围

周士庄镇北面有座马铺山,历史上叫白登山。著名的白登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天,刘邦亲率30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叛乱。在铜[堤](今沁县一带)与韩王信展开激战,刘邦大获全胜,一直追至晋阳。韩王信逃奔匈奴,部将王喜被杀。之后曼丘臣、王黄收拾残兵败将重整旗鼓,屯兵广武至晋阳一线,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收复晋阳、离石等六城,一直追至娄烦地区。汉军由于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思想。匈奴故意把精兵隐蔽起来,而把老弱残兵摆在阵前,以示溃败的样子,引诱汉军中其埋伏。

为摸清虚实,汉军派刺探几次往返阵前,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残,便信以为真。刘邦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没有识破匈奴的计谋,盲目带领大军北上。汉军刚刚过了勾注(今雁门关),正碰上从匈奴出使回来的娄敬。娄(刘)敬对匈奴的布阵心存疑虑,提醒刘邦不要贸然进兵。他说:“两国打仗,都要炫耀自己的实力,今只见羸瘠老弱,必然有埋伏,我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此时刘邦求胜心切,根本听不进娄敬的劝告,反而将其痛骂一顿,囚禁在广武。接着,刘邦带领骑兵快速前进,也不等步兵赶上,到达白登山时,冒顿单于突然以四十万骑兵将其围住。匈奴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西面全是白色马队,东面是一色青龙马,北面是一色的乌骊马,南面一片赤黄马,阵势威严,于是恶战开始,战斗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也没有突围出去。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寒冷,又遇大雪,汉军士兵冻掉手指者就有十之二三。有首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可见这次战争多么艰苦!

最后刘邦采用陈平密计,重贿阏氏,才得以解围。究竟是何密计?有人说,陈平让画家画了一张美女像,派人送于阏氏,并说,汉王要把这个美女献给冒顿,以作为解围的条件。阏氏害怕冒顿得到美女后自己失宠,就对单于说:“两主不能相困,我听说汉王亦有神灵保护,长期围困,久战不决,终不是办法。即使我们占领了这个地方,也非我久留之地,不如及早撤围。”单于听从阏氏的劝说,首先撤围。另外,冒顿与韩王信部将王黄、赵利约定,共同在白登合击汉军,见他们迟迟未到,加上汉军的援军即将到达,害怕腹背受敌,准备撤军,正好当时天气起了大雾,没法交战,冒顿主动让开包围圈的一角,刘邦乘着大雾,率军撤出重围,进入平城。冒顿也带领大军撤退而归。

周士庄镇北面有座马铺山,历史上叫白登山。著名的白登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天,刘邦亲率30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叛乱。在铜[堤](今沁县一带)与韩王信展开激战,刘邦大获全胜,一直追至晋阳。韩王信逃奔匈奴,部将王喜被杀。之后曼丘臣、王黄收拾残兵败将重整旗鼓,屯兵广武至晋阳一线,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收复晋阳、离石等六城,一直追至娄烦地区。汉军由于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思想。匈奴故意把精兵隐蔽起来,而把老弱残兵摆在阵前,以示溃败的样子,引诱汉军中其埋伏。

为摸清虚实,汉军派刺探几次往返阵前,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残,便信以为真。刘邦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没有识破匈奴的计谋,盲目带领大军北上。汉军刚刚过了勾注(今雁门关),正碰上从匈奴出使回来的娄敬。娄(刘)敬对匈奴的布阵心存疑虑,提醒刘邦不要贸然进兵。他说:“两国打仗,都要炫耀自己的实力,今只见羸瘠老弱,必然有埋伏,我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此时刘邦求胜心切,根本听不进娄敬的劝告,反而将其痛骂一顿,囚禁在广武。接着,刘邦带领骑兵快速前进,也不等步兵赶上,到达白登山时,冒顿单于突然以四十万骑兵将其围住。匈奴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西面全是白色马队,东面是一色青龙马,北面是一色的乌骊马,南面一片赤黄马,阵势威严,于是恶战开始,战斗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也没有突围出去。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寒冷,又遇大雪,汉军士兵冻掉手指者就有十之二三。有首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可见这次战争多么艰苦!

最后刘邦采用陈平密计,重贿阏氏,才得以解围。究竟是何密计?有人说,陈平让画家画了一张美女像,派人送于阏氏,并说,汉王要把这个美女献给冒顿,以作为解围的条件。阏氏害怕冒顿得到美女后自己失宠,就对单于说:“两主不能相困,我听说汉王亦有神灵保护,长期围困,久战不决,终不是办法。即使我们占领了这个地方,也非我久留之地,不如及早撤围。”单于听从阏氏的劝说,首先撤围。另外,冒顿与韩

王信部将王黄、赵利约定,共同在白登合击汉军,见他们迟迟未到,加上汉军的援军即将到达,害怕腹背受敌,准备撤军,正好当时天气起了大雾,没法交战,冒顿主动让开包围圈的一角,刘邦乘着大雾,率军撤出重围,进入平城。冒顿也带领大军撤退而归。

冯良春告御状

冯良春,阁老山人,秀才出生。乾隆年间,冯良春进京告御状的事儿,震惊朝野。 阁老山村(原名栲栳山)土地贫瘠,水源奇缺、十年九旱。庄户人辛苦一年到头来是食不果腹,常为无米下锅而发愁。

有一年,朝廷户部尚书到大同府巡视,路经栲栳山一带,恰巧又是个旱年。时值盛夏,滴雨未落,大片庄稼被旱死,百姓吞糠咽菜,凄苦难当。户部大人见此情景,立马起草奏章一份,禀送皇上,乾隆阅罢,大发慈悲,玉笔一挥,传下圣旨,赦免栲栳山周围30里当年的劳役、粮税。当地百姓欢欣鼓舞,感谢皇上圣恩,体衅民情。

然而大同府粮房置皇上圣旨与不顾,又来催粮收税。谁家不交,官差就拳脚相加,百姓万般无奈,只好把刚打下的一点点粮食拿出来,全村凑了200口袋,连夜运往城里。

冯良春得知此事,拿出早先抄好的皇上圣旨,前往大同府衙告状。进得府衙,禀明状况,要求府台为民做主。谁知哪府台派衙役夺过圣旨,撕成碎片,一顿打后把冯良春轰出衙门。

冯良春回村后,众乡亲听完他的诉说,人人义愤填膺。力推冯良春起草诉状联名上告。冯良春怀揣了些糠团,连同被撕碎的圣旨,一齐包好踏上了进京告御状的行程,乡亲们挥泪为他送行。冯良春日夜兼程,费尽周折,进了京城,将状子递上。在刑部大堂之上,冯良春毫无惧色,把天旱无雨,粮食欠收,皇上开恩免税,大同府衙上下串通一气催粮逼命,撕毁圣旨的情况尽述一遍。刑部立即差人到大同府明察暗访,落实情况,不日返回京城,并将大同府台等官员缉拿归案,当场革职法办,命大同府粮房将强征的粮食如数退还百姓。

冯良春告御状总算打赢了官司。从那时起,,大同府粮房再也不敢刁难百姓了。栲栳山村年年完粮。从此,大同地区留下了一句民谣:“栲栳山完粮——估够了”。 慈禧太后过聚乐堡

光绪二十六年,慈禧为躲避八国联军的攻打,遂带一班人马仓流出逃,西引避难。农历八月初八下午,路径聚乐堡,借宿村东路北一深宅大院。

因为一路已成惊弓之鸟,所以进堡后特别吩咐手下不准扰民,以防不测。谁知太监张天顺为了讨好慈禧,暗令聚乐驿的行营弄些山珍野菜,让太后换换胃口。行营官哪敢不听,逼着村民们上山采集。这一来晚餐时便有了山蘑、木耳、香草、黄花等野菜佳肴。再加上本地特产绿豆面条,慈禧刚吃了几口,感觉味道不错,正要大嚼大咽,忽听外面人声嘈杂,赶忙打发下人查问。原来,堡内的几个后生上山采摘野菜时摔断了腿,是来讨要医药费的。慈禧一怒之下,当即斩了张天顺,人们这才退去。第二天一早,慈禧不敢久留,吩咐立即启程,于当天午后到达大同城

舆梁碑的传说

周士庄镇四十里铺村,有一块四百年前的石碑,石碑底座分三层,第一层为浮雕菊花,第二层为裙带倒伏,第三层为并蒂双莲。石碑上首书为:“蜀小子元吉存吉施造”,尾题为“万历庚戌年五月吉日日督日守备吴世禄立”,碑文只有一尺见方的两个楷书大

字:“舆梁”。历经四百年(1610年立),石碑字迹清楚、保存完好。过往行人,驻足观瞻,生发无限思想和敬意。

早年,四十里铺村是一条通京大道。村东有一道梁,叫舆梁坡,坡下有一条沟叫舆梁沟,行上车车过往十分难走,每逢夏季,山洪暴发,经常冲毁道路,阻塞交通。

村中有个60多岁的梁姓人家,生一个独生儿子,一家三口开一个小店,养一辆大车,小日子过的挺踏实。梁老汉的儿子,敦厚老实,吃苦耐劳,二十那年,娶过新婚妻子,没几天,就赶着马车给店里拉草料。这一天在回家途中,正好赶上了一场大雨,在下舆梁坡时,因道路湿滑,连车带人翻入沟中,当场毙命。

丈夫毙命,二老年迈,新媳妇决意不再改嫁,伺候二老,撑立店面,挣钱修桥,为民造福。新媳妇强忍悲痛,早起晚睡,打扫店面,整理房间,烧水做饭,把个小店开的生意兴隆,红红火火。

过了十几年,二老相继去世,小寡妇继续经营小店,挣点钱全部做了善事,村中建庙宇、盖乐楼,小寡妇慷慨解囊,全力相助,谁家有个灾有个难病痛的,她便给花钱买药治病,谁家揭不开锅了,零时抓借点钱粮,她谁也不碰,总是让乡亲们满意而归。

人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尽管小寡妇这样善良,也免不了招些闻言碎语,社会上的一些无量子弟、不肖之徒,时常会找上门来寻衅滋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进来几个地皮无赖,想把小寡妇给侮辱了。幸好店里住着一班在村里唱戏的,有唱武生的四川的两个兄弟有些武功,把那几个无赖痛打一顿,小寡妇才免遭不测。

这件事发生后,小寡妇一下病倒了,临终时,他把唱戏的弟兄俩叫到跟前,拿出所有的积蓄,托付他俩为村东的舆梁沟修座桥,方便过往行人车辆。说时便撒手而去了。

这弟兄俩也的确挺讲义气,当下购置材料,寻找木匠,亲自组织施造,不久就将桥修好了。就在修成舆梁桥的这一天,大同的督工守备吴世禄去聚乐堡督查城墙修缮一事,路过这里,听了众人的诉说,十分感动,当下出钱,让石匠为这座桥立碑,以志对小寡妇行善积德的义举表示纪念。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四百年过去了,昔日的通京古道早被今天的柏油路取代了,然而,舆梁桥、舆梁碑以及小寡妇捐资修桥的故事仍然被人们传为美谈。

黑石崖的传说

紧靠桑干河北岸的黑石崖村,大如牛小如羊的黑石头到处都是,稍不留神就会被黑石头绊倒。据说,该村原本一马平川,名为案板村,土地平整,自流灌溉,乡亲们男耕女织,过着愉快的生活。后来桑干河洪水泛滥,危害民众,人们决定在河畔筑坝护堤,以防水患。可一时想不出良策,只好望天祈祷。他们的诚心感动了操蚊之神,遂派一童子前去助民筑堤。童子连夜从附近的渔儿涧石塘搬了一批玄武岩,并施展神法将其变成牛羊,自己走到案板村。

话说这案板村有位头不梳脸不洗的懒大嫂。恰好这天夜里童子赶着石牛石羊到案板村,嘈杂声惊动了雄鸡,遂引颈打鸣。鸡鸣数遍后,懒大嫂以为天已大亮,懒洋洋的爬起来去倒尿盆。出门一瞧,黑压压一群牛羊正往门前经过,她把盆中的尿顺手一扬,牛羊走动声嘎然停止。走进一瞧,全是黑石头,懒大嫂吓得缩回家里。早晨起床后,人们见状,大为不解。正好过一云游道人,就走就念着一首民谣:“扫帚响,粪堆长,要倒屎尿找地方,千万别学懒大嫂,端上尿盆到处扬,冲走了神仙,吓死了牛羊,从此黑石留街巷。”

生死树

桑干河南岸有个秦城村,村东有两棵合抱在一起的老杨树,人称生死树。相传很早以前,秦城村刘员外有一独生女儿名叫巧巧。年方二八,貌若天仙,远近闻名。离秦城村不远有个南坨村,村里有个青年叫刘三,家境虽贫,但知书达理,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年迈三十还未成家。一次偶然邂逅,两人一见钟情,暗定终身。

刘员外知道后,觉得门不当户不对,就请媒人帮忙找主。双圆村有个土财主贪色如命,早就对巧巧垂涎三尺,得知此事速派人去提亲。并邀刘员外吃酒,席间暗生诡计,仿刘三字迹草写一条:“巧妹,今晚天黑后,我在村南等你。”巧巧如约相赴,被黑影扑到,巧巧顿觉上当,遂奋力反抗,无奈一个弱女子那是土财主的对手。巧巧自知失身对不起刘三,再加上土财主的威胁恐吓,在父母的多次劝说下,只好嫁给土财主。人在曹营心在汉。巧巧思念刘三,多次逃跑被抓,屡遭打骂蹂躏,渐渐的便的心志零乱,呆头呆脑,为给她驱邪治病,土财主请来大仙,把她衣服脱光,用皮鞭打,直打得死去活来。刘三知道后,手提木棍前去救人。巧巧见到刘三,扑到怀里大哭不止,刘三见心爱的人披头散发,不成人样,心如刀绞,遂痛打土财主,背起巧妹直奔村外。不料土财主命大,醒来后急命家丁前去追赶。到了东黄崖,眼看就被追上了,万般无奈,刘三和巧巧相拥跳下崖底。第二天,老人们前去为他俩收尸时,发现半崖中两株拥抱的很紧的杨树。人们便把这两株长在一起的树叫做生死树。直到现在,每逢正月十五或二月二,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到树下烧纸、磕头、送灯,乞求爱神保佑。 饥饭甜如蜜

有一年夏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康熙皇帝微服私访,行至火山附近的巨乐村。时近中午,饥肠辘辘,康熙爷走进一户农家欲讨口饭吃。好心的农妇见是一个行路人张口讨饭,肯定是饥饿难忍,万般无奈。逐即把客人让进屋里,给了他两个糠窝窝头,一块咸菜。康熙爷狼吞虎咽,几下子就吃光了,好心的农妇又把仅剩的一个窝头也给了他,总算让行路之人填饱了肚子。康熙爷吃饱后,千恩万谢,说这饭又香又甜,我将没齿难忘。

回到京城,康熙皇帝老想着在巨乐村的糠窝头。遂让御厨反复试做,咋弄也不好吃,一气之下接连杀了好几个御厨。身边的公公递话给康熙说,“何不让那个老农妇来给您亲自再做一遍,好让御厨们学学。”于是康熙传旨到大同府,府衙亲自派人去接农妇,并说明来意。农妇一听,当时吓晕了过去。接到京城后康熙皇帝亲自召见,说清原尾。农妇对皇帝说:“康熙爷呀,不是我的手艺好啊,而是您饥饿难忍,这叫做饥饭甜如蜜,饱饭蜜不甜啊。”康熙这才恍然大悟。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