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对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思考 [1500字]

历史典故2019-03-02 04:28书业网

对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思考

渐行渐远的中国节

2006年,韩国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问韩国节日,国人愤慨。但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几日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经过我一位在加拿大的同学的亲身调查,我发现,中国人对自己节日仪式,甚至自己文化的重视程度岌岌可危。调查显示,和加拿大人相比,在个自十二个调查对象中,只有一个中国人认为自己的文化中“always”存在丧葬的特殊习俗,两个人认为自己的文化中有特殊的婚嫁仪式;而在加拿大的调查对象中,八人认为自己文化有丧葬的特殊习俗,所以人认为有婚嫁的特殊仪式。根据我的调查、阅读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今日中国传统节日的危机,并非洋文化的威胁和污染

今日在全球化大潮下,西方快餐式文化像快餐一样风靡全球。中国也越来越被打上洋节日的印记。隆冬方至,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商铺已经挂上圣诞老人,支起圣诞树,结着彩灯、年没过完,情人节的巧克力和玫瑰开始畅销、愚人节骗人、万圣节装鬼……中国年青潮人俨然已经被盲目崇拜所奴役。但这并不是洋节

日的错,根据医学,病毒入侵导致人生病,是因为人身体虚弱,阴阳失和。洋节日风靡一时是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心态功利,思想浮躁,空虚。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体,早在战国,赵国君武灵王胡服骑射,将外族的服饰引进中原,逐渐导致了历史上第一次的服装改革。在比如,汉代开辟丝绸之路,胡椒,苜蓿,宝马传入中国;后来唐代,在中国最鼎盛的时候,其实是接受外来文化最多的时候。因为没有一种文化能在不学习不吸收新元素的情况下生存、发展。有资料显示,在唐长安城,这座历史上第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里,有着8000名外国人,来自波斯,吐蕃,日本和高丽(这在交通十分落后的古代是很高程度的文化融合)。以及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实际是外族的统治,更是带来了给中国影响深远的外文化。而所有这一切,也使得华夏文明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并有着极强的包容力,任何外来文化都不能动摇其根基,扼杀起生命力。今日之外国节日文化,较之北朝魏孝文帝一统黄河流域的外族入侵政权,如九牛一毛。北魏政权,然而遇到文化问题上确如一杯热水倒入黄河,还是随了大流。依次可见,中国绝对有自信保存自己的文化,并从这种悠远的融合文化中得到大度包容的气

质。

2. 唯物论、无神论对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破坏

就节日本身而言,是为了庆祝,纪念,追悼,团聚而定下的特殊日子。一般是来自一个历史典故,一个文化历史背景,而约定俗成的。节日是让人思考的时候,感悟的时候,因而节日往往被当成一种文化的象征。

而今天的中国传统节日,我没看到除了吃一种特殊食物外的什么特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社为工作中心,人民以赚钱为目的,而单调的强调唯物主义,一切以物质为更本。于是信仰就不被强调,物欲得以理所当然的在一个唯物论的单一理论体系下理所当然的放肆。人们认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简言之就是认识了现实,并根据需要去满足。于是我们的节日就被简化成了所有商家的促销节,这样是为什么导致洋节日的风靡,为了自己物欲,我们做出了天价的礼盒月饼,年夜饭的满汉全席,元宵节挥金如土的烟火……似乎把一切物质的东西做到了极致,然后发现,人们只知道吃饺子,吃元宵,吃月饼,吃粽子……除此之外就是官商大佬们互相打点的阔绰契机。而没有多少商业价值的寒食,重阳逐渐被淡忘。

唯物论的反传统节日是因为唯物论与中国文化背道而驰,孔子曰“欲则立”不是唯物论;屈原力主抵抗强秦,失败而投江,是抵抗历史潮流,当然不是唯物论;至于为流亡的国君割股,后来却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愿受文公封赏的介子推与今日广东某市购婴而食的达官显贵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同样,司马迁著《史记》考的不是信仰唯物;建安文学的超脱风骨不是唯物;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不是唯物信仰者……相反,唯物论的信仰者从没有在中国文明的历史上标榜千秋。殊不知世界从不是有单一极端所控制的;从不是一种理论能概括的;也从只有一种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流氓与文明的排序。所谓的发展规律,只是两种或更多不同,对立的理论支持又制衡。离开彼此,都是邪说。像鸟的双翼,一个翅膀是是飞不了的。唯物论,错在一个“唯”字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政府实施“两手抓”政策。

关于无神论,是个更高的层面,他的对立是有神,听起来很迷信,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神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更是节日文化元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的神,并不是迷信,而是人心中对上善的笃信。这里的神也不是无神论解释的富有超凡能力的空想载体,更不是“君权神授”中被利用的政治工具。

“神”可以是任何值得敬仰的先人、前辈、佛祖或基督。是这些神,作为人的精神圣神,思想指导,名族图腾;是这些神的思想光辉在历史中给我们举起明灯;在无助时给予精神上的动力;在现实世界得意时保有一份精神家园朴实的虔诚。苏轼与佛印开玩笑,苏轼说佛印身穿袈裟,打坐念经像牛粪,佛印说苏东坡像一尊佛。心中信仰上善,看到的只有佛,有信仰着的内心是充实的。我们淡化了、忘掉了百花节、地藏节、翻经节、中元节……当人们对介子推不再信仰,不再崇拜,本来三天的寒食节简化为一天的清明节,寒食的习俗不在延续。当人们对自己上天的不在崇敬,重阳节就没人知道是那一天。

没有了对神明的敬重,人的身体就成了一句皮囊,思想是混乱的,意识是游离的,行为是无主的,有时转化为盲目的个人崇拜,或被灌输某政治观点,或被煽动,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沉痛的灾难和教训。

今天破除了个人崇拜,但经过唯物论和无神论两种反中国传统文化歪理邪说的摧残,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虚弱,并被认为是落后,腐朽,不科学的。当次时候,一些洋文化乘虚而入,使得思想空虚的当今一代浮躁的追求洋节日带来的物欲契机。

3. 中国现在节日有式无仪

因为以上两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节日的内涵。节日更像是假日。是长时间追求物质世界的充足而疲劳后的休息,端午节的粽子在各大超市小商铺的货架上,企业赞助的龙舟,舟身上印着广告;两个情人节都是玫瑰巧克力,一股脑的过;中秋节的礼盒月饼,年年爆出新高价。所有节日的气氛,传统,仪式都可以在商店里买到甚至连清明的纸钱都印刷精良。到过节还是陶不过物欲体系的干扰,没有人会在灯红酒绿的背后体会节日的内涵。一切花钱买个高兴,花钱买个高兴,花钱买个节日。打月饼的快乐,重阳的祈福,元夕的浪漫悄然逝去。

4. 中国人现在已经缺乏大国心态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大国,从铁骨铮铮、雍容大度的大汉王朝,到浪漫开放、国力强盛的大唐,以及后来七下南洋,却厚往薄来的大明舰队,无不体现着山高水长的大国之风……大国之大有容乃大,有度乃大,有德乃大。”——赵化勇。而当今,中国人的心明显变窄了。缺乏一种大国的气度,而变得狭隘,激进,自大。这使得传统节日文化也遭受着被淡忘,被简化,被侠义限定的威胁。比如现在

当街问人或上网搜索中国传统节日,有人会说出春节,清明,端午等等,但是却得不到藏族洛塞节、雪顿节;蒙古的白月、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等答案。当今中国已经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在中国漫长的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已经融为一体,我也没有搜“汉族传统文化节日”。而且今天就是汉族传统节日,也没几个人能知道修禊、春龙、百花、翻经、中元、地藏、腊八等节。只能说明,今天国人已丧失了大度、海纳、后己的气度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天人观、自然观,取而代之的是狭隘、自大、闭塞、无知。

5. 中国节日仪式停滞不前,渐行渐远

中国的传统节日仪式由于还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当今人更是认识浅薄。翻开节日发展的历史,很多节日的仪式都是由祭祀发展而来,在历史中有不断添加了新的含义和仪式。像端午节,由最初的纪念屈原到后来的纪念秋瑾。而如今的节日仪式已经久久停滞,反而在被物欲化,功利化,以式代仪,一点点取代着本来的面目。我们自己对待传统的态度的是发展的眼光,而是取利。世态功利,人心浮躁,思想空洞,才有了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少林寺,宁愿流亡海外的僧侣

信徒,大灾面前口出粗言的沈阳女,宁愿出丑作怪也要出名卖乖的“凤姐”。

我们传统节日的渐行渐远,我们的中华文明渐行渐远。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