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地名普查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2019-03-05 19:59书业网

篇一:地名普查培训计划

长兴县地名普查培训计划

地名办组织召开地名普查培训,召集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的地名普查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长兴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主持召开,公司派人从旁协助,并对参加地名普查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1.培训前期准备

1.1培训目的

通过地名普查培训,使参加地名普查的各乡镇人员了解此次地名普查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了解普查的方法,学会地名普查各类表格的填写及发放与回收工作,组织人员搜集地名信息,帮助专业普查人员进行地图实解和野外测量,各乡镇普查人员通过此次培训能够掌握地名普查要领。

1.2 培训时间

在地名普查组织发动阶段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分为一个工作日,具体时间可根据地名办具体情况而定。

1.3 培训地点

由地名办提供培训场地,并提供培训所需的设备,包括投影仪、音箱、麦克风、桌椅。

1.4 培训人员

公司专业人员对各乡镇、街道以及相关部门参与地名普查的成员代表(一般为1-2名)进行地名普查培训,到场后进行签到并留下联系方式,同时领取地名培训资料。

相关部门包括:交通局、水利局、建设局、民宗局、文广新局、

人事局、工商局、供电局、民政局、商旅局、人民银行、教育局、卫生局等

1.5培训方式

1) 现场讲解,结合ppt文档,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参与地名

普查培训人员更好更快地了解整个地名普查的内容。

2)现场答疑,参与普查人员对地名普查有任何疑问或不解,

可在讲解完后向专业人员提出问题,公司人员进行现场答

疑。

1.6 培训主要内容

1) 地名普查的目的与意义

2) 地名目录的核对

3) 地(转 载 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名普查各类表格的填写(地名登记表)

4) 地名资料的收集、填写、上报

5) 多媒体文件采集方法及存放规则

6) 地图实解

1.7 培训材料

1)部门、乡镇和街道签到表,签到时留下联系方式。

2)地名普查信息登录表通用填表说明

3)多媒体文件采集方法及存放规则

4)各类地名信息登记表(提供电子文档)

5)属于各部门、乡镇和街道的地名目录

6)地名普查工作小组联系方式,包括专门的工作电话、专门的QQ

工作群、邮箱、传真等。

2.培训过程

2.1领导讲话(介绍当地概况、地名普查范围、目的、内容等)

2.1.1当地的简介:

长兴县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

与该省安吉县、湖州市吴兴区、和安徽省广德县、江苏的宜兴市接壤。北纬30°43″- 30°11″,东经119°33″- 120°06″之间,曾荣获全国统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城市管理统合治理先进县、浙江省双拥模范县、浙江省小康县、浙江省教育强县、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

2.1.2地名普查范围

长兴县地名普查涉及全境,总调查面积约2321平方公里,共有行政区域名称、非行政区域名称等11大类近7000多条地名资料需要调查,并将资料录入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规定的样式表中。

(一)行政区域(镇、街道)名称;

(二)非行政区域(矿区、农、林、渔区、工业区、开发区、市场、口岸、地片、区片)名称;

(三)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社区)名称;

(四)居民点(居民住宅区、自然村、安置点)名称;

(五)交通运输设施(铁路、公路、道路、街巷、汽车站、火车站、航空港、停车场、桥梁、隧道)名称;

(六)水利、电力设施[池塘、水库、蓄(泻)洪区、水渠、渡槽、堤坝、发电站]名称;

(七)纪念地与风景点(寺庙、教堂、公园、风景区、纪念地、遗址、文物保护点)名称;

(八)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大型企业);

(九)建筑物[房屋(有地名意义的房屋以及大型建筑物、建筑群和15层以上高层建筑物)、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名称;

(十)陆地水系(河流、湖泊、三角洲、河岛、湖岛、井、泉、矶)名称;

(十一)陆地地形[盆地、丘陵、山脉、山峰、峡谷(坑)、山岗(背)、沼泽、森林、洞穴]名称;

2.1.3地名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此次长兴县地名普查需要对全市进行全面调查核实普查范围内的地名、行政区划等基本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民政地名数据库。

地名作为人民群众最常使用的空间地理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类型结构复杂、空间性强、动态变化大等特点,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相当的变动性。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距离第一次普查已有30年得时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地名不断出现,地名信息的总量在不断增大;而且,总有一些地名因为种种原因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逐步增多,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新生地名大量涌现,旧有地名变更频繁。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交往、交流、出行活动也大大增加,这些因素都使社会对地名信息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依托计算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地名信息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共管理对地名信息服务需求最灵敏、最有效的形式,也是现代化地名管理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地名普查要与地名法规要求紧密结合,通过普查,充实完善我县的地名数据库、地名

储备库、老地名保护库和消亡地名资料库。全面提升我市地名管理和地名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

2.2地名普查过程介绍

2.2.1总体介绍地名普查的过程(结合ppt,进行同步讲解)

2.2.2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需配合的工作介绍

2.2.2.1地名目录核实

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对于下发的地名目录进行核对,各乡镇、街道根据各自所管辖的范围,对下发地名目录进行审核与修改,查漏补缺,然后将完整的地名目录上交。

2.2.2.2资料收集、填写

根据整理好的地名目录,查找相关资料,包括对地名普查、地名补查与资料更新的成果,历年地名命名更名文件和资料、地名志、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图、文物考古资料、党政机关和各专业部门的文件、统计资料、勘界协议及附图等与地名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下发表格中已经填写的内容进行核实或修改,还未填写的补充完整,不确定的信息进行确认,重新查找到的资料相应得制作表格填写。

篇二:汝城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培训资料

汝城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培训资料

一、地名普查方法步骤

(一)地名普查的方式方法

地名普查的方法就是指在地名普查过程中为达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效果所采取的办法与手段。各地要结合本地地名管理工作实际和地名普查工作条件,按照便捷、节俭、安全、高效的原则,选择恰当的地名普查方式方法。总结地名普查试点的经验,从普查的组织方式来看,主要有政府组织实施、购买社会服务、政府组织实施与购买社会服务相结合3种方式;从普查的组织方式来看,可采取以条为主、以块为主、条块并重3种方式;从普查的推进方式来看,可采取先行试点分步推进和整体同步推进2种方式。

(二)地名普查的工作步骤

本次地名普查共分三个阶段实施,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验收与转化利用阶段。为做好各阶段的工作衔接,有序推进工作开展,一般应按照下列步骤实施:

1.制定方案。全面及时地部署地名普查工作任务、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规范地名普查技术标准,是做好地名普查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务院《通知》要求,及时做好地名普查工作任务的部署,成立地名普查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地名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根据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地名普查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部门任务、细化工作环节、明确部门职责,适时报上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各级地名普查办要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以

下简称《工作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普查工作技术指标与要求,建立统一的普查工作质量标准体系。

2.培训人员。开展地名普查业务培训,是提高各级普查工作队伍业务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重要保证,各地要注重做好普查骨干和普查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国务院地名普查办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级地名普查办)成员的培训工作;省级地名普查办负责地区(市、自治州、盟)及县(市、区)地名普查骨干的培训工作;市县级地名普查办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基层普查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业务培训,强化提高各级普查工作队伍的业务技能。

3.收集资料。收集地名普查资料目的是为填写地名属性和图形信息、制作地名调查目录打基础。主要收集两大类相关资料:一类是有关地名属性和图形信息的书刊、地图,主要包括已经公开出版有关地名的图、录、典、志和其他记载或反映地名渊源的书刊,以及第一次地名普查和地名补征的成果档案资料,重点围绕地名名称的由来与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述等属性人人组织资料收集;另一类是地名主管部门和其他专业部门工作中建立的有关地名命名更名、地名标志设?的档案资料,以及本级国家地名和区划书库管理系统录入的区划地名信息。各级地名普查办要对收集的地名属性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尤其是对变化了的内容要进行相应更新并加以认证,确保符合地名属性信息的现势性要求,为填写地名登记表格奠定确凿无语的信息数据基础。同时,利用搜集掌握的地名信息资料,制作地名调查目录,初步掌握地名

数量底数,并按地名类别或所在乡级行政区域进行分类,便于分发至普查单位、普查员进行地名调查和信息核对。

4.实地踏勘。实地踏勘是开展地名调查的重要途径,目的是掌握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及相关属性信息。组织实地踏勘,通常采取分组方式进行,每组2-3人,分区域对列入调查目录的地名逐个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和核实地名的属性信息内容,测定地理实体范围或定位点的地理坐标,填写地名调查登记表,一并采集未列入调查目录的新生地名的名称及其属性信息。同时,采集地名和地名标志影像资料,将地名名称和位?的变化情况标记到普查工作草图上。

5.标准化处理地名。对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是规范命名更名、推动使用标准地名的重要手段。地名普查中地名标准化处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现行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私自命名或使用洋地名、怪地名等非标准地名的,依法履行命名程序或进行更名;二是对地名的用字和读音进行审定,对使用不规范汉字、地名用字不统一的依法进行更名或地名用字审定,对使用费标准读音的进行读音审定;三是对不使用标准地名的情况进行纠正。

6.设?地名标志。地名标志是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和位?等相关信息、为社会公众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齐全、完备、标准的城乡地名标志是深入推进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也是地普查的任务之一。在地名普查过程中,各地应当按照《地名 标志》(GB17733-2008)国家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地名标志设?情况和现实需要,科学、合理、规范建设地名标志服务体系,设?缺失的地名标志,更换损毁的或非标准

的地名标志,并逐个填写地名标志登记表、采集地名标志多媒体信息。

7.建立数据库。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包含地名、区划和界线信息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也是开展地名普查的基本应用平台。在地名普查过程中,做好数据库建设应遵循下列步骤:一是组织数据审核。对地名调查所获取的地名属性信息、图形信息、地名标志信息以及地名标准化处理信息,县级地名普查办应当组织办公室工作人员对上述数据进行审核,重点是完善确实的信息项目,修正错误的信息内容,添加新生的地名信息,确保次啊及到的地名信息齐全、准确、现势。二是录入地属性信息。将通过审核的地名属性信息,、地名标志信息和地名标准化处理信息录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三是修校电子矢量地图。根据地名调查获取的地理实体坐标和标绘 的普查工作图,修校、添加或删除电子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并正确选择地名的图上符号和定位点;四是建立图库连接关系。利用数据库平台的“图库匹配”功能,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主义对数据库录入的的信息与图上标注的地名建立连接关系,实现图库匹配。

8.制作成果。完成地名数据库建设后,即可开展地名普查成果的形成和制作工作,为组织地名普查成果验收、建立地名普查档案、上报地名普查成果做好准备。制作成果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形成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图表。普查成果图表主要由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成果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成果图、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统计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标志登记表组成。上述图、表均可通过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系统分类形成和逐

一打印,在打印的图、表上签字和盖章,形成完整、规范的地名普查成果图表;二是数字化处理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对各类地名普查成果图表、在地名普查工作中形成和产生文件资料进行电子扫描或照相,形成地名普查数字化档案资料;三是起草相关文书。完成地名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和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的起草,为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总结、实施地名普查成果验收和汇总上报地名普查成果做好准备。

9.验收。地名普查验收由国务院地名普查办负责组织,各省级地名普查办负责本行政区域验收工作的具体实施。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地名普查成验收通常按照县级地名普查办自查→地级地名普查办核查→省级地名普查办验收→国务院地名普查办抽检的顺序进行。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审核合格后,结合工作总体情况,出具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意见;省级以上组织成果验收时应当在地名普查成果验收登记表上逐级填写验收意见。为确保地名普查质量,国务院地名普查办设立由有关地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监理组,对普查工作进行质量监理。各地是否设立监理组,可视情而定。

10.成果审定。各省级地名普查办全面完成省域内各县(市、区)地名普查成果验收工作后,以省级政区为单位将地名普查成果集中上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审定。

11.上报归档。普查成果经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省、地级地名普查办应当督导县级地名普查办根据审定意见,进一步整改和完善地名普查成果数据,直至形成齐全完善、准确现势、标准规范的地名普查成果。县级以上地名普查办按

篇三:天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培训资料之三

天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培训资料之三

地名标准化、审音定字及地名文化保护

授课人 胡昌珊

天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印

2014年11月21日

地名标准化、审音定字及地名文化保护

天水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 胡昌珊 科长

(2014年11月21日)

第一章 地名标准化

第一节 地名标准化概念、内容

一、地名概念

(一)《地名学概论》:“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词。简单地说,地名是人们赋予个体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

(二)地名“五要素”:全面正确地认识地名的要素,是推进地名标准化、实现地名管理数字化的前提。一般地,地名具有音、形、义、位、类5个基本要素。在这里,我从地名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出发,我认为一个完整而又确切的地名必须具有音、形、义、位、类5 个基本要素。

1.音指地名的发音,包括母语发音及其他语言转译后的发音;

2.形指地名书写形式,包括地名的母语书写形式、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拼写及其他文字的转写形式,也包括早期地名的图

画、图形符号;

3.义指地名的含义,不仅包括地名命名之初的含义,即所谓命名义,也包括经后人转用后的含义;

4.位指地名的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包括方位和空间范围;

5.类指地名的地理实体的类别、性质。

地名的五要素也可以表示为发音、书写、含义、空间、类别。

(三)标准地名: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

标准地名包括标准的地名书写形式和读音。非罗马字母地名的标准书写形式包括本国文字的标准书写和罗马字母的标准拼写。中国作为使用非罗马字母文字的国家,用汉语拼音字母按照标准读音拼写中国地名的方案已经联合国批准为国际标准。标准地名一般应由专名、通名两部分组成。

二、地名标准化概念、内容

因地名具有生活功能、交往功能、信息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地名传播、应用广泛,关注地名状态的意识增强,地名地位上升,地名成为全世界现代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成为交往、交流提供基础保障。所以,1967年召开第一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正式拉开了全世界“地名标准化”工作的序幕会议,决定采用罗马字母拼写的单一形式作为国际标准。凡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要使用统一符号,并进行系统的对译,非罗马字母国家,确定一种国际公认的

罗马字母书写形式。

(一)地名标准化。联合国第一届地名标准化会议赋予地名国家标准化的定义是:用本国官方语言或其他语言统一地名的书写形式并固定下来。概念的三个要点:

1.确定的标准:一是语言文字法与地名管理法规为标准;二是标准只能有一个,不能多个。

2.统一规范书写:所有地名都按统一要求规范书写,任何人不应自作自划,任何单位不应自行其是。

3.固定下来:一旦确定就要定格下来,保持稳定。

(二)地名标准化内容

1.国家地名标准化:一个地名的文字书写(汉字书写、少数文字书写、罗马字母拼写———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要符合正字、正音的规定;地名含义健康;命名、更名履行法定的批准手续;译名要符合国家制定的规范化要求,并按标准音(无标准音的按通用音)进行译写。简单的说是正字、正音、正义、正序、正译。具体有以下主要内容:

对有地无名且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

对一地多名、一名多写、或在一定范围内重名的地理实体,须确定一个标准名称。

对罔顾传统、刻意崇洋的不规范地名,予以更名和纠正。 对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的问题,依据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对地名罗马字母拼写不准确不规范的,按照有关拼写规则予以纠正。

对带有区域性或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名专用字和地名专读音,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进行审音定字。

2.国际地名标准化:要求各国在国家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协议,规定国际通用的地名书写形式(罗马字母拼写)。

(三)地名标准化的依据

1.《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的地名命名原则

(1)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

(2)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3)全国范围内的县、市以上名称,一个县、市内的乡、镇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道名称,一个乡内的村庄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4)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

(5)避免使用生僻字。

2.《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的地名更名的原则

(1)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