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提高推进发展和改革的能力

党会发言2018-04-17 13:20书业网

精选范文:提高推进发展和改革的能力(共2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的客观规律性揭示,又是执政实践的长期探索性过程,始终表现为具体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因地制宜,拓宽视野、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推进我省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本质特点和要求,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思考,有重点地选择努力方向,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此,我们要科学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长期性、整体性、实践性,立足于全省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以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为主线,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推进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提高推进发展改革工作的五种能力。宏观思维、善谋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谋划全局的能力,就是指洞察全局、思考全局、指导全局、配合全局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谋划全局,要坚持宏观思维,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规律,抓住关键。要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上,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善于把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全国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预测研究、当好参谋的能力。作为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谋部,当好参谋是我们的主要职责。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采取应对措施,做到见之于未萌,止之于未起,防之于未然。要当好参谋,关键是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超前研究分析,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综合协调、统筹兼顾的能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八八战略”的必然选择。提高执政能力,就要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和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全局调控和利益协调,有效地整合社会的组织、体制、机制和观念,正确反映和兼顾各地各种利益,构建社会均衡发展的格局,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和谐发展。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能力。随着我省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出现很多难题。真正检验执政能力的,不是一般性的难题,而是反映在对重大难题的破解上。要推进改革,就要加强重大改革问题的超前研究,做好相关理论储备,加大对重要改革事项的探索实验,及时把握来自基层和群众的各种有价值的实践创造,并对其推广和完善提出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同时,积极组织试点,积累经验,扎实推进。谋划指导、精于操作的能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既是我们谋划指导的结合点,也是是否精通操作的试金石。精于操作,就是要投身于发展改革的具体实践,从操作层面切实把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因而我们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观念,切实把精力放在求实效上,加强具体工作中的谋划指导。善于根据浙江省情,借鉴和吸收各地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上级精神变为可操作性措施,转化为具体行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和不断完善推进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五种能力,才能真正建设一支“勤学习、善思考、精操作”的干部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推进我省发展和改革的能力提供可靠保障 [提高推进发展和改革的能力(共2篇)]

篇一:提高推进发展和改革的能力

提高推进发展和改革的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的客观规律性揭示,又是执政实践的长期探索性过程,始终表现为具体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因地制宜,拓宽视野、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推进我省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本质特点和要求,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思考,有重点地选择努力方向,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此,我们要科学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长期性、整体性、实践性,立足于全省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以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为主线,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推进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提高推进发展改革工作的五种能力。宏观思维、善谋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谋划全局的能力,就是指洞察全局、思考全局、指导全局、配合全局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谋划全局,要坚持宏观思维,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规律,抓住关键。要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上,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善于把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全国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预测研究、当好参谋的能力。作为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谋部,当好参谋是我们的主要职责。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采取应对措施,做到见之于未萌,止之于未起,防之于未然。要当好参谋,关键是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超前研究分析,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综合协调、统筹兼顾的能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八八战略”的必然选择。提高执政能力,就要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和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全局调控和利益协调,有效地整合社会的组织、体制、机制和观念,正确反映和兼顾各地各种利益,构建社会均衡发展的格局,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和谐发展。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能力。随着我省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必然会产生

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出现很多难题。真正检验执政能力的,不是一般性的难题,而是反映在对重大难题的破解上。要推进改革,就要加强重大改革问题的超前研究,做好相关理论储备,加大对重要改革事项的探索实验,及时把握来自基层和群众的各种有价值的实践创造,并对其推广和完善提出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同时,积极组织试点,积累经验,扎实推进。谋划指导、精于操作的能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既是我们谋划指[提高推进发展和改革的能力(共2篇)]导的结合点,也是是否精通操作的试金石。精于操作,就是要投身于发展改革的具体实践,从操作层面切实把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因而我们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观念,切实把精力放在求实效上,加强具体工作中的谋划指导。善于根据浙江省情,借鉴和吸收各地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上级精神变为可操作性措施,转化为具体行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和不断完善推进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五种能力,才能真正建设一支“勤学习、善思考、精操作”的干部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推进我省发展和改革的能力提供可靠保障

篇二:提高统筹能力推进跨越发展

提高统筹能力 推进跨越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城乡,促协调发展;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四个重在又把重在统筹放到突出位置,指出要统筹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长远与近期等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由此可见,统筹协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对指导基层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构成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实践中看,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要结合本地实际,立足“三个突出”,坚持“三化”互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立足“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本地特色。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缺乏特色就缺少竞争力。因此,在县域经济的定位上,要[提高推进发展和改革的能力(共2篇)]从县情出发,立足于传统产业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走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夏邑县近几年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产业集群逐步壮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保持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突出长远。县域经济发展强调的是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道路。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资源,甚至损

害群众利益为代价的思想,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上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支撑点。要实现项目建设的大发展就要大力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夏邑今年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件的龙头,尤其是把招引三亿元以上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力争实现大工业项目的突破,年内至少引进3亿元以上大项目2个,力争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坚持“三化”互动,是指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三方面相互推动。

一、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大宗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壮大农业生产基地。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农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以工业化为主导。围绕工业经济的提速增效,把提高工业比重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优先目标,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努力培育创新型企业。近年来,夏邑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求效益,配件铸造、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加快,已同国际接轨,实现产品订单一半以上出口创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三是以城镇化为支撑。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必须用统筹发展的理念和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要着力改善供水、供电、供气、文娱场所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完善城镇配套功能。不断发展壮大有产业基础的中心镇和专业村,充分发挥其对广大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夏邑县近几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连续争得了国家级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三块金字招牌,成为全省唯一实现“三城同创”的县城,对提升夏邑知名度、扩大夏邑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化”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必然会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