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观《京武传奇》有感(900字)作文

五年级作文2019-03-19 00:44书业网

精选作文:观《京武传奇》有感(900字)作文

  

  星期四的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的西五楼,观看了电影——《京武传奇》。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来到了北平(指现在的北京),打着买古董的幌子,想从我国盗取大量文物的系列故事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最令我感动:中野小姐亲眼看见袁志勇杀死了她的丈夫,十分愤怒,拿起枪正准备对袁志勇开枪时,袁志勇悲伤地说:你杀了我吧,不过我也死而无憾,我只不过为国家做了我该做的事。中野小姐听了,并没有开枪,她把枪口对着自己,只听砰的一声,中野小姐倒在了血泊中。袁志勇见了,连忙跑上去,抱起中野小姐就往医院跑。在路上,中野小姐无力地睁开了眼睛,说:我不恨你杀死了我的父亲和丈夫,我只恨这场战争,只恨这场战争!话刚说完,就昏过去了。这时,一声吼叫打破了这死一般寂静的天空。

  我只恨这场战争,只恨这场战争!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着。

  是啊,我也憎恨战争,它就是一个恶魔!在伊拉克战争中,有多少人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虽然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但还有许多恐怖分子侵入他们的国家,伤害那些无辜的人们。只要有枪林弹雨,兵荒马乱的战争,就会有无数可怜的人无家可归,无数无辜的人失去宝贵的生命!最近日本购岛事件又引起了轩然大波,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钓鱼岛争端悬而未决,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各国密切关注钓鱼岛争端的动向,呼吁中日和平解决争端。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儿子,让妻子不再失去丈夫,让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人们渴望和平,但又离不开战争。

  今年暑假,举世瞩目的伦敦奥运会召开了。在这个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和平之战。这种战争表面异常激烈,其实充满了友谊与和平。在这里没有隆隆的枪炮声,没有无助的哭喊声,没有触目惊心的鲜血,有的是鲜花,是掌声,是友谊!我多么希望,全世界能用奥林匹克这种和平之战来代替硝烟弥漫的战争。

  今天,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深切记住沉痛的历史,远离战争,不要战争,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携手制止战争,我们的家园才能飘荡欢乐的笑声!

    五年级:被雪遗忘的冬天

篇一:观《南京!南京!》有感

观《南京!南京!》有感

黑白色调的电影开场,天空阴霾,显得压抑而忧伤。南京城遍地狼藉,犹如废墟一般,一张明信片出现,写着一些苍白的文字,诉说着沉痛的历史。

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大量的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根本无意抵抗,麻木呆滞的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一起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没有人离去,直至被俘。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透胸膛的前一刻齐声呐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中国是坚韧的,中国人的抵抗从来没有停。

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不是主旋律。画面中,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日本兵在大街上呼喊道:“支那兵!支那兵!”,而教堂里是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双手,当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女孩在看到他周围的同胞,他的亲人,他的叔叔阿姨都举起手来时,她做了人生

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会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弃。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不见一滴鲜血,但却处处有锥心的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另外,“活着,比死更艰难吧?”角川的这句话深刻富有含义。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避免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放走小豆子,开枪自杀。我知道陆川想用角川来完成对侵略者的人性还原,证明他们的痛苦和悔过。但南京大屠杀中的三十万冤魂,整个抗战中死去的三千五百万英雄,不是一句悔过,一颗子弹就可以弥补的。每个人都会犯错,有些错误可以被原谅,有些则永远不能。正如南京这倒深深的伤疤,会永远留在中国心头,永远滴血。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们应该着眼于现在了,不要太固执于过去,难道要我们背着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整日缅怀那无数的冤魂,整日垂头丧气,或是义愤填膺,看个日本人就揍一顿,说什么伤害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其实不是的,乐观的思想已经根植到了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乐观是好的,关键我们的问题是乐观过度了,失去了对危机的意识,总觉得战争还没有爆发,地球还没有毁灭。我想说的是,我们有理由乐观的去奋斗,乐观的从失败中站起来,乐观的去生活,但是我们不能乐观的贪图安逸,任何一片安逸之土都是通过搏斗换来的,如果我们放弃了搏斗的意识,最后我们将再次无一片安逸之地。说来说去,居安思危,几千年来,历史一直在给我们上着这一堂又一堂的课,然而我们却不喜欢长记性。

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勿忘国耻,理性爱国!是现代社会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

篇二:观《长征》有感

观《长征》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的电影,以前总听大人们说长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

么回事,看完后才明白了长征有多么感人、多么伟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

军进行了战略转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壮举——两万五千里长征。

整个长征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匮乏,

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国民党部队的拦截追击,但是红军战士排除万难,在

毛主席的带领下勇敢的浴血奋战,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爬雪山过草地,走了两年

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延安,取得了胜利。在整个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

是“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

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

在了草地上。

由于没有粮食,只好找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作为粮食。

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许多红军战士让更多的人

好活下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过草地的过程中,掉队的红军把年轻的战士和儿童先送去追赶大部队,

伤病员和老同志在后面走,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正是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帮

助的精神,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少炮弹,也无论多么少的食物和多么恶劣的天

气,这一切都无法阻挡红军的步伐··· ···

看完《长征》后,知道革命先烈们为了贫苦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如今我们生活在

他们为我们创造下的和平年代,我们只有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长大

后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篇三:观《1942》有感

观《1942》有感

最近有幸在学校的关爱下欣赏了一部关于灾难的影片,对此有所感触,洋洋洒洒,不知所谓,也许是几句牢骚,也许是几许心情的流露,也许也就是也许!

如果说李安以一种带有魔幻色彩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关于人类的心灵史,电影《2012》以3D版的包装将人们带到一个末日。那么,冯小刚类似纪实手法的《一九四二》将观众们带回过去,带回那段最不堪回首的往事,有人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灵性的电影。

从片名上看,《一九四二》年似乎在我们的记忆中并无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就如同冯小刚在开篇赘述的一样,也许存在世人记忆深处的,有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却独独不记得在那一年严冬的河南,饿殍遍野,有300万人饿死。如今的人们,似乎很难因为饥寒交迫而因此与电影产生共鸣。在舒适的电影院,大家吹着空调吃着爆米花,有些浮躁的落座,欣赏自己的先人“逃荒”的悲惨经历,能有多少感悟不得而知。

看了《1942》,真的很震撼,内心有几许的感触,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深刻的片子了。影片结束时,感觉自己的情绪很复杂,悲伤、痛苦、同情、无奈好像都不能准确的描述这个情绪,我说不上来,更像是一种慈悲。我也不愿意去太多的思考这个情绪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心里在流着泪。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觉得这部片子能够打动自己,但也在说,可能很多人会不觉得好看。我也在整理着自己,到底被什么打动了,绝对不只是影片拍得很真实。我在看的过程中,会去自然的对比现在的生活,比起生活在解放前的中国,真的犹如天堂一般。觉得自己太幸福,也感谢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但越往后面看,我确越多的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的中国去掉经济高速发展光鲜的外衣后,其实骨子里面的东西,跟1942年居然没有两样时,我不仅打了个寒颤。我脑子里开始浮现出那位外国记者反复问道的一个问题:“怎么会这样?”

一九四二年的河南,中日军队在此陷入胶着状态,大面积的蝗虫和旱灾使得夏秋两季绝收。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最后的出路就是贩人,年轻的闺女媳妇通常被买去周家口等地的窑子。电影中,徐帆饰演的花枝在失去丈夫后,为了孩子能够有一口吃的,在于男人一夜夫妻之后又将自己买了出去,临走之时,她对仅处了一天的丈夫说:“你来,我的裤子囫囵(完整)一些,咱俩脱下换一下吧。”男人听罢,默默无语,只能无能为力的目送马车离去。

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即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军队、官僚和城市。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年在河南发生的旱灾,一千多万人流离失所,三百多万人死亡,这到底是怎么导致的?大自然的无情?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的昏庸?日本侵略者的残忍?灾民们的愚昧?还是其他什么?

我们看到在影片中,蒋介石为了集中人财物力抗日而放弃援助重灾之下的河

南;大当家为了自保,宁愿看着村民挨饿也不开仓放粮救济乡亲;河南省长亲往重庆为民请命,但面对公务缠身的蒋介石时,确不忍再为领导添堵;大当家女儿难忍饥饿,最终主动求父亲把自己卖到妓院……故事情节演绎得是如此的真实,而剧中的每一个角色的行为仿佛都能被作为观众的我们所理解。换位思考一下,若是我们自己处在那样的环境当中,我们会选择放弃万贯家财开仓济民吗?我们会选择顶住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放弃跟日军会战,用大量军粮救民于水火吗?我们会冒着失去丢官去爵的风险冒死进谏吗?我们会宁可饿死也要守住贞节吗?当今的国人,乃至全人类,试问有多少人又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呢?我想一定是极少的一部分人吧。这代表了什么?悲剧还会再次上演!这个悲剧甚至是全人类范围内的悲剧!

似乎《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电影从头到位都在挑战着广电审核的底线,讲述了一个民族在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状态,政府漠视灾情、外省拒收灾民、 日本人轰炸灾民、国民军抢杀灾民、灾民抢杀灾民,这种状态让人感到寒冷,感到绝望,人性的阴暗被暴露无余,电影在后期,日本人放粮想要收买灾民来对抗国民 政府,虽然河南省委主席说没有人反抗,属于造谣,但我们都懂的,迫于电影审核,无法表达,那个时候的人们,眼里只有生与死、饱与饿,哪有什么对与错、敌与国。

影片留给我们一个问题,到底为什么会饿死300万人? 是政府官场由来已久的积习,所以放任了灾情的加剧?还是同日本交战为国民政府增加了难度?还是因为军队高层谎报人头,超需军粮,以权谋私造成的?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也许只是也许,也许还会继续,林林总总的众生像,不仅让我想起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难到这就是民族的孽根性?生活还要继续,社会还要前进,难道也许仅仅是难道吧!愿我辈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前进!

篇四:观《后天》有感

观《后天》有感

在小的时候,我记得我们那里有一种长尾巴的鸟是特别的常见,同时我也是清楚的记得有一天我们发现地上有那种鸟的死鸟,一开始也没感到什么,不过后来那种鸟的死尸是越来越多了,也不记得到底经过了多少时间,反正是我们那里那种鸟已经是早一绝迹了。那时我们还小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那时我也没有去想那是什么原因,但是随着自己的学历的增加,现在是知道了,那是因为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这只是是我身边的一个使我印象很深的事例,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事例还可能是很多的,并且那只是在我们那里我想在别的地方也不知道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多少,但我们共所周知的也是我们常说的就是我们的河流的污染的问题,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地球在改变,地球偷偷的在改变,地球偷偷~偷偷地~在改变~

而今天我又看到了关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的影片《后天》,我有一次想起这个实在是令人不想看到的问题。《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各国,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河期的科幻故事。影片讲述了当地球进入

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

烟消云散,整个种族的灭绝就在“前天”。生存在地球上不过几百万年的人类,却为了自己的享受和发展,所谓的文明进化史中灭亡了无数的大自然生灵物种。无休无止的人类,能躲得过大自然的轮回吗?地球,不会饶恕人类的。

看,后天真的来了。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