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易地搬迁接收x

接收函2019-03-19 20:22书业网

篇一:易地搬迁申请书

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申请人(户主),性别 ,民族,年龄(岁),现家庭住址: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属于规划拟搬迁范围(贫困户、非贫困户)。现有人口人,劳动力 人,现有住房面积 平方米,结构为(框架、砖混、砖木、土坯)。承包土地 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 亩。

本人自愿申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安置去向自愿选择在 省(市、区) 市(州)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社区)组,自愿选择 (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零星建房、农村购房、集镇购房、县城购房、县外购房、市外购房、省外购房)方式进行安置,申请安置房屋面积 平方米,并遵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有关规定及管理,履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书约定的相关事项,积极配合县、乡(镇)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 1 -

家庭成员信息

搬迁户主(签名并盖手印):迁出地政府分管领导意见(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迁出地乡(镇)长意见(签字盖章):迁出地书记意见(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 2 -

篇二:2014易地搬迁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项目名称

通辽市奈曼旗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1.2项目主管单位

通辽市奈曼旗发展和改革局

1.3编制依据

(1)《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05]第41号令)

(2)《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字[2000]18号)

(3)《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

(4)《内蒙古自治区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内发改赈字[2006]2237号);

(5)《关于实施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移民试点工程的意见》(内政发[2001]57号)

(6)自治区、通辽市有关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文件

(7)《奈曼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奈曼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2011—2015)》

(8)有关行业的规程、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

1.4建设地点

固日班花苏木南查干淖尔嘎查、永兴嘎查南嘎鲁尺小组;沙日浩来镇黑泡子村

朝北沟组;扎哈塔拉村北小户和西小户。

1.5建设规模及内容

共搬迁169户983口人。建住房9113平方米,庭院水源井169眼,人畜饮水3处,开发基本农田1875亩,架设低压线路9公里,安装变压器7台,修建道路7公里。

1.6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368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5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78万元。

1.7建设年限

2014—2015年

1.8工程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改善169户983口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项目区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875亩,年增产粮食66万公斤,年增加收入132万元,人均增收1300元。

第二章 迁出区概况及搬迁的必要性

2

.1奈曼旗概况

奈曼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县之一,位于通辽市西南部,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北票市接壤,西与赤峰市敖汉旗、翁牛特旗毗邻,东与库伦旗交界,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旗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万亩。地貌主要特征为“南山、中沙、北平原”,山区占总面积的20%,沙区占总面积的60%,其余为平原地区。全旗辖13个苏木镇场,355个嘎查村,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的70%。

奈曼旗属国家级贫困旗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通过全旗各族人民多年艰苦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果。201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5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2.4亿元、66.4亿元和44.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6.8:49.7:33.5。财政收入完成4.9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430元,农牧民纯收入达到5650元,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到广大群众。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特色、高效种养业长足发展。 2011年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25亿斤,西瓜、红干椒、葵花、水稻、千斤谷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培育形成了“曼沙”西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围绕国道111线、大阜线、大库线三条轴线,集中精力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带,总面积达到7.8万亩;以养殖小区为重点,突出发展模式化养殖,养殖小区(场)建成104处。

工业支撑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形成了园区集聚项目、项目拉动产业、产业促动经济的发展格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水利、道路及电力等基础建

设,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就业增加,收入增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由于受气候变迁、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使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沙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山区、沙区的贫困群众已失去了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无电、无水、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文教卫生医疗条件落后、偏远闭塞的沙区、盐碱区、河道两岸易涝滞洪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丘陵浅山区。依靠传统的帮扶措施使这部分人就地脱贫不但成本高,也很难奏效。要从根本上使其尽快脱贫致富,唯一途径就是从改善其生存条件和生产条件入手,有计划地把他们搬迁至生产生活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开发新的致富项目,从而实现迁出区绿起来,迁入区富起来的目标。

2.2易地搬迁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

2.2.1易地搬迁的必要性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自治区政府实施的四项为民工程之一,也是我旗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奈曼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旗县。为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推进扶贫攻坚进程,自2001年国家开始在奈曼旗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地区由于所处位置特殊性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目前,全旗仍有10万人口尚未稳定脱贫。

此次拟搬迁的四个村民组是奈曼旗重点扶持的贫困村,针对四个村民组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高效种养业,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达到共同脱贫致富的目的,对于全旗扶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将发挥有效的促进和典型引路作用,同时为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2.2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的优势条件

1、移民户搬迁欲望强烈。拟建项目区之一的八仙筒镇扎哈塔拉村处于低洼内涝区,伏雨较大时经常出现居民房屋冲毁现象,威胁人畜生命安全,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靠天吃饭,生产力水平极低。近两年附近哈日塘小组移民搬迁的顺利实施,让其看到迁出困境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也打消了种种顾虑,更加增加了他们搬迁的欲望。固日班花苏木南查干淖尔嘎查和永兴嘎查南嘎鲁尺小组居住区土壤贫瘠,且广种薄收,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交通十分不便,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极差。走出困境,摆脱贫穷,是他们梦寐以求、渴望已久的事,听到移民搬迁的消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的积极配合,将使移民搬迁能得以顺利进行。近几年移民搬迁的顺利实施,让迁出困境的群众尝到了甜头,也打消了种种顾虑,更加增加了他们搬迁的欲望。

2、具有一定的安置条件。近年来新村屯建设均按高标准设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完善。基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建成,新增和扩大了土地面积,为解决移民户的口粮田奠定了基础。同时小集镇和工贸小区建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移民搬迁的领地,为移民户开僻了新的就业门路。

2.3迁出区基本情况

(一)固日班花苏木南查干淖尔嘎查位于苏木政府所在地南16公里处的沙沼区,全村共47户、277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部为沙区低产田,土地贫瘠。到现在为方,该村砖房仅有6户,其余全部为土坯房。2011年人均占有粮食1100公斤,人均牲畜5头(只),人均纯收入为1800元,是奈曼旗重点扶持的贫困村之

一。村址所在地为典型的沙沼区,土地沙化严重,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春秋多风季节,风过后村屯道路全部被沙子掩埋,只有靠畜力才能出行。沙区腹地恶劣条件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只有从生态脆弱区搬迁出来,才能逐步摆脱贫

篇三: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泾川县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甘肃泾川·2008】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平凉市泾川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2、建设单位:泾川县高平镇人民政府

3、项目性质:贫困搬迁

4、建设期限:2011年9月——2013年8月

5、搬迁与安?方式:整社搬迁本村内就近集中安?。

6、搬迁规模:拟搬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115户503人。

7、建设规模:本项目设一个安?区,新建住宅115户,户均建筑面积67.68平方米,新建人饮工程1处,埋设供水管道6.15公里;新建道路一条2.1公里;架设0.4KV低压线路3.2公里,安装变压器1 台,户表工程115户;新建果园230亩,改造果园230亩;迁出区生态恢复92亩,安?区绿化23亩。

8、项目投资:项目总投73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5.2万元,农电工程18.44万元,道路工程16.76万元,产业开发工程25万元,住宅工程637.6万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10万元,其他费用12万元。

9、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3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51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万元,自筹537万元。

二、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县部分地区农村住宅处在自然环境差、地质环境恶劣的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为了确保这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仅靠政府“输血式”救济只能是治表不治本,无法使当地群众尽快过

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高平镇是我县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之一。大寺坳村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迁出区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均住在黑梁河流域的沟壑边缘地带,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山地面积较多,受交通运输不畅等因素制约,产业结构单一,无主导产业,群众生活困难,人口连年下降,2008年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严重制约着高平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的贫穷落后面貌,为人民群众创造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引导群众实现小康,国家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既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因此,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对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加快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2、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好、引导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加

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群众共同富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能够使当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自己赖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为群众提供新的生存空间,创造新的发展环境;能够更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增强发展高效农业的适应性;能够品种单一、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现状,便于迁出区群众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能够发展多种经营,扩宽致富增收渠道,加快致富步伐;能够为移民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贫困地区人民的全面发展。

3、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灾后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居民住宅大部分在侵蚀残塬地带,房屋以土木结构依坡建设,窑洞依山开挖。易地扶贫开发试点工程拟对部分群众搬迁安?到生存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从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4、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探索和实践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思想,突出整体扶贫效益,对移民实行集中连片安?,统一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凸显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变救济式单纯“输血”为开发式综合“造血”,可提高国家扶贫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有利于调动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近年来,泾川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新建了移民农宅,配套了水、点、路及产业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

改善,为全县贫困山区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搬迁探索出了新路子,提供了新模式。

(三)易地搬迁的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04]112号)的颁发为易地搬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2、资源可行性。大寺坳村坳心社安?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为易地搬迁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证。

3、产业可行性。依托安?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的优质果品产业,利用产业优势,能够引领和带动广大搬迁群众尽快建设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三、项目县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与陕西省长武县接壤,南邻灵台县,西接崆峒区、崇信县,北靠甘肃西峰、镇原、宁县等区县。

2、行政区划。全县有15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476个自然村。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里。全县有汉、回、蒙、藏、苗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全县有6个乡(镇)102个村被省上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村。

3、气候。泾川县地处内陆,系大陆性气候,属泾、渭河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日照为2315.4小时,

日照百分率52%。≥0℃的日照时数为1769.6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6%。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532.32千焦/每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210.9千焦/平方厘米,热量较丰富,农作物一年一熟。全县年平均气温10℃,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3℃,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4℃,气温年较差为27.4℃。多年平均无霜期174天,最长为208天,最短为148天;年平均降雨量553.4mm,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全年降水量约3/5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量为327.1mm,占全年降水量的59.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冰雹等。

4、水文。地表水:泾川县境内地表水系为黄河三级支流——泾河水系。泾河、?I河、黑河、红河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6.938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量为0.761亿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11%,其余为过境水。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出现于地表以下500米以内,浅层水出现于地表以下150米以内,水质宜于人畜饮用和农业灌溉。合计地表水和地下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0.76亿立方米。

5、土地资源。泾川县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呈山、川、塬三大类型。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403.9平方公里,折合211.4万亩,现有耕地80.9万亩,林地69.6万亩,草地19.8万亩。

6、种植业资源。(1)粮食作物:全县粮食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历来以冬小麦为主,约占粮田面积的60%,其次是玉米,占20%左右,高粱占10%左右,谷类占6%左右。(2)油料作物:以菜籽、胡麻为主,其次是荏籽、芝麻等,一般作零星种植。(3)饲草及绿肥作物:以苜蓿为主。(4)野生牧草:有狗尾草、地毯草、冰草、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