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神仙居导游,李

导游词2019-03-26 17:04书业网

篇一:仙居概况导游词

仙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早在4000-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据考古发现,下汤新石器遗址与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遗址相比毫不逊色,相继显露了中华早期文明曙光。据下汤遗址考证,距今6-7千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西部的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在东晋穆帝永和3年,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五代后唐于成五年,因治理盂溪水患乐安县改名永安县。人们以此希望永保平安。仙居建县于公元347年,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赵恒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命名为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立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境内有距今约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下汤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仙居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全县总面积为199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7镇1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72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6.1万,常住人口36.77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185人/平方公里。汉族约占99%,土著少数民族有畲族等。 仙居山川叠翠,风光旖旎,以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文化史迹遍布全境。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现有省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26处,现已收藏文物器件2000多件。有朱熹讲学过的桐江书院;还有高迁古民居及宋窑遗址等。宋张君房的《云笈签》天宫地府图中,把括苍洞、麻姑洞、丹霞洞分别列为道家第十洞天、第二十八小洞天、第十福地。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兴建的石头禅院(今名大兴寺)为台州第一个寺院,寺外有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晋代摩崖石刻“佛”字。历代人才辈出,唐代著名诗人项斯,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历代流传逢人“说项”经典佳话。宋代名臣吴芾敢直谏秦桧卖国专权,遭贬后,著《湖山集》被收于《四库全书》。元代著名鉴藏家柯九思,深得元文宗赏识,在元代艺术史和鉴藏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吴时来敢直谏严嵩,颇有政声。晚唐有著名诗人项斯;宋代食用菌专家陈仁玉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菌谱》;为世界最早的食用菌专著。元代大画家奎章阁监书博士柯九思善诗文、工书画,时人称为“三绝”;现代出了玻璃雕花大师吴子熊、书法家徐子久等。 仙居长期的民间文化活动,如卷地龙、长板龙、跳跳马、叠罗汉,以及各类民歌小调久传不衰。近年挖掘、整修、创新的有:长板龙灯、“退弹虾”、长旗灯、水口山卷地龙、五狮挪球,参加台州市民间艺术大赛获金奖、银奖殊荣;仙居无骨针刺花灯,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并被专家们称为“中华瑰宝”、“中华第一灯”。2000年6月文化部授牌仙居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有填补中国东南空白、具有重大考究价值的春秋时期广度古越族文字和汉代朱溪岩画;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照明路灯——石柱灯;有至今尚未破译的国内八大奇文之一的蝌蚪文;皤滩古镇更是一个罕见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致,保存完整,有“江南第一古镇”、“华东第一古街(龙型)”、“中国唐宋元明清时代的民俗民居活标本”之称。景星风景区于2002年9月14日对外开放。总投资3000多万元开发的景星岩风景区2002年5月17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仙居城西27公里处,总而积27.3平方公里,海拔742米,与神仙居景区相邻。景星岩整座山体南北长而东西狭,首尾昂起,象一艘巨型的大轮船停泊于此,两台高速电梯将您直送景区鬼斧神功的奇峰峭壁,使得仙台鹿颈亭、响铃岩、神龟探月等景点更加维妙维肖,绮丽如画的翠竹秀林构成了这里奇特景观。景星岩景区不仅自然景观秀丽,同时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及灿烂的历史文化,唐代以来就有宏大的净居寺,全国罕见的和尚圆寂塔,集日月星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读书堂等名胜古迹源远流长。开发后的景星岩建有全世界高山上最长的望月长廊(2廊5廊8廊米),典雅幽静的望月楼、梦月楼、奔月楼(客房),古色古香的醉月楼(餐厅),另有诗意的休闲中心,风情无限的颂月场(娱乐),景星岩景区是旅游、休闲、度假、会议的最佳去处。

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

高速电梯:登景星岩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乘观光电梯直达山顶;二是步行从十八盘上山。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乘电梯上山。这台高速观光电梯从竖井式的山洞中起降,下半部隐入洞中,上半部凌空突现,只需要45秒就可将您送达128米高的山坡。当您登上山顶,古人那

"可上九天揽月"的情思梦想即可缩短时空距离,星移斗转,定能激起您的美好遐思。这座海拔742米的山体,横空出世、鹤立众山,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流纹岩地貌特征,历来就是仙居著名的旅游胜地。"景星望月",人们登高赏月如遇晴朗天际,但见皓月当空,横卧苍穹,旁有铜镜般似的映月池将天上明月倒映水面,山风吹来,碧波轻泛涟漪,水天一色,令人吧为观止,从古到今一直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赏月。 飞马迎客:山顶到了,下了电梯,先来欣赏远景,站在望月长廊的一侧,远眺对面山势,只见一匹展翅欲飞的骏马正向我们奔来,这就是景星岩作景之一的"飞马迎客",对各位的到来,这匹马正扑腾着双翅,表示热忱的欢迎。游客们我们景星岩风景名胜区建设完工,正式迎客是在二00二年九月十四日,这一年是家历壬午年,即十二生肖中马年,于是"飞马迎客"就有了双重意义。神仙洞:神奇的神仙洞:冬天天山顶其它地方冰天雪地,洞口却温暖异常,无半点霜冰。距洞口几百米外就看见热风洞口热气腾腾、烟雾弥漫。有人说是神仙在下面烧饭,只是水蒸气常年往上升,不妨伸手感受一下,带点仙气回去。

百兽共鸣:那边绵险峻的群山恰似各类神兽在仰天长啸,这一景称之为"百兽共鸣"。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神兽中有昂首回望的万年龟;有展翅欲气的雄鹰;有一对情意绵绵的鸳鸯;有展开翅膀奔驰的天马等等。

梦月楼:对面有一小山丘,形状宛如寺院里的和尚们敲击的木鱼,于是人们便把它称为"木鱼山"。净居寺大雄宝殿的东侧是梦月楼,晚上住在那里,祖先和神灵托梦,据传十分灵验,想圆梦的人晚上住这里定能梦想成真。

净居寺:景星岩不仅是读书胜地,更是佛门净地,参加完读书堂,请大家向东前进数百步,去参拜一下"净居寺"、"胡公庙"遗迹。站在这里看,以净居寺为中心,周围山峰,东西两侧是扶手,南是靠背山,北面是平台和木钱山。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这恰是皇帝坐过的金交椅,净居寺正好座落在这金交椅的腹心,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故唐宋以来,寺院香火十分旺盛,求签问卦更是非常灵验。这座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就是净居寺的主建筑大雄宝殿,中间这尊佛像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答摩·悉达多,29岁时深感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舍弃王室生活,出家修行。经过六年苦修,35岁时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子弟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两侧的塑像分别是佛祖十大弟子中的其中二位,年长的是释迦牟尼的第四个弟子摩诃迦叶,他是"头陀第一"即苦修行修得最好的,是"苦"象征。年青的是释迦牟尼第9个弟子阿难陀,他是"头陀第一",即记忆力最好,同时他也是欢喜、庄喜、无染的代表。有诗赞美阿难陀说:"面如净满月,眼若春莲华,能令人心服,见者大欢喜。"也就是说:信徒们有各种美好的愿望,都要多多参拜阿难陀了。周围便是我们熟悉的十八罗汉,是根据玄奘所译《法住记》中所说的,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前往人间普济众生,加上降龙和伏虎罗汉,合称十八罗汉。

?望亭:这里地势高峻,三面旷远,下临绝壁,站此处,是否会产生一种"脚下起祥云,到此处应带几份仙气,眼前望而却步大地坐定后遂生一片激情"的感受呢?的确我们极目远眺,方圆十平方公里的村镇、湖泊、溪流一览无余,天气晴朗的时刻,还隐约可见25公里外仙居县城的龙皇山顶电视塔及塔山的福应塔,真是:极目神州若大乾坤撑半壁,荡胸填海无风月边倚一亭。鸟瞰山脚那个下塘村,我们看到的是明清古民居,它由众多的四合院一座连着一座相互联结在一起,下雨天从一个门进去可以走遍所有的房子而不淋一滴雨,我们从上往下看,那多像一个迷宫,匠心独运,令人赞叹!现在让我们极目遥望对面的山顶,像不像雕塑大师精心制作的艺术长廊,那千年神龟、飞马迎客、鸳鸯戏水、雄鹰展翅、状元书卷、笔架峰??精雅别致,惟妙惟肖,多像到了举世罕见的艺术宝库。其它景点:永安溪漂流河段总行程7.68公里,以仙居土产的特制竹筏作为工具。“小小竹排溪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永安溪漂流配置歌手导游,为全国漂流首创,被媒体誉为“竹筏上的刘三姐”。皤滩古镇:经

过了千年的风云,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居,以及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皤滩文化底蕴深厚,还有曾获得中国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针刺无骨花灯。该灯在唐朝时即被送选皇宫作为宫灯,仙居也因此于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仙居原始森林:即仙居淡竹俞坑自然保护区。俞坑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4.5%,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60科、649属、1440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树种有7种,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衫,二级保护的有长叶榧、香果树、毛红椿等;珍稀植物有入角莲、短萼黄莲、厚朴、刺叶栎、青钱柳、浙江楠等。共有脊椎动物25目、64科、260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4种,有26种鸟类、9类兽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区内阔叶林是目前括苍山系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被专家誉为浙江省罕见的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仙居八景:东岭晓春(钟)、南峰眺艇、石龙霖雨、景星望月、水帘瀑布、麻姑积雪、锦凤冲霄和苍岭丹枫合称仙居八景。东岭晓春(钟)系晨景,景星望月为夜景;麻姑积雪为冬景,苍岭丹枫、景星望月为秋景,石龙霖雨、水帘瀑布属夏景,东岭晓春属春景。晨有晨色,夜有夜景,四时八节,各展风姿。“仙居八景”实是造物主给仙居大地的巧妙安排。仙居主要特产: 1、仙居三黄鸡:仙居三黄鸡又名仙居鸡,浙江省优良蛋用型鸡种之一。主产于仙居县。特征是,体形结实,体态匀称,小巧玲珑;羽毛紧密,尾羽高翘;颈细长,背平直,翅紧贴。性活泼,觅食力强,较早熟,产蛋多。经测定,最好个体年产蛋高达269枚。肉可食用,毛可综合利用。2、仙居杨梅:仙居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等特点。199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品尝后,亲笔题写了“仙梅”二字。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仙”牌仙居杨梅被评为“名牌产品”,不仅远销大江南北,还直闯俄罗斯等国际市场。为了不断提高仙居杨梅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县全面实施“杨梅梯度开发”工程,利用海拔高差来拉长杨梅的采收期。在低山、低丘上发展早熟的荸荠种杨梅,6月中旬就成熟上市,在中高山区发展东魁杨梅等晚熟品种,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将杨梅采收期延长到2个多月。经与上海、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究单位联合开发保鲜技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情况下,保鲜期延长10天以上。3、仙居蜜梨:“仙绿”牌仙居蜜梨产于风光秀丽、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浙江省仙居县。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是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最佳区域之一。 仙居蜜梨是从台湾引种的日本梨良种,果实外形美观、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经国家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1998年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银奖,1999年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4、仙居板栗:仙居板栗种植面积5余万亩,年产量500余吨,是当地山区农民的一大主要产业。仙居板栗以魁栗、毛板红及部分地方良种为主体,“仙绿”牌魁栗,1998年度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5、仙居猕猴桃:仙居为全省12个猕猴桃基地县之一。野生果品资源分布广泛,人工栽植始于1985年,主要品种有海沃特、阿里林和中华猕猴桃等。6、仙居黄花菜:产于浙江省仙居县。地处浙南丘陵山区,土壤以沙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其种植黄花菜已达300余年,传统优良品种为仙居花,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根系发达, 耐旱、耐瘠,适宜山地种植,具有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等特点。其植株粗甜而香,条形 粗壮,质量上乘。销于国内一些省市。仙居八大碗:仙居有着非常淳朴、地道的农家土菜系列比如:仙居大脸豆腐、蜜汁红薯、永安溪溪鱼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那久负盛名的“仙居八大碗”让人叹为食之。“八大碗”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搭配科学,口味纯正,是仙居百姓喜事、请客必用的传统大餐。传说古时八仙过海大战龙王之后,在回神仙居的路上,只见邻村皤滩鼓乐喧天、张灯结彩,遂降祥云去凑热闹,原来是村中首富吴员外嫁女,八仙当时兴起,一人做了一道好菜(即采荷莲子、湘子海参、钟离翻碗肉、国舅泡鲞、洞宾大鱼、铁拐

敲肉、仙姑肉皮泡、国老豆腐)以示庆贺。不久,仙居百姓都把吃饭用的四方桌改称为八仙桌,婚宴上都用上八仙的八样拿手菜,并尊称为八大碗。仙居传统“八大碗”历来是仙居民间招待宾朋的正统菜谱,它选料地道,制作讲究,排列严谨,适用广泛,文化渊源深远,是仙居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典。“八大碗”分上四碗和下四碗,上四碗分别为:莲子(或白扁豆)、海参(或肉参)、鱼胶即鱼瓢(或敲肉)、翻碗肉;下四碗分别为:笋(或茭白、笋干)、炒肉(即豆腐条炒肉丝或香菇)、羊肉(或墨鱼丝)、大杂烩(也称肠什即猪肚、猪肠等加豆腐:切成不规则形状)。具有仙居特色的泡鲞和肉皮泡在“八大碗”之外,菜肴上齐后用青菜洗口。八大碗的上菜很有讲究,因为是喜庆专用,首先上来的是莲子和海参,象征着连子边孙。其次刚是大鱼与翻碗肉,说的是大鱼大肉,联上前面两碗,则为年年有余。接下去四碗分别为泡鲞、敲敲肉、在脸豆腐和肉皮泡,分别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称仙居传统菜谱为“八大碗”,寓意吉祥,“八”在中国文化中为吉祥之数。中国的古典文化中以阴阳、五行、八卦为纲,从而在后天八卦中延生出第八卦为坤(≡≡),坤为地、为母、为牛、为众多,又加上“八”是偶数中的最大数,所以寓意出众多的吉祥之说。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塑造出具有多方代表的“八仙”,吃饭的桌称为“八仙桌”,正方形,边长三尺六

(鲁班尺)即1公尺,坐的四条凳长四尺(鲁班尺)称四尺凳,每方坐二人,共座八人,上一席菜“八大碗”,上十六至二十四个菜,民间统称“八大八细”。

篇二:景区导游词

天平山导游词

各位旅客,你们好? 我叫,热烈欢迎大家到天平山旅游观光!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解说,希望大家旅行愉快,玩得高兴。

天平山位于河南林州市区西8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林虑山八大胜景之一。天平山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林虑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起名叫天平山呢?传说有四个来源:一是说它山势峻极,上平于天;二是五代著名高僧从漪所说的“八凹九凸”,说高低很不平就是平,高可接天,低连深谷,就是天平,这自然有点饱含哲理了:三是说当年高欢据此兴兵称霸,取得胜利,定国号天平,他所在的山就叫成了天平山:第四个是现代著名红学家张之先生发现站在林州市北仰望这里的地形正好像个天平。天平山自然风光非常秀丽,历史上称为莲花佛国、桃源仙境,它六峰拱翠,像六个莲瓣拔地接天,二龙戏珠,昆阆溪和石窦泉两条溪水环绕着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天平寺,奇特雄拔。现代学者、地理学家陈传康把他定名为北雄风光最胜处,说它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太行山上,炫放着艳丽的光芒。北宋名相韩琦说它是“天下绝胜之境”,金国诗人、书画家王庭筠说它为“林虑之脊”,元朝道者司马德义说它是“天下危险之极处”,明朝兵科给时中张应登说这里“倘一夫之挡关,真万夫之莫敌”,清代学者潘耒说这里“玮怪神奇,神馋鬼划,不似人间风露矣”,当代学者陈传康说它“地貌雄奇,最具阳刚之美”。可以说,即是这一系列溢美之词也不能尽写天平之奇,也难全述天平之美。还是让我们在游览中领略它 “(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神仙居导游,李)山水真面目” 的雄姿吧。

我们面前望到的景区大门叫雹珠关,这雹珠关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想吞并潞洲节度使薛嵩,薛嵩有个叫红线的丫环从天平雹珠路一夜之间往返于山西的长治与河北的大名之间,从田承嗣的床头将其珍藏的金盒盗走,令田承嗣不敢妄动,当时此地守军于夜间见一黑点如一条线穿过,后来田承嗣就修了这一雹珠关。为什么叫雹珠呢?古人说原来天平山与山西无路可通,后来是鲁班的神力修通了这条路,使彰德府与潞安府呈直线距离,物资周转比别处快,能抢个好价钱,从这条路走赚钱(珠宝)如天上掉冰雹一样容易,所以起名叫叫雹珠路。

好了,到这里大家可以登上雄伟古关,欣赏古人煞费心机的防御设施,领略“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的虎威,也可以登上城头以巍峨如画的天平雄峰作背景摄影留念,永远保存对初次游览天平山的良好记忆。同时对景区大门“境、景、意”的格局进行简略的欣赏。

各位旅客,走在河谷的小径上,我们可真是返朴归真了,沿着古人攀越天平的小路,行走在林荫夹道、小桥流水中间,去品尝古人的风味。这里的巨石是过去被人们留恋称奇的倚空石遗址。这遗下的残石上还保留有明代人的刻石。清康熙二十五年的林县知县徐岱曾在这里刻碑题感,碑文是:“怪石岿然亘古存,欲寻太始问元真。一丝不挂云常满,四大无依体独尊。飞鸟啁(zhou)啾(jiu)鸣绝顶,怒涛澎湃漱孤根。平生颇抱元章癖,袍笏宁辞礼数频。”前面两水交接处直立的园石叫定水珠,也叫避水珠,传说它有调控水量的作用。天平山中共有三颗避水珠,这是第一颗。前面绿树交荫下的小潭是北宋徽宗时期当过宰相的张商英命名的钓池。

各位旅客,大家从这里向西北看,这山的立地柱天,这山的层峦叠嶂,这谷的清流素湍、浓荫碧翠,令人发出过多少惊叹,令人产生多少遐想,“林虑山的直立峭壁高耸挺拔,形成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巨型石屏障,其雄浑之势全国罕见,非泰岱可比,近观更觉大气浩荡,撼人心弦。天平山有美国大峡谷的气势,可作为海内外华人体会北雄风光的好去处,‘北雄风光最胜处。’”(陈传康语)。这里保存的明朝诗碑是曾任云南巡抚吴定在游天平山时所题,诗的内容描述的是天平山上的景象,但他把碑立到这里,也说明他对这谷口的喜爱。现代作家、《红楼梦新补》的作者张之先生在其著作里所描述的山野之景多以林虑山为背景,是他在十年动乱时期避开喧嚣的红尘,躲在这山树荫下苦心经营的补天之笔,他把这地方称做他的《慰

芹西庐》,是凝结了他的浓厚的情感的。

据史料记载,张商英在这里命名的景点有:钓台、步虚坛、朝元台、长者崖、醉仙崖、献花崖、水轩,加上原来就有的断金桥、照碧池、层云壁、吕公庙、将军山构成了山口风景区的大格局。由于以前的破坏极其严重,景区计划逐步恢复一些有价值的景点,但这里比较大的自然景观还是保存了原貌的,如层云壁、照碧池、将军山等。照碧池是林州古代官员们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修禊(洗浴饮酒)的场所,众所周知的大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写的修禊之事。更引人瞩目的当是这里的将军山,这座将军山须要到这个角度看才能看出眉目,你看下面是将军骑马身穿着甲胄面部呈紫红色,威风凛凛,他身后好像跟着千军万马大家看看他的照像,多么神气啊!这座山300多米吧,比乐山大佛还高。不仅如此,这个将军的年纪令人咋舌,已经两千五百五十多岁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周朝春秋时期晋国东阳地区的统帅赵胜。他是赵姓的第十六世先祖吧,和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个人。他是个很能干的人,他经营的中牟(不是黄河南的汉朝以后的中牟)富饶强盛,物阜民安,当地民众把这座山峰用他的名子作纪念,说明他很受民众欢迎。他死后百余年赵献侯以中牟作国都37年。以真人名子作纪念的山峰在全国来说赵胜可能是第一个。

旅客朋友们!前面的山谷叫做桃源谷,也叫磊瀑沟。这是一道约三公里长的风景线,这道山谷两边悬崖峭壁、林木苍翠,奇花异草、溪流如玉,绿潭如绒,十步一瀑,五步一潭,能不时给你一个惊喜,令你目不遐接。

这里河床南边有一个被凿过的石头,这就是传说的第二颗避水珠。这颗避水珠原来也是园的,后来,外国人来这里盗宝,在一天夜里,他们乘当地人没防范,偷偷地用铁钻凿开珠石,盗走了宝珠。你看,这里有着明显的凿过的痕迹。

这道谷之所以叫桃源谷,顾名思义,里面的桃树一定很多。事实也正是如此,吴定的诗句有“天路有人皆种树,春山无处不开花。”冯栋的诗句有“远近红桃蒸晓霞,”马卿的诗中有“道成骑鹤青云去,留得桃花与世看。”这三人都是明朝时的官宦,他们在这谷中休闲取乐、吟诗作文,建有吟诗台,设有诗廊碑林。

吟咏天平山的诗,据传最早的是东汉末年的曹丕,每逢曹操领兵出征,他作为太子留守邺京,经常到西山游优,拜访当时天平山有个著名的道士叫肖綦的,肖綦可能给他一些炼就的药丸给他服用,其中可能有用* *一类制成的可产生迷幻的药丸,这见于曹丕的《游仙诗》:“西山何其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又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胸臆生羽翼。轻举生风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

此后,北宋的名相韩琦和工部侍郎强至等也有描述天平山的诗,如韩琦的诗是:“天平高绝是家山,两治安阳欲到难。此日名郎真好事,直携佳客远同观。峰擎寺脚重霄近,雹起潭心六月寒。遥想醉吟昆阆里,乱飞珠玉出毫端。”

北宋哲宗年间,时任河北提刑使的张商英酷爱天平山,他不仅对修造景点有所建树,不仅自己写诗,还组织同僚好友乃至下属吟咏天平山。他的游天平山诗是:“洞天金阙天平作,层缠石崖寒玉削。突兀云生缥缈间,蓬松树大侵寥廓。苍鹿挨摧北斗魁,玄猿弄损南辰角。碑文压破石鳌头,琅?烂折玉兔脚。背岩松柏碧森森,向日杂花红灼灼。遮碍林虑半壁天,琢成云汉千里壑。官宰炉烧延寿香,避秦采得长生药。风物依稀紫府宫,岚光缭绕朱陵阁。巅峰浑似撞天枪,怪石落如奔涧镢。路转樵人目不迷,桃源仙子心不错。千形万状天平山,剖判元黄天地凿。”此时的天平山庙宇宏伟、景观秀丽、高僧迭见、游客题诗勒碑者更是层出不穷。 明朝嘉靖年间,林州出了一个当过右副都御史的官员叫马卿,他少年得志、办事干练、官场得意、交友忠信,它每逢转晋官职或丁忧守孝,总要为乡里兴办一些公益事业,而更多的是与同乡耆旧、同年友朋、本邑新秀交流文萃、吟诗作赋、研讨时闻,这里的吟诗台就是他们常到之地。马卿和他的好友安阳崔铣(明礼部尚书)、谢榛(明大诗人)、冯栋(明平度知州)、李画(明吏部佥事)等。他门的诗,大多是歌颂天平山和桃源谷的,歌吟桃源谷的以马卿的

诗为代表,他的诗是:“曾游武陵溪,更入天台路。山水自人间,仙源在何处?洞天福地满齐州,远逢真境翻为误。太行西南天上来,龙蟠虎踞何崔巍。?}然中断厂岩壑,山盘谷转水萦回。翠壁丹崖竟参错,白云青霭相徘徊。世传亦是桃源境,沿涧春花万树开。谷口孤村一径通,数家颇似秦人风。高阁映山芳树绿,柴门流水落花红。杖黎散步清溪俟,松柏苍苍石齿齿.泼墨池边石乳横,花果岩头洞门启.安知不有神仙居,久绝尘心非二士.寻真未遇岂空还,拟结衡茅学炼丹.寻真未遇岂空还,留得桃花与世看。”这就把桃源谷与传说中的西晋时期刘、阮游天台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结合到一起了。到了清朝,退职的宁夏巡抚、通政司右参议牛应征和翰林院编修刘泽溥和苍捂道万化等也经常到这里吟咏休闲。他们的诗以万化的《桃源村》为代表:“半世劳劳误此身,迩来乞得一闲人。云中鸡犬秦时意,洞口渔樵晋代淳。野鸟孤云偏恋旧,落花流水不嫌贫。佳山自古谁能画,凭仗新诗为写真。”他们仍把这里作为世外桃源看待。

各位旅客,这里的风景如画,飞瀑重叠,珍珠水帘,好似仙境,是个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真正去处。这里叫五连瀑,从前有个吕公庙,是唐末神仙吕洞宾修炼之处,吕洞宾选择如此美丽和隐蔽的地方修炼,道行增长很快,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神仙。另外,传说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就是从这里被仙女接引到洞中的。这里五连瀑里的瀑布下有洞,人称遇仙洞。从五连瀑往上的崖边有两棵桑树,据说是吕洞宾炼丹时用仙丹水浇过的,它结的桑椹比别的树上的桑椹好吃的多,又大又甜。

各位旅客,这儿栈道旁边的石崖叫水梯,也叫珍珠帘,水流比较均匀地从石崖上流下,受到阳光的照射,发出七彩的光色,眩目耀彩,分外好看。这里的水虽小,但经常不断,形成了令人赞叹的美景。

从这里要上栈道了,山路不好走,大家一定要留心脚下。

要过河了,这里才更能体现“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大家过搭石一定要小心。从这里往上走再西拐,过去“访仙门”(石券)那就别有洞天了。

各位旅客,这条瀑布叫天平飞瀑,130多米高,是林虑山五大瀑布之一。夏季雨水充裕,水瀑径粗达两丈左右,如玉龙翻转,汹涌澎湃,声如巨雷,响震数里。又如白雪翻飞,纷纷扬扬,像玉柱触天,十分壮观。。这里以前绝对与外面隔绝,是理想的神仙境地,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极其类似,所以古人把这道谷称做桃源谷绝非空穴来风。

这是一条直立的高达90多米高的栈道,以前这里叫猴梯。是说以前只有猴子才能爬上去,李白的诗句“猿猱(nao)欲度愁攀缘”用到这里毫不为过。当然这里虽然看似危险,却费了不少设计人员的心血,只要我们按规程攀登,安全是绝对没问题的.。

各位旅客,这道云中长廊是悬崖峭壁上半部的页岩风化形成,上边是突出的悬崖,下面更是万丈绝壁,往下看时令人头晕目眩,由于这里的地势已达海拔千米以上,所以经常云雾缭绕,登临到此,往往有飘飘然成仙的感觉.。

这里的河床全是石头为底,干净清凉,水流清彻,是历代达官贵人们的必游之处。他们在这里游悠戏耍、休闲谈心、流觞曲水、吟诗作赋、畅叙幽情。韩琦的著名诗句:“峰擎寺脚重霄近,雹起潭心六月寒”所描写的潭心就是写这九曲滩里的白龙潭的。这有一个故事,志书中记载:旧传有人在这里见过白龙,每逢旱天到这里来祈雨必然不会落空。宋朝元佑年间,曾发生过有一个游客乘酒醉从北边山岩上将一石块石头扔到了白龙潭中,霎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雷鸣电闪、冰雹骤下,人们顿时惊慌失措、胆战心惊。从此后就没有敢再作如此事的人了。

这前面河床北岸边的巨大园形石头就是传说中的第三颗避水珠了。这里西边来的水叫昆阆溪,意思是天上的溪水,从北边来的水叫石窦泉,为什么叫石窦泉呢?是因为这个小溪底部都是小园石和豆子一样。它的水源在北边悬崖与陡坡的结合部,传说开始时从居士壁下边

小洞里流出来的都是金豆子,所以才能在这深山里修成规模宏大的天平寺,当时寺院的建筑能容两千多和尚,寺一修成,金豆子变成了石豆子。好了,我们到了天平山的中心天平寺景区。

各位旅客,让我将天平寺的来龙去脉向大家作一下简介,使大家对天平寺的悠久历史和沉厚的文化积淀有所了解:

天平寺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2年),当时这里是高欢所建的宫殿,高欢为了夺取北魏政权,击败当时控制朝纲的尔朱氏家族,在他认为他的力量还斗不过尔朱氏时,他采取了韬晦之计,在山里景色优美的地方大修玩乐的场所,表面装作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实际是躲藏在里面练兵训将,为夺权进行着积极的准备。他聘请来了少林寺的第二位住持、有少林武术之祖称誉的僧稠禅师相助,当他终于在韩陵山击败尔朱家族而建立了东魏王朝时,他就大摇大摆地在邺城作起他的挟天子以令天下的开国宰相来了。而把这山里的建筑赠给了帮他开国立有大功的高僧僧稠。于是僧稠就将这里的高欢旧宫殿改建成了天平寺。僧稠在当时是北方地区最有权威的大和尚,他曾遍游河朔各地,建立了许多寺院。他的弟子边布河朔一带,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了东魏的政权,建立了北齐王朝,自己当了皇帝。他惧怕僧稠的聚众,就在安阳西部的龙山给僧稠修建了一个五里方园的云门寺,封僧稠为国师大德,把他养了起来。这里的天平寺呢?高洋就派了一个眼睛瞎了的高僧叫真玉的来这里当住持。真玉为什么要到这里当住持呢?因为他发誓要到莲花佛国去。而他又听说天平山高耸的六个山峰像六瓣莲花一样,是个名符其实的莲花佛国。所以他就向北齐文宣帝高洋请求到天平山来。高洋于公元552年把僧稠请到龙山云门寺,公元553年就把真玉禅师安排到了天平山。大家看,这东北方向的山峰是六峰之一的倚屏峰,倚屏峰往西有一处很平的石壁,叫秀士壁。是说在一定的角度、一定的时间能看到这石壁上有一个石纹(也叫石脉)形成的文人秀士模样的阴影,是张商英在天平山时发现的;居士壁的西边山峰叫碧霄峰,它是六峰中的主峰,碧霄峰前有一峰,是天平寺的靠山,叫做天柱峰;碧霄峰西的山峰叫烟霞峰,也叫夺秀峰,烟霞峰西北是连云峰;正西的山峰叫朝阳峰,朝阳峰顶的山形状很象一支卧伏的老虎,传说是当年僧稠禅师因山西界的野兽常过山的东边来伤人,就降伏了这一老虎,命它卧守界山,不让西部的野兽过来伤人,朝阳峰的悬崖上有一处石壁也很平,叫做居士壁,说上面的石脉细看时很像佛教所说的在家佛祖佛维摩诘的形象;西南的山峰叫罗汉峰,为什么叫罗汉峰呢?是说这峰上的一个石头很像佛教传说中的罗汉,传说僧稠时期,天平山上的道士因斗不过和尚,就请来南朝有名的道士陆修静来和僧稠斗法,两人比赛坐禅,僧稠坐在罗汉峰上,陆修静坐在倚屏峰上,僧稠 法术高,他用一块石头代替自己坐在半山上与陆修静对恃,其本身依旧与大众讲经说法,陆修静无奈,只好不辞而去。天平山这六峰像六朵莲花瓣拱绕着天平寺,寺前的昆阆溪和石窦泉正好形成二龙戏珠。这正是真玉法师追求的莲花佛国仙境。真玉在天平寺四年后园寂(去世),北齐文宣帝高洋就又请西天竺(印度)僧人名叫那连提黎耶舍(简称耶舍)的来此译经,就是要他把印度文的佛经翻译成汉族的语言文字,由于耶舍博学多识,在天平山受到很高的待遇,直到北周灭掉北齐,他才离开天平寺到河内一带云游。唐时,园寂和尚长住天平山,据《宋高僧传》记载:园寂生于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他于武则天称帝后期受少林寺老安禅师所托到天平山“久居天平等山,稠禅师往迹无不遍寻。”直到唐庆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归寂。活了155岁,世号无生和尚。五代后晋天福(公元942——944年)年间,禅宗后人从漪禅师作了住持。从漪是个很能干的高僧,他以超人的眼光修建天平寺景区,使天平山迅速名列全国一流名山。北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著名文学家、殿中侍御史柳开慕名而来,除去来去两天,他认真地在此做了三日游,写成了著名的《游天平山记》。有的同志问,这么小的范围为什么就游了三天?那是因为当时的天平山景区有足于引人游而不厌的景点。我们简单作一下介绍:天平寺东当时是一片竹林,在竹林掩映中这里过通胜桥可达白龙堂、观音岩、珍珠帘、休休亭、玩月台、柳公溪、

道人龛、飞盖岩;从天平寺往东南是一派千松万柏的景象,可游之处除我们来时的九曲滩外,尚有万松亭、凹凸庵、忘归亭、玩川台、琴台、烧药炉、望京台、窦公庵、驭风坛、云中长廊等;从天平寺往西南过忘归桥有:诸圣塔、长老庵、清凉岩、舞兽石、天门、玉笋峰、风云谷等。这些只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且每处都有着其文化积淀及其起名的由来,柳开游了共28处景点;到北宋后期这里总共已有93处景点了,(见明崔铣《彰德府志》)。

从第二停车场往上,是古驿道(也叫雹珠路).这个水泉叫慧泉,说是当年晋国东阳地区统帅赵胜屯兵于此山谷时由于缺水,正在发愁时,他动用部下的智慧,在这两山聚会处找到了水泉,而且这水泉足够数万军马所用,所以这泉叫慧泉由来久矣。有人说这是两山困水汇合之处,应叫汇泉,也有道理。这处泉水人称太行第一泉,什么理由呢?一是此水水质很好,据国家水管部门检验,品位属一、二级泉水,喝起来清凉可口,消渴解乏;二是有特异功能,用此水做酒,酒香四溢,据说有人用此水做豆腐,每斤豆子比别人多出一两豆腐;三是解放战争时期山西的小米从这条路山源源不绝地运往前方,全靠人担驴驼,汗累困乏时多在此打尖,一喝这水,一吃用这水做的饭,都异口同声说:“一饮慧泉,不用歇肩。这真是天下第一水啊!”这里的柳树已有二百年的树龄了,它不仅可以为人们乘凉,而且是海拔一千米的标点,你看这树主干上的刷红漆的地方就是标志着我们已登上千米高度了。从这里上去是以前的环翠山庄,过去,由于这路叫雹珠路,说钱财来得象冰雹一样,所以有人就在这里修建山庄,为行人服务,供水供饭供住处。

这里是古驿道风景线通向天平寺的主要道路,所以宋朝人就在这里修建了环翠亭,供游客们休息和观览天平北雄的风光。元朝初期有一个叫杜瑛的著名理学家曾因游览天平山在这儿大摆宴席,吟诗作赋,他写的《环翠亭宴饮》的诗是:“坐客终朝望眼西,好山高与暮云齐。鹤鸣鸟哺天风急,鳌背仙宫海浪低。千古地形雄妹土,一川烟景胜耶溪。歌声唤起凌波梦,莲叶香深恐路迷。”诗歌赞美了天平山自然风光的美丽和诗人对天平山的热爱,对自己置身环翠亭产生的飘然如仙的感觉和对莲花佛国的喜悦表露无遗。古人选择在这里欣赏天平六峰,将六峰尽收眼底,产生对祖国神奇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这地方是晋豫雄关,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弟兄两个前后去征伐北汉的粮道,据志书载:“草场缠,传云宋征河东时尝集粮草于此,以兵守之”。把粮草屯积于此,并派兵把守小西天,真可称是万无一失,确保了粮道的安全与畅通,是宋朝战胜北汉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往上山势陡峭笔立,初看好象是一个整体,但一到跟前,就会发现杜甫诗中说的“秦山忽破碎”的景观,请大家在登山休息时仔细观览山峰的千奇万状。这里有个小亭,叫木公亭,木公合在一起是个松字,它的南边有一片松林,人们在这里修亭,在登山劳累时休息一下,又能观赏松涛,领略一下胸旷神怡的感受,再向上攀登。

当我们终于登上了小西天以后,顿觉一阵清凉袭体,真的产生了飘飘欲仙的感觉。为什么把这儿叫小西天呢?是因为高欢选择风水宝地,在下面寺址修了宫殿,他请的僧稠禅师却情愿到这悬崖峭壁上居住,认为便于坐禅。他让人在这里修了明九洞、暗九洞,(在这里大家看到的只有七个明洞,其余尚有待于发现)一方面为高欢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继续念经、授徒,与佛界高僧交流,由于僧稠的佛学已是中国当时之最,在其师跋陀之后无人可比,所以时人就把他称为北方佛祖,称他所在的地方为小西天。僧稠后来派其小徒僧邕来天平住褡,因当时的真玉和耶舍大师奉王命住持天平寺,僧邕就在僧稠住过的小西天洞穴中潜修,直到耶舍离去,他们才回到天平寺中。北周灭法,毁寺散僧,天平佛教一度荒凉,这小西天后来曾成了道家的地盘。这里的碑碣记载了明朝嘉靖时期道教活动情况,那边的石塔中是佛教高僧的骨灰,塔门的右边刻有文字记载。

小西天是军事战略要地,元朝司马德义说:“太行之雹珠路,乃天下危险之极处,虽蜀道之难,莫之若也。”明朝兵科给事中张应登说:小西天的断金桥“险峻一桥,可渡一人,倘一夫而挡关,真万夫之莫敌。”从古至今,几千年来,这里经历了无数战争洗礼,最早是春秋

篇三:景区导游词

天平山导游词

各位旅客,你们好? 我叫,热烈欢迎大家到天平山旅游观光!很高兴能为大家

作导游解说,希望大家旅行愉快,玩得高兴。 天平山位于河南林州市区西8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林虑山八大胜景之一。

天平山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林虑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起名叫天平山呢?传说

有四个来源:一是说它山势峻极,上平于天;二是五代著名高僧从漪所说的“八凹九凸”,说

高低很不平就是平,高可接天,低连深谷,就是天平,这自然有点饱含哲理了:三是说当年

高欢据此兴兵称霸,取得胜利,定国号天平,他所在的山就叫成了天平山:第四个是现代著

名红学家张之先生发现站在林州市北仰望这里的地形正好像个天平。天平山自然风光非常秀

丽,历史上称为莲花佛国、桃源仙境,它六峰拱翠,像六个莲瓣拔地接天,二龙戏珠,昆阆

溪和石窦泉两条溪水环绕着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天平寺,奇特雄拔。现代学者、地理学家陈

传康把他定名为北雄风光最胜处,说它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太行山上,炫放着艳丽的光

芒。北宋名相韩琦说它是“天下绝胜之境”,金国诗人、书画家王庭筠说它为“林虑之脊”,

元朝道者司马德义说它是“天下危险之极处”,明朝兵科给时中张应登说这里“倘一夫之挡关,

真万夫之莫敌”,清代学者潘耒说这里“玮怪神奇,神馋鬼划,不似人间风露矣”,当代学者

陈传康说它“地貌雄奇,最具阳刚之美”。可以说,即是这一系列溢美之词也不能尽写天平之

奇,也难全述天平之美。还是让我们在游览中领略它 “山水真面目” 的雄姿吧。 好了,到这里大家可以登上雄伟古关,欣赏古人煞费心机的防御设施,领略“一夫挡关、

万夫莫开” 的虎威,也可以登上城头以巍峨如画的天平雄峰作背景摄影留念,永远保存对初

次游览天平山的良好记忆。同时对景区大门“境、景、意”的格局进行简略的欣赏。各位旅客,走在河谷的小径上,我们可真是返朴归真了,沿着古人攀越天平的小路,行

走在林荫夹道、小桥流水中间,去品尝古人的风味。这里的巨石是过去被人们留恋称奇的倚

空石遗址。这遗下的残石上还保留有明代人的刻石。清康熙二十五年的林县知县徐岱曾在这

里刻碑题感,碑文是:“怪石岿然亘古存,欲寻太始问元真。一丝不挂云常满,四大无依体独

尊。飞鸟啁(zhou)啾(jiu)鸣绝顶,怒涛澎湃漱孤根。平生颇抱元章癖,袍笏宁辞礼数频。”

前面两水交接处直立的园石叫定水珠,也叫避水珠,传说它有调控水量的作用。天平山中共

有三颗避水珠,这是第一颗。前面绿树交荫下的小潭是北宋徽宗时期当过宰相的张商英命名

的钓池。

各位旅客,大家从这里向西北看,这山的立地柱天,这山的层峦叠嶂,这谷的清流素湍、

浓荫碧翠,令人发出过多少惊叹,令人产生多少遐想,“林虑山的直立峭壁高耸挺拔,形成一

座高达千米以上的巨型石屏障,其雄浑之势全国罕见,非泰岱可比,近观更觉大气浩荡,撼

人心弦。天平山有美国大峡谷的气势,可作为海内外华人体会北雄风光的好去处,‘北雄风光

最胜处。’”(陈传康语)。这里保存的明朝诗碑是曾任云南巡抚吴定在游天平山时所题,诗的

内容描述的是天平山上的景象,但他把碑立到这里,也说明他对这谷口的喜爱。现代作家、

《红楼梦新补》的作者张之先生在其著作里所描述的山野之景多以林虑山为背景,是他在十

年动乱时期避开喧嚣的红尘,躲在这山树荫下苦心经营的补天之笔,他把这地方称做他的《慰芹西庐》,是凝结了他的浓厚的情感的。 据史料记载,张商英在这里命名的景点有:钓台、步虚坛、朝元台、长者崖、醉仙崖、

献花崖、水轩,加上原来就有的断金桥、照碧池、层云壁、吕公庙、将军山构成了山口风景

区的大格局。由于以前的破坏极其严重,景区计划逐步恢复一些有价值的景点,但这里比较

大的自然景观还是保存了原貌的,如层云壁、照碧池、将军山等。照碧池是林州古代官员们

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修禊(洗浴饮酒)的场所,众所周知的大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写

的修禊之事。更引人瞩目的当是这里的将军山,这座将军山须要到这个角度看才能看出眉目,

你看下面是将军骑马身穿着甲胄面部呈紫红色,威风凛凛,他身后好像跟着千军万马大家看

看他的照像,多么神气啊!这座山300多米吧,比乐山大佛还高。不仅如此,这个将军的年

纪令人咋舌,已经两千五百五十多岁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周朝春秋时期晋国东阳地区的

统帅赵胜。他是赵姓的第十六世先祖吧,和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个人。他是个很能

干的人,他经营的中牟(不是黄河南的汉朝以后的中牟)富饶强盛,物阜民安,当地民众把

这座山峰用他的名子作纪念,说明他很受民众欢迎。他死后百余年赵献侯以中牟作国都37

年。以真人名子作纪念的山峰在全国来说赵胜可能是第一个。 旅客朋友们!前面的山谷叫做桃源谷,也叫磊瀑沟。这是一道约三公里长的风景线,这

道山谷两边悬崖峭壁、林木苍翠,奇花异草、溪流如玉,绿潭如绒,十步一瀑,五步一潭,

能不时给你一个惊喜,令你目不遐接。 这里河床南边有一个被凿过的石头,这就是传说的第二颗避水珠。这颗避水珠原来也是

园的,后来,外国人来这里盗宝,在一天夜里,他们乘当地人没防范,偷偷地用铁钻凿开珠

石,盗走了宝珠。你看,这里有着明显的凿过的痕迹。 这道谷之所以叫桃源谷,顾名思义,里面的桃树一定很多。事实也正是如此,吴定的诗

句有“天路有人皆种树,春山无处不开花。”冯栋的诗句有“远近红桃蒸晓霞,”马卿的诗中

有“道成骑鹤青云去,留得桃花与世看。”这三人都是明朝时的官宦,他们在这谷中休闲取乐、

吟诗作文,建有吟诗台,设有诗廊碑林。 吟咏天平山的诗,据传最早的是东汉末年的曹丕,每逢曹操领兵出征,他作为太子留守

邺京,经常到西山游优,拜访当时天平山有个著名的道士叫肖綦的,肖綦可能给他一些炼就

的药丸给他服用,其中可能有用* *一类制成的可产生迷幻的药丸,这见于曹丕的《游仙诗》:

“西山何其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又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

五日,胸臆生羽翼。轻举生风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 此后,北宋的名相韩琦和工部侍郎强至等也有描述天平山的诗,如韩琦的诗是:“天平高

绝是家山,两治安阳欲到难。此日名郎真好事,直携佳客远同观。峰擎寺脚重霄近,雹起潭

心六月寒。遥想醉吟昆阆里,乱飞珠玉出毫端。” 北宋哲宗年间,时任河北提刑使的张商英酷爱天平山,他不仅对修造景点有所建树,不

仅自己写诗,还组织同僚好友乃至下属吟咏天平山。他的游天平山诗是:“洞天金阙天平作,

层缠石崖寒玉削。突兀云生缥缈间,蓬松树大侵寥廓。苍鹿挨摧北斗魁,玄猿弄损南辰角。

碑文压破石鳌头,琅?烂折玉兔脚。背岩松柏碧森森,向日杂花红灼灼。遮碍林虑半壁天,

琢成云汉千里壑。官宰炉烧延寿香,避秦采得长生药。风物依稀紫府宫,岚光缭绕朱陵阁。

巅峰浑似撞天枪,怪石落如奔涧镢。路转樵人目不迷,桃源仙子心不错。千形万状天平山,

剖判元黄天地凿。”此时的天平山庙宇宏伟、景观秀丽、高僧迭见、游客题诗勒碑者更是层出

不穷。 明朝嘉靖年间,林州出了一个当过右副都御史的官员叫马卿,他少年得志、办事干练、

官场得意、交友忠信,它每逢转晋官职或丁忧守孝,总要为乡里兴办一些公益事业,而更多

的是与同乡耆旧、同年友朋、本邑新秀交流文萃、吟诗作赋、研讨时闻,这里的吟诗台就是

他们常到之地。马卿和他的好友安阳崔铣(明礼部尚书)、谢榛(明大诗人)、冯栋(明平度

知州)、李画(明吏部佥事)等。他门的诗,大多是歌颂天平山和桃源谷的,歌吟桃源谷的以

马卿的 诗为代表,他的诗是:“曾游武陵溪,更入天台路。山水自人间,仙源在何处?洞天福地

满齐州,远逢真境翻为误。太行西南天上来,龙蟠虎踞何崔巍。?}然中断厂岩壑,山盘谷转

水萦回。翠壁丹崖竟参错,白云青霭相徘徊。世传亦是桃源境,沿涧春花万树开。谷口孤村

一径通,数家颇似秦人风。高阁映山芳树绿,柴门流水落花红。杖黎散步清溪俟,松柏苍苍石

齿齿.泼墨池边石乳横,花果岩头洞门启.安知不有神仙居,久绝尘心非二士.寻真未遇岂空还,

拟结衡茅学炼丹.寻真未遇岂空还,留得桃花与世看。”这就把桃源谷与传说中的西晋时期刘、

阮游天台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结合到一起了。到了清朝,退职的宁夏巡抚、通政司右参

议牛应征和翰林院编修刘泽溥和苍捂道万化等也经常到这里吟咏休闲。他们的诗以万化的《桃

源村》为代表:“半世劳劳误此身,迩来乞得一闲人。云中鸡犬秦时意,洞口渔樵晋代淳。野

鸟孤云偏恋旧,落花流水不嫌贫。佳山自古谁能画,凭仗新诗为写真。”他们仍把这里作为世

外桃源看待。 各位旅客,这里的风景如画,飞瀑重叠,珍珠水帘,好似仙境,是个山重水复疑无路的

真正去处。这里叫五连瀑,从前有个吕公庙,是唐末神仙吕洞宾修炼之处,吕洞宾选择如此美

丽和隐蔽的地方修炼,道行增长很快,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神仙。另外,传说东汉永平年

间刘晨和阮肇就是从这里被仙女接引到洞中的。这里五连瀑里的瀑布下有洞,人称遇仙洞。

从五连瀑往上的崖边有两棵桑树,据说是吕洞宾炼丹时用仙丹水浇过的,它结的桑椹比别的

树上的桑椹好吃的多,又大又甜。各位旅客,这儿栈道旁边的石崖叫水梯,也叫珍珠帘,水流比较均匀地从石崖上流下,

受到阳光的照射,发出七彩的光色,眩目耀彩,分外好看。这里的水虽小,但经常不断,形

成了令人赞叹的美景。

从这里要上栈道了,山路不好走,大家一定要留心脚下。 要过河了,这里才更能体现“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大家过搭石一定要小心。从这里往

上走再西拐,过去“访仙门”(石券)那就别有洞天了。 各位旅客,这条瀑布叫天平飞瀑,130多米高,是林虑山五大瀑布之一。夏季雨水充裕,

水瀑径粗达两丈左右,如玉龙翻转,汹涌澎湃,声如巨雷,响震数里。又如白雪翻飞,纷纷

扬扬,像玉柱触天,十分壮观。。这里以前绝对与外面隔绝,是理想的神仙境地,与陶渊明所

写的《桃花源记》极其类似,所以古人把这道谷称做桃源谷绝非空穴来风。 这是一条直立的高达90多米高的栈道,以前这里叫猴梯。是说以前只有猴子才能爬上去,

李白的诗句“猿猱(nao)欲度愁攀缘”用到这里毫不为过。当然这里虽然看似危险,却费了

不少设计人员的心血,只要我们按规程攀登,安全是绝对没问题的.。 各位旅客,这道云中长廊是悬崖峭壁上半部的页岩风化形成,上边是突出的悬崖,下面

更是万丈绝壁,往下看时令人头晕目眩,由于这里的地势已达海拔千米以上,所以经常云雾

缭绕,登临到此,往往有飘飘然成仙的感觉.。这里的河床全是石头为底,干净清凉,水流清彻,是历代达官贵人们的必游之处。他们

在这里游悠戏耍、休闲谈心、流觞曲水、吟诗作赋、畅叙幽情。韩琦的著名诗句:“峰擎寺脚

重霄近,雹起潭心六月寒”所描写的潭心就是写这九曲滩里的白龙潭的。这有一个故事,志

书中记载:旧传有人在这里见过白龙,每逢旱天到这里来祈雨必然不会落空。宋朝元佑年间,

曾发生过有一个游客乘酒醉从北边山岩上将一石块石头扔到了白龙潭中,霎时天昏地暗、飞

沙走石、雷鸣电闪、冰雹骤下,人们顿时惊慌失措、胆战心惊。从此后就没有敢再作如此事

的人了。

这前面河床北岸边的巨大园形石头就是传说中的第三颗避水珠了。这里西边来的水叫昆

阆溪,意思是天上的溪水,从北边来的水叫石窦泉,为什么叫石窦泉呢?是因为这个小溪底

部都是小园石和豆子一样。它的水源在北边悬崖与陡坡的结合部,传说开始时从居士壁下边小洞里流出来的都是金豆子,所以才能在这深山里修成规模宏大的天平寺,当时寺院的

建筑能容两千多和尚,寺一修成,金豆子变成了石豆子。好了,我们到了天平山的中心天平

寺景区。

各位旅客,让我将天平寺的来龙去脉向大家作一下简介,使大家对天平寺的悠久历史和

沉厚的文化积淀有所了解:道人龛、飞盖岩;从天平寺往东南是一派千松万柏的景象,可游之处除我们来时的九曲

滩外,尚有万松亭、凹凸庵、忘归亭、玩川台、琴台、烧药炉、望京台、窦公庵、驭风坛、

云中长廊等;从天平寺往西南过忘归桥有:诸圣塔、长老庵、清凉岩、舞兽石、天门、玉笋

峰、风云谷等。这些只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且每处都有着其文化积淀及其起名的由来,柳

开游了共28处景点;到北宋后期这里总共已有93处景点了,(见明崔铣《彰德府志》)。从第二停车场往上,是古驿道(也叫雹珠路).这个水泉叫慧泉,说是当年晋国东阳地区

统帅赵胜屯兵于此山谷时由于缺水,正在发愁时,他动用部下的智慧,在这两山聚会处找到

了水泉,而且这水泉足够数万军马所用,所以这泉叫慧泉由来久矣。有人说这是两山困水汇

合之处,应叫汇泉,也有道理。这处泉水人称太行第一泉,什么理由呢?一是此水水质很好,

据国家水管部门检验,品位属一、二级泉水,喝起来清凉可口,消渴解乏;二是有特异功能,

用此水做酒,酒香四溢,据说有人用此水做豆腐,每斤豆子比别人多出一两豆腐;三是解放

战争时期山西的小米从这条路山源源不绝地运往前方,全靠人担驴驼,汗累困乏时多在此打

尖,一喝这水,一吃用这水做的饭,都异口同声说:“一饮慧泉,不用歇肩。这真是天下第一

水啊!”这里的柳树已有二百年的树龄了,它不仅可以为人们乘凉,而且是海拔一千米的标点,

你看这树主干上的刷红漆的地方就是标志着我们已登上千米高度了。从这里上去是以前的环

翠山庄,过去,由于这路叫雹珠路,说钱财来得象冰雹一样,所以有人就在这里修建山庄,

为行人服务,供水供饭供住处。这里是古驿道风景线通向天平寺的主要道路,所以宋朝人就在这里修建了环翠亭,供游

客们休息和观览天平北雄的风光。元朝初期有一个叫杜瑛的著名理学家曾因游览天平山在这

儿大摆宴席,吟诗作赋,他写的《环翠亭宴饮》的诗是:“坐客终朝望眼西,好山高与暮云齐。

鹤鸣鸟哺天风急,鳌背仙宫海浪低。千古地形雄妹土,一川烟景胜耶溪。歌声唤起凌波梦,

莲叶香深恐路迷。”诗歌赞美了天平山自然风光的美丽和诗人对天平山的热爱,对自己置身环

翠亭产生的飘然如仙的感觉和对莲花佛国的喜悦表露无遗。古人选择在这里欣赏天平六峰,

将六峰尽收眼底,产生对祖国神奇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这地方是晋豫雄关,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弟兄两个前后去征伐北汉的

粮道,据志书载:“草场缠,传云宋征河东时尝集粮草于此,以兵守之”。把粮草屯积于此,

并派兵把守小西天,真可称是万无一失,确保了粮道的安全与畅通,是宋朝战胜北汉的重要

原因之一。这里往上山势陡峭笔立,初看好象是一个整体,但一到跟前,就会发现杜甫诗中

说的“秦山忽破碎”的景观,请大家在登山休息时仔细观览山峰的千奇万状。这里有个小亭,

叫木公亭,木公合在一起是个松字,它的南边有一片松林,人们在这里修亭,在登山劳累时

休息一下,又能观赏松涛,领略一下胸旷神怡的感受,再向上攀登。 当我们终于登上了小西天以后,顿觉一阵清凉袭体,真的产生了飘飘欲仙的感觉。为什

么把这儿叫小西天呢?是因为高欢选择风水宝地,在下面寺址修了宫殿,他请的僧稠禅师却情

愿到这悬崖峭壁上居住,认为便于坐禅。他让人在这里修了明九洞、暗九洞,(在这里大家看

到的只有七个明洞,其余尚有待于发现)一方面为高欢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继续念经、授徒,

与佛界高僧交流,由于僧稠的佛学已是中国当时之最,在其师跋陀之后无人可比,所以时人

就把他称为北方佛祖,称他所在的地方为小西天。僧稠后来派其小徒僧邕来天平住褡,因当

时的真玉和耶舍大师奉王命住持天平寺,僧邕就在僧稠住过的小西天洞穴中潜修,直到耶舍

离去,他们才回到天平寺中。北周灭法,毁寺散僧,天平佛教一度荒凉,这小西天后来曾成

了道家的地盘。这里的碑碣记载了明朝嘉靖时期道教活动情况,那边的石塔中是佛教高僧的

骨灰,塔门的右边刻有文字记载。小西天是军事战略要地,元朝司马德义说:“太行之雹珠路,乃天下危险之极处,虽蜀道

之难,莫之若也。”明朝兵科给事中张应登说:小西天的断金桥“险峻一桥,可渡一人,倘一

夫而挡关,真万夫之莫敌。”从古至今,几千年来,这里经历了无数战争洗礼,最早是春秋篇

二:黄花溪景区导游词黄花溪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