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文化与商务礼仪的关系

商务礼仪2019-04-06 14:49书业网

篇一:中外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中外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摘 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商务谈谈是对外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谈判者所处的不同文化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本文拟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在对外商务活动中如何克服文化差异障碍,以及怎样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涉外礼仪

关键词: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商务礼仪,即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形象或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交往艺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的人们在交往中都需要一 定的准则,而这些准则又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同。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民俗习惯及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各国商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的成了谈判高手,有的却败走他乡。有时导致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一些大的因素,而往往是由于某些细微的疏忽。礼仪就是这种常常被忽视而恰恰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在今天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文化的差异就会导致我们在商务谈判中出现一些常识性的文化错误,让对方感受不到我们的诚意。因此,理解不同的文化对我们进行一次成功的商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人生意义常常与“忘我”或者“牺牲”相联系。它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个人可以弘扬个性,但不能将自我置于国家、集体之上;西方则不然,其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是社会的核心,追求个人利益的主观能动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实行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有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权利,有自己生活上的隐私。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

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拜访他人表示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要跟这人预约,突然造访会造成受访者不快,因为会打乱别人的工作安排。西方人比较忌讳别人探听其隐私。中国人比较热情,愿意帮助他人,喜欢询问别人可有什么帮忙。 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价格,在中国人看来,物品贵贱只代表物

品质量。西方人则认为是隐私,不宜直接询问。中国人的空间距离较近,经常可以看见中国少女亲昵而行。西方人认为中国人过于亲近,中国人认为西方人冷淡、傲慢、过分疏远。这都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导致的。东方人重义重情,西方人崇尚个人独立。

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在商务谈判中,见面礼是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只有在自己了解了不同国家的不同习俗才能给对方带来亲切、重视的感觉。让对方认为你很重视这次谈判,也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所在。尊重他人的文化,是我们在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文化习惯,才能顺利的完成谈判过程,并且愉快且轻松。

二、时间观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形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烈,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日程安排,时刻保持“紧张”的时间观念。这种差异表现在国际商务礼仪中,主要导致例如以下两个方面的中西差别:首先,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其次,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停下或者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物,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

三、饮食观及宴请差异

在中国,饮食已经上升到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是其最好的表达。中国的菜肴讲究“五味调和”和“色、香、味、形、器俱佳”,追求美味,而忽略营养均衡;西方人饮食追求科学搭配,营养均衡,菜肴的“色、香、味”是次等要求。他们喜欢清淡少油、原料新鲜的食物,只是将饮食当做一种摄取营养的手段,吃得比较简单,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与客人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在形式上形成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然而,西方的宴会则讲究优雅温馨,富有情趣和礼仪,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西方则以“右”为贵,“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人们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宴席中,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此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中国就餐中这些热情的举动,在西方可能会被视为不太注重礼节,但在中国,这些都是商务谈判中对对方重视和表现自己诚信的方式。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喜欢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更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并且在吃饭的过程中很注重自己的餐桌礼仪,要表现的很有涵养,不能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满。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则认为不合卫生,实行分餐制。中国人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西方则要求少声响少动作,用餐程序较多。

四、语言习惯差异

1、称谓称呼方面

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例如,西方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女士或小姐,而在我国“先生”第一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西方人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婶婶,伯母,姨。他们对这些方面的关系也不如中国分明,中国父亲那边的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亲方为舅,姨,表兄妹。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加上职位,xx经理,xx总裁等。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头衔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高级宗教人士等。

在中国,谦虚被奉行为一种美德。所以,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这不符合西方传统,尤其是美国。西方人会对别人夸奖做积极的回应,常说“Thank you”。另外,中国人讲究贬己尊人,把自己的家叫“寒舍”,自己的作品叫“拙作”,称对方为“您”,对方的意见为“高见”、“宝贵意见”。而英语中的敬语和谦词则非常少见,在英语环境里,不管谈话的对方年龄多大、辈份多长、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您老、鄙人”等敬谦语。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的谦虚与贬己常常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

2、交际语言方面

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手礼也较为常见。在我国除了见面和告辞时使用,在表示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时也使用。发展到现在,被简单的“你好”,“再见”所取代。可是西方的贴面礼、亲吻礼、吻身礼,让国人仍很不习惯接受。中国在见面时喜欢客套的问去哪了?有没有吃饭?西方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感到奇怪。送客离开时,中国人习惯挽留,说“走好”“慢走”,而西方仅微笑作再见就可。

五、禁忌习俗

中国人不喜欢说4,因为与“死”同音,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西方人不喜欢13。缘起基督教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犹大出卖耶稣,有13个人。也不喜欢星期五。中国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

中国人喜黄色,有图腾为“龙”,视为龙的传人。而西方则认为龙是蛇,基督教中蛇就是撒旦、是魔鬼,黄色暗含断交之意。

国人在馈赠送礼时不可“过时送礼,事后补礼”。与年长者不能送“钟”,乌龟有“王八”之称,亦不可。外国人在送礼时不求贵重,意到便可。送礼收礼时亦少有谦卑之词。但礼品包装要求精美。在与人交谈时,西方人忌谈论个人私事、年龄、婚姻、收入等。中国人则习惯称自己“礼不好,请笑纳”。

结束语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商务合作也日益增多和频繁,商务礼仪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愈显突出。商务人士要想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交往,就必须文化层面理解和认识国际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最终存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熹、陈悖,跨文化交际语言得体性分析 [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5).

[2].卞浩宇、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2).

[3].汪清囡,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及对策[J]. 企业经济,2006,(12).

[4]李道魁:现代礼仪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223《商场现代化》.. 2008年.. 1月(中旬刊)总第.. 527期

篇二:中外文化商务礼仪差异

中外文化商务礼仪差异

及对策 班级: 0431003

学号:2010212104

姓名:陆超

目录

一 文化的分类....................................................... 1

1.1 文化的分类.................................................. 1

1.2 礼节、礼仪与文化和策略...................................... 1

二 三种基本文化..................................................... 1

2. 1 基本特征和分布区域......................................... 1

2. 2 影响三种文化模式的其它因素................................. 2

2. 3 三种文化型态的交往规则..................................... 2

三 差异类型......................................................... 2

3.1 价值观差异.................................................. 2

3.2 时间观差异.................................................. 3

3.3 饮食观及宴请差异............................................ 3

3.4 语言习惯差异................................................ 4 3.5 禁忌习俗.................................................... 4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在今天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众所周知,商务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要求不尽相同,本文试图探讨商务礼仪的一些特点及策略。先从文化的分类谈起:

一 文化的分类

1.1 文化的分类

美学者亨廷顿教授按地域把世界文明划分为西方文明、儒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斯拉夫- 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美学者利普托特教授将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多元主义型、部落主义型和集体主义型。

1.2 礼节、礼仪与文化和策略

礼节规则产生的原理— 即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礼节是做什么,礼仪是如何做以及如何优雅地做好,只要懂得了正确的礼节,就能适应礼仪对人们行为优雅和尊重人的要求。我们只有懂得了礼节所产生的文化背景,才能形成得体的礼仪,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二 三种基本文化

2. 1 基本特征和分布区域

(1) 多元主义型

文化特征:个人为自己负责;人从上帝而来,通过上帝来获得独立,心灵社会与上帝是分开的;上帝是慈爱的,人在本性上是完美的,上帝帮助人用一生来实现完美;宗教是一种个人关系,每人与自己的方式与上帝联系。分布区域:北美、欧洲大部份和大洋洲

(2) 部落主义型

文化特征:个人身份源于家族单位;上帝被人格化,具有无上权力,个人与上帝是分开的;不提倡个人成就,等级中的上上下下取决于资历;生命的意义在于执行上帝的旨意;较主观、极端、有偏见;宗教是一种根本的社会结构。分布区域:南美洲、非洲、阿拉伯半岛、西亚、东欧等。

(3) 集体主义型

文化特征:个人通过与一个大群体的连接来确定身份;强调集体观念,个人不得突出;神既不是人格画,也不理性话;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个人生命遵从宇宙法则;对个人关心甚少,全心全意为群体服务;宗教和灵性是集体主义型社会的内在品质。分布区域:东亚。

2. 2 影响三种文化模式的其它因素

虽然三种文化模式都建立在宗教模式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每种文化都有统一的宗教。在部落主义文化中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尤太教、东正教;集体主义文化中有佛教、道教、儒教和印度教;多元主义型文化中则有数不清的教派。我们在确定某地区的文化类型时,往往要考虑在这一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在历史上有无其它文化入侵的历史。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具体地区的文化特征。在某些地区,往往是两种文化类型的同时并存,形成混合型文化,如马来西亚、印度等。

2. 3 三种文化型态的交往规则

(1) 多元主义

输赢观念上,以双赢为观念;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可度量的,以目标为导向,在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制定计划、并遵守计划直至实现目标,认真履行时间方面的承诺,强调快速价值;自己制定空间,并控制;交流风格上,精确、清晰的口头表达,不依赖暗示语;物质方面,强调私人占有,对获取地位有浓厚兴趣;对待权力方面,尊重权威,但不崇拜;自我意识方面,强调突出个人,个人成就摆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职业道德方面,认为活着是为了工作,突出个人成就。

(2) 部落主义

输赢观念上,以总和为零,即输方的负结果等于赢方的正结果为观念;时间观念上,认为时间是相对的,上帝控制着一切,过程比目标重要得多,不守时,做事不专心;人们的交往空间距离表现为亲密无间;交流风格上,喜欢用含义不确切的口头表达和用身体语言,喜欢通过非正式的方式来收集信息;物质方面,占有物属于家族而不是某个人;对待权力方面,当权者有特权,等级分明;这种文化下面的人报酬和工作稳定。

(3) 集体主义

输赢观念上,以双赢为观念;认为时间不一定是线性的;人们的交往空间距离越近越舒服;喜欢用抽象的语言和暗语来交流;物质方面,强调财富公有;对待权力方面,成员精神上平等,权力在大多数层次上趋于共享,领袖的权威和力量是绝对的;自我意识方面,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活着就要为了群体利益工作。

三 差异类型

3.1 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它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个人可以弘扬个性,但不能将自我置于国家、集体之上;西方则不然,其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是社会的核心,追求个人利益的主观能动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实行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

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

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在商务谈判中,见面礼是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让对方认为你很重视这次谈判,也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所在。尊重他人的文化,是我们在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并且愉快且轻松。

3.2 时间观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形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烈,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日程安排,时刻保持“紧张”的时间观念。这种差异表现在国际商务礼仪中,主要导致例如以下两个方面的中西差别:首先,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其次,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停下或者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物,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

3.3 饮食观及宴请差异

在中国,饮食已经上升到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是其最好的表达。中国的菜肴讲究“五味调和”和“色、香、味、形、器俱佳”,追求美味,而忽略营养均衡;西方人饮食追求科学搭配,营养均衡,菜肴的“色、香、味”是次等要求。他们喜欢清淡少油、原料新鲜的食物,只是将饮食当做一种摄取营养的手段,吃得比较简单,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与客人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在形式上形成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然而,西方的宴会则讲究优雅温馨,富有情趣和礼仪,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西方则以“右”为贵,“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人们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宴席中,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此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中国就餐中这些热情的举动,在西方可能会被视为不太注重礼节,但在中国,这些都是商务谈判中对对方重视和表现自己诚信的方式。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喜欢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而西方人在用餐时,更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并且在吃饭的过程中很注重自己的餐桌礼仪,要表现的很有涵养,不能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

篇三: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金融0902 严薇 012091594082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跨国、跨文化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存在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增加了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复杂性。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内企业要走出去,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来说,熟悉不同国家的礼仪,了解和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巧,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摩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交际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务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商务礼仪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不同国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民族主义等的差异,商务礼仪也是既有其国家性,又有其民族性。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导致中西方商务礼仪千差万别。 一、中西方礼仪差异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血统纽带维系的宗法社会结构,表现为“天人合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的特点。重人伦轻自然,追求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重群体而轻个体,强调人际关系、人情味,表达的是群体性、群体意识,注重人情世故,爱好面子,养成谦虚、谨慎、忍让、含蓄的传统性格。“重义轻利”更是儒家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主张的是“见利思义”、“以义制利(转载于:www.zaIdian.cOM 在点 网)”,提倡义利发生矛盾时,应当舍生取义。由于受传统的义利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重情轻法。情、理、法,次序鲜明,任何事情,先看情、再讲理,法被排在最后,因此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风险意识和竞争精神不强,时间观念和进取意识淡漠。

西方文化以美国文化为典型特征。美国是迁徙的多民族融合,社会结构没有如中国一样固守本土的血缘基础,依靠的是契约,形成的是契约文化。西方人的文化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推崇的是“个人利益至高无上”。以个人为本位,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个人权益的实现,趋利避苦是个体的本能,事功求利是生存的目的,在追求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的过程中不须负任何道德责任,可以不择手段。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构成了西方主流文化,起主导作用,因此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只有依靠法律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法律既可以保护个人的权利,也可以制裁人权的侵犯。导致西方社会重理性而轻情感,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过于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形成率直、豁达、刚硬的文化品格。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在中西方国家的商务交际活动中,这种文化差异,使交际中的个人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义利观以及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对商务交际活动中的礼仪,形成了潜在的障碍和深刻的影响。

商务礼仪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商务人员在商务交际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商务礼仪复杂繁多,包括吃、穿、行、礼仪赠品等,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商务礼仪。

1.称呼方式大相径庭

双方商务人士会面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就有可能出师不利。一方面,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讲求“上下有别、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并且“贬己尊人”。对自己就是鄙人、拙见、寒舍等,对他人称作:贵、您,某某经理等。在西方称呼规则简单明确,“你”就是you,“我”就是me,而且很少用头衔来称呼别人,即使有也仅限于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普通陌生人之间用Mr.(先生)、Mrs.(太太)Miss.(小姐)即可,熟人之间则以名相称,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敬老尊老,对待年长者在称呼前面或在姓氏后面加上一个“老”字以示尊敬,如“老领导、老同志、刘老”等。西方人一切着眼于未来,一切向前看,“老”是虚弱、不中用的代名词,称别人“老”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2.时间观截然不同

西方人奉行线形时间观,认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因此,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做任何事都应有严格的日程安排,并且将交往对象是否遵守时间当作判断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安排商务会晤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则至少在2个月前进行预约,到最后一分钟才联系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甚至是侮辱,并且一般都会遭到拒绝。在商务会谈中,他们都喜欢开门见山,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习惯速战速决。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推崇环形时间观,认为时间像圆环一样能不断轮回、重复。因此,中国人安排时间比较随意,不太重视预约。并且,中国人经商注重关系,喜好感情投资,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看重长远的相互信任,故中国人的商业活动时间周期较长。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下,急于进入谈判正题的西方人显示出的无奈和焦虑往往被中方误认为是缺乏诚意;而寒暄的中国人被认为东拉西扯、不务正业。如果不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商务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另外,西方人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的时间里进行。而中国人在时间分配上往往公私不分,下班以后谈公事或是上班时间谈私事都是寻常之事。

3.饮食各有特色

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东西方的商务人士都乐于此道。但是,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主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首先,饮食习惯的差异。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中华饮食文化以五谷杂粮等素食为主,夹取蔬菜、米饭的长筷形成了共餐制;西方国家发达的畜牧业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切割肉食的刀叉带来分食制。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与客人说说笑笑、热闹非凡;而各吃各的西方人则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甚至喝汤或咀嚼食物都不发出声音。

其次,中国人宴客讲究排场,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并且不断劝酒、代客夹菜,只有这样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而富有的西方人却崇尚节俭,即使是正式的大型宴会,菜肴道数也不多,而且要尽量吃完,不能浪费。主人也绝不会勉强客人,

“help yourself”(请随意),客人吃多少、吃什么完全由自己决定,若像在中国一样客套那只能饿肚子。另外,在安排菜肴时,必须考虑到西方人的饮食禁忌,他们不吃宠物、动物内脏、头部、脚爪和无鳞无鳍的鱼,而中国人这方面的禁忌要少很多。

最后,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以左为尊,西方以右为贵,另外,受旧社会陋习的影响,女性地位总体上低于男性,所坐位置一般不显著;而崇尚骑士精神的西方时刻讲究“女士优先”,男士要替身边的女宾拉开椅子以示尊重。进餐结束后,要等女主人起身离席,其他人方可离席。

4.送礼方式天壤之别

送礼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商务人士都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然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礼品选择及馈赠礼仪上却各有千秋。在中国,虽然嘴上说着:“礼轻情意重”,但通常都认为礼物越贵重越好,过于简单或廉价的礼物不仅起不到增进感情的目的,反而有可能会得罪人。西方人送礼比较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他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却相当重视礼品的包装,以此表示深情厚谊。

中西方人们在受礼时的使用的语言也各有特色。中国人会推辞再三,盛情难却收下礼物后,会说“让你破费了”,并且不会当面拆开礼物;恰恰相反,西方人总是非常爽快地收下礼品,当面拆开且表示惊喜和感谢。他们认为,赞扬礼物就如赞扬送礼者。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会认为中国人冷淡、虚伪,收了他的礼品就放在一边置之不理,让送礼人很尴尬,会认为是你不重视他送的礼物,甚至是不尊重他;而中国人会觉得西方人迫不及待,甚至是贪婪,举止粗野。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商务合作也日益增多和频繁,商务礼仪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愈显突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在日趋密切的中西交往中,我们必须正视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商务人士要想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就必须文化层面理解和认识国际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最终推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窦卫霖.论价值观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

(2):90-92

[3]王敏.论中西礼仪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M].实践与探索.2006

[4]谭小辉.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M].现代经济信息.2007

[5]雷诗梅.中西谈吐礼仪文化对比分析.[M].池州学院学报.2009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