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参观写字楼物业有感

读后感2019-04-07 13:46书业网

篇一:写字楼物业管理重点

写字楼物业管理重点

写字楼开发要有计划

我们现在看一些楼盘,从物业管理角度来说,应该看得更远一些。因为物业管理是长期的,特别是日后给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必须要满足一些设备上的功能。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楼做得很花哨,有很多不必要的装饰物,很多楼是奇形怪状,有的楼顶是斜面的,追求建筑上艺术美。但问题是我们往往在追求这些美的过程往往牺牲日后维修、保养这些最主要的关键的环节。

物业管理公司的电梯问题

省城写字楼的电梯问题非常突出。往往有这么几个情况,一个是电梯数量太少,很多开发企业开发商还没有认识到电梯的数量对楼本身的价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电梯数量的合理对这个楼本身的价值来说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为现在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节奏非常快,客户没有耐心在电梯间里等电梯。还有一个,有一些项目没有考虑放置货梯,因为任何大厦都有一些东西搬进搬出,比如办公设备、家具等,如果客货混用,势必给大厦带来很多管理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电梯,还要考虑电梯的区域。现在有些开发商不重视这个问题,货梯实际上跟客梯在一个区域里面,这会给以后的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

写字楼的软环境也很重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写字楼的软环境也很重要(停车位和地段)。写字楼停车位在楼盘中越来越突出。从写字楼角度来说,我们一方面考虑停车位,同时要考虑交通等问题,写字楼说它最重要的是地段。写字楼什么最重要,你要把国贸中心放在位置不好的地段,肯定他的地段价值就不像现在这么高。同样建筑,同样人管理,它会大打折扣,我们很多楼做的是不错的,但是价格上不去,为什么?因为他的地段不对。所以我们在考虑地段的时候,我们讲的低端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比如我周围的交通等等。

写字楼功能性问题

写字楼的功能性是选择能为这个大厦提供必要的办公、商务服务的机构设施,包括一些快递公司餐厅,健身康乐设施、会议室、商务中心、小型超市等等,同时在楼内配套有一些开发商没有注意到的,例如通风口、照明系统、消防系统、楼的中央空调系统。可能把垃圾间、茶水间忽视掉,所以设计时要考虑。

相关链接:

什么是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接受房屋产权人或业主委员会的委托,依照物业管理合同或协议,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地、道路养护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住用人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物业管理是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有偿劳动,它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原则进行管理。

二、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方法

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应引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以公开招标方法为主,以议标方法为辅。实行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一般程序如下:

1.成立招标评审组。在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下,小组成员聘请有关部门人员和物业管理专家组成。

2.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标公告。

3.编制招标书。招标书主要内容有:A.拟招标的物业基本概况。包括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房屋类型与数量、公用设施、场地情况等;B.物业管理内容;C.对招标的有关说明如物业管理委托期限、物业移交日期,向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条件。来源:考试大

4.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从中选择确定符合条件的物业管理企业参加投标。

5.投标申请书的报送、开标、定标。参加投标的单位,应在规定的报送招标工作成立招标评审组,投标书截止日期前将投标申请书密封后送达符合条件的物业管理企业。采用审查和评审各投标单位的标书,确定中标单位。

6.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标单位中标后与委托方正式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开始实施对该物业的管理。

三、监管物业管理公司的方法

1.制度监督。对物业公司日常制度化的工作进行监管。例如:保安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车辆保管制度等,检查各项制度是否落实,有无漏洞,发现问题有无立即整改。

2.工作例会。业主委员会应每月召开与物业公司的例会,及时反映居民的意见,做好“桥梁”工作。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3.物业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物业管理制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权力不能过分集中,防止滥用权力,导致腐败;

二是要有全面体现私权自治的物业管理立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三是在业主权利行使、物业维修基金使用、财务监管、物业公司聘用等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上要有详细的规定;

四是激励全体业主的权利意识,关心小区物业管理。

篇二:参观金茂大厦有感

参观金茂大厦有感

2014年8月15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赴金茂大厦参观学习活动,在与金茂大厦物业管理方的交流学习中,对金茂大厦的整体管理、环境管理、工程管理、保安管理、运营管理、维保管理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良多,让我对金茂大厦的物业管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开阔了眼界。

针对这次我参观的路线,我自己归纳了几点,汇报如下:

一、参观流程

从我们到达开始参观到参观结束,他们的接待工作一切井井有条,一环扣一环并有时间节点,掌控了参观的节奏,让我感觉他们非常专业。

他们每个部门的员工各司其职,在参观过程中各自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保安为我们预留了车位,接待人员先把我们带领到会议室,介绍专业接待人员,不同的部门参观有着不同的参观路线,双方介绍完毕并确定返回会议室时间,然后各自带领参观人员按指定路线开始参观,每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路陪同,对我们的提问进行现场解答,返回会议室后,对我们还有疑问的地方或者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解答完毕带领我们到88层的观光大厅进行游览,游览完毕送我们离开,参观结束。

二、客户管理 金茂大厦是金茂英泰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的物业管理工作,他们的客服人员分为一线接待人员和客户经理,一线接待人员主要是负责大堂接待处、问讯处、进入办公楼刷卡机处的客户的指引工作,客户经理是按区域划分各自负责区域内的大小事宜,金茂大厦的办公楼是3-50层,一共有130户左右的公司,客户经理每人基本负责43户客户的日常需求工作,包括建立档案,办理装修、收取费用、报修、投诉、日常巡视等工作。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客户自律性都非常的强,根本就找不到有人在公共区域内抽烟的痕迹,我不禁问他们,答案是他们这里如果是装修工人在装修区域抽烟就是罚款3000元,这里更引起了我的好奇,物业公司有执法权能对客户罚款?答案是他们的装修手册里不仅仅是说明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更牛叉是的他们把违反规定所要面临的处罚详细的列举了进去,并且在办理装修的时候每条每列都详细的解释并阐述,当做是装修约定,并签字确认,开具的发票不是写罚款,是写有偿服务费,让我感

觉到了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有效的管理?

三、环境管理

金茂大厦给我的总体影响两个字——干净。他们的保洁员工一共有140人分早班和中班,走道哪里你随处都能发现保洁员的身影,一层办公楼是一个保洁员就负责一男一女每个卫生间有6个坑位卫生间和一个茶水室,负责楼道有专门人员,机动人员分好几个小组,每天有专门负责清洁地毯的人员对楼层公共区域吸尘,他们的保洁频次和频率就是循环保洁。

更夸张的是他们的外墙清洗居然也是循环清洁,他们的外墙清洗是每天有6人专业人员蹲点,如果是天气允许就对大厦外墙进行清洗。

他们还有专业的室内保洁组,10个员工专门负责对办公楼客户预约清洁服务,当然是收取费用的,增加的费用每月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他们的绿化也是高标准的维护,基本看不到有修剪不及时,养护不到位的地方,他们的草地也有土薄不利于植物生成的地方,他们采用是铺设仿真草坪,他们还有对客户提供室内绿色植物的租摆和维护的有偿服务。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对什么叫酬金制物业有深层次的接触,开阔了眼界,我们的服务质量要向酬金制物业靠拢,同时又要考虑市场化的需求,引用毛主席的那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把包干制物业的市场化结合酬金制物业的服务质量是我今后的工作中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最后再次对公司组织的这次参观表示感谢,希望公司以后能够提供更多外出参观和学习交流的机会,谢谢。

服务运营中心

证大五道口管理处——周颖

篇三:参加商业地产心得体会

参加商业地产研讨会心得体会

曲松 2013年12月10日

12月5日,有幸与同事一起参加了中房驰昊咨询顾问机构组织举办的商业地产研讨会,虽然之前曾经听过这方面的知识讲座,也曾经接触了一些商业地产的知识、理论和案例分析,但在参加研讨会之前,仍然利用一天时间在网上搜索、浏览了一下商业地产的基本知识和几篇论文,以充实自己对商业地产的了解和认识。

本次研讨会共安排了一天时间,具体程序如下:

一、上午时间安排

1、亚太房地产协会(APREA)首席执行官Peter Mitchell致欢迎词;

2、中信资本投资管理总经理陈青建对商业地产的种类进行分析演讲;

3、美国Urbis公司国际地产经济总监Peter Holland对中国商业地产研究的需求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演讲;

4、美国世邦魏理仕商业服务部亚洲区执行董事史柏松(Sebastian Skiff)对商业租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演讲;

5、新加坡超群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黄亮生对商业地产设计与规划进行演讲。

二、下午时间安排

1、新加坡超群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黄亮生对商业地产设计与规划进行演讲;

2、中房驰昊研究部门总监杨铭商业地产发展趋势进行研讨演讲

3、中海首佳商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平对商业设计在商业地产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演讲;

4、研讨会总结讨论。

通过参加本次商业地产研讨会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地产的熟悉和了解,特别是商业地产的投资、开发、招商、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复杂程度、行业技巧、市场规则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商业地产的进入行业门槛之高。参加完研讨会,不敢妄称自己已经获得了商业地产的心得体会,毕竟因初涉地产领域,理解和接受商业地产自感知识结构有限,认识肤浅,最后只能是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2007年中国(浙江)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里提出的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体会摘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共勉。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2007年中国(浙江)商业地产

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最近三年,万达商业发展公司专注于做购物中心,在全国19个城市建了21个购物中心,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其中开业12个,在建9个。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至少建设50个购物中心,争取60个,总面积700-80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50亿元以上,这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我们为什么提出2010年的奋斗目标呢?因为我们全面分析了世界前100个购物中心发展商的资料,如果达到800万平方米、50亿元租金收入这个规模,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购物中心这个领域进入世界前三名。目前,世界第一名是澳大利亚的西部集团,它下属两个公司,合起来有170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面积。

目前,万达已和17家跨国企业,其中有10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

议,双方约定了权利义务。战略合作协议有四个方面:第一,共同选址,对每一个店址大家提出意见,书面确认;第二,技术对接,一个店谁要多少平方米,高度,出入口、交通体系等等,每个战略合作伙伴出专业人员与我们的规划设计部进行技术对接,之后再正式签署确认书。第三,平均租金,我们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的产业,假如一个购物中心有6家主力店,10家次主力店,那么16个合同谈判,恐怕得用半年时间才能搞定。为了快速扩张,快速发展,我们与所有加入合作的伙伴,都约定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接受我们的平均租金这个概念。全国的城市分三等租金。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店的租金具体多少不用再谈判,速度快。第四,先租后建,签了租约之后,我们再投资。这四点加在一起,叫做"订单地产"。

现在订单地产这个概念已经在全国叫响了,我们用自身的行动做示范,希望全国做商业地产的同仁都能这么做。倒不是向我们学,而是都能先下订单再投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规避投资风险。下了订单,一年可以收1000万租金,那么总投资额无论如何不能超过1亿元。因为租金要扣17%的税,控制在1亿元以下,还能有8%的投资回报率,还了利息,还能有点收入。这样就能规避风险,符合中央禁止重复投资的政策,不管钱是不是自己的,只要浪费,就是浪费社会资源。

什么叫商业地产。我看报纸上谈了很多商业地产,但很少有人搞明白。我个人理解,商业地产不是商业,也不是地产,也不是简单的商业加地产。我认为,商业地产是以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为目的的长期房地产投资。目的明确,是以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为目的,如果开发后销售出去,称不上商业地产。我们在大连有一个大型开发项目,做了5万多平方米的二层底商,建完后全部出售了,这就不叫商业地产,这是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本来就包含住宅、写字楼、底商建筑等。如果开发目的不是以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为目的,就不能叫商业地产。

我认为,中国目前来讲,商业地产还不是进入的最佳时机。或者说,中国的商业地产的黄金时机还没到来。因为(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参观写字楼物业有感)商业地产发展要有三个前提要件。第一是收入水准。从全世界来看,人均GDP3000、4000美元的时候,购物中心才能发展起来,目前,中国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已经达到这个水准。二是市场需求,租户有这个需求。WTO开放国门之后,全球百强零售企业有70多家已经进入中国,前50强几乎全部进入中国,都想来切中国这块蛋糕,市场需求巨大。去年,沃尔玛全球的首席执行官李斯阁先生应我们邀请出席武汉万达商业广场的开业仪式。他跟我说:能不能加大每年的开发量?按照我们现在的约定,每年开发5--8个。他问,能不能每年20、30个?他希望十年以后,每年开100家店。可以说,租户需求足够大。即使缺的是什么?缺的是房地产金融。购物中心这个产业,只有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才能托住这个产业健康的向前发展。尽管银行推出十年、八年的长期贷款,也不适合做商业地产。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国外投资商业地产的回报率是4-6%;在中国,由于是新兴市场,有一点高收益,收益能达到8-9%。如果10年期贷款,每年利息8%,那么就不可能做这个产业。全世界购物中心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使用房地产信托基金。只有这种模式,它吸纳的是民间闲资、退休基金、政府基金、保险基金这种求稳而对回报率要求不高的资金,只有它们才能托住购物中心的发展。所以,凡是解决了信托基金的国家,购物中心才能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包括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其它产业很平稳,但十年来购物中心的发展却如火如荼,现在开业1400多家,在建200多家,占据了整个英国基本建设近一半的投资。

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房地产信托基金这种金融产品,中国的购物中心开发的黄金时期还没到来。据我了解,香港政府在2005年已正式放开允许成立房地产信托基金,新加坡政府已在三年前放开政策,我相信再过几年,中国也会出来这个产品,到那

时候,我们就会迎来购物中心大发展的时期。

下面谈一些我们做商业地产的体会、心得。

一、解决资金

商业地产其实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产业。平均下来,全世界的房地产公司,只有2-3%的企业在做商业地产,在中国的比例就更少,少于1%。商业地产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不是房地产行业,也不是商业行业,它包括地产、商业、投资、金融等,非常复杂。在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解决不了长期资金的问题,商业地产是很难做的,即使能做,也走不远。所以最重要的,做商业地产,首先要有资金实力,或者有长期能使用的资金平台。万达在这方面有最深刻的教训。我们在2001年开始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是以房地产开发的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从银行贷款,贷二年期,就来做购物中心。2004年,遭遇宏观调控,短融长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国家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我们的资金链就变得紧张。幸亏我们的决策有前瞻性,在2004年1月开了一个总裁办公会,决定除了已开工的购物中心,暂停其它购物中心的建设,集中精力寻找长期资金管道,我们找到了一个战略投资者,拿到几十亿元,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等到银行催债的时候再想办法,那就可能出问题了。所以我体会,做商业地产,解决资金而且是可长期使用的低成本资金最重要。

二、找到人才

所有行业都注重人才,但对商业地产来说,更需要人才,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大家不要以为,搞超市、搞百货的人拿来就能用,搞百货、搞超市是零售思维,同单纯的房地产思维一样,都不行。做购物中心,是先做商业规划,然后找租户,找到合适的主力店、次主力店租户,再做商业物业管理。因此,单纯做零售、做百货的人不一定就是商业地产的行家里手,单纯做房地产的人也不一定是,这里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现在中国商业地产人才非常紧张。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万达在上海的五角场做了一个三十几万的购物中心,计划明年开业。请了号称世界第一的商业设计公司做设计,这家公司有120多年专门做购物中心规划的经验,全球做了几百个购物中心。开始动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请美国的托伯曼公司的总裁帮忙看看项目,他们是专门做高端购物中心的,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惜因为已经施工了,基本的东西不能推翻,只能做些修改。修改之后,规划和人流动线比原来更加合理。我们计算了一下,仅一项设计上的修改,可以每年增加2000万的租金。这说明懂行的人才对商业地产多么重要。所以做商业地产,没有这种既懂商业又懂地产再懂一点金融投资的综合型人才,是非常难的。正因为如此,万达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学校,一些人来万达做了一两年,就有很多单位想挖他们跳槽。所以我们想,干脆自己建一个专门的培训学校,慢慢培养商业地产人才。

三、只租不售

做商业地产要切记这一点。在这方面,万达有深刻的教训。我们现在有21个购物中心,前10个购物中心,有部分商铺是销售的,一共卖了9万多平方米。如果从单一销售的角度来看,是很成功的,全国每平米均价3万多,卖了几十亿,但是这10个项目竣工后,虽然也进行了招商经营,还是有5、6个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商铺在销售之后,再进行商业规划、整合,有两个方面保证不了,一是经营的整体性,二是经营的有效性。销售商铺的时候,因为我们做了十七年房地产开发销售,合同写的很清楚,房子出售后,我们不承担经营上的责任。根据销售合同,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但经营不好,业主商户就要闹事,我们在道义上的责任无法推脱。如果万达不是品牌企业,

不是一个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我们就不用对业主负责。当时有四五个业主起诉万达的案子,都以业主败诉为终,因为合同约定很清楚。但是我们以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方向,作为品牌企业,就一定要解决业主的问题。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决定,卖出去的这10个项目,除了南京、青岛等项目,因为地理位?特别好,经营稳定之外,绝大部分出售商铺全都拿回来,保证业主若干年8%的回报率,个别地区9%。

所以商业地产即使有个别成功销售之后仍然红火经营的先例,我个人认为那是个案,不能成为规律。万达在全国卖了10个项目的商铺,超过一半以上都有问题。2004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购物中心只租不售,以租为主也不行,只能只租不售。凡是销售购物中心的,在全国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举几个。譬如东莞的一个大mall,销售得好,价格高,但是现在刚刚开业,已经出现经营问题,我可以断定他们正在走我们以前走过的路。无锡站前城投广场,钻石地段,商铺卖的时候火得不得了,现在开业不到两年,整体关门,200多个业主正在打官司。还有很多例子。我们观察,凡是卖商铺来做商业地产项目,9成以上运作不好,有个别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那是个例现象。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讲了半天,你讲商业地产只租不售,你有钱有资金管道,我们规模小,但也想做,怎么办呢?我给大家出三招。

1、在购物中心旁边规划开发一些住宅。假如总投资5亿元,7%的回报率,住宅卖了2亿元,剩下3亿元作为租金回收,加起来,回报率12%,就可以了。

2、如果在一个核心区,旁边没有地做住宅,那么办?可以在购物中心上面规划写字楼或公寓,把上面的部分卖出去,也不要卖商铺。

3、如果不能做写字楼或公寓,用地性质就是商业,那么就把租金回报率低的大店卖掉,以卖大店的现金流来平衡回报率,但不要卖小店铺,小店铺的租金是随着商业的升值不断增加的,大店的租金则是非常稳定的,几乎很少增长。

这些招不是我的招,全世界的购物中心都是这样运作。美国购物中心里50%的主力店,主要是百货、超市这两种业态,地是白送的,有一些甚至连房子都是送的。美国吉吉彭尼、西尔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进入至少需要三年,你把地块提供给他,他要反复调查三年,分析、规划,才能最后做决定。而且做了决定也很牛,要你把地送给他,甚至把房子盖好白送给他,他付租金也是极低。那么为什么购物中心发展商还要把他们拉进来呢?因为要靠他们来拉人流。美国没有在城里面拆迁的,城里都是私人产权,购物中心都是在郊区,只能靠这一招,拉几个主力店,人流引来了,在主力店与主力店之前做些中小商铺,两层、三层,慢慢提升租金,找到资金平衡点。

想做购物中心,只有这三招。除此,想卖小店铺,那就不要做了。

四、做对程序

做购物中心的发展商,9成多以上是由房地产商转换而来,包括万达,不可避免地带着房地产开发的思维定式,先做规划设计,看立面挺漂亮,自认为各方面都挺好,开始建,建一半甚至建成了再招商,有些主力店来人,在谈判中发展商处于弱势,只能被迫接受他们提出的价格。大连有个发展商的总经跟我讲:"外国主力店的租金价格真是恨人,要他不行,不要他也不行"。我说:"那你就是在程序上做错了。你应该在开始规划时与他谈租金,不是建设期再招商。而且还可以故意与两三家谈,这样租金就会谈高一点。"

所以做购物中心,非常重要的是做对程序。一定要先租后建,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或者叫:颠倒程序,把房地产开发商的惯性思维颠倒一下,招商在前面。而且招商绝非招一个主力店的问题。做一个购物中心,一般有七、八家主力店,主力店一定要是不同业态的组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同时提高大家的比较效益,而且

很多大的主力店签约时都要求排他性,不能出现同业态的竞争对手。所以,一定要把程序做对了,招商在前。

招商在前还有个明显的好处,能节省巨大的投资。万达现在做购物中心,建安包括税费、管理费等,不算精装,平均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为什么这么便宜?就是设计阶段与进驻的各店对接好,没有无效面积,大堂、电梯、卸货区的位?都是反复计算好的,所有面积都能产生租金。我们2004年以后建的购物中心都是收租面积没有无效面积。而且我们的程序做对了之后,我们与主力店、次主力店签好合同,约定拿到质检验收证书免租三个月,第91天开始计租,不管他们开不开业。做对程序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效益,避免麻烦。

五、商业定位

具体到技术层面而言,商业定位决定项目的成败。商业有两句名言。一句是"隔街死",一条街20米宽,一边火的要命,另一边死街。还有句话是"一步差三成",哪怕门挨着门开店,但差一步生意就差了三成。这些语言都形容了商业定位选址的重要性。商业地产具体到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商业定位。那么,在商业定位里,注重哪几个环节呢?

1、定地址。

选址靠的是真功夫,没有教科书,更多要靠经验,这就是零售人员、物管人员与开发设计人员智慧的综合,绝大部分是经验的积累。在选址上,无论如何不能一次确定,有时间的话,一年的时段,最好在黄金季节、非黄金季节,一天的时间,中午、晚上都看看。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看政府规划,到任何一个城市,先了解当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暂时人不多不要紧,预计几年后会怎么样。我们在南昌的项目,头一个在八一广场,效益很好,第二个项目我们去了红谷滩新区。江西省委省政府、南昌的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江北发展一片,为体现他们的决心,他们把市委、市政府、公检法等所有行政中心都搬过去,但是他们过去办公了,还是有城无市,人气不旺。政府希望我们去做一个购物中心,我们规划了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要靠十多万人来支持,那里目前至多有一万人,为什么我敢做呢?因为购物中心要两年以后才开业,现在房子卖了很多,另外政府配套建设了两所好学校,我相信,我们的购物中心一上,就会促使更多人入住,形成人气商气。我看大势,所以新区也敢去。

2、定规模。

购物中心在国际上有个理论,10万平米以内叫最佳规模,当然这是国外的理论,英美、澳大利亚,他们的人口比较少,10万平米是他们的上限。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个人认为15万平米是最佳的上限。规模与效益连在一起,不是越大越好,规模一大,比较效益就下降了。规模越大,租金越低。15万平的商业,至少要5家不同业态的主力店,超过20家次主力店来组合。在中国,零售业态没有这么丰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50万种商品,中国目前只有20万种商品。目前在中国,大主力店的发展可以,1万平以上的超市、建材店好找,但次主力店的发展相差太远,1000、2000平的次主力店极其难找。在欧洲,我看到一个糖果的连锁店,每一个店就几百平方米,但是在一个购物中心里可以开4、5个店,每个门口开一个。别看小小的糖果,一个店可以有上千种类的糖果,甜的、咸的、什么口味都有,卖糖果卖出了世界级的连锁品牌,每年20多亿欧元销售额。类似这种有特色的次主力店,中国现在很少。所以,规模上不宜过大。 现在中国购物中心有比大、比规模的不好风气。在广州开会期间,安徽的一个市政府领导找到我,希望万达去开发一个规划38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只要我们肯去,地可以很便宜。而当地城市人口只有30万人。我说:地白送我,我都不做,你们这种思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