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22.联系全文,分析第⑦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答案,解析

竞选演讲稿2018-04-25 17:06书业网

篇一:语文阅读2

好 感 朱鸿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A:

B: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3分)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请分析选文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滚烫:

平静:

17.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2分)

18.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3分)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

④⑥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注释:1挟持:内心怀有 2项籍:即项羽3轻:轻易4弊:疲敝 5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6淮阴:指韩信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有过人之节能百刺寡人之过者B 匹夫见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C而其志甚远也 亲贤臣,远小人D而轻用其锋 既出,得其船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2)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乡间蜂事》阅读附答案

篇二:2015年闵行区二模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闵行区二模试题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一、

1.第1段中,加点词“游戏”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考点解析】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题思路】“游戏”是一个名词,所以答案对应的也应该是一个名词,从文中看“游戏”是指“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那么“心理测试”成为“游戏”的特点有哪些?应该是答案中要明确的: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娱乐休闲性质。

【参考答案】是时下流行的一种娱乐休闲性质的没有严谨的科学性的心理测试。(2分)

【常见错误】1没有注意到“游戏”是一个名词,最后的落脚点没有落到“心理测试”上。2“心理测试”的特点二者缺其一,要么忽略“科学性”要么忽略“娱乐休闲性质”。

2.联系全文,谈谈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考点解析】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考虑段落的位置。此段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就可以明确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出承上的内容和启下的内容。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1分)“这些科学性”承接了茱莉亚的评价,引出下文对福勒效应的介绍。(1分)

【常见错误】1缺乏“承上启下”的关键手法判断,简单地表述为“过渡段”。2“承上”的内容表述错误。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6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1)所以归属感就变得如此迫切

(2)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发展

(3)当我们渴望在线上显露个性的欲望增长时

(4)给我们去表达个性、让别人看到的我们的机会却在缩小

(5)我们发现自己只是庞大的网络用户中的一员

A.(1)(5)(2)(3)(4)B.(2)(5)(4)(3)(1)

C.(5)(4)(1)(3)(2)D.(2)(5)(3)(4)(1)

【考点解析】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解题思路】根据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流程,判断句子的顺序。

【参考答案】D

【常见错误】错误率较低。

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中引用德森的话开头,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B.流行的心理测试有给人带来心理暗示及激励启示的作用。

C.网络测试中题目事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归属的位置。

D.同是心理测试,德森更注重科学性而凯蒂更突出社会性。

【考点解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解题思路】C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7段“找寻自己归属的位置远比题目本身或者事件本身要重要得多,从这方面来说,帮助人们驱散孤独的心理测试题,还真是万能的。”文中说“找寻自己归属的位置远比题目本身或者事件本身要重要得多”,不代表“题目事件不重要”。

【参考答案】C

【常见错误】A或B.

5.第2段中,茱莉亚对普罗大众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回答,请你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此回答进行探究,并谈谈你自己的看法。(4分)

【考点解析】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解题思路】这道题目实际上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茱莉亚的回答进行探究,也就是要思考茱莉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回答;第二个问题是针对“茱莉亚的回答”,你有怎样的看法,所以要在第二问的回答里

首先要评价茱莉亚的回答,然后再阐述自己的理由。

【参考答案】茱莉亚从严谨的科学的心理测量出发,指出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像福勒效应一样用笼统的、含糊的语句来迷惑测试者。

我认为茱莉亚的观点是正确的,心理测试在专业领域被称为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有一套科学的标准,有推论和数量化分析,要符合严格的统计学原理。或我认为茱莉亚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根据福勒效应的理论,心理测试具有可以调试精神、给人心理暗示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需要在网上发展自我同一性,找寻自己归属的位置。

【常见错误】学生的回答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1答题没有思路,题目是两个问题却混成一个答案。2对于第一问:“对此回答进行探究”,没有能够正确理解问题是对茱莉亚的回答进行探究,而是去探究“对于各类心理测试题结论认为非常准确的用户占52.3%”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3对于第二问,首先没有亮明态度,或者不是对茱莉亚的说法表态。其次就是理由的阐述无法自圆其说。

6.目前,心理测试确实非常“盛行”。下图就是某市对初高中不同学习表现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测试的数据图表。所谓“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幸福感评估,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请你阅读下图并完成各题。(4分)

(1)下图中,括号里应填入的是“ ”。

【考点解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解题思路】根据图表上已有的内容进行推断。

【参考答案】中等偏上。

【常见错误】错误率较低。

(2)根据下图,对本次测试的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考点解析】分析图表,进行总结

【解题思路】这是一张图表,有横轴和纵轴,并且有四条线段,呈现了不同的走势。所以学生要明确横轴代表的内容和纵轴代表的内容,并且分析出线段走势的规律。

【参考答案】随着学生成绩的由差至好,中学生的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逐渐增加,消极情绪得分逐渐减少。或者学生的成绩和他的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呈正比状态,和他的消极情绪呈反比状态。

【常见错误】1学生往往忽略了横轴代表的内容,也就考虑不到横轴和纵轴之间的关联。

2图表中的四条线段没有能够判断出走势背后的规律。

3没能把图表中四条线段都表述出来。

4不是分析图标内容,而是画蛇添足地对图表进行可信性评价。

现代文阅读二、

7.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参考答案】为全文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1分);为下文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受到人为的破坏的忧虑作铺垫(1分)。

【试题细解】解读这篇散文需要带着学生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孤独→安全感→喜爱→愉快→忧虑,而文章的第二段的“孤独”,与文尾表达的“忧虑”前后照应,所以能够起到为全文定调的作用,具体需要解答出“感伤/伤感”的情感基调;还有为文章后面部分③→⑧叙述“对自然热爱”

还有⑨→?段落对“受到人为的破坏的忧虑”作铺垫。

【常见错误】(1)思路出错:体现作者观察溪鸟的原因;(2)答案指向不明: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为后文作铺垫。

8.第③段中,两个加点词“枯坐”的含义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答案一:相同(1分),外在形式上都表现为一动不动的静止状态(2分)。

答案二:不同(1分)。第一个为镇静等候以更好观察水鸟(1分);第二个为不主动出击寻找食物(1分)。

【试题细解】两个“枯坐”从文段或全文来看,具体语境肯定不同,第一个“枯坐”,是贬词褒用,如同道家静坐悟道一般,突出的是静静地观察;第二个“枯坐”,是拟人手法,体现的是溪鸟不去主动捕食带来的危害。

【常见错误】答案信息不确切:第一个“枯坐”,是表现作者观察溪鸟的专注。

9.请对第⑥段的描写进行赏析。(3分)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水鸟捕食的不同情形(1分)(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作者对水鸟的喜爱与欣赏(1分)。(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作者情感1分)

【试题细解】文段中描写水鸟的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另外还有“类比”和“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但主要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涉及到四种水鸟的不同捕食方式,各自富有特色,在文段③中有文句点破,如“溪鸟的种类虽少,觅食的花招却百出,各有各的特色。”是一个重要的答题暗示。

【常见错误】(1)手法辨认不清:如,比拟、打比方等;(2)缺少情感信息,只答出“比喻”手法和相应效果,没有顾及到作者对溪鸟的态度。

10.第⑧段中,作者只找到一处鸟巢,为什么“并不觉得丢脸”?(3分)

【参考答案】在作者看来,溪鸟们是一流的建筑家,能将鸟巢掩饰的十分隐秘;远离人类的伤害,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3分)(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3分)

【试题细解】首先需要审题,命题的指向会透露答题要求和方向,该题主要问的是“原因归纳与概括”,原因题型高考每年都会涉及,并且答案信息一定在文中。就本段而言,主要答题区域在第(8)段,第(9)段有辅助解释的作用,另外主观(就作者而言)原因,更多地是作者寻找鸟巢是带着兴趣和喜爱的心情,体现出对自然界的敬畏(重)之情,这一点与猎人不同。

【常见错误】(1)分析主体混淆:作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2)主观原因概括不清晰;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河段在人为的破坏下,也能从失衡中迅速矫正过来。

B.作者着迷于水鸟往昔神秘的迁徙行为及按时南北漂泊的生活。

C.文章表达了溪涧被人开发,“我”将失去寻找水鸟地方的担忧。

D.文尾的“最懂得利用自然”,运用反语讽刺了“我”的同胞们。

【参考答案】D

【试题细解】本题的测量点是“文意理解”,题型是选择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做相应分析,A选项的依据在第(10)段缺少前提“在非人为破坏下”;B选项的依据在第(12)段,前提被“移花接木”,文中的“往昔”语境指向是作者而不是溪鸟;C选项主要依据在第(12)段,选项肢中“溪涧被人开发”与原文不符,将“未然”的事情理解为“已然”的事情。

【常见错误】 (1)选C选项的同学较多;(2)文本读的不够细致,信息捕捉的语感欠佳。

12.台湾作家龙应台评价刘克襄是“自然诗人”,结合本文,请对龙应台的评价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龙应台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评价刘克襄的。就本文看,在内容上刘克襄以自然的鸟类为写作对象(1分),赞美自然(1分),同时也为自然遭受人为的破坏而担忧(1分);在形式上,作者运用诗意的表达(1分),表现出诗人质朴纯真的情感(1分),语言流畅(1分)。

【试题细解】本题属于“赏析与评价”题,题目指向为“自然诗人”,答题的思路应当结合“自然”和“诗人”两个角度展开,“自然”主要侧重作者写作的题材、对象以及对应的情感,而“诗人”侧重作者写作中的艺术手法和诗人关照自然的情怀。

【常见错误】(1)没有明确回答态度,“认同”或“不认同”;(2)答案信息欠全面:如遗漏“赞美自然”和“诗人质朴纯真的情感”等信息。需要加强同学答案信息的全面、确切两个意识。

古诗词赏析

14. 作品中的“上海道中”是 。(1分)

【参考答案】词题、题目、标题。

【测量目标】本题侧重考查诗词的文学常识。

【典型错误】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目要求,认为要写出“上海道中”在文中的意思,就回答了“春申”“春申江”“黄浦江上”“回上海途中”等,而实际上“上海道中”这四个字只有在作品的题目中出现了,而在正文中是没有的,所以正确答案是非常明显的。另有部分学生回答了“词名”,显然这些学生没有掌握好词的文学常识,其实没有“词名”一说,要么是“词牌”“词牌名”,但这里回答“词牌”“词牌名”也不正确。

【复习对策】多结合相关诗词复习诗词的文学常识。

16. 结合作品,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阕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附划线句:“拥衾深坐,谁伴更夜?有雨潇潇,风瑟瑟,雁声声”

【参考答案】

答案一: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手法1分)。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这时陪伴他的只有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景1分)。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情感2分)。(下同)

答案二: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他实写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拥衾独坐;虚写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充分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答案三: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他首先问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谁来陪伴?然后回答:陪伴的只有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充分地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测量目标】本题全面考查学生在诗歌艺术手法上的把握和赏析的能力。

【典型错误】

1、部分学生断章取义,赏析角度没有针对整个划线句,只是针对划线的部分内容作回答,

如回答了只是针对后半句的“借景抒情”和“叠词”,显然是不全面的。

2、部分学生不理解“设问”和“反问”的区别,所以回答了“反问”。

3、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什么是角度,所以答案中根本没有写某一个角度,只是对划

线句进行笼统的分析。

4、部分学生答案没有语言次序,颠三倒四,没有按照一般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流程来答题。

【复习对策】

1、复习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首先要背出诗歌鉴赏有哪些手法。

2、根据诗歌作品来加强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的训练复习,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要掌握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流程,如手法+例句+渲染氛围+表现了人或景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一、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始皇徙关东豪族实关中( ) ⑵乃以徽为大明宫留守( )

⑶而权幸侧目恶其强( )⑷?玫既诛( )

【考点】实词解释 【解题思路】实词解释【典型错误】实:占据

【参考答案】⑴充实 ⑵任用、任命、让 ⑶厌恶、憎恶、讨厌 ⑷已经、以后 (4分)

18.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B.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C.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D.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考点】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专有名词的运用

【解题思路】这句句子中,出现了一个人名,一个官职名,即僖宗和太子少师。再从整篇文章内容可以看,僖宗对于王徽的才能还是十分认可的,所以几次三番想要重用他。但是王徽由于身体原因,都没有前去接受任命。

【典型错误】B 对于“朝谒”的理解概念不清

【参考答案】D(2分)

19. 第④段中,王徽“改授吏部尚书”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考察学生文本的解读能力

【解题思路】此题答案应该在第四段中找,并且要看清事情发展顺序

【典型错误】把顾瞻认为是一个人名,所以会得出是顾瞻向皇帝表明王徽精神气尚可,还可以委以重任的建议。其实顾瞻是“回头仔细看”的意思。

【参考答案】王徽本来自称有病而被授予太子少师的官职,后来昭宗看他精神气还很强健,于是就改授他吏部尚书的官职。(2分)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徽乃舆疾赴贬所。

⑵天子以徽无罪,召拜吏部尚书。

【考点】考察学生翻译能力

【解题思路】抓住语句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的解释:(乃、舆、疾)(以、召、拜、在召和拜之间必须补充出来一个宾语)

【典型错误】舆:没有用作动词解释;召 拜:两个实词没有分开来解释

【参考答案】⑴王徽便/于是乘车急速奔赴贬谪之地。(3分)

⑵天子认为王徽没有罪过,征召(王徽)并授予(他)吏部尚书的官职。(3分)

21. 阅读全文,概括王徽的政绩。

【考点】考察学生文本的解读能力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解题思路】此题答案应该在第二三段中找,但是需要用自己的话进行高度概括

【典型错误】把文本中的第三第四段中出现过的王徽曾担任过的官职作为他的政绩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聚集战乱后流亡的百姓,待民如子;房屋得到初步维修,斋阁修缮有序;不怕豪门权贵,对他们依法处置,百姓得以安居乐业。(3分)

文言文阅读二

22.下列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2分)

【参考答案】C

【测量目标】考察学生在语境中对语气助词的辨析能力。

【试题分析】“哉、乎、欤”常表示感叹、疑问的语气,“矣”多表陈述语气。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亦不可以已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3.第②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排比的句式(或“整散结合”),层层递进,说理充沛,富有逻辑,充分地说明人们对于“有”的追求是没有穷尽的,有力地证明了“有则有患”的观点。

【测量目标】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写法上的特点是“排比“(或“整散结合”),然后分析 “排比”的作用,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阐述的观点。

【典型错误】 1、写法特点判断错误:假设、对比等。2、没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排比”的作用没有分析。4、把“排比”的作用写成“比喻”的作用。

24.下列对第②段中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参考答案】B

【测量目标】考察学生在古文的语境中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试题分析】关键词“岂、终、穷”

25.第③段中“我皆不得而有之”中的“之”指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驰骋万里的功绩;可供自己享受的好看的颜色好听的声音;子女后代。

【测量目标】根据上文语境理解代词“之”指代的内容。

【试题分析】根据“我皆不得而有之: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未有子息”一句,可概括出答案。

篇三: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乡间蜂事

周灿

①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

②乡人对堂前的燕子、屋后高树上的喜鹊窝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其实喜鹊、燕子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些许物质上的指望,但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

③而对蜜蜂,乡人更视其为天虫地宝,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那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口福,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

④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就会放下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认真扫去桶上的灰尘,朝桶盖上面喷些淡盐水或涂抹些蜂蜜,再把木桶小心翼翼地置放在向蜂探查的地方,然后静静地伫立一旁,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蜂群的到来。眼见着飞舞的向蜂愈来愈多,一旁的人就格外起了精神,如若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会有一群蜜蜂嘤嘤嗡嗡从天而降,熙熙攘攘钻进圆木桶里。那样的情景会让一旁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然而多数时候是热闹一阵之后,向蜂们舔净桶盖上的蜂蜜便各自散去,场面渐渐冷静下来,最后只余下一个孤零零的圆木桶和旁边一颗颗失落的心。

⑤然而蜜蜂的爽约并不会丝毫打消乡人们对其期盼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精灵的到来很不容易。

⑥在分蜂时节,有蜂群的人家大多会有人在家守着家中那些宝贝,一旦分蜂了,待蜂群出门一小半,乡人就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水不断地向蜂群前端泼去,蜂王身上沾了水不能远飞,蜂群就会在就近的树枝上结成球状,主人家就会乐呵呵地拿一个蜂桶盖把他们“招请”回去,安置在另一个空桶里。有时蜂群飞到半途,飞得低了些,被山坡上干活的人发现了,那人就会急忙扔下手中的农活,抓起地上的泥沙,一路追赶着不断朝蜂群扔去。蜂群经不住这有些蛮横的挽留,只好停留下来,而那追蜂人便欢天喜地地奔回家取蜂桶去。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⑦此时乡人的话题多是关于蜜蜂的。得到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说得眉飞色舞,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生活一下子光亮起来了。而那些没有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神情黯然,然而也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他们默默地收拾好自家的蜂桶静静等待着——不定哪一天蜜蜂就会来了呢。

⑧在少有的空闲时节,乡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搬一把椅子端一杯茶走到蜂桶旁坐下,看着蜜蜂们匆忙的身影,听着蜜蜂们嗡嗡的闹声,看着听着竟有些困了,就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那小憩的梦中一定有热闹的嗡嗡声。

⑨取蜜是一件紧张而刺激的工作。乡人常常在漆黑的夜晚,先把蜂桶倒过来,然后用另一个蜂桶扣在倒着的蜂桶上,再用木棍急促地敲打下面的蜂桶,蜂群受惊,便匆忙向上爬去,估摸着蜂群都到上面的蜂桶里去了,这才把那蜂桶挪开,用小刀把蜂桶的蜂蜜割取下来,一层一层地轻放在准备好的盆中。这时那紧皱不安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闪着亮光的喜悦就挂满了整张脸。取下的蜂蜜无论多少,乡人总会给邻里送一些尝尝,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家的甜蜜。 ⑩乡人看看蜂桶中稳定下来的蜂群,看看空中依旧飞舞着的蜜蜂,心中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也便觉得日子因为蜂蜜带来的热闹而变得格外甜美。

(原文有改动)

19

20.文中的“乡人”主要有哪些特点?就其中一个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1.下列文段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22.联系全文,分析第⑦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2016·山东省菏泽卷】

【2016·山东省淄博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8分)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 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

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11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12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13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14“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15“不要钱。”我答道。

16“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17“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18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19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11期,有改动)

15.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3分) 答:

16.阅读第11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4分) 答:

17.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我”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4分)

答:

18.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4分)

答:

19.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3分)答:

【分析】本文记叙了“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的事件,过程中“我”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送她到她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时,还坚持不收她的车费,给了她拥抱,使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温暖,而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也感到很温暖。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记。叙事件重要的讲明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文讲述了“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的事件,起因是:菲奥娜太太由于患病必须要去敬老院,经过:在去敬老院的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小事件,如我送她到她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我不收她的车费,我给了她拥抱;结果: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温暖,而我也因为帮助了她而感到温暖。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分析.在经过城里两个多小时过程中,菲奥娜太太回忆了自己过去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生命的不舍。

(3)本题考查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细节描写主要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

写、神态描写、服饰描写等.本文有作者对老太太的服饰描写,如“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此处写菲奥娜太太穿戴过时花哨,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太太比较爱美,神态描写,如“默默凝视前方”,通过对菲奥娜太太细致的神态描写,写出她沉浸在对过去美好时光回忆的神态,表达了她对年轻时代美好生活的怀念和不舍,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老太太的怜悯、欣赏、和爱心。

(4)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暖心”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我帮助别人时别人感到温暖;另一方面我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感到快乐。

(5)本题考查文章蕴含的哲理分析。文章最后“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是文章感情的升华,可以从中得出的哲理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如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

答案:

(1)“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或者:我送一个即将告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不收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

(2)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

(3)作者对老太太的外貌(肖像)、神态作了细致描写,写老太太穿戴过时花哨,以及沉浸在对过去美好时光回忆的神态(或“默默凝视”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热爱生活(或爱美),对年轻时代美好生活的眷念(或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老太太的怜悯、欣赏、和爱心。

(4)暖心:菲奥娜太太在生命结束前得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关怀和帮助,她感到快乐和温暖;“我”帮助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我”感到温暖。

(5)示例:①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②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

【点评】本文通过记录一件小事表达了一个暖心的主题,理解文章过程中重要理解文章情感升华。

【2016·山东省东营卷】

(三)(8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4.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3分)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答:

15.结合选文和课文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2分)

答:

16.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3分)

答:

14.答案:“看花”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三次“看花” 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屯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在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 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评分:结构2分,生活态度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评分: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6. 答案示例:示例一:“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其中“比我还敏感”,反映母亲怕勾起“我”的烦恼,也说明其内心比“我”更沉重。或“悄悄地表现母亲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痛苦。示例 =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挡”字写出母亲对儿子看到落叶会感到凄凉、悲怆和绝望的担心,表现了对儿呵护的无微不至。评分:举例1分,赏析2分,共3分。只举出例子不得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五)(16分)

【2016·山东省烟台卷】

(二)现代文阅读Ⅰ(13分)

的力量

他,是个快递小子,20岁出头,其貌不扬,还戴着厚厚的眼镜,一看就知道刚做这行,竟然穿了西装打着领带,皮鞋也擦得很亮。说话时,脸会微微地红,有些羞涩。不像他的那些同行,穿着休闲装平底鞋,方便楼上楼下地跑,而且个个能说会道??

那次他是第一次来,送名片——丁军辉。只说了几句话,说自己是哪家公司的,然后认真地用双手放下名片就走了。皮鞋踩在楼道的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有同事说,这个傻小子,穿皮鞋送快件,也不怕累。

几天后又见到他。接了他名片的同事有信函要发,就给他打了电话。电话打过去,十几分钟的样子,他便过来了。还是穿了皮鞋,说话还是有些紧张。单子填完,他慎重地看了好几遍,才说了谢谢。收费找零,谨慎地用双手将零钱递过去,好像完成一个很庄严的交接仪式。 因为他的厚眼镜他的西装革履,他的沉默他的谨慎,就下意识地记住了他。隔了几天给家人寄东西,就跟同事要了他的电话。他很快过来,仔细地把东西收好,带走。没隔几天,又送过几次快件过来。

刚做不久的缘故,他确实要认真许多,要确认签收人的身份,又等着接收后打开,看其中的物品是否有误,然后才走。所以他接送一个快件,花的时间比其他人要多一些,由此推算,他赚的钱不会太多。觉得这个行业,真不是他这样的笨小子能做好的。

转眼到了“五一”,放假前一天快中午的时候,听到楼道传来清晰的脚步声,随后有人敲门。竟然是他,丁军辉。他换了件浅颜色的西装,皮鞋依旧很亮。手里提着一袋红红的橘子,进了门没说话,脸就红了。他把橘子放到茶几上,看起来很不好意思,说,我的第一份业务,是在这里拿到的。我给大家送点水果,谢谢你们照顾我的工作,也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这是 印象中他说得最长的一句话,好像事先演练过,很流畅。

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么长时间,还没有任何有工作关系的人来给我们送礼物呢,而他,只是一个凭自己努力吃饭的快递小子,也只是无意让他接了几次活,实在谈不上谁照顾谁。他却执意把橘子留下来,并很快道别转身就出了门。

橘子个头都不大,味道还有一点儿酸涩,应该是街边小摊上的水果。可是我们谁也没有说一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