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天下无贼,应该是冯小刚最好的小说了吧

小说2019-06-10 13:47书业网

篇一:冯小刚的成功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常能暴露当前社会的种种病态,让人笑过之后心寒,让有些人过不好年。

小人物大社会

冯小刚的都市喜剧悲喜混杂,其惯常手法就是用小人物的悲喜命运来唤起大众的认同。影片主角大多是观众熟悉的普通都市小人物,虽然对境遇不满,有时也嘲讽现实,但自有一套处世逻辑,常以游戏化的方式化解悲伤,而且最终个人的愿望或多或少得以实现,结局圆满。

冯氏贺岁片常常抓住一些社会现象,暴露社会的种种失衡和病态,但绝不触动现存社会秩序,算是一种妥协的结果。《甲方乙方》里“好梦一日游”折射社会各阶层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和梦想与现实间的落差;《不见不散》中笑里带泪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出国热潮中普通人的悲喜;《一声叹息》里直面婚外恋的话题;《大腕》里对广告文化,财富效应的放大;《手机》表现的社会新富阶层和婚外恋、新通讯方式的交叠。不同社会因素的碰撞产生的戏剧感凸显时代的困境,又将现实层层剥开。既提供娱乐消费快感,又有一定现实指向。冯小刚的敏感让社会一激灵,票房也一激灵窜了高。

丑男配美女

1997年,《甲方乙方》先声夺人,在春节的电影院荡漾一片欢声笑语。操作自己娴熟的喜剧题材,冯小刚得心应手。虽然从电影技术上来看,《甲方乙方》整个就是一出室内情景喜剧的集锦。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室内情景喜剧+小品桥段+相声+葛优=贺岁片的成功。《甲方乙方》一炮走红,让冯小刚尝到商业电影的甜头。虽然早期跟王朔也搞过“海马影视中心”,试图借鉴好莱坞商业电影那套模式,打造一流剧本作坊。无奈国内电影市场不比好莱坞,“海马影视中心”在坚持一段时候后悄然消失。离开了王朔的冯小刚开始自己琢磨国内观众的口味爱好,第二部贺岁电影《不见不散》(1998),第三部《没完没了》(1999),都遵循第一部《甲方乙方》的都市轻喜剧的路子,再加上精心炮制的对白,葛优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让“冯氏贺岁片”成为年末观众期待的电影享受。

“冯氏贺岁片”特征如下:中年都市男,长相困难,经历小坎坷,满口喜闻乐见的北京痞子腔,职业普通,内心忧伤而且文艺,油嘴滑舌,玩世不恭,洒脱自如。单身,或离异,或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爱情往事。总能遇上貌美如花,感情炽热的年轻姑娘。

上述特征,在“贺岁片”里就有了“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星”之说,如同历任“邦女郎”一样。

贺岁片里跟葛优柔情蜜意过的女星有:(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天下无贼,应该是冯小刚最好的小说了吧)徐帆(《不见不散》、《永失我爱》),刘蓓(《甲方乙方》),吴倩莲(《没完没了》),关之琳(《大腕》),舒淇(《非诚勿扰》)。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锤炼了冯小刚商业电影导演的手艺,并把以往拍摄室内电视情景喜剧的经验,挪到了大银幕上。此时的冯小刚电影语言还比较单调,没有让人惊喜不已的镜头语言,这种早期拍摄电视养成的路子至今还深刻影响着冯小刚的镜头运用(《集结号》例外)。 都市文艺片心结

《一声叹息》(1999年),原名《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这个名字因太颓废被勒令更改),标志着冯小刚回归文艺青年的气息。这时他已不考虑文艺青年的风花雪月,而转向关注中年婚外恋。也可以说,这部电影中里的现实主义特点是冯小刚风格的一个转变。2003年的《手机》,也是关注中年男人婚姻危机,冯小刚请了著名作家刘震云担纲《手机》的编剧。

与《一声叹息》、《手机》的沉重对比,冯小刚第一部独立执导的都市文艺片——《永失我爱》,则是不折不扣的标准文艺电影,暴露了冯小刚对于爱情的理解方式——浪漫矫揉,女大学生口味,煽情并忧伤着。

1994年的《永失我爱》改编自王朔小说,走都市纯情路线,但生不逢时。那时,股票开始成为热门话题,下海挣钱成了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大学里,已没人在草地吟诗跟操琴歌唱,敲门而入的同学抱着袜子和文具热情兜售。风花雪月的文艺青年们,抛弃了王朔,转而研究股票经了。悲情的都市爱情故事被时髦的大款小蜜所取代。歌舞厅里,往昔的校园民谣成了歌舞厅缠绵的“萍聚”跟“杜十娘”。当众多文艺青年抛弃王朔的时候,文艺片《永失我爱》给初次执导的冯小刚带来的是票房平平,反映寥寥,就像一枚夜间投入池塘的石子,悄无声息。

从“地主家没有余粮”到“做人要厚道”

每年春节以后,赵本山春晚经典包袱跟冯小刚贺岁电影里的对白会不胫而走,口口相传。从《甲方乙方》“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到《天下无贼》“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些精彩的对白,成为冯氏贺岁片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语言无穷魅力。北京是相声发源地,相声是北方汉语里幽默精髓的整体展现。这种语言提炼后产生的幽默感,王朔到冯小刚一脉相传。王朔辛辣,冯小刚油滑。这也是两人之间的差异,辛辣者四处为敌,油滑者玲珑讨巧。

现当下,能在适当时节,准时准点给人民带来欢乐的人儿屈指可数。赵本山大叔,冯小刚老师,再加上一位忽隐忽现非主流相声演员郭德纲。李承鹏曾建议把冯小刚大头照印在挂历最后一页,一翻到这一页,就自动提醒,哦,要过年了,该看冯小刚了。

《天下无贼》里,葛优开始在冯小刚电影里刻意淡去,老配角傅彪的亮点也逐渐被范伟跟冯远征所取代,是一部完整的,故事讲述最精彩,演员表演最没有缺点、具有了优秀电影特点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上,冯小刚踏上他迄今为止的一个高度,也是他自己的标杆。《天下无贼》票房口碑双丰收,在某大学座谈会上,有位同学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冯老师,很多人都说在您的《天下无贼》里看到了一种“人文关怀”,你能给我们讲讲什么叫“人文关怀”吗? 听到这个问题,冯小刚微微欠了欠身,然后干脆利落地做出了回答:“人文关怀”?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人文关怀”!

同样的话,周星驰也说过。面对无数试图解构自己电影的人,周星驰坦白地说:“我不懂什么叫做后现代。”

冯小刚贺岁片经典台词

《非诚勿扰》(2008)葛优+舒淇

“21世纪什么最贵?——和谐。”

“宝马车头上插一个奔驰的标,恐怕不太合适吧?万一出了事,宝马不负责,奔驰的零件不管用怎么办?”

《夜宴》(2006) 葛优+章子怡+周迅

“你贵为皇后,母仪天下,睡觉还蹬被子!”

“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天下无贼》 (2004) 葛优+刘德华+刘若英+李冰冰

“有组织,无纪律。”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我欲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IC卡、IP卡、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

《手机》 (2003) 张国立+徐帆

“二十多年都睡在一张床上,的确有些审美疲劳。”

“做人要厚道。”

《大腕》 (2001) 葛优+关之琳

“什么是大师,就八个字,特立独行,哗众取宠!”

“什么叫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一声叹息》 (2000) 张国立+徐帆+刘蓓

“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等到老了贼心贼胆都有了,贼又没了。”

“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

《没完没了》 (1999) 葛优+吴倩莲+傅彪

“十三,路易的,8000块钱一瓶,我舍不得吐。”

“能不能转成慢性的?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转成慢性的一定很容易!”

《不见不散》 (1998) 葛优+徐帆

“啊,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鼻孔迎接光明。”

《甲方乙方》 (1997) 葛优+徐帆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没有房子的婚姻则更不幸福。”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打死我也不说!”

“将军,我们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吃到冰淇淋了,连可口可乐都不是原装的!听说供应给我们的骆驼香烟都在安特卫普让后方那些坏蛋批发给比利时倒爷了。连我们的口香糖都嚼在那些意大利妓女的嘴里,喔!嘴臭的都没法吻那些欢迎我们的巴黎市民了!”

撰文:王可

来源:全球通杂志

篇二:天下无贼

谎言是最美丽的——《天下无贼》影评

1、《天下无贼》的原著,就像作者赵本夫所说的,是一个肥皂泡,纯粹是一个童话,两个贼为了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一路没有缘由地保护傻根,而最后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王薄只是肚子上挨了一刀,他和王丽两个人不仅完成了保护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而且感动了一路跟踪他们的警察。这样的处理很符合武侠小说里的侠义精神,但却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世界里显得缺少说服力和逻辑性。电影《天下无贼》对此做了两点微妙的改动,一点是两个人保护傻根的动机是因为刘若英怀上了刘德华的孩子,“想为孩子积点德”;第二个是最后王薄死了,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王丽的自由。这两点处理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一个是轮回报应的意识,还有一个就是惩恶扬善的民族传统。王薄的死,为这部影片在意识形态方面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很容易就看出冯小刚和张艺谋在处理上的高下之分。

2、和张艺谋的比较

其实伴随着《天下无贼》的出笼,冯小刚和张艺谋已经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一个是一味追求构图和视觉冲击,一个是琢磨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对于电影来说,这两个因素都很重要,不过前一个很容易让我们重蹈好莱坞的覆辙:大把的制作费全花在布景和特效制作上,再也无力花精力打磨剧本,或者说认为出色的视觉效果可以代替故事情节。而后一个以冯小刚为代表的,正在试图用电影作为载体,揭示社会生活当下所存在的种种目睹之怪状。从《一声叹息》的婚外情开始,到《手机》里对于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信息时代的反思,再到现在的《天下无贼》,每一部电影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某一方面的样板。艺术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在这两点上,冯小刚正在努力做到。

就像《天下无贼》里葛优说的那样:我最烦你们这些打劫的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确,窃贼在片中所展现出的组织性和独特的价值观,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无论是葛优不落井下石,危机关头救刘德华一命,还是刘德华用得了绝症的谎言骗傻根的钱,都在让我们感叹葛优这句话的精确。冯小刚的电影也正在形成这样一套体系,我想冯小刚的本意或许是这样:我最烦你们这些拍大片的了,一点生活积累都没有。

3、和好莱坞的比较

继前一部大获好评的《11罗汉》之后,好莱坞名导索德伯格的《12罗汉》最近又以更加豪华的阵容再度出击。和以往的此类影片一样,该片秉承了好莱坞神偷类型片的技术与创意至上原则。超豪华的阵容,匪夷所思的偷窃创意,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高科技工具??香港也是拍此类影片的个中好手,《纵横四海》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而后的《神偷谍影》则更为接近好莱坞的风格。不过我一向不太喜欢这类把小偷作为正面形象甚至是英雄来描写的电影,觉得这些电影模糊了是与非的界限,为了商业上的考虑,把作奸犯科之徒塑造成正义的化身,阵容再如何豪华制作再如何精良,我觉得都不值得在法制社会里大力提倡。

《天下无贼》从基本思路上来考察,比上面任何一部都更不靠谱,两个偷窃行业里的一流选手,居然会不惜得罪道上的兄弟,保护一个不设防的傻根。但是从细节和逻辑上,它却又是禁得起推敲的,而这正是好莱坞大片和香港以往此类影片最站不住脚的地方。如果窃贼为了偷钱可以杀人可以学恐怖分子制造爆炸,并且还居然被塑造成正面形象,那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正义可言?

《天下无贼》的票房如何现在还没法预料,经济效益先放一边,起码从社会效益上来说,它有丰收的资本。

4、葛优的转变

冯小刚正处在转型期,而可以预料的是,一旦冯小刚完成了风格上的蜕变,这些帮他打下江山的御用演员们,将被他毫不留情地遗弃,就如同片中被葛优抛弃的那些帮他打江山的兄弟们一样。徐帆已经彻底堕落为花瓶的角色,而付彪的作用也只剩了靠两句洋泾滨英语博取点廉价的笑声。一直跟着冯小刚打江山的葛优似乎也开始转型,从一开始的小混混,到《手机》

里功成名就的主持人,再到《天下无贼》里的窃贼头子,社会地位一路看涨,有成为反讽专用演员的趋势。那些计划时代流传下来的八股口号,从他嘴里吐出来有一种格外颠覆的味道。从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劝戒别人“做人要厚道”,到评价擅自行动的窃贼们是“无组织、无纪律”,可谓是字字珠玑,在冯小刚告别喜剧的转型期,他用自己的表现为冯小刚的青黄不接贡献了一份绝佳的精神食粮。

我在想,一旦葛优这样的人掌握了话语权,那将是一件多么大快人心的美事。

5、冯小刚的转变

一直都觉得,只有最具有悲剧气质的人,才能写出最美好的童话。《天下无贼》里面,冯小刚借刘德华之口,在这部童话一般的电影里说出了那两句最为现实和残酷的真理:他凭什么不设防,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这两句话要比刘德华在《十面埋伏》里说的“我不信我思念你三年,比不上他陪你三天”实在多了。偷窃无疑是邪恶的,是为从《圣经》到现代的法律所不容许的,可是在这样的社会里,你要告诉一个人偷窃是不存在的,却是属于欺骗。“欺骗是更大的恶”——刘德华用这句话做了总结。这种矛盾性至少在目前来说,是不能解决的,电影的功能不是审判,不是秦王一句“天下”就可以解决一切的艺术,它只是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在快餐文化越来越流行的今天,还能在看电影的时候,保有一份思考的欲望,否则的话,我们就连一根芦苇都不如。

《天下无贼》告诉我们,冯小刚以前的嬉皮笑脸,都是一种伪装,他和王朔其实是一类人,在今天这个礼崩乐坏的世界里,都积累了各种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和质询,对他们来说,谎言不一定美丽,但美丽的,却往往是谎言。

6、冯小刚的遗憾

《天下无贼》的小说几乎和意大利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美丽人生》同时诞生。两部片子的共同点,就是主人公都在竭力维护着一个极其脆弱的谎言。《美丽人生》里的父亲和儿子同时被抓入集中营,为了掩盖集中营邪恶的真相,父亲告诉儿子他们正在参加一个游戏,最后游戏的胜利者会赢到一辆坦克。而《天下无贼》里的二王,为了维护傻根天下无贼的一厢情愿,也用实际行动在满是窃贼劫匪的列车上为傻根营造出一方虚幻的净土。可是从表现手法上来看,两部电影一个是把黑色幽默玩到了极至,让人在笑中落泪,而冯小刚则露出了过于明显的煽情痕迹,或许这是拍惯了喜剧片的冯小刚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一个败笔。的确,若论幽默,片中除了葛优的贡献之外,鲜有亮点,和冯小刚以前的贺岁片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而煽情又过于幼稚。风格上的这种矛盾,也直接影响到了影片的节奏感。

凑巧的是,华语喜剧电影的另一位大腕周星驰,从《少林足球》开始,到今天的《功夫》,也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转型之路,只是他转型的资本是电脑特技。不过我更喜欢转型之初的《喜剧之王》,它虽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喜剧,整体结构也有缺憾,但却勾勒出喜剧的另一种可能,但票房上的失败让那次革命夭折。从《手机》到《天下无贼》,冯小刚也经历着另一种革命,我希望这次革命是成功的,这样他才有勇气和足够的灵感拍摄反映中国人心灵史的《温故1942》。相比张艺谋和即将引进的美国大片们,我承认那才是我最期待的电影。

《天下无贼》影评

抛弃了市井马路喧哗的都市,冯导一开篇就用一辆拉风的BMW把观众拉到了粗犷浑厚的西藏高原。飞扬的尘土与刘德华踩灭的烟头,还有刘若英坚强而思绪万千的眼神似乎都预示着电影沉厚的结局。

葛优一本正经的样子和近乎于无厘头的教导,让观众都暂时忘记了他的身份,即便是最后他杀了王薄妄图逃跑的时候,依然是让人忍俊不止,这种极端的对比效果更加让温情背后的残酷显得不寒而栗。

在贼们较量技巧的时候,大量运用的高速拍摄和抽格,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看来冯导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啊,呵呵。唯一不足的是影片的特效方面还是略显稚嫩,尤其是车顶对峙那场戏,后期处理的痕迹相当明显,不过这对于整部影片来说,仅仅是小小的瑕疵。

一个农民,一对情侣,一伙贼,六万块钱,一列火车。这应该可以大体地呈现冯小刚今年的贺岁影片《天下无贼》的主要人物和矛盾。在这列被称为“无中生有号”的火车上,那个过于淳朴显得一根筋似的农民傻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坏人,而贼婆刘若英被其所感染,刘德华扮演的贼公也在几次反复中开始坚定地帮助这个拿着六万块钱招贼偷的理想主义青年。这也引发了这队贼情侣和葛优带领的另一伙贼之间的冲突。

事实上,故事矛盾的焦点不是六万块钱,也不是正反两方关于“天下无贼”问题的辩论,而是情感。这种情感一方面体现在两个看过人世险恶的贼对抱有“天下无贼”的农民的单纯保护,另一方面就是这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围绕“偷与不偷、偷与不让偷”发生的所有事情不过是为两个人提供旁证,让他们一点点认清自己和对方的过程中坚信爱情。葛优和他带领的众贼的出场一方面在延续冯小刚贺岁喜剧中的幽默风格,一方面也在推动影片的发展,增强观赏性。所以影片中出现了一场稍显突兀的打劫场景,范伟和冯远征的表演以纯粹搞笑为目地,也可以让人接受。

表演方面比较而言,葛优的表演非常出彩,但是那仍然是冯小刚的葛优。而刘德华则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个人物以恶为甲胄层层伪装以对抗残酷的世界,但是他内心善良的一面却最终导致了悲剧结局。刘若英扮演的女贼王丽也同样是一个站得住脚的形象。傻根的质朴和愚钝完全出自王宝强的本色演出。

按照惯例,反面角色总是比正面人物更容易出彩,所以李冰冰和尤勇虽然戏不多,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的表演都非常值得一看。

高原上简朴的寺庙,空灵的朝圣,王丽每次深深的仰头和叩拜都在宣泄着她对偷盗漂泊生涯的厌倦。正是这种深沉的叩拜,让傻根对这位一面之缘的“大姐”有了亲切感。而这时候的王薄,继续信仰着他的盗道,不放过任何下手的机会,在举手投足刀片飞舞间取走了善男信女们的财物。这对贼公贼婆的共同偷盗之路,在这样充斥着信仰与圣洁的地方终于划上了句号,而另一段让他们重新开始的路,又是如此的短暂和无奈。

两帮贼伙的明争暗斗不能不说精彩,斗智斗勇的3次大的交手被冯导拍的紧张又不乏激烈。第一次四眼和老二的出手,是贼伙低估王薄的一次简单技术交手,贼公贼婆的胜利算是电影的一个小高潮。第二次小叶的出手,更象是一场同行之间的竞技,有技巧有智谋,基本上可以算是秋色平分,小叶毕竟还是新手,心浮气燥失败再所难免。第一次看到冯导导出毫不逊色于“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动作场面,虽然是电光火石间,但是那种快准狠的下手不比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差。第三次火车顶上的对决,有点借鉴好莱坞式的大片场面,华仔自信的浅笑冲淡的胜负悬念在瞬间被葛优迅雷不及掩耳的出手彻底的颠覆,观众紧绷的心玄在短短几十秒内被来回折腾了好几次!不可谓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

两伙贼帮的对立从一开始的为了利益,到后来演化升级为善恶之战,其中的曲折变换,人性斗争,在几位高超演员的诠释下展现的淋漓尽致。刘若英的演技让王丽这个角色充满了破茧的力量,虽然代价沉重但最终获得了心灵上的解脱和升华。刘德华演绎的王薄似乎没有完成他自身演技的突破,片尾车厢夹层里的单挑让人联想起他的“暗战”,而且中间心理的转变过程似乎处理的也过于草率。但这并不影响王薄这个人物的整体塑造。而葛优这次出演的一号反派也可圈可点,有着一股子邪气和贼帮大哥的内敛深沉。不过葛氏的一贯搞笑形象还是让本该严肃的细节充满了幽默的因子。看这葛优一本正经的说: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深沉样)人才!第二次是轻拍王薄的手:黎叔很付责任的告诉你:(深沉样)黎叔很生气。

简直让人想不笑都不行。这也是天下无贼这部题材比较灰暗的电影的可数的几个轻松片段。最后可以粗略的理解,傻根,王丽,王薄,黎叔这四个角色,分别代表了大众的四种心态:单纯的善良,在善恶斗争中占上风的善良,在善恶斗争中占上风的恶,彻底的邪恶。王薄在斗争中赔掉了自己的性命换来了善的胜利不能不说是对现实的一种嘲讽。而他用生命换来的傻根暂时的天下无贼的梦幻世界又真正能维持多久?影片中主持正义的警察不过是电影人,当然还有大众对理想的一种憧憬和期盼,本着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原则强加给观众的一到调味料。而黎叔才是影片中最写实的角色...

总之,这是冯导又一部成功的作品,虽然说在艺术成就和视听语言的方面没有什么成就,但从讲故事方式上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展现了中国商业电影的魅力。

篇三:天下无贼观后感

天下无贼观后感:拍一巴掌揉三揉——论理想主义与现实的

极致碰撞

我第一次知道《天下无贼》这部电影,还是在十一年前,那个时候我还在念小学五年级。当时作文课上老师给出的题目是“写一部最近你看的电影观后感”,于是就有好多小伙伴写了天下无贼的观后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标题就是《愿“天下无贼”》。当时的我被这个标题弄得心痒难挡,却又没钱去看电影(因为零花钱都用来买吃的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尽管好奇也只好作罢。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渐渐淡漠了对这部片子的印象,却没有想到十年后在异国反而看到了这部片子,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命运的巧合真的是十分精彩,就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讲了这样一个盗贼悔过向善、悬崖勒马的故事:故事以时间发展顺序叙事,男贼王薄和女贼王丽是一对盗窃搭档,也是一对恋人,两人在有钱人家里设下圈套,连骗带威胁抢走了男主人的宝马车,然后倒手卖掉。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做这样的勾当,可谓雌雄大盗。然而王丽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为了孩子也为了母亲这个神圣的身份,想脱离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两人在途中几次发生矛盾。就在这时他们在火车上遇到了,带着挣了好久的六万块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而且又非常单纯善良的农民工傻根。这个傻根单纯的脱离现实,不相信天下有贼,就孤身一人带着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居然还大声嚷嚷自己

有钱,成功吸引了各处贼人的注意力。王薄一开始打算对他下手,虽然傻根的纯朴善良也曾打动过他,但是最终妻子怀孕的消息才真正改变了他:于是决他心保护傻根,圆傻根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然而车上还有一个扒手团伙,早已盯上了傻根的钱。因此,王薄与偷窃团伙展开了一场技巧与智力并存的斗争。最终王薄以生命为代价替傻根拿回了钱,孤身一人的王丽为了孩子艰难生存,而傻根,依然相信着,天下无贼。

很难想象这部片子是当年的贺岁片,尤其是年年给大家带来喜剧的冯小刚导演拍出来的贺岁片。全片都充斥着冯小刚拿手的“冯氏幽默”,留下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语录和搞笑片段(比如“人才”,比如“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按理说,这本来应该是一部给观众留下欢乐和教育意义的片子才对,最后男女主角幡然醒悟悬崖勒马,联手制服黎叔一伙人,最后弃暗投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新生活——理应如此。然而最后男主角却无声息的死在火车上,不止是我,我想当年每一个看过这个片子的人,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王薄死前那不甘的眼神,这个年怕是很难过好了吧?所以我在想,冯小刚导演是抱着怎样的意图,去制作这部影片的呢?然后我就看到冯导的这段话——

“如果说《手机》是一杆子插到生活里的话,《天下无贼》可以说是打一巴掌揉三揉,对人性和生活都充满了善意,甚至有些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冯小刚

看到这句话,我忽然醒悟,冯小刚导演的这部片子,其实是理想主义和悲观现实的综合与碰撞。电影的题目是天下无贼,然而电影一开场却呈现给我们一场骗局,男女主人公居然是一对雌雄大盗,在情节上这固然是一种高明的手法,让观众疑惑、思索:不是说无贼吗?怎么上来就是两个贼?他让观众抱着一种悬而未决的心态带着问题继续看下去,却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那就是在现实的极致和理想的极致总是如此交错出现:刚刚还是雌雄大盗的精彩表演,下一幕就到了神圣的寺庙,而寺庙以及人们所笃信的宗教,也正是人们心中理想的极致;当你还沉浸在这信徒圣洁的气氛中时,刘德华和李冰冰扮演的小偷就登场了,轻而易举的顺走信徒的手机,我想问这些信徒所信仰的满天神佛此时怎么不出手阻止呢?神佛在哪里呢?因果报应在哪里呢?现实的极致;神圣的拉卜楞寺前刚刚上演了现实的诡诈,却又凭空出来一个天真善良单纯的傻根——扯嗓子大喊贼在哪——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我不曾遇到一个如傻根般单纯的人,哪怕是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这又变成理想的极致了;一转眼,火车又变成了个贼窟……到后面的王薄王丽为傻根出手,黎叔一伙群魔乱舞,人民警察技高一筹,这些都是冯导巧妙安排的非现实桥段: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贼没那么出神入化,而人民警察也没那么无所不能,我们也并不知道是否

真有这么一对贼人被单纯改变,他们都不是完全真实的存在,却因为戏剧效果的渲染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到最后曾经屡次想对傻根出手的王薄幡然醒悟,老谋深算的黎叔却放着逃生的机会不要也要拿到傻根的钱——这两者是何等的极致对比啊。

所以这样看这部电影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或许就很清晰了:它是真实,也是童话——或者说它不是真实,也不是童话。它是理想和现实极致的混杂。我认为导演选择将两者一起摆上台面,让观众去选择:你认为这故事是什么,你缺少什么,你就选择什么。如果是未经人事,经验尚浅,对这个社会充满着不切实际期望和幻想的观众看了,那么对他来说这一车盗贼,这深邃的心机,这危险的现实,无疑会给他带来深深的震撼,让他在步入社会之前或者认识到社会的黑暗之前就有了最基本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是饱经风霜经验丰富的“老鸟”,那么电影中傻根这么一如既往的执着和单纯,是不是你早已遗忘丢弃在角落里的珍贵情感?当你在这个世界上为了名利奔波之际,是不是早已遗忘了当年那个单纯善良,容易满足的自我?是的——“拍一巴掌揉三揉“——这就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你天真?你单纯?这一巴掌就让你明白什么是现实;你麻木?你无情?这揉三揉就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是有温暖,还是有一些应该去相信去做到的事情。即使你在不该走的路上走得太远,你也依然有机会转身回来,去开始你自己新的生活。

电影的结局冷酷而温馨。黎叔等人受到法律的制裁,王薄虽死,也为妻子和孩子换来了救赎,傻根继续天下无贼的单纯下去。这或许是导演最后对我们的教诲:做人一定要善良虔诚,不要违背自己的良知,要带着善意和爱心、机智和机敏去分辨这个世界。对我而言,导演最后的情节其实带着血淋淋的告诫:有些事,做了就回不来,虽然你可以用生命去洗刷去赎罪,但是,却也只能如此。心存善念吧,这个世界并不是真的“天下无贼”,但他却可以是我们心中一种美好的向往和信念,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同学那篇作文的呼喊:“愿天下无贼”。在这个浮躁的现实世界,保持一颗明辨善恶却又不失善良的本心,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为了一些简单的梦想和守护这些简单的梦想而奋斗,或许是最轻松又最快乐的一种活法。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