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古代祝寿的戏曲有什么

稿祝寿词2019-06-11 06:58书业网

篇一:民间戏曲祝寿台词参考

三十三重天上天 白云之中出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变 只怕凡人心不坚 三十三重天上天 白云之中出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变 只怕凡人心不坚 各位观众真光彩

为菩萨高高兴兴做戏来 祝愿大家大发财 生意兴隆通四海 此桃出在瑶池边 开花结果九千年 深山采药根根鲜 水里荷花朵朵艳 双双金童捧寿酒 对对玉女献池边 自古蟠桃会群仙 祝寿长生不老仙 此山本是那山高 高山有枝好蟠桃 红的有人采 绿的有人爱 吃蟠桃 赞蟠桃 蟠桃本是仙家宝 九千年来开一套 有人吃下此蟠桃 祝愿长生又不老 年迈公公吃蟠桃 福也增来寿也高 年迈婆婆吃蟠桃 带子抱孙福气好 新婚夫妇吃蟠桃 早生贵子龙门跳 后生姑娘吃蟠桃 称心如意对象找 读书官官吃蟠桃 清华大学考的牢 做生意人吃蟠桃 一本万利转家到 农民伯伯吃蟠桃 五谷丰登收成好 开船老板吃蟠桃

风平浪静出海岛 一网打起比山高 虾鱼蟹将变珠宝 黄鱼白鲞变元宝 养起鲜鲭变金条 满船载来金元宝 开车老板吃蟠桃 喇叭按来吗吗叫 顺风顺利出外跑 平平安安回家到 一家大小哈哈笑 开厂老板吃蟠桃 小厂变大厂 机器隆隆响 电灯闪闪亮 钞票挣来整皮箱 腰挂大哥大 轿车吗吗吗 吃我蟠桃笑咪咪 生意做到意大利 钞票挣来亿加亿 廿四层楼造得起 上上下下坐电梯 进进出出坐飞机 万 民 百 姓吃我东方朔蟠桃 一直高升 二相好呀 三元结顶 四季发财 五子登科 六畜兴旺 身体健康 子孙满堂 生个儿子得中状元郎 一年四季保太平 五谷丰登好收成 六畜兴旺年年在 家家户户 发财发财 大 发 财

篇二:古代经典戏曲

中国古代经典戏曲: 黄梅戏《天仙配》 豫剧《花木兰》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越剧《红楼梦》 评剧《刘巧儿》 昆曲《牡丹亭》 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闻名中外的"国剧"-京剧,产生于兼容并包之中。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细致的角色分行: 生——老生,小生,武生,净生 旦——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贴旦,老 旦 净——铜锤,架子花,武生,摔打丑 丑——袍带丑,武丑,方巾丑,茶衣丑

"万人空巷看梅郎"—梅兰芳与四大名旦 梅兰芳:戏路广阔,青衣之外,还擅长刀马旦,昆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影响深广的"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被称为"百戏之祖" .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黄梅戏: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感天动地,千古奇冤--《窦娥冤》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 ,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窦娥冤》四折一楔子,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还有 《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 ,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四百年的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 《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名的戏曲作家所做传奇"临川四梦"之一.五十五出,又称《还魂记》.写少女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梦醒后忧郁而亡.三年后,杜丽娘鬼魂与柳梦梅相见,因情而复生,并与柳结为夫妇.最后柳考中状元,团圆结束.

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古典浪漫爱情的终结--《西厢记》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撰,共五本,每本各有一楔子四个折子.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金代董解元编成《西厢记纪诸宫调》.王实甫的杂剧本即在此基础上编成.他打破了每折由一人独唱的成例.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称为杂剧之冠. 《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此剧文辞优美,有"花间美人"之称.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滴血斑斓《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做,写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经历,二人经历悲欢离合,最终在国破家亡之际见面于道观中,从此参透了世间俗事,各自入道.此剧在描写男女爱情之余,又穿插了南明灭亡的整个过程,"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表明了作者对明朝的怀念和历史的思考.

篇三:古代戏曲

说话四家:

“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说话”而来。又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说话四家”名目见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由于其原文记述不清,在后世形成诸多分歧。说话四家有小说(烟粉、灵怪、传奇、公案)、说经(演说佛经内容)、讲史(前代兴废争战之事)、说铁骑儿(当今士马金鼓之事)。

小说话本:

体制大体由题目、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四个部分构成。题目通俗易懂,简练概括。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行话叫“得胜头回”。它有时是一首或几首诗词,有时是一个小故事。其设置,是说话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导听众领会“话意”的动机。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结尾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

题材内容,如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所言:“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两大题材。

语言通俗简明,生动活泼,大量运用民间口语,有浓郁的市民情趣。 艺术特征是:

1、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尤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悬念。

2、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大量运用民间口语,表现出浓厚的市民情趣。

3、重点叙述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不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4、道德说教。

平话:

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现存宋元人的讲史话本,大多标名“平话”,如《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等。

“平话”的含义,是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另外,称为“平”,也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了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宋人编的有《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

诸宫调

所谓诸宫调,就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讲唱一个长篇故事。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民间艺人孔三传。《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元杂剧:

金末元初,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表演形式,发展成元杂剧。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科,各种舞台的动作。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①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②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搽旦、小旦等。

③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④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的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曲状元:马致远所作杂剧在当时的名气极大,有“曲状元”之称。

南戏:

南戏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

因为以南曲演唱,后人为了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南戏在元代是戏曲创作的殿军;对明清两代而言,它是传奇的开山之祖。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荆刘拜杀”:元末明初,除《琵琶记》外,还有一些较著名的南戏剧作,其中《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为“荆刘拜杀”。

南戏的体制特点:

①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②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严格。

③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王世贞《曲律引》:“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

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

④副末开场(或叫家门大意)。

散曲之“散”

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毫无联系,这就是“散”。散曲,元人称“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的特性:一是它在语言方面,既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

活的特点,呈现出口语化与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上铺陈、叙述,情节化、俚俗化,显露、明朗、酣畅、自然,适合市民审美情趣。

明代杂剧

明代杂剧,上承元杂剧,又有演变。学界曾把元杂剧称为北杂剧,把明杂剧称为南杂剧。明代杂剧的特点为:

①结构上打破一本四折加楔子的体制,有长达九折的;有全剧仅一折的;有每一折独立一个故事,几折合成一本的。

②音乐以南曲为主,也有南北曲相间合套的。

③剧中上场人物都可以唱,也可以合唱、对唱,还有一折戏中只有宾白,而无一句唱词的。

传奇:一般指唐传奇和明清传奇

唐代短篇文言小说 →宋代话本小说→元杂剧(乐府、传奇)→明清戏剧(不包括杂剧)

南戏在明代音乐规格化、文词典雅化之后,传奇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戏剧的总称。

三大传奇:

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

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演义:

“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周党传》:“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演义为推演、详述道理。宋元时期普遍称盛行的“讲史”为“演义”。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称历史小说。

文学史中的“演义”指历史小说,即用通俗的语言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表达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

沈汤之争:

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所以他说:“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

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

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花雅之争”

清代从康熙末至乾隆朝,地方戏蓬勃发展,昆曲与地方戏展开了争夺观众的竞争,这就是戏曲史上有名的“花雅之争”。雅部即昆山腔,花部指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等地方唱腔(统谓之乱弹)。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方戏也从全国向北京集中,与昆曲争奇斗胜。

分三个阶段:

1、京腔与昆曲争胜。京腔是弋阳腔传播到北京以后,用北方方言演唱的新剧种。唱腔高亢挺拔,又叫“高腔”。乾隆以后取得优势,甚至压倒昆曲,受到观众青睐,进入宫廷,演化成御用声腔,失去刚健清新的特色,逐渐雅化而衰落下去。

2、秦腔与昆曲争胜。乾隆年间,秦腔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大有压倒昆曲、京腔之势,昆曲与京腔面临威胁。清廷出面禁止演出,魏长生被迫离京南下。

3、四大徽班进京。乾隆弘历皇帝80大寿,高朗亭率(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古代祝寿的戏曲有什么)三庆班来京,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演出,引起轰动。接着又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即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把二簧调带入北京,与京、秦、昆合演,形成南腔北调汇集一城的奇特景观。

花、雅之争,最终以花部剧种取得绝对优势,雅部逐渐消歇告终。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