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职评课小学数学

评课2019-06-11 09:06书业网

篇一:数学组评课记录

数学组评课记录

一:时间:2014,4,18地点:微机室

参加人员:杜广富、黎艳华、郭红。

杜广富: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基本接收到了教师的意图。学生参与的较好。但个别学生方法上还需加强。 黎艳华:晕头转向,感觉很难,问题的难易有梯度。但学生活动时间少。数学思想运有的较灵活。

郭红:认识较深刻,使用的方法灵活。问题的判断、计算、验证、呈现的异彩纷呈。

不足:1,学生的活动少,问题解决的不够到位。 2,数学思想还有需加强。

3,学生参与面要广。

二:时间:2014,4,22 地点:微机室

参加人员:杜广富、黎艳华、郭红。

杜广富:1.教师准备充分,对课堂驾驭能力强。

2.教师与学生配合挺好。

3.小组合作设计很好,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4.发现问题及时强调。

黎艳华: 1.环节齐全,课堂驾驭能力强。

2.教师数学素养高,范读时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给学生好的示范作用。

3.读的环节很充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很好。

郭红:不足:应多关注更多的学生,把面铺开,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状态不是很积极很活跃。

篇二: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也可用语文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8、(1)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2)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9、 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10、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12、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3、 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14.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6.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7.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

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8.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19.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20、 口算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1.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22.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23.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4.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25.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26.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27.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28.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29.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30.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

31. 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2.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3.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34.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35.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36.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37.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38.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39、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40、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41、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42、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

43、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4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45、教材理解透彻,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

篇三:数学公开课评课

数学公开课评课

从3(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职评课小学数学)月12日—4月18日共听了20位数学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为讲好这节课老师们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实,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下面我就这20 节课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老师们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很多老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的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如:刘爱兰老师和大张艳丽老师都是讲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她们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感到学好小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张艳丽老师讲课的那天是3月12日,正好是植树节,她讲的课题是《年、月、日》。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接下来便出示一张3月12日的日历。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然后揭示课题:年、月、日。这样的谈话目的性强、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与新课衔接自然。当然也有一些情境创设的不那么完美,每每设计一节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创设怎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无疑是积极的一面。但有的老师课前谈话或活动针对性不强,甚至绕来绕去不知要干什么,致使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前松后紧,有些课上甚至没有了练习的时间,这样的导入,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形式,有不如没有。

导入部分宜间接明快,也可以直接导入。如:胡丽娟老师讲的《找规律》一课,当出示情境图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下子就导入了课题。尹秀华老师的《乘法分配律》、石磊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都是在复习中分别出现了一些算式、一组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分数,不知不觉中生成了本节课的课堂资源,然后进行探究学习。因此情境的创设应视课题需要,还要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忌死板硬套。

二、创设情境固然重要,但我们的视线更应该关注教学的内容和本质,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表达上。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更是一节课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下面就这些环节进行点评。

1、教学过程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究、研讨的空间,对于这一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能体现出来。但教师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课上老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因为学生的表达、活动的结果有时是老师无法预设的,课堂上老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就会对意外生成的课程资源不能合理运用,不能及时的进行评价,对于不规范的表述或操作不能及时引导。例如在讲《倍》这一课时:第一行摆两个圆片,第二行摆14个圆片,问:14是2的几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这一活动安排得很好,可是当学生往磁板上摆不开时,便摆成了3行,这样是非常不规范的,老师没有及时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再如在讲《小数点移动》时,在导入时很形象的演示成小数点在搬家,我认为那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题、导入新课,而不能把《小数点搬家》它作为课题板书出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个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探究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这些问题在新授课上解决的不到位,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多麻烦。特别在以后的单位换算中用得特别多,学生很不容易掌握。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不积极时,当学生对老师课前预设的问题或情境不感兴趣时,我们老师应该视情况及时调整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要按部就班的讲下去,应及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听过尹老师好几节计算课教学,每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就是:设计思路清晰、挖掘教材深入、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课堂节奏轻快、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原本枯燥的口算课、计算课变得有滋有味,感觉很充实。

3、怎样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比较内向的孩子想举手却不敢,有的鼓足勇气哆哆嗦嗦地举起了手,因为手举得太规范却不被老师发现。因为老师的视线已习惯了几个手举得高高的略显霸气的孩子身上,有时一节课总是那么几个孩子在回答问题。我在想:高年级孩子举手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不单单是知识越来越难,也因为长期以来缺少关照以至于缺乏自信。人都是有惰性的,长期下去这些孩子就会报有侥幸心理:反正我不举手老师也不会叫我的。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要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做好随时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精力。绝对不能让课堂成为几个人展示的舞台,我们老师更应该关注一下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勇气、给他们力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孩子。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三、怎样恰当的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带来了生动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例如:孙春红老师的《24时计时法》,形象地演示出不同时刻的天色变化情况,对于学生高效的学好本节课有很大的帮助。韩福英老师的《旋转和平移》课件非常形象地演示了这两种运动现象,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过多的依赖它,会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生成的东西。有的老师仅仅把多媒体当作一个板书的替代,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教学手段的一个辅助。在教学中,有的操作性很强的课,无需都用课件去演示。如:教学100以内的读写法,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每够10根就捆成一捆,每10捆再捆成一大捆,让学生经历1个十等于10个一、1个百等于10个十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对相邻数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再如:教学“倍”和“人民币”时可以多动手操作一下。再如:一些口算题也可以做成卡片,效果会更好。课件的优点虽然很多,但要视具体情况合理使用。

四、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

教学用书是一本很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的参考书,那是很多数学专家精心编写出来的,我们数学老师要认真钻研,切实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很多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不看,可是这本书不能不看。以《分数与除法》一课为例。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来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书上这样明确的说明:应着重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①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整数除法有时得不到整数商的问题。

②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

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③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因此,用字母表示时,要注明b不等于0。

最后,还要指出,前面讲分数的意义时,把3/4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也可以看作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例1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这样就把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教学用书这样建议:教学例1时,可以直接出示例题,也可以先从商是整数的除法引入。如:把6个小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然后出示例题。这样比较容易类推出除法算式:1÷3。

不论怎样引入,都应引导学生思考: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把1个大蛋糕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而把“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所以1÷3=1/3。上这节课时老师又在这里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引导学生列式为:1÷2=0.5,然后小结:两个数相除可能是整数、小数也可能是分数,让学生知道分数也可以用来表示商,这个环节处理的非常好。

接下来教学例2时,老师同样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求每人分得多少块,用除法计算。再引导学生思考3÷4等于多少。例2是把许多物体(3块月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要困难一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让学生拿3个圆实际分分看。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一般情况下老师会预测学生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1/4块,再把12个1/4块平均分给4人,得到每人3个1/4块,然后把3个1/4块拼在一起,得出结果,每人分到3/4块。这种方法大部分小组都能探究出来

方法二,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再把每份的3个1/4块拼在一起,得到每人3/4块。这两种方法的单位“1”是不同的,找准单位“1”非常重要,老师的头脑一定要清晰。

小组活动时老师要不断的寻找有价值的准确的操作方法进行交流,在这节课上老师却首先选择了错误操作进行交流导致大部分学生理解有误,导致难点没有突破。由于小组活动时间太长,致使重点内容没有时间进行探究。在小组活动时,如果发现学生实在探究不出结果或困难太大,就不要继续浪费时间,老师应及时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借助课件演示给大家看。

通过演示要让学生明白:3/4块饼既是1块饼的3/4,也是3块饼的1/4。进一步理解3/4的两种含义,一是把3/4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也可以看作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论哪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根据最新课程实施方案和要求,在时间上已经不允许让我们课内损失课外补。我们只能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安排35分钟,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