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小学数学评课稿模板,教学目标

评课2019-06-11 09:07书业网

篇一:小学数学评课用语精选及优秀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用语精选及优秀评课稿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一、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艾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让学生来猜一猜发到的古文中有几个字,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另外,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有几个字,也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的基础,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后,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就不必过分强调,对于学生还未理解的,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二、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蔡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随后

,蔡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蔡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蔡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 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评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评课稿

本节课,沈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用尺量长与宽的长度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这是一节平面图形和计算相结合的课,其中既有结论的推导,也有结论的应用。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移一移,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沈老师特别注重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她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我们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对学生的操作,对整节课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

4. 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整堂课,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潘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改进的地方。

小学数学评课稿:《圆面积的计算》评课稿

一、目标定位正确:

1、课内充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

2、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能利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入自然。

1、复习巩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关系。

2、复习巩固了什么叫面积,让学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从而自然引入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让学生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让他们仔细观察,研究长方形的长(或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长方形的宽(或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从而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探讨的地方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了照顾中差学生,教师应充分了;利用教具或课件展示,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真正感悟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整个过程。其次是在计算公式中对半径的平方还需要指导和练习,以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很好的运用。

《统计》评课稿

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课堂小结各环节的安排比较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展,既照顾全体,又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去,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李老师能提供学生比较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课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安排了让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等等,这样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在课中大胆质疑,如有学生发现教师所给的统计图的纵轴只有17个格子,就向老师提出:如果超过17人该怎么办 这些宝贵资源的呈现无疑是我们数学课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给李老师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要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统计班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时,教师明知道有个别学生已重复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学向老师反映某某同学已经站立过了,但教师没有予以回应.)我想这是因为在教案中教师有这样一个预设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班级里每个小朋友都统计到了呢 李老师想让这个问题能在后面顺理成章地出现,孰不知这样做反而使教师要对班级人数重新进行统计,这样做势必要浪费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以致后来教师就干脆造假,把总人数凑齐就算完成了人数统计,这样做的结果显然使统计失去了它的真

实性和它的实际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规范,表达要确切,如教案中"这是统计图吗 "这句话表达就不够确切,应可以这样问:这是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教师要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 当有学生回答: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人数最少.这样的回答显然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比较冷淡,也没有对该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知道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显然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启发学生从另外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知道数量的多少.

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觉得李老师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她继续不断地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篇二:小学数学评课稿怎样写及详细评价步骤

小学数学评课稿怎样写及详细评价步骤

一、评教者备课的教学目标定得怎么样。

二、评教者本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三、评教者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没有。

四、评教者是怎样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的。

五、评教者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去完成教学的。

六、评教者是怎样处理教与学、教与练的。有没有精讲多练。

另外还可以评教者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处理突发事件、课堂气氛、驾驭课堂能力、板书等等。

一、教学设计的目标性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最终实现课程总目标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1.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准确性

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把握是课堂教学的宏观性设计。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具体的评点有:

(1)关于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是否正确把握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2)回眸本节课的历程,教学是否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否基本实现了课程目标。(3)关注本节课的资源,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微观性设计。具体的评点有:(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否清晰,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否准确无误。(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否适切,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否针对学生实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否具体,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否恰到好处。(4)目标设计是否具有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否自然协调。

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评价

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圆满完成课题目标,提高学生必要的数学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有无科学的设计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评课时不应忽视的问题。

1.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瞻性

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具体的评点有:(1)是否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理解,注重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注重基本思想的潜移默化。(2)是否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节课的训练方法是否正确,效果是否明显。

(3)是否用发展的观点审视“双基”,淡化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

2.评课堂设计、思维活动的过程性

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新课程把关注过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揭示思维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探求过程等等,而不应该把现成的结果告诉学生。具体的评点有:(1)是否坚持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真谛。(2)是否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开放性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而不应只局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具体的评点有:(1)是否把教学内容重新打造,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2)是否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是否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

4.评双边活动、主体设置的和谐性

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具体的评点有:是否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认知的规律,将教材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谐地结合起来。(2)是否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理的活动。(3)学生互动时,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如何,讨论是否热烈,争论的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4)师生互动时,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点拨水平如何,教师的回应是否及时,对讨论时产生的新资源是否具有敏感性。

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尺,也是今后课堂教学发展的指南针。因此,我们在评课时,务必注意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1.评知识理解的深度、技能掌握的熟练度

2.评对个性差异、智力潜能的关注度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就教育评价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就一般的评课而言,评课的目的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因此,评课应坚持少批评多鼓励的原则。对授课老师的独到之处要大加赞赏,对不足之处,要用发展的眼光期待教师的成功!

综合评价: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注重学生参与度,重点突出,难点到位,学生能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

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提问面广,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课堂操练多。

准备充分,学生积极配合,教态自然,板书工整。

教师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合理,学生积极配合,师生互动效果好。

教学目标明确,注重练习。

板书工整,语音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篇三: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及如何写评课稿

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及如何写评课稿

一、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艾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让学生来猜一猜发到的古文中有几个字,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另外,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有几个字,也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的基础,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后,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就不必过分强调,对于学生还未理解的,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二、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蔡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随后,蔡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蔡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蔡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 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评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评课稿

本节课,沈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用尺量长与宽的长度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这是一节平面图形和计算相结合的课,其中既有结论的推导,也有结论的应用。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移一移,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沈老师特别注重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她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我们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对学生的操作,对整节课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

4. 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

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整堂课,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潘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改进的地方。

郭素雷老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

林余和

郭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这一课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剪、拼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从中我们得到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1、加强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本节课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

2、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抓住难点突破。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郭老师用练习题让题目层次分明,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让学生计算一些没有直接告诉底和高或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也有利于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组是基本练习,意在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组挑战练习,主要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找出对应的底和高,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和辨析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几个计算底或高的填表练习,使公式运用达到灵活的程度。第三组是综合性练习,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推理,找到解题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

戴正洁老师的《垂直与平行》评课稿

林余和

听了戴老师的人教版第七册数学《垂直与平行》一课,垂直与平行是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特殊位置关系,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戴老师针对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法、学法,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 、摒弃了新课程改革下受人追捧的生活情境入手,回归了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景,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本课在设计导入上,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让学生回忆直线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在白纸上任意地画出两条直线进行分类梳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助于学生直接学习数学,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 、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从教材上来看,本课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戴老师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

三、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 整节课自始至终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画出4种直线的位置关系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情况贴在黑板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白纸上画一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选取不同情况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展示,这时是很表面化的。他们不会从本质上去分析,但戴老师不做任何评价,引导学生继续第二次画(延长直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便会主动去探索,以求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自己找到问题的本质属性,形成清晰的知识。

四、教师素质。

教师教态自然,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围,在教学评价时,注意面向全体,眼神遍布教室的每个角落,做到“眼观八方”,不仅从眼神,而且从语气、态度、表情等方面注意调控。在提问时设计了启发性教学语言,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提问面较广,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整堂课中难免会有不足,比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由于教师启发不到位,所以学生很难说出用三角尺量宽度,再比如在后面的判断题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判断时,学生讲不清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前面在教学概念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条件。在难点的突破上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在讲垂直与平行的时候,只让学生理解到一条直线不能叫垂线或者平行线,而没有让学生理解对于互相垂直和平行的两条直线,必须说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或平行线。在这里老师可以追问或者以判断的形式让学生去理解、去辨别、去品味。

以上只是我对这堂课的看法,如有不妥,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评课稿

在这次“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听了三位教师执教的有关“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我们收获还真不少。下面就三位教师的共同点谈一些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 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周老师在执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时选用了一个做鞋垫的生活情境:要用一块面料大约为200平方厘米的布料给儿子剪一双鞋垫,够吗?这一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间的矛盾,有人认为够,而有人认为不够,到底够不够呢,在这时,老师抓住时机,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而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学生就兴致高昂地动手去验证去了。周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改编教材的例题,使学生有 “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所用,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这三位教师创设了许多丰富的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如郑老师在执教《圆柱体的表面积》中创设了求茶叶罐表面积、厨师帽表面积、通风管表面积等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周老师执教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中也创设了估算不规则游泳池的面积等数学问题,赵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中创设了求金字塔底角的数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