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还有三毛在给读者的一封信上说道:“我是一个以本身生活为基础的非小说文字工作者

小说2019-06-11 11:49书业网

篇一:三毛作文稿件

三毛阿姨:您好,我是位十六岁的高中生,不知称谓您为“阿姨”,是否会太老?我很喜欢您的作品,文章亲切,平易近人。

我本身也很喜欢写作,闲暇时便尝试“爬格子”。可是在写作过程中,我遇到困难了。那就是常常无法用最适当的文辞来表现我内心所感受的,因此常觉得自己腹笥甚窘。虽然,我也常买些书籍回来阅读,藉以充实自己,但还是无法吸取其中的精髓,我常为这问题困扰。所以想请您帮我解决好吗?谢谢!祝安康

郭芳廷敬上

芳廷好孩子:你才十六岁,来信一句也不抱怨人生,只说喜欢写作,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因为我所收到的来信,大半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的怨叹信,看了很使人灰心。

写作其实一点也不难,一开始的时候,尽可能踏踏实实的用字,不要写那种独白式的文体,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初写稿,写些实在的散文体故事,避掉个人内心复杂的感受——因为那样写,便需要功力,毕竟虚的东西难写。从故事开始试,人物最好不要一次出来太多,免得难以周全的在笔下刻划他们。

写作,便如建筑,结构是一个部份,建材是另一部分,外观又是一个部分,缺一不可。这也就是肌理,文理和神理三个写作的基本要素,而这其中,都是生命。

再说,所谓写作,事实上脱不了一个“酿”字,心中有所感、有所动的题材,不要急着就伏案,急不得;将材料放在脑子里慢慢用时间和思想去酝酿它,自己反反复复的在心中将文章编织,等到时机成熟了,不写都不成,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的灵感来了,出来必然不会太坏。

一般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心急,酿的时间不够,那么即使涂涂改改总也难以使自己满意。 多看好书固然是好事,可是看见他人写得如此深刻而自己不能,也是会丧胆的。例如我自己,便真的丧胆,,越看越不敢写,不过,我情愿不写,也舍不得不看好书。

你的年轻和兴趣,就是写作最大的本钱,很可惜我们只是纸上笔谈,无法交换更多的心得。谢谢你的来信。

三毛上

三毛谈创作之我见 2010-12-04 11:27:37| 分类: 基础写作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就像在前面一篇文章里说过,喜欢作“生活的实录者”,很大程度上是受三毛的影响。看三毛的文章,都是以最真实的文字记录生活,很是感动,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

三毛说过:“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的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在我看来,写作就是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也许这只是普通写作,称不上是创作,但既然创作高于写作,我们想要达到创作的高度就要从写作这个基础开始。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写作,便如建筑,结构是一部分,建材是一部分,外观又是一部分,缺一不可。这也就是肌理、文理和神理三个写作的基本要素,而这其中,都是生命,生命又是在生活中延续,这样一来,写作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生活。

无可否认,不少作家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创作。当然也会有打着“创作”的幌子或寄以扬名或追求于背后的商业利益。检视三毛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无穷魅力,探究其文学追求。三毛文学价值观,与她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理解,有着密切联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文学作家那种严肃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社会效果,创作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三毛说:“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来都太严重。创作还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我个人觉得,对于写作,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在主观上常常认为,写作只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

三毛明确宣称,她创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游戏之一”,“用最白话字来说就是玩”。 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三毛。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她开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地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怏然的故事。文学概论中有说到文学活动的发生学说,其中一种观点就是游戏说,三毛大概就是这样一类把创作看成游戏的作家吧。但创作对于三毛来说不仅仅是游戏,而是她一生的执着,“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创作观念,它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创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就证明了三毛对文学的执着。

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等等。从她的作品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扑捉素材,显得真实、亲切。二是书写自我,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我”,一切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有一次,一个读者写信给三毛说三毛文章风格变了,有点(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还有三毛在给读者的一封信上说道:“我是一个以本身生活为基础的非小说文字工作者)象牙塔的味道。三毛回复说:“我是一个以生活本身为基础的非小说文字工作者。要求自己的,便是如何以朴实而简单的文字,记下生命中的某些历程。文字与以往不同,原因是生活在变,生命在延续,观念在改变。于是,我也对自己的笔诚实,写下现在的自己,这是我所坚持的创作方向。人生的角色变了,笔下写出来的东西,便也不同于以往,因此我绝对不为写作而去创造生活。

我一直相信生活便是创作的源泉,即便是再细微的点滴,也有值得写的理由,因为生活不会辜负有心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惯于细细体验生活,用心去过,总有许多触动,那便是创作的源头活水。生活一直在变,创作才会不断有创新,作品才会不断有新内容。

执着于表达自己最真的想法,和三毛一样,不是自己的经历绝对写不出来,所以偏执自我。文字是为情感服务的,太华丽的辞藻,只能是喧宾夺主;而最真实的情感,也只能够用最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

到此,??绿?啵?幌胨底约航?恢闭庋?呦氯ィ?觥吧?畹氖德颊摺保?獗闶侨??醋髦?壹?淖钌罡形颉?/p>

篇二:书评

三毛《温柔的夜》

三毛像一朵云,用晕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字里行间,处处都是无声的歌吟??读三毛的作品《温柔的夜》,让我发现了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就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

这本《温柔的夜》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09-4-1出版,收录了《温柔的夜》、《拾荒梦》、《五月花》、《永远的玛利亚》等15篇文章。是写三毛世界之旅的见闻与感受,主要记录了她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采用一贯的平装形式,护封白色衬底以素淡手绘小树修饰,采用淡绿色环衬,淡雅清新,简单朴素,一看上去就感觉心灵宁静,洗却了尘世的喧嚣芜杂。

提起三毛,就想到她的流浪,她一生短暂,但经历不凡。游学过西班牙、德国、美国,在撒哈拉沙漠开启了文学创作生涯,又移居加纳利群岛,生活渐趋安定,创作也达到高峰。她用双脚丈量着土地,用心中的笔描述着世界的风土人情,一生漂泊,遍游世界,居无定所。我想撒哈拉沙漠应该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吧,她的很多作品都出自那里或写自那里,在别人看来荒芜凄凉的沙漠三毛竟乐得其居。她这是浪漫的流浪,所以有人说她才是“真正生活过的人”。

三毛简单朴质,勇敢豪放,潇洒诙谐,富有一股任侠精神,不仅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作品中,她总是把凄怆的际遇写的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她不是没有忧愁没有伤感,是因为她认为生命里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她的作品之动人,不在文字表面,不在故事机趣,也不在特殊生活经历,而在这一切背后所蕴藏的她那颗博大无垠爱心。

她的作品特色浓郁,通常以“我”统领故事,贯穿情节,她的艺术创作均建立在她的真实的生活基础上,亲切、生动、真实,能够感染读者。作品自始至终都贯穿“真情”,以“情”取胜。读《温柔的夜》,每读一篇文章,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跌宕,但三毛平实的语言特色,总不会让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游离其中,就仿佛来到漫山遍野的花丛当中,有一条小路,漫步迈向前方,两旁飘溢着花的芬芳。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闪出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沉浸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精辟哲理,就更加愿意继续读下去。

一.《温柔的夜》反映了三毛独特的写作风格,用了大量的篇幅,近乎用记日记的方式描写了一些普通人,甚至是令人讨厌的人:偷窃,散布谣言,偷懒,像恶习缠身的女佣玛利亚,难缠的推销员“卖花女”,还有荷西的尖酸小气的老板娘??在别人的游历作品中,大多是写自己喜欢的或是欣赏的事物,对于这样的角色不是讽刺就是揭露,然而三毛写这些没有贬斥的意思,而是真实地记录生命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正如她说过的“我是一个以本身生活为基础的非小说文字工作者,要求自己的,便是如何以朴实而简单的文字,记下生命中的某些历程”。是的,她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琐碎小事,真实、贴切,也就可以看出三毛的生活本色,不加修饰,就如她的性格中表现的简单真挚、豪放洒脱、无所拘束的风格。

二.三毛刻画人物具有很强的文字表现力,语言平实、简单、却真实生动,像《五月花》中,形容杜鲁夫人:“她,三十多岁,一件淡紫缀银片的长礼服拖地,金色长耳环塞肩,脚蹬四寸镂空白皮鞋,头发竖立,编成数十条细辫子,有若蛇发美人,一派非洲风味,双目炯炯有神,含威不怒,脸上荡着笑,却不使人觉着亲切,英语说得极好,一看便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只是还不到炉火纯青,迎接人的方式,显得造作矫情。”介绍英格“英格很年轻,不会满三十岁,衣着却很老气,脸极瘦,颧骨很高,鼻子尖尖的,嘴唇很薄,双眼是淡棕色,睫毛黄黄的,看见她,使我想起莫底格尼亚尼画中长脸,长脖子,没画眼珠的女子,又很像毕卡索立体画派时的三角脸情人,总是有个性的,不算难看,透着点厉害,坐在她前面,总觉坐在冷气机前一样。”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把人物都写活了,简直呼之欲出。

三.这本书让我感动的是三毛和荷西的爱情。三毛善良,荷西忠厚,有人把她俩看作是现代版的“才子佳人”,他们的爱简单,真挚。三模书中有关他们的事情都是平平常常的生活琐事,时不时就没有来由的大吵一架,荷西不会跟三毛计较,可能也是习惯了三毛的怪脾气,但吵闹之后三毛总是会愧疚无比。还记得三毛为了跟荷西老板讨要拖欠的工资,都病倒了还坚持给荷西做饭、送饭,让荷西去工作不要担心她。虽然两个人之间很平淡,但透露的却是双方真挚的朴素的爱情。

四.尤其让我心灵震颤的是三毛的爱心和同情心。在《温柔的夜》一篇,一个身穿水红色衬衫的流浪汉在黑色中绝望地奔跑,像站在悬崖上孤独而决绝的灵魂,在掉下万丈深渊之前发出最后的求救,无比悲伤地放掉一切尊严,只为了命运中最后的希望。只需要只能买一杯

汽水、一个牛肉饼、一双袜子或者一支口红的两百块钱。三毛怕上他的当,不敢给他钱,但是又担心他的遭遇是真的,如果没有帮助一个急需要帮助的人,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一声声哀求不停敲打着三毛的心。“总是一团糟,总是坏运气的啊!”那个用最后一点力量求救的人终于绝望了。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惊异地呆望着他,那张悲愁的脸,那个表情,终其一生,我都不能够忘记吧!”于是三毛在再三拒绝了流浪汉两百块钱的要求之后,又在临离开时匆匆地塞了五百块钱给他。最后事实证明流浪汉的确是为了要那一点钱买一张船票过海时,三毛内心受了很大的激荡。她说:“当我再度看见那件水红色的衬衫时,惊骇得手里的面包都要掉到水里去了,上天宽恕我,这个人竟是真的只要一张船票,我的脸,因为羞愧的缘故,竟热得发烫起来。”三毛,就是这样,做事力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一个内问自省的人。这样的尴尬我们在现实中或许都经历过,大多数人都选择漠然处之,以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或是陷阱。现在社会是一个缺乏信任的时代,即便再善良的人也怕被愚弄。就因为现实中有太多的欺骗,一遍遍地被欺骗,就使善良失去了力量,让信任随风而逝。然而,三毛面对一样的情况,跟大多数人一样也在做着心理斗争。她就毫不掩饰,真实的记录自己心理的情绪变化,当然最后善良终于还是战胜了。她的善良的心多么柔软又多么勇敢,即使被欺骗,也不能放弃内心对于绝望的回应和抚慰。

三毛的作品一度连续几次掀起过“三毛热”,她的读者遍布全世界华人社群。我想她的作品之所以畅销,一方面原因是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尤其善于把奇特而富有异国情调的流浪生活,用娓娓长谈的方式来打动读者。“以我的手写我的口,以我的口,表达我的心声”的写法,使人感到格外亲切,自然,能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另一方面她在构思故事时,没有过多追求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而着力描绘生活的“本色”,不造作,不故弄玄虚,只是把真情实景形象地再现于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进入她的本真生活,也就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三毛的流浪生活一直是我非常羡慕的,她生活得那么自由,那么潇洒,就源于她对人生对生活的豁然情怀。她精通多国语言,访遍半个地球,去的不是灿烂美丽的国度,而是那些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她的心中装下了如此广阔的一片天空。就像《五月花》中她引用《圣经》上说,“你看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天父尚且看顾他们,

你们做人的,为什么总忧虑明天呢?一天的忧虑一天担就够了。”这就是三毛的豁达,性格里有豪放亦有柔情。读三毛《温柔的夜》,我的心被柔软地震撼了,沉浸在深深的像被蜜侵透了的夜里。原来朴素,纯真,善良的情感是可以跨越时空而来,轻轻地散布在空气中,呼吸它,依然可以给人深深的,深深的感动。

篇三:三毛像一朵云

三毛像一朵云?用晕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字里行间?处处都是无声的歌吟??读三毛的作品《温柔的夜》?让我发现了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就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 这本《温柔的夜》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09-4-1出版?收录了《温柔的夜》、《拾荒梦》、《五月花》、《永远的玛利亚》等15篇文章。是写三毛世界之旅的见闻与感受?主要记录了她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采用一贯的平装形式?护封白色衬底以素淡手绘小树修饰?采用淡绿色环衬?淡雅清新?简单朴素?一看上去就感觉心灵宁静?洗却了尘世的喧嚣芜杂。 提起三毛?就想到她的流浪?她一生短暂?但经历不凡。游学过西班牙、德国、美国?在撒哈拉沙漠开启了文学创作生涯?又移居加纳利群岛?生活渐趋安定?创作也达到高峰。她用双脚丈量着土地?用心中的笔描述着世界的风土人情?一生漂泊?遍游世界?居无定所。我想撒哈拉沙漠应该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吧?她的很多作品都出自那里或写自那里?在别人看来荒芜凄凉的沙漠三毛竟乐得其居。她这是浪漫的流浪?所以有人说她才是“真正生活过的人”。 三毛简单朴质?勇敢豪放?潇洒诙谐?富有一股任侠精神?不仅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作品中?她总是把凄怆的际遇写的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她不是没有忧愁没有伤感?是因为她认为生命里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她的作品之动人?不在文字表面?不在故事机趣?也不在特殊生活经历?而在这一切背后所蕴藏的她那颗博大无垠爱心。 她的作品特色浓郁?通常以“我”统领故事?贯穿情节?她的艺术创作均建立在她的真实的生活基础上?亲切、生动、真实?能够感染读者。作品自始至终都贯穿“真情”?以“情”取胜。读《温柔的夜》?每读一篇文章?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跌宕?但三毛平实的语言特色?总不会让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游离其中?就仿佛来到漫山遍野的花丛当中?有一条小路?漫步迈向前方?两旁飘溢着花的芬芳。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闪出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沉浸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精辟哲理?就更加愿意继续读下去。

一?《温柔的夜》反映了三毛独特的写作风格?用了大量的篇幅?近乎用记日记的方式描写了一些普通人?甚至是令人讨厌的人?偷窃?散布谣言?偷懒?像恶习缠身的女佣玛利亚?难缠的推销员“卖花女”?还有荷西的尖酸小气的老板娘??在别人的游历作品中?大多是写自己喜欢的或是欣赏的事物?对于这样的角色不是讽刺就是揭露?然而三毛写这些没有贬斥的意思?而是真实地记录生命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正如她说过的“我是一个以本身生活为基础的非小说文字工作者?要求自己的?便是如何以朴实而简单的文字?记下生命中的某些历程”。是的?她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琐碎小事?真实、贴切?也就可以看出三毛的生活本色?不加修饰?就如她的性格中表现的简单真挚、豪放洒脱、无所拘束的风格。 二?三毛刻画人物具有很强的文字表现力?语言平实、简单、却真实生动?像《五月花》中?形容杜鲁夫人?“她?三十多岁?一件淡紫缀银片的长礼服拖地?金色长耳环塞肩?脚蹬四寸镂空白皮鞋?头发竖立?编成数十条细辫子?有若蛇发美人?一派非洲风味?双目炯炯有神?含威不怒?脸上荡着笑?却不使人觉着亲切?英语说得极好?一看便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只是还不到炉火纯青?迎接人的方式?显得造作矫情。”介绍英格“英格很年轻?不会满三十岁?衣着却很老气?脸极瘦?颧骨很高?鼻子尖尖的?嘴唇很薄?双眼是淡棕色?睫毛黄黄的?看见她?使我想起莫底格尼亚尼画中长脸?长脖子?没画眼珠的女子?又很像毕卡索立体画派时的三角脸情人?总是有个性的?不算难看?透着点厉害?坐在她前面?总觉坐在冷气机前一样。”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把人物都写活了?简直

呼之欲出。 三?这本书让我感动的是三毛和荷西的爱情。三毛善良?荷西忠厚?有人把她俩看作是现代版的“才子佳人”?他们的爱简单?真挚。三模书中有关他们的事情都是平平常常的生活琐事?时不时就没有来由的大吵一架?荷西不会跟三毛计较?可能也是习惯了三毛的怪脾气?但吵闹之后三毛总是会愧疚无比。还记得三毛为了跟荷西老板讨要拖欠的工资?都病倒了还坚持给荷西做饭、送饭?让荷西去工作不要担心她。虽然两个人之间很平淡?但透露的却是双方真挚的朴素的爱情。 四?尤其让我心灵震颤的是三毛的爱心和同情心。在《温柔的夜》一篇?一个身穿水红色衬衫的流浪汉在黑色中绝望地奔跑?像站在悬崖上孤独而决绝的灵魂?在掉下万丈深渊之前发出最后的求救?无比悲伤地放掉一切尊严?只为了命运中最后的希望。只需要只能买一杯

汽水、一个牛肉饼、一双袜子或者一支口红的两百块钱。三毛怕上他的当?不敢给他钱?但是又担心他的遭遇是真的?如果没有帮助一个急需要帮助的人?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一声声哀求不停敲打着三毛的心。“总是一团糟?总是坏运气的啊!”那个用最后一点力量求救的人终于绝望了。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惊异地呆望着他?那张悲愁的脸?那个表情?终其一生?我都不能够忘记吧?”于是三毛在再三拒绝了流浪汉两百块钱的要求之后?又在临离开时匆匆地塞了五百块钱给他。最后事实证明流浪汉的确是为了要那一点钱买一张船票过海时?三毛内心受了很大的激荡。她说?“当我再度看见那件水红色的衬衫时?惊骇得手里的面包都要掉到水里去了?上天宽恕我?这个人竟是真的只要一张船票?我的脸?因为羞愧的缘故?竟热得发烫起来。”三毛?就是这样?做事力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一个内问自省的人。这样的尴尬我们在现实中或许都经历过?大多数人都选择漠然处之?以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或是陷阱。现在社会是一个缺乏信任的时代?即便再善良的人也怕被愚弄。就因为现实中有太多的欺骗?一遍遍地被欺骗?就使善良失去了力量?让信任随风而逝。然而?三毛面对一样的情况?跟大多数人一样也在做着心理斗争。她就毫不掩饰?真实的记录自己心理的情绪变化?当然最后善良终于还是战胜了。她的善良的心多么柔软又多么勇敢?即使被欺骗?也不能放弃内心对于绝望的回应和抚慰。 三毛的作品一度连续几次掀起过“三毛热”?她的读者遍布全世界华人社群。我想她的作品之所以畅销?一方面原因是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尤其善于把奇特而富有异国情调的流浪生活?用娓娓长谈的方式来打动读者。“以我的手写我的口?以我的口?表达我的心声”的写法?使人感到格外亲切?自然?能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另一方面她在构思故事时?没有过多追求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而着力描绘生活的“本色”?不造作?不故弄玄虚?只是把真情实景形象地再现于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进入她的本真生活?也就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三毛的流浪生活一直是我非常羡慕的?她生活得那么自由?那么潇洒?就源于她对人生对生活的豁然情怀。她精通多国语言?访遍半个地球?去的不是灿烂美丽的国度?而是那些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她的心中装下了如此广阔的一片天空。就像《五月花》中她引用《圣经》上说?“你看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天父尚且看顾他们?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