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用菜畦造句

造句2019-07-09 12:35书业网

篇一:燕然勒功造句

1、啜泣:(chu?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2、嶙峋:(lín xún)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耸立。也形容人瘦削而骨头突出的样子。峰峦嶙峋,瘦骨嶙峋。

3、头晕目眩:(t?u yūn mù xuàn)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晕:(头脑)发昏。 眩:(眼睛)昏花。出处: (1)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2)(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4、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的精神。

5、仙露琼浆:(xiān lù qi?ng jiāng)琼:美好。浆:酒。琼浆:比喻美酒。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 《紫藤萝瀑布》: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6、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忍不住笑了出来。看着小宝宝淘气的样子,大人们都忍俊不禁。

1

9、蹂躏:(r?u lìn)践踏,踩。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凌辱。

10、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造句】本义造句:这坛酒已经酝酿好几年了。

比喻义造句:他酝酿的这个方案终于通过了

11、姊妹:(zǐ mai)一是指姐姐和妹妹,二是指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三是指兄弟姐妹,四是指称妓女。 12、发髻:(fà jì)发髻是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盘髻成椎状者,又称“锥髻”、成螺丝形的称“螺髻”、盘髻较小的称“髻”。

13、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1、春天耕种,秋天收获。春华秋实,成语,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2、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14、匍匐:(pú fú)指爬行或爬,如:匍匐前进、匍匐奔丧(形容匆忙奔丧)。

15、鳊鱼:(biān yú)淡水鱼的一种,身体侧扁,头小而尖,鳞较细。

16、乌桕:(wū jiù)也叫桕树。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变红。2

17、滑稽:(huá jī) 一般指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

18、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莲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

19、女娲:(nǚ 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20、哞哞:(mōu mōu)拟声词,形容牛的叫声。

21、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22、饶头:(ráo t?u)俗语,也称赠品,买了一定物品后免费送的,即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品以外,加送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这种加送的东西叫做“饶头”。

23、菜畦:(cài qí),指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24、皂荚树:(zào jiá),也叫“皂角树”,一种乔木,果实(皂荚)像扁豆,长七八寸,捣碎了泡水,可以洗衣服。

25、桑葚:(sāng shan)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

26、斑蝥:(bān máo)一种昆虫,体长六七厘米,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

27、臃肿:(yōngzhǒng)形容物体粗大笨重。

3

28、秕谷:(bǐ gǔ)长得不饱满的谷粒。

29、宿儒:(sùrú)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30、蝉蜕:(chán 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31、倜傥:(tì tǎng)洒脱;不拘束。 32、执拗:(zhí niù)形容词,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33、玉簪花:(yù zān huā)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芳香。

34、骊歌:(lí gē)告别的时候唱的歌。

35、木屐:(mù jī)简称屐,是华夏传统的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木屐是汉人在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普遍服饰,一直没有中断过,目前木屐在潮汕地区仍非常普及,据说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

36、嗥鸣:(háo míng)(野兽)大声嚎叫。多用于奔放的兽类,鸟类。

37、谰语:(lán yǔ)

妄语,没有根据的话。 38、镐头:(gǎo t?u)别名:洋镐。刨土用的工具。

39、云鬓:(yún 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40、马革裹尸:(mǎ g? guǒ shī)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反义词“临阵脱逃。

41、燕然勒功:(yān rán la gōng)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 4

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42、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锋:刀锋;芒:原来是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43、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出自】:《星火燎原·湘西再起》:“可是提起他(贺龙)的名字,湘鄂本的人民差不多是妇孺皆知。”

44、锲而不舍:(qia ?r bù shě)锲而不舍,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于《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5、兀兀穷年:(wù wù qi?ng nián)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45、群蚁排衙:(qún yǐ pái yá)有时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选自《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6、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ng)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出自】: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5篇二:语文七年级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2分,8题,共计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zhàng) 叮嘱(zhǔ) 骊歌(lí)花圃(p?)

b、沼泽(zhāo) 骇人(hài) 木屐(jī) 重荷(ha)

c、瞬息(shùn) 伫立(zhù) 萋萋(qī) 诱人(y?u)

d、迸出(bang) 深邃(sùi) 喧嚣(xiāo) 磐石(pán)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 举目无亲 狂风呼号来势凶凶

b.九曲连环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亦复如是

c、锋芒必露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炯炯有神

d.当之无愧 慷概淋漓 杂乱无章惹人注目

3.下列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水开)死而后已(停止)鲜为人知(很少)兀兀穷年(达到极点) ....b.迥乎不同(不同)气冲斗牛(直冲)沥尽心血(滴) 无暇及此(到) ....

c、鞠躬尽瘁(劳累)平沙无垠(边际)兽铤亡群<疾走)风悲日曛(烟雾缭绕) ....d、可歌可泣(可以)心会神凝(领会)潜心贯注(连贯)燕然勒功(刻石记功) ....

4、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吃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b.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决不孤负生命,决不让它在我手中白白流失。c.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作家

d.《丑小鸭》——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

c,《最后一课》——都德——德国短篇小说家

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d.徐以杓酌油沥之。

7、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

8、请按一年四季的正确顺序排列下列诗句的序号:___________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15分)

1、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原来指的是《 》中的“国

风”和屈原的《 》。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一诗中的诗人自问自答,用平淡的话道出了即使身居闹市,也能与身在深山相同的原因的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

6、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______。

7、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

8、《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9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班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 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2分,共4分)

①公输盘不说 ( ) .

②请说之( )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分)

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子何命焉为?

4、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2分 )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但愿有个梦

在我一生中,大概那一年是最值得怀念的了。

当院子里的柳树刚刚吐出新芽的时候,那间不大的院子里便传出了欢乐的笑声。“ 姥姥,等我长大了,好高好高,就到村旁的树上,摘一朵白云,给你作衣裳!”“傻孩子,那白云咋能做衣服呢?”于是,欢乐的笑容,同时呈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春天,我最爱云,它像姥姥那银白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又像一团团棉花,要是铺在姥姥的床上,一定特别舒服??

春天,是白云的季节。或许因为姥姥,我对白云有那样的感情;而因为白云,我对村头的小山、溪流有那样深刻的印象。

当炎热伴着烦人的蝉鸣声降临的时候,在葡萄架下和姥姥一起编席子的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时光的美好。姥姥灵巧的手指,把一缕缕稻草捆在席中,似乎也把我对她和她对我的爱一丝丝地卷了进去。于是,这草席也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夏夜,枕着木凳,睡着草席,望着月亮,听姥姥唱起那古老的歌谣。我闭上眼睛,似乎觉得月亮、星星、小草、树木都和我一起睡着了。

我最盼望的季节——秋天,终于来了。桑椹还青着的时候,我就站在高高的桑树下,舔着嘴唇发愣了。这时,面对这高高大大的树木,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等到桑椹像一串串宝石一样挂满全树的时候,瘦小的姥姥便拿着长长的竹竿到我身边,用枯干的手举着竹竿在树上轻轻敲打着,_________________,被我捡进绿色的小碗。

当许多邻居的小孩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 们吃。以后,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给别人留一份。

可谁能料到,这最美好的秋天后面还有一个寒冷的冬天。

那是一个白雪纷飞的日子,姥姥穿一身黑色的衣服,躺在一个黑色的棺材里,我总觉得她那身黑棉衣里,应该絮上我摘的白云??

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树是白的,房子是白的,天地之间,似乎只有我面前这一片黑色。那黑色,一直铺到我心里去??

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那双灵巧的、编过草席和打过桑椹的枯干的手,这时凉凉的,没有一丝血色。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希望那双手再重新温暖起来。

我被人拉开了。这时,两行热泪,滑过我的脸,落在雪地上,砸出两个浅浅的小坑,我只看见,一团黑色,从我眼前缓缓地降下去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再去姥姥家,小山变成了盆地,桑树也被连根拔掉了。秋天,我爱靠在土墙旁,望着蓝蓝的天,舔着嘴唇,像幼时那样等待着,等待着那个瘦小的身影,从那扇小门走出来??

那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只能称做“回忆”了。我仍然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在梦中和姥姥一起重新享受过去的欢乐。

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题“但愿有个梦”,对全文所起的作用是( )。(3分)

a.概括全文记叙的中心事件 b.引起对全文内容的回忆

c.含蓄地点明全文的主旨d.表明全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本文的行文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姥姥之间的几件难忘的往事。(4分)

3.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3分)a.桑椹就一个个掉下来 b.桑椹就一个个跳下来

c.桑椹就一个个落下来 d.桑椹就一个个飘下来

4.作者为什么能够做到“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留给别人一份”?(3分)

5.“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6.对本文的中心意思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忆姥姥一生的经历,赞美姥姥的勤劳、朴素、大方。

b.回忆“我”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几件事,表达了“我”希望再回到童年的想法。c.回忆“我”的童年时光,表现了“我”的天真无邪。

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哧书屋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主题

2.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

3.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

二、教学步骤

(一)检查: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鉴赏确凿臃肿轻捷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

(二)指名读过渡段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习二(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四)总结: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提示:

(1)与百草园比照: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226;鲁迅&#8226;《朝花夕拾》 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无限趣味乐园:色彩形状声音趣事 写景: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

第二课时

对比:

1.百草园:自由丰富有趣──热爱

三味书屋:束缚单调乏味──不满

2.玩耍时:静悄悄

读书时:人声鼎沸

篇三: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二)

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教案

1

2

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3

4

篇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

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

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

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

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

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

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

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

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主题

2.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

3.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

二、教学步骤

(一)检查: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 鉴赏 确凿 臃肿 轻捷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

(二)指名读过渡段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习二(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

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明确:学生没读懂,

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四)总结: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提示:

(1)与百草园比照: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

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无限趣味乐园:色彩形状声音趣事

写景: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

第二课时

对比:

1.百草园:自由丰富有趣──热爱

三味书屋:束缚单调乏味──不满

2.玩耍时:静悄悄

读书时:人声鼎沸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