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生命的力量

影评书评2019-07-16 21:16九九文章网一船清梦

  在《活着》这部书中,余华以简洁有力的笔调将福贵的一生娓娓道来,过去六十年中国发生的灾难,都无一例外地在福贵身上展现,祸患的接踵而至让我们不禁为之叹息,感慨命运总是爱和那些卑微如尘的小人物开玩笑,越是单薄,越容易被摧毁,也正是因为单薄,往前走才愈加轻松。所以,我们扼腕的同时又不需要替福贵感到难过,尽管他无力对抗天灾人祸,却依旧顽强地存在着。无论发生了什么,他已经成为一个击不垮的英雄,活着的意志不可磨灭。看来,这世界上任何人都比我们想象中的脆弱,又都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坚强。
  
  有庆死了,凤霞死了,家珍死了,二喜死了,最后连苦根也离他而去。明明是接二连三的死亡,小说的重点在于描写怎么死而并非怎么生,为什么题目反倒叫做“活着”?家庭中新成员的到来带给福贵生生不息的希望,旧成员的离去又不断敲打着他的心灵,带来令人窒息的绝望。福贵亲手埋葬了一个又一个亲人,屡次被命运拿刀子逼住,屡次从刀尖下逃脱了出来。如同人类刚来到世界上那样,赤手空拳,险象环生,却仍然要顽强地活下去。后来福贵也想明白了“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对他而言,活着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与命运的抗争。可无论怎样,他都相信生命的下一个路口会有曙光,即使生活给他的痛苦远远大于他那微乎其微的幸福感,他依然坚毅的活着。面对生死别离,每每想到,尽是满目的悲怆与哭喊,但是人生无常,谁也说不好你和爱的人哪个会先走一步,如果那天真的不幸降临,你可能比想象中的任意时间都坚强,比任何时刻都冷静。因为求生是人性的本能,我们传统中国人把这种“死不了”称为“命大”。
  
  生,是一种本能。无关环境,无关信仰,无关追求,无关一切。哪怕这个世界让你绝望,让你心灰意冷,依然要顽强地活着。生下来就要活下去,活着是对生命最起码得尊重,在看似一无所有的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可磨灭的生的意志在闪闪发光。
  
  
  初读《活着》,我被福贵的坚毅深深地感动着,他如同那头叫做“福贵”的老牛,耕耘一生,垂垂老矣之际却面临无处安身任人宰割的处境。我同情他,慨叹福贵一生起起落落多灾多难,又佩服他,总能让阳光照进生命的裂痕,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后来再度翻开这本书,情感体验截然不同,我依旧佩服福贵,可是又从福贵的身上感到莫名的压抑。余华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通篇没有一次刻意煽情,甚至偶尔切换角色,以冷酷的上帝视角窥探着福贵的一生,然而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无论是田园中的美好生活,还是至亲的接踵离去,每一个故事都令人痛彻心扉,所有美好终将幻灭,愈是幸福,打击才愈加沉重。
  
  斗争与生存,从苦苦挣扎到逐渐麻木冷酷,余华笔下的《活着》是一部粗粝质朴的史诗,福贵的一生是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生命意志的胜利。在那个精神和物质无限匮乏的年代,福贵从青年时期的纨绔不羁到晚年时期的落寞孤独,经历过大喜大悲过后的不悲不喜,后来他过上了一种既不向前也不退后的生活,就像萧红说的:“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看着很危险,我自己却以为得意。”福贵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生,他受尽人生波折之后炼就了强大的品格,尝遍人间疾苦,这世界不会再有什么更令人难熬的事情,无牵无挂,命运给他什么,他便接受什么。
  
  受尽生活砥砺的福贵,在几十年后终于找到了生存下去颠扑不破的真理——容忍。他承受生活最沉重的打击,体验飘萍离散流水易逝的人间疾苦,他吞下命运的逼仄舔舐撕裂的伤口,他以无声的方式揭示了地狱般绝望的人生,写就一部感人肺腑的史诗巨著。福贵不是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受难的普通中国民众。在当时的中国,黑暗的现实逼迫着普通民众在动荡与不安中寻找生存的一丝丝光亮。无形的压力施加在他们的身上,可“福贵们”又不断地容忍,无声地挣扎,时代逼着他们死,他们却偏要拼命地活,因此这些生命显得崇高而伟大了起来。活着的力量不在于尖叫着冲破苍穹,而在于忍受生命赋予的苦难默默前行,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这些辛酸里的温情,在灰暗的年代,这些人颤颤巍巍地立足,朝着未来走去。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读过这本书后,我在想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活,活着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小时候,我可能还有着济世救人的伟大梦想,长大以后只希望生命中不要有重大变故,安稳即幸福。曾有一段时间,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父母是我最大也是唯一的动力,我几乎难以想象当最亲近的他们衰老之际还有没有支撑我继续生活的理由。如今,离开家庭,渐渐成长,再细细品读余华的那句话,大概有所理解:活着乃生命的本能,它散发着生命的气息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任性,无论失去什么,都不是我们结束生命的理由。活着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活的过程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这是一种顽强的生的意志,是永恒的真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活法,每人有每人的活法,我们的生活并不总是充满了阳光和鲜花,《活着》只是铺开了一条我们作为人走过的艰辛路子,作为人,我们深知现实是人和历史,理想之间的矛盾体,我们不能忘记人类的历史,不能忘记活着的日子,记住曾经的,实际上就能更好地把握住现在和未来。”
  
  在小说的最后,令人感动的是福贵并不是孑然一身,而是和自己从屠夫刀下救下来的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日升日落,相互慰藉。这头老牛恰恰是福贵一生的写照,年轻气盛时闯荡过江湖,尝遍人间疾苦,就像惊涛骇浪过后大海必会轻柔地拍打海岸,暴风雨过后呈现出来的宁静祥和,他终于在老无所依之际安稳地扎根在了那片土地上。当人们在被世界剥的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不会去想死了,因为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纯粹地活,什么意义都没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长大后我们也终于明白安稳的生活有多么可贵:窗外的雪松和炉火上炖着的汤,满屋的光影和太阳的香,清晨骑单车逛菜市场,夜晚踏月聊天还歌唱。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说:命运就像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时的你了。如果某天厄运悄然降临,我想我们会成为一个个不可击垮的福贵。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