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何时百鸟朝凤时

影评书评2020-01-04 15:54九九文章网艾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
  
  哀歌声起,秦腔绝唱,鸟雀散去,路在何方?遍遍追问,答案飘于风中。这是时代的尴尬,而注定得有人迎难而上。
  
  正当《美国队长3》上映风生水起之时,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却以一种别样姿态出现于公众的视野,更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制片人方励的轰然一跪,此举一出众声喧哗,原因正是其对商业电影挤压文艺片生存空间的控诉,着实引发了“不明真相的”人们的逻辑思考。有人指责这是一种"道德绑架",有人说是他为了艺术献身,重情重义无可厚非。更有辣评直言不讳指出下跪本身却是丢了文化人的脸,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更不能成为文化人的风气。除去这些争论,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留在心间的是怅然和悲凉。
  
  故事很简单,以一门传统技艺——唢呐的流传为载体,娓娓道来了一个沉重又唯美的传奇故事。八百里秦川一道道弯,五千年华夏一陇陇田。乡土记忆、乡村文化、民俗传统、文化传承是这部影片的关键词。
  
  没那么简单
  
  “百鸟朝凤”本是唢呐名曲。然而它又并不仅仅是一支曲子那么简单。它是在办丧事时对仙逝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它,承载更多的是对人生的评价。“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正如黄建新导演所评价:“吴天明用‘一个年轻生命的成长’与‘一个生命的消亡’交叉来表现了一种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他的,又是全人类的。”
  
  执着
  
  时代变迁也好,传统没落也罢,世事总是起起伏伏,由盛向衰。而事物本身或许没有多少意义。如唢呐,无论谈起艺术需要,亦或文化价值,这些意义也不过都是我们自己主观为自己所观所处注入了无尽的意义罢了。《山海经》中说,离相无往。并不是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试图给自己一种选择的权利:波澜壮阔飞蛾扑火抑或平静如水隐于大市。
  
  就似艺术家死于艺术,野心家死于朝堂。人总是要献身于什么的,似乎通过这种种偏执才能找到一点自我。想到去年的《北平无战事》,时代乱流中多少殉道者,忠于各自的理想,却谁也挽不回理想。最难忘,举枪自尽的可达。和建丰同志最后的通话。正如影片中的焦三爷把自己的一生的定义成了唢呐匠,为了唢呐、为传统文化的坚守,为了绝望的理想而坚守。因为他的生命早已成为了唢呐本身。
  
  碰撞
  
  影片有这样一个场景:天明一班人吹唢呐,对面的西洋乐队是长号架子鼓加摩登女郎,这也是影片中最大的戏剧冲突场景。本应当受到礼遇的唢呐班字被冷落一旁,人们争相追捧的是洋乐队和扭着屁股穿着性感的豹女郎。然而在这个场景中的天明想不明白,接受不了,伴着长长的耳鸣声,他捂着耳朵蹲在地上。
  
  天明的耳鸣,是吴天明导演给我们当下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人敲响的警钟。《百鸟朝凤》是故土在面对城市化所演奏的一首挽歌,也是面对城市文明进程振聋发聩的诘问,文化不在,民族何在,你我又何在?
  
  匠人精神
  
  《百鸟朝凤》讲述的天明即便众人弃他而去,仍坚守自我,对匠人精神的传承,不被现实折服的任性,以及追求理想的执着。正如主演陶泽如所说:“《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德,是风骨气质,是坚守信念的精神。”
  
  天明是影片主要要刻画的人物,在他身上,完美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追崇的仁义忠贞。可以说天明代表了时代巨变中坚守的一代,他在吹唢呐的天份上比不了师弟蓝玉,但是他心中对唢呐的诚意却是所有师兄弟中最足的。眼看着同乡的小伙伴们外出打工经商衣锦还乡,眼看着自己追逐半生的唢呐被弃之如敝屣,眼看着师兄弟们一个个放下了唢呐向现实屈服,天明却仍然忍耐着,一遍遍地擦拭属于他的唢呐,坚定的说"我对师傅发过誓的。"
  
  然而现实给了天明当头一棒,最让人觉得悲悯的是父母的不认可,从前以天明为荣的父母现在也瞬间转变了态度,劝说天明外出务工好攒钱娶媳妇。如此种种,不又不得让人觉得心灰意冷,但是天明没有,他默默的坚守着,忍耐着,想要努力想要振兴,这种匹夫不可夺志的勇敢让人潸然泪下,所谓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不过如此了。
  
  傲骨绝唱
  
  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匠人焦三爷执掌焦家班,旦逢村庄中的婚丧嫁娶等大事,唢呐匠就被敬为上宾,用焦三爷的话来说就是坐在太师椅上,受着敬师礼威风堂堂。那时的唢呐匠人地位很高,村中人亡故之后,甚至以得到唢呐匠一曲"百鸟朝凤"为至高无上的荣耀。
  
  是传统的宗教礼仪赋予了唢呐对百姓盖棺定论的特权,村中有地位的老人过世后唯有得到唢呐匠人的首肯才能真正的算得上德高望重。天明作为焦三爷的接班人,继承了焦三爷的唢呐绝技和那首悠扬深远的百鸟朝凤,开始了"游家班"的唢呐征程。然而现实给天明雄心壮志的回答是响亮的一个巴掌,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的纸醉金迷取代了农村的按部就班,伴随着宗教礼仪制度的崩坍,唢呐匠的地位也一日不如一日,游家班无奈解散。
  
  故事的高潮就在于焦三爷过世之后,天明试图聚齐师兄弟为焦三爷送终,而曾经风头无二的唢呐班子竟然再也聚不齐了,天明为焦三爷演奏一曲百鸟朝凤的心愿最终落了空。电影结尾,只剩下天明孤零零的站在焦三爷的墓前,蓝天、黄土、孤坟、青年,还有他手里那支褪去了光芒的黄铜唢呐,竟成了傲骨绝唱。
  
  时代痛楚
  
  《百鸟朝凤》中有一个细节,天明的三师兄受不住吹唢呐的清贫,准备外出务工养家糊口,焦三爷得知之后怒发冲冠去到他家将他的行李搅乱,三师兄灰头土脸的在地上将衣物一件件重新归纳好,抬头望见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师傅,满脸都是欲言又止的悲悯无奈。而在家中昏暗的炕头上是他病痛缠身的母亲,缠绵病榻努力撑着身子看院中发生的一切。看到这,我似乎能理解那些放下手中的唢呐的师兄弟们,一边是生养父母一边是日渐式微的手艺,究竟什么才能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其中种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高悬在时代的上面,成为了无可避免的痛脚。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痛脚的感受者,一边向往着锦衣华服的与时俱进,一边怀念着天明般虔诚不悔愿做古老的信徒。人们所崇拜的东西,常是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是这种情怀,才使这种隐痛更惹人深思。
  
  几点遗憾
  
  关于这部电影的结尾,伴着苦涩的咽呜声响,完成了整部电影对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剖析和追问。然有几个遗憾:关于配乐,先前最期待的还是唢呐本身带来的悲怆,那种天然的力度。但似乎电影里很难感到,最期待的“百鸟朝凤”也不如语言描述上的那样惊人又动听。倒是最后那段焦三爷离去,悲鸣中交响乐逐渐盖住了天明奏出的唢呐曲儿。不知道这最后是不是一种暗示,但这种交融的感觉加在最后很给我无奈也是触动。关于配音,电影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着土话总感觉不是那么舒服。算是小小的遗憾吧。关于留白,其实还是感到片子有些急,有些镜头意犹未尽,画面却猛地跳走了。然,感动常在。
  
  正是百鸟朝凤时
  
  我们追忆乡土的深沉和美好,却又无法无视生存欲求最起码的根本线。正因为如此,天明式自我牺牲的勇气显现出一种更为神圣的光辉,而且同时这种光辉是由如此平凡的一个唢呐匠发散出来,其中蕴含着的勃勃生气令人叹为观止。
  
  在我眼中,这是一个人的朝圣,向着我们不停息前进的社会宣战,如此渺小,如此伟大。
  
  《百鸟朝凤》是一部精雕细刻的电影艺术珍品,熔铸着对人生、对电影的感悟,表达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当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时,正是百鸟朝凤时。此部影片需细品味之。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