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2020-01-11 07:21书业网

篇一: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课题组长: 蓝文俊

课题成员: 俞晓媛、华翔、梁小芳、李文玉、曾玉霞、陈秋凤

指导老师: 黄美珍

学校班级:上杭二中 高二(18)班

课提的题出: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除夕夜国人同一时间共享的传统文化大餐——春节晚会,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目的与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研究内容: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

主导学科: 语文 相关学科:语文.政治.历史.信息技术

研究方法: √□ 文献法√□ 调查法 □ 实验法 □制作法 √□观察法□其他

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 2011年01月上旬 选题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 2011年01月中旬 开题报告 进行答辩

三 2011年01下旬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 2011年02月上旬分析资料初步形成见解

五 2011年02月下旬 结题报告 答辩、展示、评比

活动所需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模型等):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等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的对象:群众.学生.等

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

第一阶段: 具体活动时间1月1日~2月3日

第二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

第三阶段:(1) 小组成员讨论,进行分工。

(2) 收集资料。

(3) 进行实地考察。

(4)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5) 小组讨论,得出研究成果

3、资料的收集、整过程理:

(1)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

(2)进行问卷调查、采访游客及相关人士。

(3)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三、研究成果:

(1)对于中西节日碰撞

1、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然而进入明清时期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我想没有什么事情能比不愿意去回忆又不得不回忆更尴尬的了。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西方节日立意简明突出,时尚元素鲜明,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推广性,深受年轻人的推崇,正如一杯可乐,喝起来很过瘾,给人的感官刺激很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积淀,就像是一杯浓茶,需要我们去品味。而思想的深度又与人的阅历成正比,因此对于最具活力的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对西方节日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前提下传统节日有如此境遇也就不足为怪了。

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苏轼讲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可见作为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髓,风俗的好坏对国运的昌盛有密切关系。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座皇冠,民俗是皇冠上面的宝石的话,那么传统节日就是宝石中最大最亮的那颗。让传统节日重现光彩,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我们的行动迫在眉睫。

(2)中国传统节日处境

中国传统节日逐渐变冷的同时,西洋节日却一年比一年红火地铺遍了神州:情人节的玫瑰花儿、母亲节的康乃馨、万圣节的小巫女和圣诞节的礼物,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人们开始问了,为什么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清?于是人们开始呼吁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保护,却没有答案。

(3)存在的原因:

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冲刷,可现如今她为何逐年冷清下去呢?以下是我们小组认为其存在的原因。

1: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公历一年为365至366日,农历一年为354或355至383或384日,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

2:家庭观念淡薄、社会倡导不足,是令中国节日没落的原因之一。

3:现代中国人古怪心态作祟,赶时髦、跟上潮流、相互攀比、面子问题得心态使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兴盛。

4: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4)传统节日的发展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的底蕴深厚,我们往往都是幼儿时期在传统节日中感受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在传统节日的文化中熏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现在,我们幼时所听到的关于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少了,关于传统节日的来历也没有太多人问津了,传统节日已经被淹没在商家无尽的特价商品和酬宾活动汪洋之中。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概念也只是停留在一些形式上,吃吃喝喝,放放鞭炮,宜利禁忌等等,似乎节日对我们来说只剩下一个符号了。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天天都是过年(春节)!"物质条件的丰富却以付出精神依托为代价,不知我们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

中国传统节日是在浩漫的历史长河中涤荡出来的,具备超乎寻常的社会和历史认可度,经得起推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要想让传统节日恢复往日的光彩,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许久以来,专家学者们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我们有目共睹,如何让这些文化宝藏重新焕发光彩还有待大家的努力。

(5)对于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做的.

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 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再次成为世界最强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备光荣的使命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刻指日可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更为我们展示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舞台,文化需要交流,如何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面是我们行动的重点。一直以来我国分别与法国和俄罗斯举办的中法、中俄文化年,对传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真正让中国的民俗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中华古国的风采,培养了民族自信心。

(6) 研究课题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底蕴深厚,许多方面我们了解的都不够,传统的节日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传承和发展的。然而辨证地来看,传统文化之中不乏粗劣的成分,传统的节日文化也有拖沓冗长的地方。再者,一味排斥外来文化也是不理智的做法,不管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采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相信辉煌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附录:(问卷调查)

填表说明:

1、请你在与你实际情况或想法相一致的选项代号上划对勾。

2、由于问卷是对你自己想法和态度的调查,请独立完成,不必与他人讨论。

3、问卷是不留姓名的,我们也会为您的答案保密,所以请尽量真实客观地回答。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限选一项)

A.12周岁以下

B.12周岁以上

2.你的性别:

A.男

B.女

3、你的身份是:

A.小学生

B.中学生

4、家庭人员结构:

A.单亲家庭

B.三口之家

C.祖、父、孙三代同堂家庭

第二部分 对传统节日以及重大节日的了解

1、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

A、喜欢

篇二: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班级:初教系11本文1班 学号:1117034133 姓名:岳蓉学号:1117034207 姓名:皇姝?

一、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因调查报告写于端午节期间,由此联想到如今端午节被人戏称为“粽子节”,中秋节被人戏称为“月饼节”等等,有种过中国传统节日便是一吃了之,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却逐渐被淡忘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并且,通过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来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问题,这是非常重要也是亟须解决的。

2、调查的时间

2013年6月10号——2013年6月16号

3、调查的目的

调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了解程度及重视程度

4、调查的地点

大学校园

5、调查的对象

主体为在校大学生

6、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网上调查

二、调查过程

我们发放了100份,收回了100份

以下是我们设计的问卷: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0岁以上

3、您的身份是:

A、在校学生 B、已工作

4、您清楚的知道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

A、知道 B、不知道 C、比较模糊,通过新闻之类途径才知道

5、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6、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7、您过节时会遵循传统风俗过节?

A、会B、不会C、看情况

8、您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9、您觉得您过节主要为了什么?

A、纪念 B、放假 C、无所谓

10、您觉得过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

11、您会过西方节日吗?比如圣诞节?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2、您觉得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哪个更有趣?

A、中国节日 B、西方节日

13、您是否觉得人们对过中国传统节节日越来越淡漠?

A、是的 B、不是 C、没感觉

14、您觉得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15.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

A.书本 B新闻媒体 C.听别人说

我们根据调查报告做出的图表:

通过图表可以得知:我们调查的对象为20岁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有一半学生清楚地知道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所有调查对象均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但不全面;一半的调查对象清楚地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风俗,而另一半了解但不全面;40%的调查对象会遵循传统风俗过节,而60%的调查对象视情况而定;70%的人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30%的人认为无所谓;50%的调查对象过节是为了纪念,30%的调查对象认为过节就是为了放假,剩余的20%的人认为无所谓;90%的人认为过传统节日很重要,10%的人认为过不过传统节日并不重要;有一半的人会选择过西方节日,10%不会过西方节日,而40%被调查的对象对过西方节日感到无所谓;80%的人认为中国节日更有趣,20%的人认为西方节日更有趣;半数的人认为人们对过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另外一半的人持相反的观点;所有人认为需要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21%的被调查对象通过书本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50%通过新闻媒体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29%是从他人口中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

三、调查结论

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并不全面的状况,而且超过半数的同学按照习俗过传统节日的意识并不强烈。有70%的同学喜欢过传统节日,全部的调查对象中有90%的人认为过传统节日很重要。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所有同学都认为有加强传统节日宣传的必要,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内心还是认同传统节日的重要性的,但有一半的同学却宁愿过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为什么他们很多人在意识里认为传统节日很重要,却有仍有一半的人宁愿过洋节也不愿过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知道原因,因为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节日缺少趣味。

此(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外. 30%的调查对象认为过节就是为了放假,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节日正在失去它的文化内涵,而沦为放假的标志。而事实也是如此,现在很多传统节日和放假挂钩,国家规定端午、中秋、清明为法定假日,这虽然是政府为了提高民众重视传统节日的意识,出发点是好的,但实施后的效果并未满

足初衷,这一举措未并未从根本上增强民众意识,未免“治标不治本”。

从以上数据中还可以看出今天的新闻媒体成为大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主要渠道,而对于具有最大比例接触书本的大学生来说,既然新闻媒体是他们了解传统节日的主要渠道,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对于接触书本较少的普通大众而言 ,他们通过新闻媒体了解传统节日的的比例肯定会远远高于大学生,因此,我们认为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新闻媒体就是一个最有效的工具。

篇三:关于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情况的实践报告

——来自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实地调查

12金融学林3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WTO和申奥的成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国传统文化正遭受全球化冲击,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意识逐渐淡化,尤其是出生于新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更是浅薄。然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传统节日则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行为、思想将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民族节日意识势在必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刻不容缓。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我对来自平潭

综合实验区的在校大学生展开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意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实践时间、对象、地点和手段

(一)实践时间:2014.07.15-2014.08.03

(二)实践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来自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在校大学生,覆盖各个年级与专业,抽样比例

是6.7%。

(三)实践地点:平潭综合实验区

(四)实践手段

本次的调查采用的选择式的问卷调查,主要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与看法

出了15道选择题,详细的见后面附录中的调查表。

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发放问卷200份,总共收回问卷136份,其中有效问卷136

份,有效率100%。

二、 实践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实践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36份,其中有效问卷136份,回收率68%,

问卷容量为136。

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十分欠缺,有些数据看

上去简直是“触目惊心”,有92%的同学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是越来越差了,而造成

大家不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原因便是气氛不够浓烈,占42.6%;并有20.6%的调查对象认

为媒体和商家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加速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枯萎。在接

受调查的对象中,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缺乏理解,而对洋节较为熟悉,因此

导致了有49.3%的同学热衷于过洋节而漠视传统节日,意识到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

够,还有在对外国节日的态度这一问题上,59.86%的同学不觉得过洋节是崇洋媚外的表

现,更有51.4%的同学认为外国的传统节日比较有人情味,欣慰的是117名同学对于韩

国申报端午节文化遗产的行为持坚决反对意见。同时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有37.5%的

受调查的人认为应该在宣传上注重弘扬民族文化,突出文化内涵。

(二)实践调查问题分析

1、 大学生缺少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

节日是文化的节点,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们沟通、调节天人关系、人

①际关系,以及安抚、表达人们内在情感的时机。 节日风俗是展现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讴歌了社会的稳定与人民

的安康,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因此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是一个民族整体对

民族文化信仰的体现。

调查显示65.5%的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知识的了解淡薄,即大学生对节日的由来、

作用、功效以及意义知之甚少,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深浅不一,由此也淡

薄了节日的神圣意义,自然而然缺失了对传统节日的信仰。大部分大学生(83.8%)认同

传统节日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但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对

传统节日态度的迥异。

2、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表达功能模糊化

中国的节日遵循的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中国传统节日以团圆为

主题形成多元化;西方节日则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更注重与非血缘者的

接触,情人节表达对爱人的情谊,父亲节、母亲节表达对父母的感激,情感的表达非常

明确。

一方面是感情表达模糊化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是主题简单明了的洋节。显然,后者

更易于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在大多数青年人看来,洋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不需要纪念

祖先,不需要回家团圆。于是,洋节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成了张扬心

情的理由。

3、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传统节日受到西方节日的冲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转型,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侵袭和影响

了这块古老的土地,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圣诞节、情人节、母亲

节、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今天已被大多数青年人所熟

悉并接受。但是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宣传越来越少,作为炎黄子孙永远不会忘怀

那些代表着各种美好品质与祝愿的节日所具有的文化记忆及其文化符号并没有再当代

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地淋漓尽致。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

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约半数的大学生重视过洋节,充

分说明了西方节日文化充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传统节日受到人们冷落。

三、 解决对策

(一)营造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环境,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

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特色,强烈影响其他民族对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关

注与认识。传统文化的兴衰成为影响中华民族文化兴衰的重要指标,是本土文化存货状

态的一个重要标志。②

第一,营造校园环境,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与理解,在举办各种各类校园文化节时,应该不遗余力的利用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渲

染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历练,把大学生的情感引导升华到维护团结和稳定的思想境

界。通过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营造社会环境,加大对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在电视,网络,报纸

等新媒体平台上开展传统节文化的各方面活动。作为大众文化的承受主体---大学生对

新事物的出现更敏感,从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因此

必须让大学生享受大众文化带来的便捷与享受的同时,辨析不良文化和优秀文化,把握

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层内涵,弘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他们必须有着正确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吸收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用耳濡目染的方式对其子女进行传统

节日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创新传统节日的庆典方式,做到与时俱进,使得节日文化精

髓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家庭节日环境。

(二)注重传统节日的形式与理念的大胆创新,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

强化传统文化的传承感与新鲜感,发展先进文化

文化总是要发展的。先进文化,应当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

第一,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最大限度的服务人民,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网络的建设,

通过网络将传统节日的形式展现并记存下来,同时加强网络行为的监督系统,强化各主

体的自律水平。

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开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了猛烈的碰撞与摩擦,

因此要要十分注重传统节日核心理论的传承并融入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民族节日文

化活动中加入一些与们的现代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活动内容,也可以借助节日的历史文

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和娱乐业,增强传统文化的新鲜感。

(三)汲取世界各国节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

涵和基本精神的同时随着时代发展自发地调节流变。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国人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一方

面,珍惜自己的传统节日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引入世界各

国节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

首先,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西方节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

进,中国的大门已经向全世界敞开,国外的节日以其浪漫的情调、热闹的气氛、欢快的

形式受到青年们的欢迎,也对我国传统节日造成了冲击这。但是,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

者,对于外来的事物,我们要学会扬弃,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次,运用科学网络技术,将中国优秀节日文化传播至全世界,使其所蕴含的智慧

与魅力感染并影响全世界的人们,同时作为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更新速度与时俱

进,有利于高效地借鉴外国优秀节日文化的精华,随时随地感受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配音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样,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将得以弘扬,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

自豪感将得到认同。

最后,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有选择地吸收,融合西方文化,不应该单纯为了时尚而时

尚,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加大对传统文节日化的保护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

规制度确保传统节日的传承,使之逐步转化为中国文化的元素,构建大学生先进文化的

和谐社会。

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不断更替,技术不断革新的新纪元,人们对于新文化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走在新知识普及前锋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地跟紧潮流的脚步才不会down下来,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摈弃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传统节日。通过调查实践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学生其实已经意识到了传统节日的凋零并且对传统节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正在回升,我相信,作为新时代知识先锋者和传播者的我们一定能够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不断为他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节日迸发新鲜感。

参考文献:

[1]萧放.传统节日与和谐社会[J].政工研究动态,2007,(5):17.

[2]黄涛.传统节日时文化生存的节点[J].江南论坛,2008,(1):34.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