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苏州园林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2020-01-11 07:42书业网

篇一:苏州古典园林调研

苏州古典园林调研

序言

苏州园林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园中却将江江南所特有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森林丘壑等景观包揽其中,园林空间处理巧妙精湛,移步换景,变化无穷。游人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深刻体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本报告从苏州园林的庭园理水的类型和作用,看与被看的造景手法,相互渗透又有层次的空间处理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从中体会苏州园林理水的特色、造景的灵活性以及空间处理的精妙之处,体会中国古典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 1 庭园理水之类型与作用 1.1园林理水概述 苏州园林基本上都是私家园林,它擅于将山和水、草和木以及亭台楼阁融合于小小空间,把江南

所特有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森林丘壑巧妙安排

在一起(如图1)。水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

水也是最活泼的元素。苏州园林的理水艺术堪称园

林艺术中的经典。它将自然界的湖、池、潭、湾、

溪、瀑布、涧等汇于其中,以柔美、平静、剔透、

迂回、深远、活泼、动感的万千姿态深深地使人沉

醉。水的流动和通透与周围的山以及建筑的稳重和

坚实形成鲜明对比。水又能增加园林的层次,使其

格局灵活。可以说,水是园林的灵魂。有了水,园

林便有了灵气,有了生命。因此,园林理水往往被

认为是园林构景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

1.2理水的类型

1.2.1 水池

苏州园林中传统的理水方法是以水池为中心,

辅之以溪涧、水谷、瀑布等。江南私家园林的水面

以聚为主,水面辽阔,往往被作为常作为全园的构

图中心。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

池中植有荷花、睡莲、荇、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

赏鱼类以点缀水体。池水体态柔美,静中有动。园

林四周的所有景致倒映其中,游人既可以欣赏池中

悠游的鱼和温婉的红莲碧叶,又可以在水中观赏处

于山间水边的亭台楼阁,妙趣横生(如图2)。

1.2.2 瀑布

苏州园林的地势比较平缓,为增加其空间的错

落感,园林理水中少不了瀑布。苏州狮子林的瀑布

置于递落叠石间,如帘的瀑布以分流跌落的形式一

泻而下。叠石壁上有绿草碧藤,使这个人造瀑布更

图3 狮子林叠石瀑布

加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如图3)。

1.2.3 溪涧

绵延不尽。多用自然石岸,溪水不深,水中有鱼。

留园西部的小溪在树木的掩映之下,给人以幽深之

感(如图4)。留园中部的水涧,用自然叠石驳岸,

涧口设置的小岛作为障景,使水涧显得更为含蓄,

增加其层次与深度。

1.3 园林理水的作用

1.3.1引导

园林中一个景区内各个景点沿水而设,或以水

面、水系相连接,游人可顺着水的方向欣赏美丽的

景色。

拙政园中的水占据面积较大,从平面图上可以

看到,园中的水体上有许多岛屿、廊桥,自成一体

的环境空间在水体的连接下形成整体感。全园可分

为三个部分,建筑环水而建,水一直是建筑空间的

中心所在。园中三部分的水系贯通,游人可以沿着

园林中的水体游览观赏园中的景致。

1.3.2 分隔

水体的分隔常常能打破游览空间的格局,丰富

观赏层次和内容,增加游人的游览兴致。

留园的庭园中经常有水体的穿插与点缀,使整

个园林的格局没有因为建筑物的围合而有沉闷之

感。

1.3.3 倒影

水面可以产生倒影,由于水的深浅不同,水底

及壁岸的颜色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倒影。当水面

波动时,会出现扭曲的倒影,水面静止时则出现宁

静的倒影,水面产生的倒影作用,增加了园景的层

次感和景物构图完美性。

1.4 总结

江南私家园林的理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艺术特

色。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

提炼和再现。理水离不开周围环境,离不开对自然

的深入研究与探索。理水应注意水体形态与周围空

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做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2

2.2.3 看与被看

觉关系的表现以拙政园的扇面亭为甚。

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清风”人观赏的角度。

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14)(如图15、16)。

要景点之一。

2.3 总结

如卞之琳在《断章》里写到的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

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因此,一个

好的景观,既是观景的绝佳位置,

又必然是构成景观的必要组成部分。

3 空间处理之渗透与层次

3.1空间设计 3.1.1 分隔

苏州园林一般空间比较小,因此用分隔的手法将整个园林划分成不同的游览景区,在园林总设计时,常把全园划分成许多功能不同、景色各异的景区,并用景物屏障视线,这种造园手法称为空间分隔。分隔能使各游览空间有大小、开合、动静等方面的对比效果。园林的分隔可以打破它原有的平淡与空旷,使各景区间有独立性,进而增加了园林空间的深度与层次。

3.1.2 联系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苏州园林调查报告)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分隔产生对比和差异,但隔死堵严,使景区之间不相往来,就会破坏园林的整体感,因而在空间分隔的同时,使景区之间保持有机联系,隔而不死,这就是园林空间的联系。分隔能突出个体,联系是为了统一。既分隔又联系,富于变化,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节奏、统一和谐的空间整体。

4

篇二: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苏州园林考察实习报告

姓名:李昊洋

学号:18620102204587

班级:环艺

苏州园林是由退隐官场的官宦文人汇集在人居天堂苏州后,利用苏州水城太湖石的优势,在有限的区域内用巨资打造成的。是自然景观的浓缩体现。

对中国现代建筑伴随自然景观的配套有直接参照作用。 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入园门即是东园,原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明代文征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悬于亭中。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

远香堂东行,小山上有绿绮亭,此处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景深意远,北寺塔耸立云霄之中,是极妙的借景。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形象地概括了这里景色的特点。水池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西有曲

桥通“柳荫路曲”。转北至见山楼,太平天国时,此楼为忠王李秀成办公处。亭南有小桥接“倚玉轩”,折西即至“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南有小沧浪水阁,桥北的“香洲”是一座画舫。香洲西南的玉兰堂相传是文征明作画之所。

“柳荫路曲”南端有半亭“别有洞天”,进入月洞便是西园,园也以池水为中心,主厅是一座鸳鸯厅,北厅为二十六鸳鸯馆,临池养有鸳鸯,南厅因前面小院内植有山茶花称十八曼陀罗花馆。池东沿墙筑有一条呈波浪形的临水游廊,俗称水廊,是苏州园林建筑中

的又一典型形式。北半部池水

环抱中有留听阁、浮翠阁、笠

亭、扇亭等建筑。西园明静幽

雅,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

具意境。

苏州之行—留园

我们班级全体抵达苏州留

园。初入园时低矮幽暗的回廊

给人一种稍稍压抑的感觉,顺

着这一回一转的回廊,一片开阔的水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不

得不感叹原主人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整个园子也是以这块

开阔的水面为中心。池的北面有错落堆叠的假山,年代久远的古树默默的陪伴在耸立在假山上的亭子,向我们诉说着这园子的每一个故事,池的西面有一轩,坐落在高处,站在上面能俯视全园,并有有才子佳人在选中唱着悠扬婉约的昆曲。走在这曲径通幽的回廊安静的气氛,我想多少年前这廊中是不是也有官家小姐摇曳的身姿。园中东部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冠云峰,它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的瘦、皱、漏、透、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有度,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苏州之行—环秀山庄

篇三:苏州园林调查报告

园林建筑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并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

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一)院 落

院落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种建筑组合形式。由于当地园林面积不大,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许多幽静的环境,因而以院落来划分空间与景区,成为常用的手法。

按组合形式的不同,院落大致可分三种类型,即:庭院、小院和大型院落。

(1)庭院多位于厅堂前后,以墙垣,房屋构成规则的或不规则

的平面。如拙政园玉兰堂、狮子林燕誉堂,留园五峰仙馆的前院等。

(2)小院多布置在房屋左右或走廊一侧,面积较小,构图形式灵活多样。它的作用可使个体建筑或连续的房屋走廊获得通风、采光和美化,也可减少走廊的单调,同时并可作为次要部位的对景或衬托。如留园的古木交柯、华步小筑,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侧院以及其他各园曲廊转折处都可见到。

(3)大型院落多自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常用围墙,房屋、走廊、山石、花木等共同组成不规则的复杂空间。这种院子在空间上与外界有所划分,又可使内外空间互相穿插,增加了风景的层次和变化。如拙政园以玲珑馆为主体而组成的枇杷园可为代表。

院落的空间处理一般有封闭、开敞二种形式。

封闭式庭院可以造成一种安静的气氛,自成一区独立的环境。如留园还我读书处、耦园的西园藏书楼前的庭院。

开敞式院落在园林中也相当普遍,不论庭院、小院或大型院落均多采用。这种院落不仅可使空间互相流通,避免小空间造景的窒息,而且还能使院落内外相互借景,增加园景展开的效果。如拙政园小沧浪水院。

(二) 建 筑 类 型

园林建筑的类型,根据功能与形式,虽有各种名称,但具体建筑物的名称也常混用,不甚严格。现选择常见的几种主要建筑物说明如下。

1.厅、堂、轩、馆

园林中的厅堂过去是园主进行各种享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名称有大厅、四面厅,鸳鸯厅、花厅,荷花厅、花篮厅等等。

厅堂内的天花普遍用轩,也是一个特点。它用椽子作成各种形状,有茶壶档轩,弓形轩,一枝香轩、船篷轩、菱角轩、鹤胫轩等。轩上梁架即可作草架,草架做法不拘桁柱,可使天花随室内平面布局作成各种轩的形式。

轩与馆亦属厅堂类型,但有时用于次要部位,或作为观赏性的小建筑,如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留园的清风池馆。

2.楼、阁

楼,阁位置多设于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一般作二层,上层高度为下层十分之七左右。楼阁如在园林中作为重要对景,位置应显明突出;如作为配景,则位于隐僻处居多。

楼的面阔多作三间或五间,偶有四间,三间半或一间带走廊的。进深可至六界,屋顶常作歇山或硬山式。园林中的楼,造型多富有变化,半槛、挂落随意设计。

阁与楼相似,重檐四面开窗,造型较楼更为轻盈。平面常作方形或多边形。屋顶作歇山式或攒尖顶,构造与亭相仿。阁也可建于山上或水边,虽只一层,也用此名。

3.榭舫

榭与舫多属,临水建筑。其形体为了与水面调和,从整个形体轮廓到门窗栏槛与鹅颈椅,每以水平线条为主。榭常为水阁,置于池畔,体态随环境而异。建筑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常做成石梁柱结构,临水立面开敞。

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多建于水边。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的一侧每设有平桥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舫的平面分前,中,后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尾舱则多为二楼,以便眺望,与苏州画舫相似。

4.亭

亭为休憩凭眺之处,也是园林风景中的重要点缀。亭的位置可设于山上,林中、路旁、水际,式样和大小因地制宜。亭有半亭和独立亭的区别。

5.廊

廊在园林中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常是风景的导游线。它的布置往往随形而弯,依势而曲,蜿蜒逶迤,富有变化,而且可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

(三) 建 筑 构 造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