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医患关系道歉信

道歉信2020-01-11 19:36书业网

篇一:如何挽救脆弱的医患关系

如何挽救脆弱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我们国家不知是怎么了,突然就看到了各种各样医患纠纷的新闻,什么医生被人砍,什么活婴当死婴等等让人闻之震惊的事件。医生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疗纠纷,病人误解,医患矛盾,考级考证等等压力就像大山一样压在了医生的肩膀上。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看病难,医生不够敬业,诊治时间短等问题又让患者很委屈。且先看如下案例:

“八毛钱事件”:在9月初,一名患儿在深圳儿童医院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需要花费10万元进行手术。然而患儿父亲不信任这一结论,到了别的医院复诊,只吃了八毛钱的开塞露就好了,经当地媒体以《婴儿被诊断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为题做出报道,被媒体广泛转载,遂掀起轩然大波。

看到这里,若是一个普通民众,自然就会骂黑心医生了。然而,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看到的却不只是这样。确实,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而后,吃了八毛钱药的患儿虽然病状有所减轻,但旋即加重,于是不得已再次赴医院就诊,患儿父亲发表书面道歉信,承认深圳儿童医院此前对于孩子的诊断是正确的,对自己的无知以及一时冲动使得医院受到舆论冲击说一声“对不起”。

绷得很紧的医患关系在“八毛钱事件”中给了我们一个检视自身的明镜。信任是维持整个社会运转的润滑剂,而当前的一个事实却是这种不信任感愈趋愈强。医患这本该是一对互相协作、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为何却表现出了势如水火的对立?

今年以来,医患暴力冲突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

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一起惨烈血案,43岁的女医生徐文被一名患者连刺17刀,倒在血泊中。此后一周,又有一名眼科医生被患者打伤。

9月21日,湖北武汉协和医院发生一起暴力冲突。一名七旬患者因病情复杂,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因不认同医院的结论,纠集数十人持械冲击医院。

还有更多这样的例子??

不得不说,这些事件让医生胆寒、心寒,让我们这些准医生畏惧,让社会道德沦丧。医者救死扶伤,从死神的手里抢救生命,本该受到家属及社会的一致尊敬与赞扬,然而,当这样的事件发生的时候,谁还敢再那么积极地去做最后的争取?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关系。从行为学上来说,无论是“医”还是“患”,其出发点都只有一个——让病人康复起来。“医患关系再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医生陈安薇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医生因为怕被患者告、被患者打,甚至被患者杀害而不敢做任何需要冒险的手术和治疗,

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搏一搏”的病例,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有的病人甚至被医院拒之门外。医患关系僵局如何破冰,仅靠内心的自觉去重建信任够不够?

23岁初为人母的刘冬梅,这几天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

10月26日清晨,佛山市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刘冬梅在两名护士的帮助下早产下一婴儿。护士告知家属是女婴,生下来已死亡,并将婴儿装进塑料袋丢进厕所。半个多小时后赶到的亲属要求查看,却发现“死婴”居然还在动,并且是一名男婴。

一个被丢弃的婴儿就这样“死而复生”。

这个事件无疑在已经如履薄冰的医患关系上又加了一记重锤。

百度搜索“上吊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则触目惊心的消息:8月31日凌晨,一名沈阳病人在医院内上吊自杀,而值班医生两次在距离事发地不到2米的地方打卡,“视而不见”。

这些医生的医德无疑受到了所有人包括我们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们的质疑与谴责。的确,现如今的患者给予医生与医患的信任确实不够,而医生也确实需要尊重与信任,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尊重与信任不是天然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积累才能获得。医生自己洁身自好,重视病人,把病人当做亲人,以对待亲人的态度对待患者,这样自然就会减少医患间的不信任。

患者打伤医生,尤其是同仁医院砍人事件在业界产生极大震动。“医患冲突没有赢家,最终损害的是病人利益。”参与转发声援徐文医生短信的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民说,“医患冲突的原因多是患者对治疗过程和结果不满意,即便医生无过错,病人心中有怨气,得不到纾解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医患双方换位思考、充分的风险告知和知情同意,良好的投诉接待、医患沟通和纠纷处置机制非常重要。”

针对近期发生的多起医患事件,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1月10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卫生部将五措并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邓海华说,这些事件反映出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这些不信任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医疗活动,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想借这个机会重申陈竺部长关于“医患是利益共同体”的观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要医疗卫生部门、医务人员、患者、社会,包括新闻媒体共同努力。他说,首先,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构建和谐关系的治本之策,从体制机制上逐步消除医患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和冲突,使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二是要加强卫生行业的文化建设,弘扬大医精神、仁心仁术、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的新时期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三是要加强医疗质量的安全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医疗损伤,这也是从根源上加强医患关系的建设。要重视医患沟通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四是通过建立独立于医患双方以外的第

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搭建一个公正的、中立的沟通协商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妥善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五是深化平安医院建设,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

而对于极个别医疗机构、极个别医务人员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有核心医疗制度没有落实、管理没有到位、当事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所导致的严重的责任事故,如“死婴门”事件等,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说,卫生部对此类事件高度重视,卫生厅要对事件做彻底的调查,要明确责任,要一追到底,绝不姑息。

此外,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想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呼吁一句:请医生们认真负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还想以未来医生的身份呼吁社会群众:请大家给予我们更多的信任与理解。

我相信,在医疗卫生部门、医务人员、患者、社会,包括新闻媒体等的共同努力下,医患关系会逐渐雨过天晴。

篇二: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

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评委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共建和谐医患关系》。在目前百姓普遍感觉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人文服务就是紧紧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这绝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到我们工作中的每个环节。

在我们国家进行医疗改革的艰巨时刻,在讨论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人民不会在疾病面前彷徨无助,所有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患关系不再紧张,再也看不到病人把医生告上法庭的事情见诸报端;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医者父母心”不再成为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务人员能心无顾虑的全心治病,医疗依然是这个国家最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健康的鲜花四处开放 ,再没有病魔的踪影。

我仿佛看到一滴滴如我一般的小小水珠,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汇成泉,汇成溪,汇成川,汇成江河,汇成奔腾不息的神川血脉。我

仿佛听到凛冽的空气中传来雏鹰的阵阵哮声。大地上一列列白衣的战士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出发!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们热爱生命,呵护生命,对于生命的珍视无以伦比。正因为生命绚丽,我们说迎接生命者是春的使节。正因为生命宝贵,我们说拯救生命者是健康的守护神,正因为生命无价,人们才给那些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一个响亮的名字——生命卫士。我为我们拥有这样的称号而感到光荣和自豪!然而在我们高唱构建和谐社会主旋律的今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悄悄玷污了医疗这片神圣的净土,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崇高形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害。医患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现在的医患关系在人们心目中到底怎么样? 有人咬牙切齿的说我们是白狼、恶魔、吸血鬼。诚然,这些描述未免有点过分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了如今的医患关系确实有点紧张,什么原因造成了医患的矛盾尖锐?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不能进行换位思考。作为医务工作者,理应积极主动地去加强医患沟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凡事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人们常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每个人都有生病、看病的经历,人们生病以后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之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痛苦。生病让患者及其家人心力憔悴,如果这时遇到的医生或护士可以真心倾听他们的疾苦,热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那么患者一定会觉得如沐春风,如释重负,感觉病情轻了许多。如果这时不仅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相反是冷言相

对,那么患者的身心就会受到挫伤,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不如来作一个假设:如果自己是患者的换位思考,当你遭受病魔缠身的时候,你需要的是医护人员给你一个温馨的笑容还是漠不关心的表情呢?当你躺在病房无助的时候,医护人员给你一个关切的问候:“先生,感觉怎么样?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当医护人员每天只给你治疗的药物,却对你的心理身心不闻不问的时候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古人云:“医者,父母心。”这是古人对医者道德修养的精辟之谈。我们的队伍中没有谁不曾感受到父母的仁爱,甚至很多人已经为人父母,因此对于“父母心”这三个字的理解和感受是最深刻的。精湛的医术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而是一种“仁和术的结合”。我们诚挚的期盼,在医患之间搭起一座心灵互动的平台;我们真心的渴望,医患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能够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用爱心去包容每一位患者,用我们的真情去对待每一位病人。

在目前百姓普遍感觉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人文服务就是紧紧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这绝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到我们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院不断在内强素质、外强形象方面下着大力气:比如,近两年来,我们坚持每月深入病房,做好在院病人及出院病人的满意度测评及跟踪随访;我们坚持对各科手术病人实行电话随访,让病人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指导;我们坚持定期邀请专家来我院坐诊,让病人不出市区就能享受北京知名专家的诊

疗;我们坚持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我们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个纠纷投诉事件,认真处理而决不流于形式;我们用心去珍惜每一个病人提出善意的批评或建议,并且尽可能的付诸于行动。辛勤的耕耘带来的是丰硕的成果,我院医护人员多次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并且受到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表扬。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感人的事迹举不胜举,数不胜数。我们亲眼看到医护工作者职业生涯中那些平凡又感人的故事;我们亲身经历医护工作者职业生涯中那些苦与乐。他们处处为病人着想,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为己任,忘我工作,不辞劳苦,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去沟通维护,医院的进步发展需要我们全体职工的团结努力!**医院是大家的,我们每个人都应用心去播种,用爱去灌溉,营造医院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医院完美形象,在这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职工更加应该众志成城,为医院的建设发展、为人民的健康幸福全心投入!我们相信,——**医院必定会有灿烂美好的未来!

篇三:就医患关系来看信任危机

就医患关系来看社会信任

——《信任论》读后感

信任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信任论》的作者郑也夫曾举了东西方两部重要文献来说明信任的重要性:《论语》中“信”字使用了38次,在与道德有关的字眼中,它的频次高于其他很多重要美德的字眼,它高于“善”、“义”、“敬”、“勇”、“耻”、“诚”。《圣经》中trust和confidence也出现不下过几十次。《信任论》是一部关于理解社会学研究的理 论专著,内容涉及人的本性、合作的进化、理性与习俗、信任对复杂的简化、秘密 社会、货币与信任、科举与学历、同行评议与科学等。读后颇有收获,对社会信任也有新的理解。

信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主观愿望,表示愿意相信包围它的环境、周围的世界、和他合作的人和行为。但是随社会的日新月异,却渐渐产生信任了危机。信任危机,作为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个新词,是一个伦理学术语。表示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虚伪和不诚实,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的用语,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医患关系道歉信)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这里,我想就医患关系来看信任危机。

近年来医患矛盾持续升级。2011年8月16

刀行凶案件。凶手卢某先后将该医院医生刘某及伊某砍伤,其中刘某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行凶男子被医院保安擒获。据悉,行凶男子年初曾找刘某看过病,但因病情无好转而怀恨报复。2011年9月15日,王宝?忱吹奖本┩?室皆海?质孪茸急负玫牟说读??郴鞫?呛砜撇恐魅涡炷惩凡康炔课弧T谛炷车沟睾螅?猿植说都绦?郴鳌P炷痴跬押螅?醣?橙猿值蹲房常?俅谓?炷晨车乖诘亍M醣?彻部郴餍炷?8刀,徐某经鉴定为重伤。王宝?吃?蚧己戆┰谕?室皆壕驼铮?⒂筛迷阂缴?炷扯云涫凳┩饪剖质酰?笠蚱洳』几捶ⅲ?慈衔?切炷扯云渲瘟拼嬖诠?硭?拢?炱鹨獗ǜ础?011年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这个被媒体命名为“131事件”的医疗纠纷,记者采访当事人刘魁。据了解,本次事件的起因是由于1月28日刘魁父亲死亡之后,家人无法接受,院方也一直未能做出合理解释。于是次日刘魁家人开始在新华医院急诊大厅摆放花圈抗议,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却将花圈抢走,扔在医院外的马路上,刘家负责看花圈的亲戚也受到袭击,弟妹及姑姑被打,导致家属情绪失控而引发该事件。

种种血色案例都告诉我们医患关系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简单。如何正确理解医患关系的概念和找到解决办法,将是医学界、法律界、伦理学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医患关系呢?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来说,“医”主要是指医疗单位及其医务工作者。医疗单位不仅包括各级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疗养院和门诊部,

科医生、护士、医学教学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医技人员和医学科学人员等。“患”是指接受诊疗的人及与其相关的人或组织。如果诊疗护理过程没有导致病人死亡,就必须由病人本人提请医疗纠纷的处理。当然,按照法律的规定,病人可以委托家人、亲友、律师等人充当代理人,,那么他的利害关系人就可以取代患者而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都可以成为利害关系人。医患之间的法律关系,结合我们的案例来看医患关系实质上是,患者对医疗机构就其特定疾患的治疗提出要约,如案例中梅根患股骨颈骨折后前往医院看病,医疗机构对患者的要约给予承诺。医患关系是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其亲属之间因诊疗护理行为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即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对于目前的医患关系,公众普遍认为已到了比较紧张的程度,如不改善可能出现“医者不敢行医、患者不敢就医”的情形。从认识的角度看,医患关系紧张主要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患者一方多认为医生看病常多开药,开贵药,收红包,而不管病人的治疗效果;而医务人员一方则认为,患者就诊把钱看得比命还重,总想着少花钱,看好病,甚至看完病后再从医院捞一笔。基于这样的认识,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必然得。有一份在全国五省市30所医院的随机调查显示,患者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表示满意的51.3%,对治疗后效果表示满意的56.9%,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表示满意的为44.7%。 由此可见,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不满意的情绪。这一数据表示医患之间存在问题,但医患关系紧张不应成为医务人员不良行为,社会公众与患者不良好就医行为的理由。 目前,医患双方在行为方式上基本采取的是以怨报怨,这种伦理行为方式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模式。如医患之间采取防御保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双方处理医患关系的态度和方式,受损害的不仅又是患者,医务人员也不能免受其难。

要改善这种矛盾关系,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简化的信任机制和信任结构。郑也夫指出所谓信任结构是指,这种信任和那种信任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来构成的,换句话说,就是你因什么而相信它。吉更斯概括了三种信任,一种是人格信任,另外一种是非人格信任或系统信任,系统信任又可以分为两种,货币信任和专家信任。下面分别说一下三种信任的结构,人格信任是因为熟人,直接或间接的知道他的情况。首先,和熟人打交道是重复博弈,使得人们不会轻易的背叛,因为欺骗别人的结果就是等待报复和惩罚。其次,熟人你知道他的历史,由他的过去推断他的今天。人格信任,人类的合作就是从人格信任开始的,然后逐渐扩大的。货币信任这里就不多说。在陌生的地方,除了靠货币,还要靠专家信任。这第三种信任结构也是现在日常生活中流行的。比如说得了病,就要找专家来看病。专家系统是三位一体的,第一,这个系统是科学的系统,相信专家系统的前提是相信科学。第二,这些科学系统的专家们,跨过了一个门槛,有入场证,至少大学毕业,之后还有同行之间的评议,专家系统和货币和政治上的民主不一样,后两者都是大众参与,但是专家系统不一样。我们要知道,科学和民主是很不一样的。民主是大众说了算,科学相信精英,是排斥大众的。第三,专家评议。比如说,协和医院有主治医生,教授医生,这是专家评定的,为什么要专家评定呢?是因为这个系统的特殊性。普通人和专家们信息不对称,我们没有能力去评议,只能相信专家们的评议结果。但是社会必须有一个这样的评价系统。再比如,刚进校的学生没有能力评议

教授。为了使病人和学生少走弯路,需要这样的专家评议。靠这个东西来建立这样一种信任机构。所以,医患双方及社会公众都需要对医学专家保留一定程度的信任。

再者,运用法律手段建立信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内,药品回扣从就没间断过。回扣腐败现象蔓延不止,造成药价虚高,严重影响医务人员形象。医药界业内人士提到更多的则是“以药养医”的体制。“只要这种体制不变,收取回扣就没法从根源上消失。”一位在浙江从事医疗工作十余年、深谙行业状况的医生告诉记者。加强医风医德教育、督促医务人员自律固然重要,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应该从社会实情入手,出台相关惩治规范法律,解决体制弊病。同时,财政对公共医疗的投入需要大幅度增加,提高医生的收入,打破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等,重新建立患者消费者对从医人员的信任。

书中写到了信任产生的原因和信任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等一系列有关信任的问题。对于当今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社会信任不应该是公共品,而是一种秩序。作为市场体系运行的道德基础,没有社会信任或者说一个良序(well-functioned)的社会信用体系,别说现代金融、期货、证券、电子商务等现代市场交易不能发生,就连任何长程和跨期的货物贸易也不可能持存和发展。再细想一下,没有起码的信任和道德禀赋,就不会有任何货币能得以流通,甚至不会有任何市场贸易发生。

这本书一方面让我对信任的定义及结构体制有了初步了解。更让我明白信任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要继续人类文明史,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必不可少。

5127149029郑玉琴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