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图像失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记忆碎片失真的现象】

反腐倡廉心得体会2020-06-07 20:02书业网

  试想人们回忆某个经历过的场景的时候,尤其是过去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人们是先想起那整个场景呢,还是从想起其中一部分内容开始?

  毋庸置疑,尽管回忆者最终可能完完全全地想起那个场景的全部,甚至可以想起在那场景中回忆者并不能亲眼看到的身后或其他什么地方的细节,但记忆总是从一个或者几个零星的碎片开始再现的,这些碎片不断地从头脑中涌现出来,像拼图游戏一样在脑海里不停拼凑着,直到拼成回忆者认为满意的一幅完整图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记忆存储的不连续性

  唯一的解释似乎就是——记忆的存储并不是连续的。

  记忆在存储的时候,大脑首先把原来的信息切割成碎片,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到大脑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等记忆者需要的时候(记忆的再现)再从大脑的各个角落把这些碎片搜集起来,然后尽量快地把它们按剪裁痕迹拼凑在一起。

  有的时候大脑自己会“忘了”某些碎片所放的位置,因此就有些碎片“找不到”了,于是有些图像上就会被开天窗。这些天窗往往是记忆者认为不太重要的信息,然而心理学家却持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被遗忘的那些信息才是最最重要的。

  至少是有些碎片被裁剪成固定的规格,所以从不同图像上裁剪下来的碎片才可能会有相同的形状,而有时大脑自己也会对这些相同规格的碎片感到迷茫,所以会在记忆再现的时候挑出些错误的碎片来,以至于拼出失真的图像。

  那么,大脑根据什么去剪裁图像呢,或者说剪裁的规格是什么样的呢?所有碎片的“尺寸”都一样吗?大脑又凭借什么线索在记忆再现的时候去把这些相关的碎片都找出来呢?

  2、碎片真地被储存了吗?

  大脑肯定是把一幅图像的各个碎片之间关系的信息保留着的,这样才能在将来记忆再现的时候去找到这些碎片,尽管这些信息的某些部分可能会丢失或出错。那么,每个图像就必然有一个完整的信息文件被单独保留着,里面详细列举着每一个碎片的去向,以及每一个碎片的大小、形状、剪裁线等等。

  有时记忆者会发现,某些大的碎片实际上是由更小的碎片组成的,以上面那个例子来说,被“记”错的人那天穿的衣服可能是那个款式,只是衣服的颜色不是那样的,而且可能衣服上的纽扣也不对。也就是说,记忆者夸大了碎片的尺寸,而实际上记忆碎片的尺寸还要更小,甚至可以无穷小下去。

  可是如果真地无穷小——其实只要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算是无穷小了,那么碎片还能算是碎片吗?如果已经小到不能算作碎片了,那记忆存储的到底是什么呢?

  3、信息元

  碎片小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只能是只包含一个最原始信息的信息元了。图像被剪裁——应该说是被粉碎成一个个的信息元,分别储存在大脑里面,同时一份包含这幅图像所有信息元的信息文件被单独保留下来。可以想见,每个图像被粉碎成的信息元的数量都是个天文数字,包含了如此大量信息元信息的信息文件体积也必然非常巨大,这项存储工作既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又浪费记忆者的精力。

  假如某些图像共同含有同样的信息元,当它们被粉碎后,那些一模一样的信息元就要被反复地存储到不同地方,造成大量的信息冗余。

  如果是这样,大脑为什么又要费劲地非要去把完整图像粉碎,然后再分别存储信息元和信息文件不可呢?大脑应该有更高明的解决方案。

  4、背景信息库

  信息元已经是人脑不可再分割的最小记忆单位了。这样的记忆单位在独立存在的时候不再具有其被粉碎以前的整幅图像的任何特征,甚至不具有独立意义,只有当它们和其他的信息元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具有某种特出的含义。这些信息元的形状、大小等等是标准化了的。这样的信息元就完全具备了将自己共享给不同用途的能力。

  当记忆再现的时候,并不是真地把这个信息元拿走去拼接图案,而只是暂时(实际上是一些不连续的瞬间)用它一下,因此实际上大脑中不必存储任何一个重复的信息元,不同图像中共同含有的信息元每样只需要有一个被存储起来就可以了,不同的图像分别来取这一个信息元去和别的也是共享的信息元拼接。

  这样一来,所有存储的信息元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背景信息库,而记忆在被储存的时候,原始图像根本就完全不存在,只有一个信息文件被储存了。

  5、信息文件

  信息文件中没有记忆原始图像的痕迹,只是记录这个图像用到的所有信息元的一份清单,当这个记忆再现的时候,大脑根据这份清单去找所有需要的信息元。

  因为信息元是标准化的,所以信息文件中就不必再有关于信息元的描述,而只需要单独指定所用的信息元就可以了,信息文件的容量被大大减小了。

  对于使用信息元非常少的记忆,比如只包含一个或者几个信息元(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它的信息文件就显得比记忆本身还要大了。但通常情况下,每一个记忆所包含的信息元数量几乎都是一个无穷数,信息文件的效率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人们的记忆过程,不管是存储还是再现,都只是在信息文件中进行,而不会直接接触背景信息库里的那些信息元。只有当背景信息库中没有所需的信息元的时候,大脑才会把新的信息元补充进去。但是,也有可能大脑中的背景信息库本来就包含了世间所有事物的信息元,所以人们才会对某些从来没有见过、经历过的事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6、比较数字化存储技术

  把记忆的这个过程和数字化存储技术比较一下,很容易发现,随着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存储越来越与大脑的记忆过程相接近。尤其是公共网络的发展,社会型数据库的使用,使得人们需要个人保存的信息相对越来越少。

  但是目前,也只能做到将人们所共同需要的信息完整地存储在网上,然后人们通过搜索把这个完整信息找出来。也就是说,存储的信息没有被粉碎过,尽管他们在介质上存储的物理位置可能是不连续的。

  如果将来的存储技术能够完全达到人脑的记忆水平,那时的电脑终端将不再需要存储任何东西;而公共的数据库也不再需要存储各种各样的完整信息,只需要提供一些相当于记忆的信息文件那样的检索文件就行了;相当于大脑背景信息库的一个基础数据库因为只包含供终端显示使用的数元,所以实际上可以限制在有限容量以内,因此可以完全固化在终端设备的硬件里面。

  当人们需要某个信息的时候,人么可以用终端设备在公共网络上的公共数据库中找到这个信息的索引文件,索引文件内指定这个信息所需要使用的所有数元,然后终端设备使用自己的数元把这个信息显示出来。

  如果网络足够快的话,甚至可以把包含数元的基础数据库放到一个专用的公共服务器中,把终端设备完全简化成一个显示设备。

  关于大脑记忆的这些分析,并没有医学、或者生理学、或者解剖学的佐证,只是分析罢了。而存储技术的发展却是有目共睹的。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