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哲理诗的鉴赏

哲理故事2018-07-27 05:21书业网

篇一:古典诗歌鉴赏之哲理诗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之哲理诗学案

一、初步感知: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宋卢梅坡《雪梅》) 3、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被誉为宋人哲理诗压卷之作)

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宋杨万里《过松塬晨炊漆公店》)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二、关于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有的哲理诗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多是四句的绝句。

哲理诗的演变,经历了由断章散句到完章整篇的发展过程,如《诗经》中的哲理性篇章,大都是断章散句;直至汉魏六朝,古代哲理诗才真正出现完整成熟的作品。从创作实际看,魏晋以至明清,既有构思完整的哲理诗篇,也有大量散见于抒情、叙事、山水、咏古等诗体中的哲理散句。这些哲理散句,大多形散而意足,形象独立而意义完整,因此无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认识意义。如《诗经》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陶潜

之“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杜甫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刘禹锡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元稹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苏麟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轼之“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陆游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龚自珍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不过,中国古代哲理诗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独立完整的哲理佳作中。

鉴赏这类诗歌不仅要感受诗中鲜活的艺术形象,还要把握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深刻认识,从而领悟诗歌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三、哲理诗的类型:

1、借景说理。此类诗与写景抒情类诗歌不同,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寄寓某种道理或为说理作铺垫的。例如: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渠:代词,指方塘。 许:这样。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 (二)解读隐含理趣:。

原意: 。 新意: 。 例如: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2、借物说理。这类诗通常是借助某个具体事物的特定形象和某种特点,来寄寓某种道理的。 例如: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 哲理解读三四句:

悟出: 。 如: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再如: 琴 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画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即事说理。即借助具体的事情,通过对这些事情的记叙、描述、议论,传达抽象而深刻的道理。如: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背景:

哲理解读:。 四、方法点拨

1、哲理诗特点归纳: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教益。内容上通俗易懂,但寓意较深刻。 2、表达哲理的形式:借景说理、即事说理、托物说理。

3、哲理诗常见手法及修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借古喻今、比喻、对比等。 4、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

字面解读 ---------(由表及里)-----------哲理解读-------(由浅入深)-----隐含理趣:原意------(由此及彼)------新意 五、高考引路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辽宁)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夜深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 。 (1)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09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光。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

1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 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问题。(2009北京)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

。 六、实战演练

1、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回答:庐山的变化多端,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2、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问:此诗的主题是。

它告诫我们: 。3、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问:本诗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 。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答:

(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

。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试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一句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答: 。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 。 7、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问:“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 。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

2

3

篇二:哲理诗句赏析

古诗入文,哲思生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说明站得高看得远,表现志向宏大、立志高远;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断进取的精神。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揭示了“登高才能远望”的哲理,使人联想到要高瞻远瞩必须努力登攀。站得高,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才能饱览千里风光;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才能不断发现新境界。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反映了迷茫过后豁然开朗的心情。具有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去寻求佳境的力量。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4、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旦》)

隐含陈旧、落后、腐朽的东西总是要被时间所抛弃,而且必然会被新生的、先进的、有生命力的事物所代替。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启示人们要心智澄明、与时俱进;遇事明理,就必须多读书,好学深思。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状写春雨的情态,歌颂春雨的功劳。今常用来比喻一种忘我的默默奉献精神,也常用来比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江晚景》)

揭示出了“实践出真知”的哲理。使人联想到要熟悉某一事物,必须深入生活、参加实践。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9.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困苦失意中不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11.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世事更迭,荣华富贵不会长久,最终会归于平静

1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苏轼

看人、看事、看社会,要全面地、辩证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以偏概全。

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充满自信,不断追求,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1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赵翼)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1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 叶绍翁)

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住的。

篇三:哲理诗及其含义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单的就是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只要坚持到底,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湖水之所以总是清澈见底,是因为不断地有新的水灌注。

人也是一样,要想保持思维清晰、思想开阔,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积蓄新的力量。

4.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理,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5.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明的道理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自己真正的实践才能明白书本的知识。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