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打印 第1讲(试卷——试题)现代文训练 (500字)

现代故事2018-07-27 13:43书业网

第1次辅导

初中现代文阅读解题策略与专项训练(一)

2、典型试题精细解读

3、本篇文章相关知识链接

4、课后巩固练习——精选作业

认真的态度还是不够的,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就介绍一下答题的规

律和技巧:

记叙文要注意文章的脉络,即起因、经过、结果这三要素。散文要注意文章的线索,通

过阅读将事件或线索串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帮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解答问题了。除了理清文

章脉络,我们还要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指的是议论、抒情词句)。找到了关键词

句,我们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了。因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就是作者的感情世界的表露。而出题者想要考察的就是读者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这样文后的好些问题我们就能回答了。针对某段所提出的问题,我们要重点研读,还要联系上下文,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有可能没在

这个段落之中。

说到答题,好些同学总感觉无从下手,心中无词。其实这并不难。在答题过程中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1、认真阅读,答案就在文章中。找到后一抄就拿分了。这里一种情况是找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这种题在代词前去找肯定能找到,找到后再代入句中读一读,如果通顺,

答案就是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找原因,这类问题的答案就不一定在什么位置了,必须更加细心的去读文章找答案。这时我们往往能找到提示性的词语,它可以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答

案。2、是要自己概括、提炼问题的答案。这里又有几种情况:一是涉及思想感情的问题,我们就要围绕主旨进行回答,用上那些关键词就一定不会答偏。往往有些同学写一大堆文字,

就是没有关键的表现主旨的词,这样一分也拿不来。二是对于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的理解,

这就要运用那句固定模式的句子套了。三是涉及人物性格特征的问题,此类题必须通过对其

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结合具体的事件进行分析,用词语来概括。因为要塑造一个人

物必须重视对他的描写。我们写作也是这样的。四是揣摩人物心理的问题。这类问题必须结合着文章所描述的具体情境,将自己置身其中去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会怎样想,

你所想的就是作者想的,也就是问题的答案。3、是要自己发挥的。这类问题一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围绕主题去谈。这时应注意,在你的谈话内容中必须要以“我”为中心,而且尽量使

句子通顺,字数尽量多,切不可只写一两句话应付。 结构

还有一类涉及文章结构作用的问题。回答这类问题要求我们要有丰富的文体知识并根据

具体情况,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一)句子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一般有以下作用:

1、开篇点题,表达了( )( )的思想感情。(这些句子都是议论抒情句)

2、引起读者注意(思考),激发读者兴趣。(这些都是名言警句或是小故事)

(二)句子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一般有以下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引起下文的??,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

谨。 2、为后面发生的故事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三)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有以下作用:

1、结尾点题,表达了??的思想感情。(这些句子都是议论抒情句)

2、深化主题(注:文章前面提到过,又在文末重复),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3、照应前文,是文章结构严谨。(前文出现过这个内容,再次出现或有了结果)

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们经常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了抒发情感服务的。都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在分析景物描写的时候,要注意从以下几点考虑:

1、渲染(欢快、忧愁、悲凉?)的气氛

2、烘托人物内心(喜悦、忧愁、悲伤?)的心情

3、反衬人物内心(喜悦、忧愁、悲伤?)的心情(反衬时,心中的感受与景物给人的感受正好相反)

关于文章的表现手法

1、欲扬先抑: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某人或某物进行褒扬,但在文章的开始却先贬损。

2、侧面描写:为了写甲事物而去写乙事物

3、托物言志:在有些散文中没有人物出现,只是描写某事物,但是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事物具有人的动作、情感,这种写法就是拟人化的写法。而文章最终所表达的思想却是人的思想,这就是托物言志。

几种典型考点的答题思路、技巧:

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一是搞清楚词语的本意,二是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的内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2、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

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

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上:(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主旨、话题、论点);

(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

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

作用。

在文章末尾,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

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另外,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如:句末带省略号,还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 感叹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记叙文、说明文),作者观点,感情(议

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7、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点明时间、地点,增加事件的真实性;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2)社会环境(故事有关的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等。

8、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概括总结。

(3)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建议用25—30分钟完成)

2、“划文章”。快速浏览文章,用铅笔勾画出重点字词、关键词、关键句

3、“文对题”。逐个回答问题,把问题与文章中的某一部分相联系、适当地前后联系,

归纳总结自己的答题要点。

4、“做检查”。答完试题后,快速地从整体上检查一遍,看一看每道题是否有遗漏的要

点,及时补充。

怀念一种声音

①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

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②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③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

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④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⑤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

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⑥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他的

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⑦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

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⑧雨声中,他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

色。下雨的日子,他也向他的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他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⑩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他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

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他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

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

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

?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

?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几畦( ) (2)濡 湿( ) (3)奇诡( ) (4)联袂而至( )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小说结尾说:“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

的?(3分)

答:

4.小说在多个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1)答:

(2)答:

(1)比喻修辞常识

比喻即“打比方”,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其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本体

喻体

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①湖面很大,在月亮下闪着银光,把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映得特别清楚,就像神话里的一面巨大的宝镜。(明喻,用“宝镜”比喻“湖面”,突出其平静明亮的特点。)

②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暗喻,用“水墨山水”喻“层峦叠嶂”,突出雨中泰山的特有景象。)

③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喻,用“厚障壁”比喻“闰土”和“我”的隔阂,耐人深思,十分形象、深刻。)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博喻”,即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主体。例如:

④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视觉形象“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喻无形的“闲愁”的朦胧、无处不在、长时间萦绕心头等特点。)

(2)比喻在诗词、文章中的运用举例:

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作者把“愁”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的绵长。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以愁比喻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的绵长与复杂。

④一只只不知从哪里来的不速之客——蛐蛐儿,像一位位绅士舞动长须在树下、草丛、花间歌唱(比喻)??

⑤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弯了,像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病人。(比喻)

⑥电线杆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是欢乐的歌唱家在进行着歌咏比赛。(比喻)

⑦一进莲花山公园,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块绿地,绿地映着阳光,绿得鲜亮。在这大片的绿地上有十来棵棕榈树,像卫士一样(比喻)守卫着他们的领地。远处有一座山,山上有许多树木,树木把山装饰成一个巨大的绿气球。

2.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两个比喻句改写加点的句子,做到既贴切又生动形象。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很艳丽,很夺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手法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 (1)对比修辞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对比

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 1.反面对比; 2.反物对比。

对比还有反差的意思

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

第一: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第二: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第三: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 对比的表达效果赏析:强调了??突出了??

4、对比:既是修辞方法,也是表达手法。

(1)如果只是两种事物简单对比,那是属于修辞方法,其基本作用是为了塑造反差鲜明的形象,突出一方,使读者印象深刻。

(2)如果多种事物的分项对比,对比的内容占全文一半以上,那就属于表达手法的对比,其基本作用是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便表达层层深入而更加集中。

1 有的人过了一生,连一刻都不曾拥有;有的人仅仅过了一刻,已经是生命的永恒。

2 海真是个多变的怪物。昨天,满眼好似黄滔滔的浊浪,几天却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的草原。(魏巍)

3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今译]大路像青天一样宽阔,只有我不能从世途崎岖中脱颖而出

5、对比手法举例: 辞格修辞:对比的特点

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主要突出事物的对立性,如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新与旧,生与死等.

一是两物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描述.如:

(1)一家人於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杭州移居於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於极带中.(《白马湖之冬》)

(2)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小杂感》)

二是一物两面对比:把一种事物对立的两面放在一起描述.如:

(1)对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但是他一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裏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脸谱》)

(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1组:愠怒( ) 惬意( )麻痹( )惊骇( ) 寂寥( ) 气馁( )聚敛( )不辍( )蛮横( )隽永( ) 2组:兀自( )忏悔( )攥住( )麋鹿( )浩瀚( ) 喧嚣( )苍穹( )默契( )粗糙( )奢侈( ) 3组:袒护( )祭祀( )戳穿( )斡旋( )蹊跷( ) 颧骨( )笨拙( )瑰丽( )摩挲( )擀面( ) 二、课外文言文训练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 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 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韩非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 (2)乃放老马而随之( ) (3)遂得道( ) (4)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 2、找出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3、管仲、隰朋是怎样帮助桓公找到路和水的?(用原文回答)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论语》中的一个词语概括。

三、作文题目及范文

作文(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命题作文,文体要求为记叙文,字数600字左右) 作文(2):关于“生命”的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材料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材料2:“在快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

材料3:“生命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和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黑暗过后是黎明,严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一把火,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

11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