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飞翔吧想象力2016

想象作文2018-08-08 17:21书业网

篇一: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平常:经常发生或出现的。平庸:寻常而不突出。鄙视:轻视,看不起。忽视:不重视,不注意)

2.(3分)A(B.语意不明:改为“使滕王阁成为登临的名胜”;C.主谓搭配不当。“状况”与“提高”不搭配,应将“提高”改成“恶化”。D.关联词位置不当:将“之所以”放在“基因组计划”之后)

3.(3分)D(马声骄,指马声洪亮,响亮,非拟人手法)

4.(3分)B(本语段以空间顺序(荔枝的产地)为主,间以时间顺序说明了“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5.(3分)(1)C(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

(2)C、E(C.妙玉仍未能逐出尘世肮脏的门槛。E.“孙吉人”换成“赵伯韬”)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3分)D(宝:以??为宝)

7.(3分)D(往时的“董羽”而非现在的“董羽”)

8.(8分)(1)(孙位)画奔腾的流水、巨大的波浪,水流随着山石的形态而曲折,随着流水所遇到的山石形状不同而赋予水的不同形态,把水的变化都画尽了,(他的画)被人们称为“神逸”之作。[4分。“湍”(急流)、“与”(协同,一起,这里指随着)、“赋”(赋予)、“神逸”(“神逸”的画)各1分]

(2)王孙富人有时倚仗势力让他作画,永升就嘻嘻哈哈取笑他们一番,扔下笔扬长而去。[(4分。“或”(有时)、“以”(凭借、倚仗)、“之”(代词,作画)、“舍去”(扔下笔扬长而去)]

9.(4分)①随山石形状而赋予水不同形态(随物赋形);②将主观情志与画中景物融为一体(性与画会)(每点2分)

【参考译文】

古今画师画水,大多用细小的纹路把水画成平静广远的样子,那些画得好的也不过能够画出波浪的起伏,以至使人用手摸画时,感觉上水的波纹有高低起伏的形状,认为这已经是极妙的境界了。但这种画的品格,只不过在技法的工拙上和印版纸争个优劣罢了。 到了唐代广明年间,隐士孙位才在山水方面画出了新的意境,他画奔流湍急的巨浪,

水流随着山石的形态而曲折,随着流水所遇到的山石形状不同而赋予水的不同形态,把水的变化都画尽了,他的水画被人们称为?神逸?之作。在这以后,蜀人黄筌、孙知微都学会了孙位的笔法。起初,孙知微打算在大慈寺寿宁院墙壁上作四幅湖滩水石壁画,他规划、思考的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始终都没有下笔作画。有一天,他急急忙忙地奔进大慈寺,非常急切地要来了笔和墨,甩动衣袖,挥笔作画,只是片刻的功夫,画作便完成了。画面上的水势呈现激荡跳跃、奔腾急迫的姿态,波涛汹涌几乎可以冲破屋子。孙知微死后,他的笔法中断了五十多年。

近年来,成都人蒲永升,喜爱喝酒,为人放纵不拘,他能将自己的主观情志与画中的景物融为一体,又开始画活水。掌握了二孙画法的根本意向(要领),黄居寀(cài)兄弟、李怀衮(gǔn)这一类人,都比不上他。王孙富人有时倚仗权势财力让他作画,永升就嘻嘻哈哈取笑他们一番,扬长而去。遇到永升想画的时候,不管请他作画的人的地位是尊贵还是贫贱,他在顷刻之间便会画好。永升曾经将其摹写(临摹)的寿宁院水的画幅送给了我,一共画了二十四幅水画,每到夏天我将这些水画挂在高堂白墙之上,就会感觉到冷风袭人,毛发都会竖立起来。永升现在老了,他的画很难得到,而世上能鉴别出真画的人也少了。像往时的董羽、近日的常州戚氏画水,世上有的人传观他们的水画并将其视为宝物。但像董、戚这一类人画的水,可以说是死水,不能同永升创作的活水画相提并论啊。 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戏写于黄州临皋亭西斋。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1分)

(1)(3分)以动衬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答出其中的3条即可;如答“拟人”(或“夸张”),可给0.5分)]

(2)(4分)①天上的“愁”是牛郎织女不能相会,含蓄地点出词人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2分)②“想”字,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2分)

(3)(4分)对牛郎和织女被风雨阻隔,不能相会的担忧、同情;(2分)对自己不能与丈夫相见的孤寂哀婉的离愁别恨。(2分)

【《行香子·七夕》赏析】

此词是李清照前的作品。作者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喻,表现自己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深情怀念。此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写离情别绪而不直陈,通过?七夕?牛女相会的神话故事婉转曲达。写牛郎织的传说,寄托自己怀念丈夫的缱绻愁情,含蓄而有韵致。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离。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转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间的恩爱夫妻,

此刻犹两地分离。浓重的离情别绪,对时局的忧虑,二者交融一起,形诸笔端,便铸就了这首凄婉动人词作的基调。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词作开首,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象的两个突出特征落笔。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此时此际,此情此景,在词人看来,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词人开首落笔即蒙上一层凄冷色彩,想象相当阔大,由眼前之景,即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此外,着一?惊?字,表明词人自身也为离愁所?惊?。词作题为?七夕?,由此可知?人间?的?愁浓?之中也包含了自己,从而含蓄地点出自己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阶月地,关锁千重?,词人的笔触放得更开,叙说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谓天上。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末三句,?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词人在此继续展开其想象之笔,描述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写自身体验的离愁,和对离愁中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词作下片首三句紧承上片词脉,词人继续展开想象。上片是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这里则是忧虑牛郎、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一个?想?字,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这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词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关注之情溢于言表。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甚?字加以强调,突出了词人的耽心与关切。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笔两到的写法,词作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但又何尝不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如果没有自己深切的感情体验,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词作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天上人间的遥相呼应,对开拓词作意境,气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阔大胸襟。此外,本词叠句的运用,口语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词作的感染力。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8分)(1)定乎内外之分 (2)受物之汶汶者乎 (3)齐彭殇为妄作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逸豫可以亡身(6)玄裳缟衣 (7)总是离人泪

(8)尤使我耳不忍闻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4分)与上文水面泊舟的场景相照应;引出下文对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的具体描写。(4分,每点2分)

13.(6分)运用“浩浩”“点点”“幢幢”“苍苍”等叠词描绘“泊”的环境氛围,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性;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富有表现力;视觉听觉相结合,表现了大自然澄静寥廓、静美空灵的特点。(6分,每点2分)

14.(4分)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帆风顺、实现理想抱负的得意阶段,也有遭受挫折、人生失意的阶段;揭示了人生有张有弛、有进有退的哲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

①“泊”是一种宁静自然生活状态,它是人们劳累后放松的歇息。

②“泊”蕴含了大自然的空灵静美,它能使人们心灵得到滋养、精神得到慰藉。 ③“泊”蕴含着一种文化,江南的许多河流湖泊往往作为背景被写进文学作品中,使它平添了一分文化气韵。

④“泊”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它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 (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6分)①(从“好奇心”的本质来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面对未知时要把未知变成知的探究的冲动,是理性觉醒和活跃的征兆。(2分)

②(从“好奇心”的功效来说)好奇心驱动人们观察、思考和探索,促成了了哲学和科学;(2分)好奇心把人类从尘土中超拔出来,成为万物之灵。(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首先提出“在教育上,好奇心体现为学习的兴趣”的观点;其次通过出于兴趣和出于强制做事的不同效果的对比来论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得出在教育上应让学生感兴趣并快乐地学习的结论。(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要像对待一株易脆弱的、夭折的嫩苗一样,鼓励、保护学生“神圣的好奇心”。②不强制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的好奇心获得自由的发展。③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19.审题立意提示:

苦难能磨炼人格,成就人生;苦难也会摧毁人生;临到苦难,坦然直面;过分夸大不可取。

(没有辩证分析,只谈“患难、困苦、逆境”的意义或危害的,一般不超过48分)

篇二:2016年闸北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

闸北区2016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16.4)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清醒梦”一词由荷兰医生威廉·范·伊登在 1913 年创造,他描述清醒梦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巧妙地模仿了现实世界,但总有瑕疵之处”。他以自己的一个清醒梦为例,他在梦里想打碎一只酒杯,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打不碎,可片刻之后再看,那只酒杯已经碎了,“就像一个演员错过了出场提示”。

②有些宗教赋予了清醒梦神秘的色彩。在印度教和佛教传统中,冥想大师们在有梦或无梦的睡眠中一直都保持清醒,所以他们的所有梦都是清醒梦。藏传佛教教导说,清醒梦是宝贵的练习,让我们可以控制来生——死后的世界很多方面都和梦境相似。通过进行这种练习,我们最终可以超脱生死轮回。实际上,藏传佛教认为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在晚上有机会...

练习这种控制。

③以色列·加拉蒂是西方神秘学和炼金术传统的倡导者,他在书中写到一个高级的练习者“晚上不再沉睡”,而是一直保持清醒,“梦里的一切都是持续不断的、自由流动的意识流”。

④有些教派甚至建议,在梦里掌握先机可以影响现实中的行为。有些印度神秘主义者宣称,大师可以随意控制梦境,同时出现在几个地方,这种控制首先想象一个地方,然后用“梦体”去到那里,别人就可以看见这种实体。

⑤在所有的文化里,无论新手还是大师,对梦境的控制能力都来自于现实中高度的精神控制力。做清醒梦时,无意识没有在意识之下宣泄弗洛伊德式的创伤,也没有显露被压抑的智慧,而是和意识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清醒梦是二者的共同创造,因此做梦者对梦境有意识的控制越多,对自己的认知也就越深入。

⑥a在梦里清楚地知道甚至决定梦的过程,做梦者不仅深入了自己的无意识,而且有意识地决定面对其中隐藏的恐惧、欲望和能量。b做清醒梦时,我们不再逃避梦里黑暗而神秘的力量,也不再害怕梦境边缘阴影里的怪兽,因为我们掌握着控制权,可以随意召唤这些心魔,然后正面对抗它们,我们清醒地知道它们只是梦,根本没有必要害怕。c只要我们勇敢挑战,这些心魔就会消失,因为梦里和现实中一样,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d通过对抗无意识里的这些心魔,做梦者不仅能减轻它们带来的恐惧感,还可以利用这些之前害怕的内心能量。

⑦尽管清醒梦对于外行而言只是大脑戏弄我们的一种恼人把戏,但实际上清醒梦既令人

愉悦又有治疗效果,还可以增进我们的自我认知。经过训练进入高级阶段后,我们可以用清醒梦进行全新的自我检查。

⑧比如,我们可以在梦里有意识地创造一扇门,在门后面我们预见会发现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实中的某种行为或困境,或者至少会发现相关的线索或符号。通过控制梦境,我们打开了这扇门,发现了现实中找不到的答案。另一种方式是想象一位智者,我们在清醒梦里可以向他或她寻求建议,及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困境。这种形象是我们自己的无意识里的智慧的化身,他或她披露的信息充满了真实性和深刻性,是我们清醒时的意识所想不到的。

⑨如果在梦里能保持持久的清醒,我们就有了选择权,我们可以问自己:我要走哪条路?我能说服这个人放下武器吗?在屋顶上空飞翔是什么感觉?在超现实的清醒梦里,我要和这些鱼中的哪一条一起跳舞?这种方法有很强的治疗效果,能够探索我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测试我们对某些事件的反应,训练我们对梦境的控制力。

节选自大卫.丰塔纳《1000种梦的解析》

1.第②段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强调藏传佛教对“清醒梦”的认知。

B.突出作者对关于藏传佛教“清醒梦”的解读。

C.剔除藏传佛教关于“清醒梦”的神秘色彩。

D.表明藏传佛教关于“清醒梦”的关键所在。

2.具体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3.对第⑥段句间关系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a\b句为递进关系。

B.c句是对b句的阐释。

C.d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D.各句整体上为层层递进的关系。

4.综览全文,概括认知清醒梦的作用。(4分)

5. 请举例分析本文的某一种说明方法。(4分)

6. 请为上述文字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9分)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①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②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地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包括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得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

③树比人活得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它人的后代。

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⑤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扒过树的皮以充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都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⑥树的寿命是如此的长久,居然看到过妲己那个朝代的事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洒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飘浮了。

⑦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缩首称臣毕恭毕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

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⑧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以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⑨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地抖动着。我再吹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有我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

⑩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的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7.第⑨段空格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怡然挺立 快乐 安然 B 快乐 怡然挺立安然

C 安然 快乐 怡然挺立 D.怡然挺立 安然 快乐

8.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

9.明明写“小草”,为何用大量的篇幅先从“一棵古老的树”写起?(4分)

10.请阐释“我”、“树”、“小草”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11.试就本文运用的对比(反衬)手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舞幽壑之濳蛟,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3)天台一万八千丈,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6)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论语》)

(7)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8)___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天仙子

张先

《水调》①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②,往事后期空记省③。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①《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唐代很流行。②流景:流逝的年华。③记省(xīng):清楚记得。

13.“午醉醒来愁未醒”的意味,与柳永《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受相类似。(2分)

14.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水调》歌怨声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归去不知何时能回。

B.临镜而伤年光飞逝,回忆往事历历,只有空怀旧梦。

C.“并禽”写自己孤独,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无奈。

D.“落红应满径”为实写,暗喻作者情绪的低落,沉郁伤感。

15.“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历来为诗家称道。请对“弄”字的妙处,作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7分)

①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飞翔吧想象力2016)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

匹马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②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

篇三:让幻想展翅飞翔

《让幻想展翅飞翔》说课稿;一、说教材;该单元以幻想为核心话题,编者组织了两首歌曲和三首;本册教材共16首歌曲,其中合唱歌曲就多达10首,;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唱歌课《让幻想展翅飞翔》第一课;A旋律动机紧张激烈,富有张力,器乐间奏写的非常精;B歌词充满童话般的想象,视觉画面感比较美;C双声部几乎贯穿始终,规整的柱式和声丰满了主旋律;这三个艺术色彩中,前两个难度不

《让幻想展翅飞翔》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该单元以幻想为核心话题,编者组织了两首歌曲和三首欣赏乐曲陶冶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情操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安排在较后面的位置,我认为是对单元主题起到点题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想象力创造力的认识,感受想象的自由愉悦。

本册教材共16首歌曲,其中合唱歌曲就多达10首,本单元两首歌也都是合唱,从中可以看出对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在歌唱技巧方面的培养目标双声部唱歌课以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为主,以感受多声部的音乐表现力为主,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做多声部基础练习,

然后学习歌曲内容情绪风格及高声部演唱,然后加入低声部做和声配合,有些作品最后还可以通过打击乐、歌表演等艺术处理达到完整表现的目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唱歌课《让幻想展翅飞翔》第一课时的教法,作品主要艺术色彩我认为在三个方面,他们应该是教师重点推荐给学生去享受,去品尝:

A旋律动机紧张激烈,富有张力,器乐间奏写的非常精彩,不断穿插与人声形成有机的整体,所以教师的钢伴要有充分的准备。

B歌词充满童话般的想象,视觉画面感比较美。

C双声部几乎贯穿始终,规整的柱式和声丰满了主旋律的厚度,从画面感来说双声部带给人的想象是孩子们三五成群地飞向太空,不是一个孩子,不是一只飞船,是一队又一队的飞行画面。

这三个艺术色彩中,前两个难度不大,轻松享受即可获得,也最能吸引学生兴趣,而且只要做好了,即使不唱低声部,也可以彰显歌曲的主要艺术魅力,所以

应该首先抓出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发挥潜能,主动跳摘果子,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如果学生不知道,或者不觉得这果子的味道鲜美,怎么想跳起来去摘呢?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该通过高声部的学习让学生对作品有足够的审美体验,激发强烈的表现欲望,才有兴趣跳摘第三个果子——最高的那个果子,即:双声部第三个色彩相对于前两个肯定要难一些,且在歌曲中所占篇幅很大(从第三乐句开始全部是),三度和声叠置显得比较单调,但却是一次训练音准与音色和谐统一的良好教育机会。本册教材20首双声部歌曲中有8首是这种类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有良好的唱谱能力,从小教上来一只严格教授了教材上的每一首双声部歌曲,那么双声部就不会太费时,可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轻松完成。

2、学生唱谱能力一般,二部合唱更是弱点,有待训练提高。那么双声部就应作为难点来好好设计,花足了时间和环节,这样就必须取消歌表演,打击乐配奏之类的活动。

总之一切从学生出发,学生的基础能力、艺术修养得到积累,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与发展,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它比这节课40分钟之内是否能完美表现歌曲这个目标更重要。所以学情分析将决定后面的一切。

三、说目标

由于没有安排具体的学生对象,我就针对于上述两种学生情况中,取第二种情况来设计即:学生有一定的乐谱基础,但合唱能力还需学习提高。那么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充满激情地与老师钢琴合作,用歌声表现作品昂扬朝气,快速冲锋的音乐形象,体验愉悦的太空想象。

2、能用比较和谐的音准与同伴合作演唱双声部的乐谱,提高演唱和声的能力,以便进一步完整表现作品。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充满太空想象中有趣地练习双声部和声,和谐合作演唱歌曲。

四、教法阐述

1、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抓住歌曲的三个主要艺术色彩,从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

2、以实践活动为手段,将理性知识贯彻到具体的艺术实践中理解去运用(有三度音程、反复跳跃记号的顺序、头腔状态等知识)

3、以听唱和跟唱为学法听唱,是师生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词谱对译,跟唱,是跟范唱做口型默唱或小声跟唱。

根据课堂生存的具体情况,两种学法灵活使用

针对三个教学难点说预设教法

难点1、大量的间奏穿插会打断歌唱的连续性,所以旋律不易唱熟,容易出现反应不过来,接不上的问题解决办法(1)多完整聆听,形成深刻的连续记忆办法

(2)学唱歌词时同时学唱间奏乐谱(3)先慢速唱,与间奏衔接熟练后再加速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