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一个老人的问题结尾续写

续写2018-08-08 18:46书业网

篇一:如何续写微型小说的结尾(教案)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如何续写微型小说的结尾

一、体裁特点

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短小、选材精巧而结局却出人意料的短篇小说体裁。

一、立意新奇;二、结构严密;三、结尾惊奇。

——欧·亨利

微型小说的结局又被人们称为“临门一脚的艺术”

二、方法指导

如何续写好微型小说的结尾呢?

(一)

【周考卷题】 《第一位委托人》

找出文中的伏笔:

①办公室刚装修好, 散发着油漆味;

②我决不能让他知道,他是第一位委托人;

③来人多次欲开口说话却被律师打断;

④律师“胡乱拨了个电话号码”;

⑤约翰迅速地拿起面前还没有同电话线路接通的电话听筒。

【参考答案 】 “是的,我很着急。您也知道,干什么工作都是这样。我是从邮电局来的,要为您的电话接上线。

第一、善于捕捉暗示性信息,联系实际,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示例1】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鞋》,为小说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

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对呀。”“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沉想,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

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快喊道,“鞋子,鞋!”

【参考答案】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迈着大步走了。

(二)

【考题回顾】 《误导》

记者格林伍德到奥克兰采访,当他驱车并拐上哈里森大街不久,竟看到前面不远处的一辆运钞车

发生泄漏,一袋袋硬币从快速行驶的车中掉落并迸裂开来,一时间,数十米长的路面上到处是钱袋

和闪着亮光、满地滚动的硬币。

短短几十秒内,人们从各个方向涌来,老人,年轻人,穿着职业服的白领……有的在抓抢钱袋,

有的在地上慌乱不堪地捡拾着硬币。所有的车辆都被迫停了下来。

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一袋硬币不知道被谁抛扔在格林伍德轿车的左前轮胎旁,他将这袋硬币放进

自己的车里,迅速拨通了当地警局的电话,准确而简练地向警方报告哄抢事件及地点,末了,他又

加上一句:“我就捡了一大袋钱币,你们来后正好交给你们。”格林伍德知道,警局就在距此不远处,两三分钟内即可赶到,完全有时间阻止哄抢的人群。可是六七分钟后,仍没有见到警车的影子。20

分钟后,警察仍没有来,而街上的人群已经散去,交通也恢复了正常,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仍在

小角落中寻找着硬币。

格林伍德不满地来到了警局询问值班警官,有人报警为何不出警阻止哄抢事件,值班警官惊诧地

说:“。”

【参考答案】“难道这是真的?这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遗憾的是,我们被报警的家伙给误导了。当他告诉我们发生了哄抢事件时,我们的确信以为真,准备立刻出发,但那家伙又告诉我们说,他也捡到了一大袋钱,并准备把钱交给我们。我们一致认为,这家伙要么是个神经病,要么是在逗我们

玩,所以,我们决定像对待所有的恶性假报警者一样,不予理睬!”

第二、要弄懂原文的思路和特点。

【示例2】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只要一半》,根据原文脉络、思想、语言风格,为小说续写恰当的

结尾。

“这么小的房子只给我两间?”女军医杨静忿忿地说。她想,要是爸爸(确切地说是公公)还是

这儿的政委,或者她在“老头子”离休前就调到这儿来,他们怎么敢给这样两间破房子?营房助理员是

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李静想,这种人好对付,来点硬的就吓住了。“我的要求也不过分,”她傲慢地

仰起那张很漂亮的面孔,“把我爸爸过去的房子分给我一半就行啦。”年轻的营房助理员抠抠头皮说:“ ”

【参考答案】您要哪一间呢?老政委过去住的就是这两间。

(三)

【考题回顾】 《抓牛尾巴的年轻人》

年轻人爱上了农场主漂亮的女儿,想娶她为妻。他上门请求农场主同意这门婚事。农场主打量

了一下小伙子,对他说道:“孩子,你出去站在院子里,待会儿我放出去三头公牛,一次放一头。如

果你能抓住其中一头牛的尾巴,我就同意这门婚事。”

年轻人站在那里,摩拳擦掌,等待着公牛的出现。

不一会儿门打开了,冲出来一头身躯庞大、气势汹汹的公牛。年轻人被这头公牛的凶劲吓住了,

他打定主意先避开这头牛,选择第二头牛下手,于是他跑到了一旁,让这头牛从身边经过,直接从

后门冲进了牧场。

门再一次打开,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第二头比第一头牛还要大、还要凶,小伙子一辈子

都没有见过这样令人恐怖的牛。这头公牛凶巴巴地站在那里,瞪眼看着他,嘴里流着白沫,喉咙里

发出一阵阵低沉地咆哮声。年轻人心想不管第三头牛是什么样子,起码比眼前这头牛要好得多。于

是他赶紧跑到旁边,又把这头牛让过去,让它从后门直接冲进牧场。

当门第三次打开时,

请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逻辑,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横线处给小说补写一个有意蕴的结尾。150字

左右。

【参考答案】年轻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次出来的是一头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公牛,骨瘦如柴,身躯小得可怜。这正是他期待的那种牛。他抢占好有利地形,摆好姿势,当这头牛从他身边经过的时候,他猛扑上去,恰到好处的伸出手??可是这头瘦小的公牛竟然没有尾巴!

【评分建议】情节设计3分,语言描写3分。

情节巧妙,有利于表现人物,凸现主题的,记满分;

写第三头牛比前两头牛更大更凶,年轻人更不敢抓,或者只好硬着头皮抓,结果可想而知没抓到的,情节设计记2分;

写第三头牛果然是一头又小又弱的牛,年轻人终于抓到了牛尾巴的,情节设计记1 分,其他情况酌

情记分;

描写生动,细节真切,过程清晰,语言流畅,记满分;

描写较生动,又细节,语言表达清楚,记2分;

描写比较粗糙,无细节,语言表达不够清楚,记1分;

描写粗糙,文字严重不足或语言罗嗦,表达不清,记0分。

第三、突出微型小说“意外结局”和产生强烈表达效果的特点。

【示例3】 《药方》

他走到穿衣镜前,眉头不禁又皱了起来:镜子里的腰身似乎又粗了些……这不是好征兆:发胖

会增加心脏负担;会引起动脉硬化;严重些会得心肌梗塞……况且,他还不到四十岁哩!自从当了

县长,他时时刻刻都在提防发胖。每天跑步、打拳、作减肥操……可怎么都无效?看见镜子就照,

已成了他的习惯。有时妻子在旁边瞥见了,也放出一把无名火烧他:“别照了,再照也不会少!”

终于有一天他被说烦了,拍拍隆起的腹部吼道:“你看看,还不是你的功劳吗?”从那以后,他的

饭菜里几乎不放油,鸡鸭鱼肉一概不沾,妻子还托人给他买来了减肥茶……两个月过去了,他还是

不见瘦,身子反而一天天在“发”,好像吃下去的都是酵母粉似的。“你不会上医院看看吗?”妻子也替

他着急了。“上医院?”他笑了。“医院可不治这号病。”“那……找找老王头吧。”妻子的眼睛一亮,好

似发现了什么,“你当农业技术员那会,不是他治好了你的腰痛?”“哟,就是!”他拍了一下额头嚷道,“怎么把他给忘了!”妻子当天下午就去了,带回来一张发黄的药方,他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扭扭歪

歪地写了两味“药”: 。

【参考答案】自行车一辆,草帽一顶。

(四)

【考题回顾】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兹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

一种致癌特效药,配置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美元。为了买到

这种药,海因兹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到1000美元。海因兹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

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

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兹没别的办法,于是……

(1)为该故事补写一个结尾。(2分)

(2)你为什么要给故事设计这样的结尾?写一段文字阐述你这样设计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

第四、注意内容、主旨和语言风格的一致。

【示例4】《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

是好的。”部长摇了摇头。评论家:“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

知识分子。”部长摇头。“确切地说,就是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部长摇头。“总

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部长又摇头。“当然,也不能全部否

定。”( 。”

【参考答案】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总结和归纳】

善于捕捉暗示性信息,联系实际,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一看作品内容要仔细

要弄懂原文的思路和特点二想作品结尾要大胆 突出微型小说“意外结局”和产生强烈表达效果的特点 三思作品特点要新奇

注意内容、主旨和语言风格的一致 四续作品风格要一致

【练习】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根据原文脉络、思想、语言风格,为小说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

《夜空的幽默》

作家A在旅馆平台纳凉和观赏夜色时,发现了一个神态微妙的漂亮姑娘也在他身边。作家 A调

动丰富的想象,对姑娘的来历做了种种猜测。作家A感觉到这个漂亮姑娘在悄悄地向他接近,她多

情的眼光以及她欲言又止的神态,使作家的内心涌起了许多微妙的情感。作家A决定送给这姑娘几

分勇气,他首先问:“你一直在等我吗?”姑娘说:“ 。”

【参考答案】姑娘说:“是的。我是顶层的服务员,我要等最后一名旅客离开平台就锁上平台的门。”

《让 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

坐着一个15岁上下的小伙子。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

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篇二:2014.5.25微型小说结尾鉴赏及续写训练

微型小说欣赏及创作 2014.5.25

一、小练习

白的刺眼的无影灯已经亮了十个小时,所有人都被这马拉松般的手术拖垮了。著名外科

专家在作最后的伤口缝合,小护士在一旁整理器械。

手术台上是位肠癌患者,手术目的是切除癌变部分。

“九、十、十一??”小护士不敢相信——怎么会少了一块纱布?她以为自己眼花了,

又数了一遍,还是十一块!她真的有些害怕了??

请根据以上片段续写这篇微型小说,字数200字左右。

范例1:她脸色苍白,颤抖着并又数了一遍,“九、十、十一”还是十一块!她有些站不住

了,弱弱地对着正在缝合伤口的主刀医生说:“等等??好像少了一块纱布??”原本安静

的手术室又忙碌了起来,每个人脸上都是豆大的汗珠。小护士站在一旁,一遍又一遍地数,

“九、十、十一??”还是十一块!她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只好重新打开伤口,外科医生

开始拆线,终于在病人的体内发现了这块纱布,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纱布取出后,伤口缝合

完毕,小护士眉头也松了。

范例2:实习护士的额头上开始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她此刻犹豫了:“该不该跟这位主刀

大夫说?”看着专家已经坦然地在为病人做最后的伤口缝合了,她更加迷惘了,“如果没有

说,这可能会影响到病人的情况;可是如果说了,专家一定会责备我不认真,我还能继续干

下去吗?”内心激烈的两种想法使她心烦意乱,但是最后,理智还是占了上风:她缓缓来到

医生面前说:“您不能继续缝合,因为可能有一块纱布落在病人体内了??”她胆怯地站到

一边,不知道这样的话会给她带来什么??而医生这时却笑盈盈地摊开手掌,最后一块纱布

正静静地躺在他手中,医生说:“这是为了考验你的责任心,今天你可以转正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二、微型小说的特点

微:篇幅微小。

深:小中见大。

密:结构严密。

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何制造结尾的意料之外?

所谓“陡转”,就是情节或人物在发展过程中突然的变化和转折 。本来朝着A的方向在写,

结果却是B。

好处: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胜,于平静处掀起波澜。

想制造结尾的意料之外,

就必须制造情节陡转。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

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

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A,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A,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意料之外——情节陡转

情理之中——埋伏笔

招聘

城区公开招聘公务员,好几百人报了名。但只有50个人参加最后的考试。

考试开始后,仍是一人一张桌子,一张试卷。不同的是,桌面上有一份当天的报纸,有一杯泡好的热茶,每排后面站有一名漂亮的女士。试卷上只有一道题:请问,现在国家机关已实行每周工作多少个小时的上班制度?监考的人说:“同志们,考试时间为一小时。你们可以喝茶、看报、聊天,女士会为你们续上茶水。”

原本都以为最后一关难考的人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有些人先是愣了,但一会儿就慢慢适应了。 于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答好了试题,就慢慢地喝茶、看报、聊天,还有的人和漂亮的女士开几句玩笑。也有的人,天生劳碌命,答好了试题,交了,就匆匆地走了。 根据前文铺垫,填写出人意料的结尾。

先走的人发现在考场门口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本次考试是模拟办公,将录取答好试题最先走出考场的前10名同志。

儿子不见了

陈先生夫妇的儿子不见了。他们发动所有熟悉的人去寻找。陈先生夫妇找遍了他儿子常去的地方和可能去的地方,都没有找到。他们怀疑儿子可能被淹死了,因为儿子失踪前曾经说过喜欢游泳。回到家里,陈夫人收拾乱堆放在床上儿子的衣服,伤心欲绝…… 猜想他们的儿子到底怎么了?

原文结尾:

当她打开衣柜时,她惊呆了,随即又放声大哭起来,紧紧地抱着衣柜里的儿子。原来儿子贪玩,想和妈妈玩捉迷藏,躲在衣柜里,结果却在里面睡着了。

陈先生闻声赶来,看见失而复得的儿子,搂着妻子和儿子也哭了起来。儿子睁开惺忪的睡眼,看见这情景,喃喃地不解地问:“爸妈,你们都在干什么?”

尴 尬

七月的天燥热异常。一切都显得疲乏不堪,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爬行。

车上十分拥挤,中间的通道上早挤满了人,老王就是其中的一位。热气的炙烤使他满脸是汗,他不断地擦着脸上的汗水。老王身旁是位老大娘,她不停地喘着粗气,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她双手扶着椅背。老大娘旁边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儿,他两耳塞了耳塞,怀揣一MP3,正悠闲自得地听着什么,翘起的那只脚有节奏地打着拍子,两眼盯着窗外。

忽然,车子一簸,老大娘不由自主地倒在了小男孩儿的身上。小男孩儿回过头来,瞅了瞅老大娘。“也许他会给老大娘让座。”可是那男孩儿却扭过头去,依旧死死地盯着窗外。老大娘慢慢地站起来,此时的喘气更粗了,脸色也渐渐苍白。

“太不像话了,老大娘站着,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却坐着。”老王想着,愤愤地瞪了那

男孩儿两眼。

忽然车子来了个右转弯,老大娘一个趔趄又倒在那男孩儿身上。“这回他上定会让座。”老王想。小男孩儿回过头来,微微皱了皱眉头。老大娘艰难地直起她那臃肿的身子。但不知是她太累了,还是身子偏转的弧度太大,几次都不得末能站直,索性就那样佝偻着腰。小男孩儿再次回过头,看看老大娘,用手一推使她站直,然后又回过头去。

老王再也忍不住了……

附原文:

他用手拍了拍小男孩说道:“嘿,这个小伙子,你看这位老大娘快站不住了,你起来让个座嘛……”老大娘忽然抓住老王的手,向后一丢,“你碰这孩子干什么?”老王感到莫名其妙。“回去教育你的孩子,我孙子你可管不着。”老大娘气愤愤地说。

“什么?”老王看看小男孩儿,又看看老大娘,脸一红,顿时尴尬起来……

笔 记

太阳照进来,教室里亮堂堂的。A教授的心里也亮堂堂的。他讲得很好,很精彩,很富于魅力。

这是他最得意的,曾轰动一时的论文专著《关于×××的设想》。

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脑袋,只听沙沙沙的写字声。末了,无数只饥渴的眼睛亮闪闪地盯着他,他的嘴,他的脸成了无数条直线的交点。他的声音更宏亮,表情更丰富,他简直在朗诵一篇优美的散文。

他讲到最精妙处,甚至激动得满脸通红。

突然,他似乎发现,实实在在地发现在第1、2、3……12排的靠窗边,有个学生正漫不经心地看窗外的一只蝴蝶。他仍然讲。他仍然看。他根本没听!他根本没作笔记!

A教授的心像被狠扎了一刀。语调乱了,手势乱了,这可是最佳论文的最精妙处。A教授走了过去,无数只惊恐的眼睛一齐看着他走过去。

“为什么不作笔记?”他本想大声训斥,但话一出口却变得非常温和,他毕竟是长者。

“我……”那学生满脸通红垂着头。

“说罢。”

“作了……”

这分明在说谎!A教授不由怒火中烧。“交我看!”他命令道。

那学生怯生生地把蓝色封皮笔记本递给他。他翻开,一怔。又翻,呆了。上面不但把他讲的内容工工整整地记了,而且连他还末开始讲的内容也都记上了。 “这……”A教授非常迷惑,“这是谁的笔记?”

学生猜一猜小说的结尾

原作结尾:

那学生嗫嚅道:“我、我爸爸的。”

“你爸爸的?怎么会!”“A老,我爸爸上大学时听过您的课,叫我带上它,我还有好几本呢!” !…… A教授很疲惫,他很想睡一会儿,但是还有无数饥渴的眼睛在等待着他……

上网

到五台山,一路上算命、看相的遍地开花。我装起哑巴,一心爬山。可屁股后头,那个身着素衣、头上点了花点的“和尚”,怎么也甩不掉。你要是不算,人家就只当陪你旅游啦!

没辙。算一卦吧!

那“和尚”停下来,笑着说:不准——不要钱。

嘿!他还挺讲理的。我报了生辰八字。

“和尚”掐着手指,嘴里嘟哝着,最后又仔细看了我的五官,得出结论: 第一,你本人至少是个局级以上的干部。

第二,你的父母长寿,均在85岁以上。

第三,……

没容他再往下说,我便哈哈大笑起来。

您说的这两条,哪个都不准。第一,我不是局长,只是个小科长;第二,我在七岁时便父母双亡了……

得,得,今天算我看走眼了。

我拔腿赶路,回头扫了那人一眼,他正拨打手机。

路上又有人拦住算命,我全然不理,径直朝山上攀登。

自到南台顶。歇下脚时,再次有人看相、算命,被我厉声回绝了。

那人转了一个圈儿,显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手指金碧辉煌的大殿说:我要撒谎,老佛爷作证,天打五雷轰!

我站起身要走。

先生!让我看看您,只说一 句话。准了——您给50块钱,帮帮我;不准——您抬脚就走,算我白说。

那人说:别看您个子高高大大,手里提着公文包;可您顶多不过是个小科长! 我的心一激灵。

那人接着说:您老家祖坟风水不好!不怕伤您心,早在您六七岁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人世了。

说完,那人一脸的严肃。

我被他说得愣愣的。

神了!五台山遇到了“真人”。

我心服口服地掏出50块钱,递了过去,并客气地说:谢谢师傅!

附原文结尾:

下山回来,口渴买了瓶矿泉水,边喝边和本地人聊起山上碰到“神仙”的事。 小伙子说:没那么神。他们都是一伙的,全带着手机。第一个人没骗着你钱,他采集了你的信息,早通过手机传到第二、第三个人,你跑不了……

小伙子这么一说,我傻眼了。想起子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大尾巴鱼。

我终于“上网”了。

篇三:续写和扩写

续写和扩写

续写的方法和技巧

续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给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提示,从已有的条件出发,去推想故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展开合理、充分的想象,构思(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一个老人的问题结尾续写)适当的情节,紧扣所供材料,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续写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续写的分类

常见的续写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接着写下去,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续写方式,往往要求写出一篇有所发展,情节不同的新故事来。新故事与原来的故事情节有一定联系,新故事的中心思想可以是原来的,也可是以是新的中心思想。另一种方式是给文章开头续写情节或续写文章结尾,这在考场作文中出现的比较多,由于是续写片段,一般不必长篇大论。这类续写,要求在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展开想象,对原文内容进行补充,力求使所改写的文章与原文保持一致。

二、续写的写作要求

①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②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

③续写文章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部分的主题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三、续写的方法和步骤

①一般先确定中心,然后根据中心构想故事情节,接着就可以动笔写了。

②展开想象,合理推测情节发展。展开想象,就是对原文故事没有写出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推想,打开思路,多角度地去想象,想象出几种情况,几种结果,从中加以选择。

③续写要注意前后照应,防止自相矛盾。特别是给出开头的续写,必须要与上文紧密联系,使上下文融为一体。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续写要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进行推测、想象,也要靠平时的写作基本功。续写可以开发我们的想象力,开拓作文的思路,锻炼选材、组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四、写作指导

续写首先在读。读是基础,续是主体。续写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的好坏,所

以一定要细心认真地读。

读有三要:辨文体、明中心、看思路(文脉)。

读后是写,写的关键是要与提供材料文体一致、中心一致、思路一致、对象一致。

续写有助于培养想象能力。想象贵在合理。这个“理”,就是生活的逻辑性。续写部分不应该游离开头部分,应该是开头部分的顺理成章的发展。以此为前提,想象力求丰富,要善于调动生活积累,使续写文章有血有肉,形成有机的整体。

五、注意点

(1)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情节

不管是提供情节的续写,还是续编课文的故事,我们都要认真阅读原文,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续写主要是靠自己的想象写成的,但是我们的想象必须在原情节的基础上想象,要顺着原作的思路想下去。

如“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意想不到”四个字非常重要。比如小朋友在早晨穿着一件漂亮的新衬衫去上学,到了学校里,同学们看到了很羡慕,自己上课特别的认真,做作业特别的小心,心情十分的愉快,这些都是意想之中的事,是顺理成章的、要写“意想不到”的事,就不能写这些内容。否则就不符合原作的思路。

(2)要确定好文章的中心

续写、续编的故事,已成为单独的一篇文章,必须有个中心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如新衬衫被弄脏、撕破了,该怎么办?线写后的作文,要有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这就是观点。先确定一个观点,选择一种结局。而且我们选择的结局必须和原作者的观点一致,要忠实于原作者。

(3)要抓住要点,考虑周到

看图作文虽然也要想象,但是它只要把图上提供的主要情节想得再具体一点。而续写作文则不同,它不仅要想象事情发展的主要过程,而且要想象具体、周到,符合情理,没有漏洞。这就要我们先想象几个要点列好提纲,然后再细细思考。

(4)要反复推敲修改

续写作文与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作文时不容易进入情境,写出来的话会很干瘪,没有感情。因此写好之后一定要反复推敲,仔细修改,不仅要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首尾一致,而且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子间的衔接,还要注意文章的感情。

例文评析【文题】体育课上,五(2)班王军同学练习跳远时,不小心把脚扭伤了,不能动弹??要求:1. 根据提供的情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续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脚扭伤之后》。

2. 先确定作文的中心,把和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写具体。

改写的方法和技巧

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改换表现形式,如改换体裁,改换人称,改换叙述方法等。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的基本功。

一、改写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1.改变人称,即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2.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3.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诗改为短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4.结构的改写。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

二、改写的基本要求

1、改写后的文章不能出现与原文不一致的中心思想。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部分,确定其取舍、详略和结构安排。

2、要处理好原文和改写文的关系,既要符合原文的意思,又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借助联想又不凭空乱想。

3、要处理好不同体裁、不同写法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精彩之处,又应符合新体裁、新写法的要求。

三、改写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明确改写要求。要想把改写文章写好,必须认真审清改写的要求,明确改写后的文章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2、读懂原文。虽然改写是一种再创作,但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随意增删大量的内容,那样改弦更辙,也是不符合改写要求的。

3、讲究改写方法,展开合理想象。以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为例,主要应做到三点:

A.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构思。

B.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工作。如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为进行较

为细致的刻画;对诗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必要的充实和渲染,形成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记叙文。

C.改写要有扩写的基本功。

4、在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仔细推敲,使之合于情理和叙述习惯。以转换人称的改写为例,应做到以下三点:

A.要弄清原文中“你”、“我”、“他”等代词所指的对象。

B.改写后的人称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在名词和代词的使用上,要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用名词或用代词。

C.改变了人称,叙述人的角度就变了,因此,根据具体内容,要增删一些文字和细节。如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后,就可以增加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描写。

四、写作指导

初学写作者大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没什么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其实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十分简单——改写。作为一种写作能力训练项目,改写练习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至少可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是解决了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使我们有了写不完的素材;二是能够使我们获得多方面的感悟,迅速提高我们各种写作单项能力:提炼主题、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和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语言的能力;三是能够使我们从细微处感悟到各种写作技法运用的妙处,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技法;四是意思表达有明确的目标,便于词句的反复推敲,有利于遣词造句能力和组织语段能力的快速提高。请将《伊索寓言》中《狮子与老鼠》和改写后的《狮子与老鼠》两篇文章进行认真地对照,从中体会改写这一训练形式在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