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乘龙快婿的典故

历史典故2018-08-09 05:22书业网

篇一:台湾第一家庭的“乘龙快婿”

台湾第一家庭的“乘龙快婿”

作者:林盛发

来源:《闽南风》2013年第07期

引子:最近,台湾继“林旋风”——林书豪之后,再次刮起了“蔡驸马”热,着实让台湾民众又过了一把瘾。“蔡驸马”何许人也?蔡沛然。一个80后出生于台湾,2006年毕业于哈佛,曾在美国纽约NEXT经纪公司当过模特,现供职于香港德意志银行的REEFF(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资部门)的英俊帅小子,不久前,与马英九的长女马唯中缔结姻缘,从而成了台湾“第一家庭”的“乘龙快婿”。谈起蔡沛然,这还得从他的祖父、素有“美术先锋”之美誉的福建美术前辈蔡谦吉说起。

美术先锋——蔡谦吉

蔡谦吉,漳州人,祖籍龙溪县蔡坂(现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家住新华东路(旧时称岳口街)653号。民国七年(1918),他到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学习,得到当代美术大师刘海粟、丁悚等人的传授,曾和同志组织过青年画会。1922年,学成归来,应聘于集美学校。1923年5月、6月,在厦门和漳州开办了两次画展,陈列出86幅作品,引起一时轰动。

在厦门,举办画展前,蔡谦吉在书中的《宣言》提到,办画展的目的:“一、使一般在枯寂,冷酷,无味的生活里的人们得一点艺术的感动。二、引起吾闽人研究艺术的兴趣,并启发本有的创作欲。三、现在吾闽人研究艺术的机会少得很,如果这个展览会发生以后,再能继续着有同类的展览会出现,那真可算得贯彻了这回展览会的目的。”

展出期间,“会场内摩肩接踵,留心斯道的莫不争先快睹”。随后,厦门《时潮日报》、《道南日报》、《厦声日报》等报纸纷纷发表各界人士的评论文章。评论家吴梓人在《时潮日报》上称“蔡氏个人画展会,于厦门的人生枯燥,艺术饥荒的社会,总有多少贡献。”

在漳州。虽然陈亮、黄仲琴等众多名流纷纷题字题词祝贺外,总体画展影响不大,但蔡谦吉并以为意,认为“漳州虽是内地,也有传播艺术的必要,何况又是我的故乡,更该尽点宣传的责任。”

不过,两次画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却不小。国内众多名人学者发来了祝词(几十幅),称誉画展是“觉闽先声”,誉蔡谦吉是“美术先锋”。(画展确实起到了觉闽先声的作用。)不久,“福建少年艺术社”应运而生。可以说,福建近代美术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蔡谦吉的推波助澜有着一定关系。1924年,蔡谦吉出版了《蔡谦吉个人绘画展览会纪》(南方艺术用品社出版),真实完整地记录当时画展情形,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历史资料。

此后,他应邀担任福建省第八中学(现在的漳州一中)美术教师。也有一说,蔡谦吉也曾担任漳州二中美术教师(见《漳州二中校史》)

据蔡复生(蔡大燮之子——现住香港)介绍,他小时候经常跑到叔公画室看他绘画,蔡谦吉从小聪慧好学,沉迷绘画,满屋子到处都是作品;他很有艺术天赋,具备美术大家风范,是我们蔡氏家族中的绘画天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们堂兄弟之间的联系一直不断,他们还多次到香港来看我,我也应邀前往台湾拜访过蔡家的堂兄弟。

另据蔡道生(蔡竹禅长子)夫人施淑英回忆,1937年蔡潮初(漳州名医)病逝后,蔡竹禅(蔡潮初之子)特请其堂叔蔡谦吉为其亡父画像,历经三个多月的创作,一幅长1.2米,宽0.8米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神形兼备的美术人物精品——蔡潮初像问世了。蔡竹禅视为珍宝,爱不释手,镶入镜框,悬挂在故居中庭,思念瞻仰。(可惜的是,文革中被红卫兵当成“四旧”烧毁。)80年代初,蔡谦吉夫人林巧云回到漳州时,特地到蔡竹禅故居拜访蔡道生,并询问蔡谦吉当年的画作,请求观赏。当听说丈夫的遗作已毁时,叹息不已。由此足见此画的份量与珍贵,也充分体现了蔡谦吉高超绘画技巧和艺术成就。或许是遗传基因缘故,蔡沛然秉承着先祖特有艺术天赋和潜在前卫气质。

二、过台湾

以上谈了蔡谦吉在福建厦门、漳州生活的经历,现在我们不妨沿着蔡谦吉迁台路线,探寻其家庭奋斗史。

据台湾媒体报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对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员前来接收台湾,当时基于沟通便利和语言相通考量,从福建征召很多会讲闽南语的人,到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现今“总统”府)担任接收大员,蔡谦吉就是其一。据说,此前,蔡谦吉担任过古塘乡乡长。这为其成为入台接收成员创造了良好条件。

入台后的蔡谦吉主要是负责清点、接收国家文物资产,随之,在省立博物馆(现今位于二二八公园内)担任美术室主任。当时台湾物价紧张,蔡谦吉家中食指浩繁,靠着他在博物馆担任美术室主任的微薄公务员薪资,捉襟见肘,很难养活一家人。于是,他不惜辞掉公务员工作,到《大公报》担任总代理洪姓老板的助理,并在大华印务局兼职,私底下还画蒋介石肖像去卖,多少赚些外快。当时政府各级机关学校都要悬挂“国家元首”的肖像,据说当中不少蒋介石画像就出自他的手笔。其中他最满意的一幅,是蒋介石身穿长袍马褂,披戴青天白日勋章彩带,英姿焕发,神采飞扬,但存放家中却在一场台风中打湿弄坏,他非常不舍。

蔡谦吉奉命调派台湾,但他那出身书香世家的太太林巧云女士,则留在家乡养育子女。据林朝桐回忆,1948年,他把姐姐林巧云及外甥送到台湾台北中山路蔡谦吉处,他们一家人总算得以团聚。他也趁机参观了行政长官公署举办的“台湾博览会”。1988年台湾开放探亲,他姐姐思乡心切,不顾年老体迈,便兴匆匆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漳州,一解埋在心中多年的思乡念家之苦。2003年林巧云老人在漳州安静地离开人世,享年90岁。遗憾的是,她的台湾子孙无能见上最后一面。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缺憾。一道浅浅的海峡,诉不尽的是深深的乡愁,道不完的是满满的情殇。

篇二:“乘龙快婿”的由来

“乘龙快婿”的由来

阅读天地

0602 2027

“乘龙快婿”的由来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时正好有人献美玉璞石,琢磨后得碧玉一块。小女抓周,独独抓取此碧玉把弄不舍,遂取名弄玉,又称玉女。稍长,弄玉姿容绝世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穆公命巧匠剖美玉为笙,弄玉吹玉笙,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建了一座凤凰楼让她居住,楼前筑高台,名凤凰台。弄玉每常在凤凰台上吹碧玉笙,时有百鸟和鸣。 秦穆公佳婿难求

弄玉十五岁时,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玉发誓说:“一定要善于吹笙,能和自己唱和,方是我夫,若非宁可不嫁! ”穆公使人遍访全国,没有合适人选。一天晚上,月明如镜。弄玉正在凤凰台上吹笙,微风拂面,风中忽闻一阵优美轻柔的箫声应和。箫声忽远忽近,隐隐约约。弄玉惊奇不已,停下吹笙想仔细听听,不料箫声也随之停止了,而余音犹袅袅不断。弄玉惘然若失,思想不明,草草就寝。

夜里梦见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凰台上,对弄玉说:“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 ”从腰间解赤玉箫,倚栏吹之。凤箫和鸣,弄玉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第二天早上,弄玉告诉穆公,遂派孟明以梦中形象到华山寻访。有樵夫指说:“山上明星岩,有一异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箫一曲,箫声四彻,闻者忘卧,不知何处人也! ” 孟明登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飘飘然有出尘之姿。孟明上前问其姓名。答曰:“某萧史,足下来此何事?”孟明说:“吾主为爱女择婿,善吹笙,必求其匹。闻足下精于音乐,命某奉迎。”萧史曰:“某粗解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 ”于是一起乘车回宫。

玉吹箫 萧史乘龙

萧史拜见穆公,穆公命其吹箫。萧史取出赤玉箫,玉色温润,红光耀目。吹出第一曲时,清风习习而来。吹出第二曲,彩云从四方来聚。吹至第三曲时,见有一对对白鹤翔舞于空中,一双双孔雀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非常高兴,弄玉在帘内也非常惊喜,认定此人正是自己梦中的夫君! 穆公遂令太史择日,于中秋日引萧史与弄玉成亲。萧史位列朝班,不与国政,居凤楼之中,不食烟火,有时饮酒几杯。弄玉也慢慢学会了导引辟谷之

法,渐能绝粒。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如此过了半年,忽然一夜,夫妇于月下吹箫时,天上飞下金龙紫凤。于是萧史跨龙,弄玉乘凤,自凤凰台翔云而去。今人所说的“乘龙快婿”,就是从此而来。

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吟诗作赋歌诵这段佳话。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凤凰曲》中写道:“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明代画家仇英还以此故事为蓝本,绘制了色彩浓丽、境界宏大的(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吹箫引凤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更令人叫绝的是,这段天上人间的爱情神话也在山水自然之间留下绚丽的见证。如今,陕西华山的中峰被人称为“玉女峰”,玉女峰虽不高险,景致却极雅致,正应和了箫的高洁。峰上仍有玉女的遗迹“玉女洗头盆”。盆中清水溶溶,冬不结冰,夏不污腐。此外,还有玉女梳妆台、玉女洞、萧史洞。据说,萧史、弄玉到了华山中峰,夜夜吹奏笙箫,常引来凤凰落于石上一起和鸣,人们在此修建了“引凤亭”;每当萧史吹起箫来,便有神龙飞来卧在现在萧史洞西边的一个石窟里,此洞便名为“名龙窟”。

篇三:乘龙快婿、东床、金龟婿的由来

人们常用乘龙快婿、东床、金龟婿等指代女婿。可是,您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乘龙快婿

这个称呼来自萧史、弄玉的故事。明代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演义》第四十

七回“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里有对这个故事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传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自幼聪慧过人,长大后有着绝世的容颜,尤善吹笙。弄玉15岁的时候,秦穆公开始考虑为她找个夫婿。弄玉说:“必得善吹箫的人,能与我唱和,否则一概不嫁。”

后来有一天,弄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仙人与她笙箫唱和,那仙人自称是

华山之主。弄玉梦醒后当即告诉了秦穆公,秦穆公便派人到华山去寻找,果然找到了一个异人。此人名叫萧史,羽冠鹤衣、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凡脱俗之姿。 使者将萧史接回来以后,秦穆公命其吹箫,一时间百鸟和鸣。秦穆公大喜,遂将弄玉许配给了萧史。后一日,夫妇二人在月下吹笙箫,天空中飞来一龙一凤,于是萧史跨龙、弄玉乘凤而去。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影响很大,后人就用“乘龙快婿”一词来指代女婿。

东床

《世说新语·雅量》里讲了一个故事,说东晋有个太尉叫郗鉴,想给自己的女儿选个好夫婿。他打听到丞相王导家子弟个个相貌堂堂,于是就派人去王家考察。王家子弟听说了后都很兴奋,一个个正襟危坐。只有一个人斜靠在东边的竹床上,袒胸露腹,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听使者回去后这么一说,郗鉴偏偏就选中了这个旁若无人的小子。而这个小子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后来,人们就用“东床”、“东床婿”、“东床快婿”等来指代女婿。

金龟婿

这个美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为有》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写一位贵族女子在冬去春来之时,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为要赴早朝而辜负了一刻千金的春宵。

将丈夫称为“金龟婿”,与唐代官员的佩饰有关。据《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用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 可见,金龟既可指用金制成的龟符,也可指以金作饰的龟袋。但无论指的是什么,其代表的均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后世遂以“金龟婿”指代身份高贵的女婿。但在现代汉语中,其“贵”的含义正在逐渐减弱,而“富”的含义有逐日加强之势。

与“乘龙快婿”、“东床”指代“女儿的配偶”不同,“金龟婿”侧重于指“女子的配偶”。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