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民间故事简介

民间故事2018-08-09 09:37书业网

篇一: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明湖的传奇来历

李经智

地处油田心脏的远望附近有个明湖,它周围有铁人纪念馆、乐园公园、铁人广场等诸多油城景点,而明湖又是古今中外开拓者情与爱的经典。所以非到此决不等。领略了大庆魅力的全部。

相传遥远的很久以前,河南巩县丁烟村有户穷人,男的叫茅缸,为人憨厚,女的都喊她水仙,勤劳纺织。两口恩恩爱爱,膝下一子,取名牛蛋。有天,茅缸外出回来见儿子哭哭啼啼,不见爱妻,当即四处寻找未果,后来听说被一个闯关东模样的男人拐跑了,痛不欲生的他当即把牛蛋安置在亲戚家,带上打狗棍,提起要饭筐,从此登上了千里寻妻的艰辛里程。

再说水仙跟着那男人从初春到秋来,过山海关,经哈尔滨,一路风尘来到了东北千里荒原的让胡路,又改坐马车到一个硕大的水泡岸边落脚。这儿有十七八栋低矮的干打垒房子,四周大雪皑皑,泡面早已冰封。浑身瑟瑟发抖的水仙,没料到土屋内却温暖如春,更使她思料不及的是坐到那烙屁股的炕上,不一会就冒出了汗珠子。帮他看家的邻居见领个女人来,奔出一声嗷叫,刹时间涌来了满屋的男人和女人,有的从自家端来了猪肉炖粉条,也有的掂来了大罐子烧酒和大饼子,像闹洞房似地把他们俩包围起来,嘻嘻哈哈你推我搡。从未接触女人的那个男人,一路压抑的激情爆发出来,抱起水仙举了起来?? 他叫朱老大,十八岁那年同父母一起闯关东,先是挖药材,后又

打羊草,常年奔波于喇嘛甸、烟筒屯与齐齐哈尔之间,早已成为这方圆百里的“大户”。前年父母双亡下世后,已过而立之年他尚未娶妻,这才萌生回老家弄个女人,不想看中水仙,用花言巧语拐骗到此。 过惯吃糠咽菜的水仙一下子掉进了蜜罐子,加上朱老大激情澎湃的呵护,渐渐淡忘了思乡之情,先是料理家务侍候男人,在周围开荒种地养猪,后又经那些跑外的光棍汉拆拆洗洗,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四邻都夸朱老大有福气。

次年秋天,大地一派生机,荒原上青草碧波荡漾,那一丛丛一簇簇红的黄的紫的花儿,使水仙看得眼花瞭乱,她情不自禁地跑过去瞅啊采啊,不觉间来到了硕大无名泡边沿。哟,这儿简直是绝妙的神奇地方,灼热的阳光在这儿一下子变得温柔,蛙鸣鱼游,海鸟飞舞,她涉足走进水草丛中,竟信手抓到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

颇有心计的水仙当晚就对自家的男人述说了自己的梦想,俩人不谋而合。次日一大早经朱老大一串通,那些在家呆着的男人都穿着水衩裤,带上木料傢什直奔泡边,有的跳到水中打木桩,有的岸边铺桥面,十分卖力,一上午一座伸向泡中心十多米的棧桥巍然落成。从此,这儿就成了水仙每日撒网捕鱼,洗衣洗菜光顾的地方。为了躲避午后烈日当头的毒光,她还在岸边木桩间搭个简易的窝棚,除去休息还把日常用的用具放在里面。

回头再说茅缸北上一路讨饭,风残露宿,历经千辛万苦,于第三个年头来到了萨尔图。他每到一人家讨要都先打起莲花唠:“哒哒哒__哒哒哒”哼唱道:“萨尔图,让胡路,何小相,牛蛋娘,捎书

带信回家乡。给碗饭吃吧。”有一天,他话音刚落,从屋里闪出个女人,把一个黄馍朝他讨饭筐里一扔,瞬间四目相撞,双双惊喜得目瞪口呆,稍许水仙若无其事地骂通:“穷叫花子胡诌个啥,”抬手一指门前那座栈桥,“一把掌把你打到桥眼下。还不给我滚!”瞅下四周无人注意,“咣”一声关上了门。茅缸心领神会,喜滋滋地离去。当天夜半三更水仙来到桥下与丈夫会合,双双消失在夜暮里。

次日一觉醒来,朱老大发现水仙不见了,刹时间慌了神,跑遍附近的屯子窝棚也不见影子,像没了魂似地到处游荡。有天,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昏昏沉沉地来到栈桥上面,发疯般地朝泡子里大喊:“水仙——水仙——”几天着急上火,粒米未进,精神彻底崩溃了,倒在了桥上。忽然,他看见水中火光冲天,水泡清沏明亮,他迅速爬起张望,隐隐约约瞅见水仙在水中向他招手微笑??他不顾一切地纵身一跳,从梦中回到了现实。从此他逢人就讲:“水明了,水明了,我看见俺的娘们了。”

日月重复,时光变迁。本无名的水泡就成了今天的明湖。时至今日,那些载恩厚德的人们来到明湖,站在栈桥上,依然可以看到湖中水仙招手微笑的身影。

让区乘风街道东湖第五社区809-1-101

电话:5752573

篇二:民间故事传承人

单田芳共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老人名叫爱新觉罗?庆凯,但他说那是老姓,如今自己的家族早已改姓金,他叫金庆凯。时

可能讲故事也有遗传因素。从祖上便住在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泥塔村的金庆凯讲故事已有

金庆凯的一生经历坎坷,上世纪50年代,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抚顺矿务局当过火车司机,曾经九死一生;60年代他回到泥塔村当过生产队长、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还在县保险公

“一轮到我的节目,左一个右一个大家掌声不断,根本下不去场。”提起那段辉煌往事;金庆凯一脸骄傲。

“我的故事不能埋在心里头,作为文化遗产的话,就是让后代们都知道,把故事传下去。”

是有这个学者、那个学校的文化人来他家里收集资料,都无偿提供帮助。去年辽宁师范大学来了6个学生,要把他尚未整理成文字的200余则故事编辑成书,他高兴坏了,让6个孩子住在家里,顾不上自家的农活,陪着人家讲了整整一个星期故事。

“2008年之前,一到暑假、寒假,来我家炕头趴着听故事的孩子还挺多,可这两年,一点点都不见了,都跑回家玩电脑去了;更别说大人们了??”

如今,77岁的金庆凯每天除了给那些为他整理满族故事的“文化人”一遍又一遍地讲故事,这个有心的老人还花费心血收集了2700多条满族民间谚语,希望有一天可以出版发表,不让祖祖辈辈留下的东西失传。

农民刘德方 冠名中国民间故事家 (一)(组图)

添加日期:2007-6-7 15:05:00 作者:ivy 新闻来源:http://folk.cul.sohu.com/News_view.asp?id=25049

农民刘德方 冠名中国民间故事家

宜昌两位民间故事家荣获“文化传承人”称号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杰出传承人命名仪式上,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宜昌市民间故事家刘德方、孙家香“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据介绍,由文化部组织的此次评审历时2年多,从全国1138位申报者中评选出224名代表性传承人,涉及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次,湖北省仅刘德方、孙家香获得殊荣。

69岁的刘德方是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农民,能连续讲述400多个精彩故事,被誉为三峡地区最具艺术活力的民间故事家;88岁的孙家香常年生活在长阳大山中,以其数量庞大、特色鲜明的“孙家香故事”成为中国第一位土家族女故事家。

今天我们介绍——农民故事家刘德方。

刘德方

简介:

现年68岁的刘德方是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谭家坪村农民。早在10多年前,乡文化站就发现他能讲400多个故事。从此,当地政府把他接到区文化馆居住,区财政每年给他预算1万元生活医疗费,还帮他成了家。文化部门整理出版了刘德方传讲的故事集《野山笑林》,区文联与广播电视局联合录制了刘德方传讲的优秀民间故事精选光碟,定名为《刘德方笑话馆》,已由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出版。1987年以来,有关专家对刘德方进行了8次实地考察。今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的专家团到夷陵区考察后,称刘德方是"活态的民间文化瑰宝"。

在“中国民间故事家”授牌大会上,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农民刘德方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故事家”。这表明,刘德方已由一位省一级民间故事家荣升为国家级民间故事家。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产生全国影响的著名民间故事大王刘德培后,宜昌市出现的第二位国家级著名的民间故事大王,可喜可贺。

在“中国民间故事家”命名前的考察中,中央民族大学文学系教授、著名的民间文艺专家李耀宗先生在考察刘德方后,不仅代表专家组作出专家权威结论:“刘德方是活态的民间文化瑰宝,宜昌必会因为拥有刘德方而骄傲和自豪。”同时还提出:“刘德方是一种民间文化现象,这种现象颇具地域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特殊性。宜昌真是人杰地灵啊!”刘教授指出了产生国家级故事家的必然条件:地灵才能出人杰。人杰(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也。试想,在浩瀚的大海中、荒岛上、戈壁滩上能出人杰么?不会。宜昌的山川之美高明的画家也难描绘,它既有长江西陵峡高山阔水的雄奇、险峻,亦有鄂西连绵青山绿水的清幽、秀美。就连唐代的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路过宜昌,也在此地择洞而游,舍不得离去。更有唐宋文人大家王维、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陆游等慕名游览、咏诗著文极尽赞颂这里的美景。正是这块风水宝地,才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绝代佳人王昭君、明代文人赵勉、近代文人杨守敬、文安之、全敬存等杰出人物的出现。

宜昌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是民间文化繁荣的地域。这里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含蕴着楚文化的精髓,彰显着楚俗的遗风。这里又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的重合、交融的地带,还有楚文化和巴文化交融整合后的巴楚文化,形成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背景,源远流长。因而出现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典型,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著名民间故事家刘德培,90年代发现的农民故事家刘德方、孙家香和宜都高坝洲青林寺谜语村,被海内外民间文艺家赞之为“三家一村”。

在位于长江北岸的鄂西山区,夷陵区下堡坪乡有条古老的赵勉河。这里山川秀丽、树木葱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在这个深山密林中,明洪武年间,走出一位大文人赵勉,官至朝廷户部尚书。这里有个远近闻名的秀才村秀水坪,清代出过两名举人、多名秀才。解放后,走出100多名大学生,11名厅处级干部。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就诞生在这个秀雅小川赵勉河畔的谭家坪。60多年来,他的生活、劳作和民间文化活动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他所积储的民间文艺宝藏多数产自这里。

农民刘德方 冠名中国民间故事家 (一)(组图)

添加日期:2007-6-7 15:05:00 作者:ivy 新闻来源:

武兼备、荤素搭配、老少皆宜。只要他那故事匣子一打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会蹦到你的面前。是刘德方特有的天赋和特殊的人生旅历,使他的故事浸透了浓郁的乡情民情,散发出诱人的生活气息。他讲故事,吐词清晰、表达准确、内容简练、生动自然、富有吸引力和爆发力,他善于在故事的结尾一语道破主题,引得听众捧腹大笑。

刘德方的成就,自然要归功于生他、养他的大山,正是这里的灵山灵水孕育了刘德方,也是这里深厚的巴楚文化底蕴滋养了刘德方。更应归功于他父母给了他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使他经受住了来自多方面的折磨和打击,九死一生,度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曲折人生。也正是这种特殊的生命根基和生存历程,使他沉浸于民间文艺的大海,吸取坚韧的意志、昂扬的精神和不息的生机。使这棵植根于民间厚土,饱受雪压冰摧的民间文艺之树常青,成就为今天的中国民间故事大王。

抢救才能护国宝。刘德方能够成为中国民间故事大家,还要归功于上上下下的识宝和护宝人。首先是各路专家慧眼识宝。1994年,原栗子坪乡文化站余贵福发现并在《宜昌日报》发表文章“刘德培的弟弟出山了”,首先向山外报道了刘德方能讲四百多个故事的新闻。引起了当时宜昌县委的高度重视,县里安排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专班深入栗子坪采访刘德方,整理他的民间故事。1998年9月14日,县里特请民间文艺学家、最早发现和研究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王作栋先生,专程考察刘德方,对刘德方及其故事作出专家鉴定。他在第二条意见中这样写道:“刘德方达到并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民间故事家‘百则级’传承人标准,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故事家。”1999年10月,我的长篇报告文学《刘德方传奇》在《宜昌日报》和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后,引起国内一批民间文艺专家的重视。时任中国故事家学会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守华教授,在加拿大休假时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刘德方传奇》的报道后兴奋不已,即时与宜昌县委取得联系。1999年3月30日,刘守华教授带领3位专家和研究生,到栗子坪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考察后认定:“刘德方是目前三峡地区

最具活力的民间故事家和民间艺术家。”2002年11月4日,中国民间文学泰斗、90高龄的贾芝先生来宜实地考察后说:“刘德方是很地道很典型的民间故事家。不仅要在全国宣传,还要把他推向世界。”2003年11月6日,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魁立先生率中国社科院、中国文联、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全国民间文学界学者30多人,来到夷陵区,专程考察刘德方,对刘德方其人其艺惊叹不已。

各路专家慧眼识宝和权威鉴定,引起了当时的县委和后来区委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和关爱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当了解到刘德方只身一人住在两间干打垒的土屋里、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后,立即作出决定:接刘德方出山。1999年6月,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曹轩宁带领县文化局、文化馆负责人到栗子坪看望刘德方,征求他本人意见,并作了详细安排。6月16日,县里派人进山将刘德方接到县文化馆,住进粉刷一新的房间。床铺、被子、液化气灶、高压锅、电饭煲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县里各方面的领导到文化馆看望刘德方,为他送来衣物和蚊帐。有关领导又募集资金为他购买一套木制沙发和办公桌椅,使他有了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2001年春节刚过,在县委常委办公会议上,时任县委书记的赵举海、县长王国斌决定将刘德方的生活费和医疗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1万元。政府4次为刘德方的专著和音像出版拨出专款。有关领导和同志还热心帮其组建家庭,为其租住了两室一厅的住房。2003年腊月,刘德方与杜远菊喜结良缘。夷陵区有关领导及市、区文化部门、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德方老人的婚礼。使这位民间艺人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的饮食起居有老伴悉心照料,刘德方得以潜心他的民间文化传承工作。试想,如果让刘德方仍然住在两间干打垒的土屋里,终日为生计而劳累,这块被埋在深山里的国宝会闪闪发光吗?

下,长此下去,就会失传。因而,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把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当作一项重点工程项目来抓。在宜昌县委、夷陵区委的高度重视下,夷陵区宣传文化部门研究、发掘刘德方的民间文化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之奋斗十年,可谓硕果累累:1994年春,县里派人进山将刘德方讲的故事录下8盘磁带。1996年县乡文化部门与刘德方合作,开始用文字记录下了380多个故事。1999年10月,由余贵福采录、黄世堂先生整理的长江三峡民间故事家刘德方传讲故事选集《野山笑林》由大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所载213个故事是从刘德方传讲的420多个故事中精选整理出来的,第一次用文字形式公开发行。2004年1月,由区文联主席杨建章先生撰写的农民故事家刘德方传记《奇遇人生》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发行。这本传记小说以“天地玄黄,满目沧桑,话斯人;祸福变幻,一路奇遇成故事。”为主题,全部记录了刘德方一路奇遇、大苦大乐、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实乃罕见的人生旅程。今年春,区文联与区广播电视局联手,将刘德方的故事制成音像制品,由扬子江出版社制作的《刘德方笑话馆》DVD影碟,正式出版发行。由袁维华先生采录,由我整理的刘德方传唱的三峡情歌选集《郎啊姐》已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影戏文、丧鼓歌文和民间民俗用语,有待继续发掘和整理。

篇三: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说到民间故事,我说都说不完。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等等,这每个民间故事都有着传奇色彩。让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其故事情节感人之深。

在此,让我简要给大家讲解其故事情节吧:从前,有一位男孩叫牛郎,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人世间,其哥哥和嫂子一点也不喜欢他,常常给他吃剩饭,穿破烂的衣服。随着时光流失,牛郎逐渐长大了,哥嫂决定与他分家,只把老黄牛分给了牛郎,这头老黄牛与牛郎之间有很深感情。一天,牛郎在放牛时,突然听到有人再叫他,回头一看没有见到任何人,正在百思不解时,又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哦,原来是老牛再叫他。老牛说:“牛郎,明天在碧莲池的那边,有一位仙女下凡到此来玩耍,她正是你未来的妻子,请记住明天一定要去找她。”牛郎答应了老牛。牛郎按老黄牛说的时间来到河边,看见一群美若天仙的姑娘正在河中游玩,牛郎按老黄牛要求拿走了姑娘的衣服,这位姑娘与牛郎就此结为夫妻,没有几年,织女为牛郎生下一男一女,一家人过着男耕女织,悠闲自在的家庭生活。

一天,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其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突然乌云散去,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家中,却愁眉苦脸,她伸手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泪如雨下告诉牛郎:“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走,你和孩子们多多保重!”牛郎无法与天兵天将进行抗衡,牛郎不知如何是好。此时,老牛又开口说话了:“牛郎,你把我杀了,披上我的牛皮赶快去追她回来。”牛郎不忍心地把老黄牛的皮取下来披在自己的身上,就飞快地去追赶织女,眼看就要追到织女时,那非常可憎的王母娘娘摘下头扎划了一道天河,就这样把牛郎与织女分开,只好隔河相望着对方。这时,飞来了一群群喜鹊,帮助他们重逢。

因此,天空就形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也就是七夕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你瞧是不是很有趣呢?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